我在古代寫狗血文火了 第5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重生后丞相喜當(dāng)貓爹、公主明天要登基、豪門逆子,在線養(yǎng)媽、命運之輪(二戰(zhàn))、被宿敵錯認(rèn)后、和竹馬協(xié)議閃婚后、華夏導(dǎo)演,星際爆紅、共生(母女 futa)、唯念(兄妹骨科)
如今在開元書坊內(nèi)的話本,除了一部分是本城的人寫的之外,有些是其他地方送來的,所以張掌柜覺得這個辦法可以一試。 在話本這個圈子浸yin多年的他,自認(rèn)還是有些眼力的,也是真心覺得傅文鈺的這本《鳩占鵲巢:真假少爺難分辨》是一本好話本,不遜色于三柳先生的《樵夫》。 但這回就輪到傅文鈺皺起眉頭了。 因為張掌柜想出來的這個辦法,他并不滿意。 一千套也太少了吧! 于是接下來,傅文鈺就詢問了一些關(guān)于印書的知識,然后他了解到目前的造紙術(shù)和活字印刷術(shù)已經(jīng)非常發(fā)達(dá)了,但就價格上,還是比不上人工抄寫。換句話說,數(shù)量少的情況下是抄寫占優(yōu),只有一兩百本以上,才能把印刷價格打下來。 張掌柜計劃印的一千套,在話本這個行當(dāng)里算不錯的了,如今書坊內(nèi)賣得最好的那本,也就是傅文鈺剛剛看過的《樵夫》,第一次也就印兩千本而已。 印一千套的話,作為作者的傅文鈺,能夠得到二十兩。其中本城因為是府城所在,讀書人多,所以會留五百套,其他則會送到別的地方。 后續(xù)如果書坊這邊再印,還會再分他一點兒。 但傅文鈺覺得,這個價格還是太少。 雖然這時候的四口之家,一個月二兩銀子就能夠吃飽肚子了,二十兩夠他們家幸福地生活半年以上,但他還是覺得不夠。 而且話本這東西,不是什么人人都需要的四書五經(jīng)。印出來一段時間之后,想要看的人自然能找到辦法,后續(xù)再印市場就不大了。沒準(zhǔn)他的這一千套,要賣上一整年才能賣完,那樣的話他的稿費豈不是只有二十兩? 所以還是得擴(kuò)大市場。 從完結(jié)改成連載! 于是傅文鈺組織了一下語言,道:“張叔,你可知道連載?” 張掌柜回以狐疑的目光。 既然對方不知道,那傅文鈺便詳細(xì)地解釋起來,“我說的‘連載’,是指將話本分開,一段一段地印在柳州小報上。” “據(jù)我所知,張叔你這兒是能收一些詩詞文章印在柳州小報上的。既然文章可印,那話本為何不可印呢?若是將書坊內(nèi)賣得好的話本,挑幾本印在上面,一次印三五千字,豈不是能讓更多的人看見?” “一本幾十文錢的話本有些人不舍得買,但幾文錢的小報還不舍得嗎?只要看了今天,那他不會想看明天的嗎?” 寫文多年,恨不得黑掉作者電腦看后續(xù)的人傅文鈺見得多了,所以他露出了篤定的笑容,“看了明天的,自然想知道后天的?!?/br> “若是連載一兩個月后,我們告訴那些看過的人,說你這兒有全套的話本,可以馬上看到大結(jié)局,難道那些人能忍住不來買?” 張掌柜眼前一亮,“好主意!” 他很清楚,對于那些愛看話本的人來說,那真是一刻也等不得的。若他今天放出風(fēng)聲說三柳先生寫了新話本,那明天一早就會有人守在門口。 見張掌柜意動,傅文鈺繼續(xù)出主意。 “張叔,還可以在柳州小報上印廣告!” 接著他詳細(xì)解釋了什么是‘廣告’,廣告其實也相當(dāng)于是告示。比如若是柳州小報上說張家面館的面好吃,那看到之后的讀者,其中定會有一部分想要嘗嘗鮮的吧?如此一來是不是就可以問張家面館收一筆錢呢? 除此之外,還有王家丟了東西想懸賞找回,某某繡莊、某某古董店來了一批新貨想要告訴更多的客人等等。 只要價格夠低,購買報紙的人夠多,那么總會有人被里面的廣告吸引上門的。而增加廣告本身,也是給小報增加利潤,將它的單張價格降下來,讓更多的人買得起。如此便能形成顧客和商家的雙贏。 張掌柜顯然也認(rèn)識到了這一點。 驚喜之下,他甚至騰地站了起來,來回走動了一下后才對傅文鈺道:“賢侄,你可真是給我出了個好主意??!” “唔,此事事關(guān)體大,我得尋東家商量一番才行。”他的臉上露出了興奮的笑容,“這樣吧,你的這個話本我們開元書坊收了?!?/br> “二十,不,三十兩銀子!” “至于你說的這個‘連載’,還有什么‘廣告’,等我去向東家稟告之后,他也必有獎賞。哈哈文鈺你不知道吧,本城的柳州小報,就有我們東家的股子。” 獎賞傅文鈺不太在意,他出這個主意,主要是想多賣一些話本,得到更多的稿費。所以和張掌柜商量完后續(xù)的事情,再拿了三十兩稿費后,他就告辭出門了。 出門后,他徑直來到對面的茶水?dāng)偳啊?/br> 周氏和傅蓉在這安靜地等待著,兩人的面前放了半碗清澈的茶水。 看到傅文鈺過來,周氏并沒有詢問他話本賣得如何了,而是站了起來溫柔地道:“文鈺,快來喝茶?!?/br> 傅文鈺已經(jīng)在書坊內(nèi)喝過一輪了,聞言自然是拒絕。 “娘,我已經(jīng)喝過了?!?/br> “這茶您喝吧?!?/br> 本著‘財不外露’的心思,他并沒有將懷里的二十兩銀票以及兩個小元寶拿出來,而是告訴了她們好消息。 “娘,張掌柜說我寫的話本很好,他準(zhǔn)備印一千冊,除了五百冊會放在本城之外,其他的都會送到附近的縣城?!?/br> “是嘛,這真是太好了!” 傅蓉高興地跳了起來,“哥,我就知道你能行的,你寫的張狗剩非常好看!” 傅文鈺也很高興,他看著周氏喝完了剩下的茶水,然后跟著他們兩人往附近的繡莊走去。一路上傅蓉還在嘰嘰喳喳地說著《真假少爺》里面的劇情,一會兒痛斥王富貴無惡不作將來肯定會有報應(yīng),一會兒又憤憤張家人欺負(fù)張狗剩,忙得不可開交。 而傅文鈺也樂得meimei表現(xiàn)出開朗的一面,時不時接上幾句。 沒過多久,繡莊到了。 這是一家名為“李氏繡莊”的鋪子,規(guī)模并不大。因為里面不管是店主還是客人,都是女性,所以就輪到了傅文鈺站在門外。 不過這次除了他之外,還有傅蓉。 傅蓉被周氏要求陪傅文鈺等在門外,并沒有表露出不高興的心思,反而積極地解答起傅文鈺的疑問。 “哥你問這鋪子是賣什么的?” “那可多了?!?/br> “有衣裳、料子、荷包、手帕、脂粉、”只有傅文鈺腰部高的傅蓉伸出手指,一個一個地數(shù)著,“對了還有絨花?!?/br> “繡莊的東家李娘子是從京城來的,她的女兒歆jiejie也心靈手巧,她們母女倆都會做很好看的絨花,聽說隔壁州府的人都跑來買呢?!?/br> 說到這里,傅蓉下意識地抬頭看了傅文鈺一眼。 但傅文鈺并沒有察覺,他聽到‘絨花’這個詞,突然就想起了自己還在現(xiàn)代的時候,因為一部電視劇的大火,‘絨花’這種非遺文化也引起了人們的好奇。為此很多博主還發(fā)了自己動手制作絨花的視頻,還有電視臺也專門采訪了那些擁有此項技術(shù)的非遺傳承人們。而不管是前者還是后者,制作出來的絨花都栩栩如生,非常好看。 沒想到這李家繡莊的人也會。 他回想起視頻中那些人用細(xì)鐵絲捆綁住絲線,然后分成一條條,接著再修剪、纏繞、固定造型等一系列步驟,突然有了靈感。 可不可以教給周氏和傅蓉呢? 這念頭一起,就不可遏制地蔓延起來,他之前還擔(dān)心周氏和傅蓉的性格太軟弱了,想要她們獨立自主起來。 而工作就是一個好辦法??! 錢就是底氣! 并且做絨花的話,肯定比眼睛整天眨也不眨地盯著繡布強(qiáng)。精細(xì)的繡活做多了,可是很傷眼睛的,比讀書更甚。傅文鈺在家里的時候,偶爾就會看到周氏在揉眼睛,并且也發(fā)現(xiàn)了她的視力已經(jīng)受損,看遠(yuǎn)處東西的時候,會不自覺地瞇起眼睛,這是典型的近視眼表現(xiàn)。 以前是沒辦法,周氏這種性格的人是不會同意從此不做繡活的,而且家里也并不富裕。但現(xiàn)在有他寫話本的錢支撐著,她們兩人就可以輕松一些了。 想到就做,傅文鈺拿出了一個小元寶,然后對傅蓉道。 “meimei,我知道一個做絨花的辦法。你去幫我買一朵絨花,然后再買一些絲線以及細(xì)鐵絲,等回頭我試驗出來,就教你做。” 傅蓉猶豫了一下,還是伸出了手。 沒過多久,周氏和傅蓉一起出來了,兩個人的臉上都擺滿了笑容。 周氏先是把元寶還給了傅文鈺,然后看著他,無奈道:“你啊,就買些絲線而已,哪用得著這么多銀子?!?/br> “還不快收起來?!?/br> “你要的絨花娘有,回頭找出來給你。至于絲線娘也買了,那什么細(xì)鐵絲倒沒找著,但李娘子說鋪子里有銅絲,她們做絨花用的都是銅絲,便也給了我們一些。不過文鈺,娘怎么不知道你還會做絨花?” “之前在書坊里看到的?!备滴拟曤S口回答。 好在周氏也只是隨便問問,三人離開繡莊后,又去了集市,買了一些家里缺少的東西,比如油鹽醬醋,也比如一大籃子的雞蛋。 也是這個時候,傅文鈺才知道本朝規(guī)定,普通百姓守孝是按照百日計的,叫做‘熱孝’,百日一過該干嘛就干嘛。只有對讀書人,并且是有志向考取功名的讀書人,才會嚴(yán)格地以‘三年’計,不然被人告發(fā)后,可能會以‘不孝’之名剝奪功名。 這也是‘禮不下庶人’,對于百姓,朝廷更為寬容。 也因此,如果不是周氏還存著讓傅文鈺讀書科舉的心思,他們家喝酒吃rou也不會有人管。 對了,雞蛋不算rou。 這可真是太好了! 第6章 對于守孝期間不能喝酒、不能成親、不能科舉傅文鈺是一點意見都沒有的。 但是不能吃rou簡直就是反人類,雖然才吃了一陣子素,但他已經(jīng)在發(fā)愁接下來的兩年多時間要如何度過了。 好在還有雞蛋。 雞蛋雖然沒有rou好,但聊勝于無吧。 同時他也意識到,之前家里沒有雞蛋,估計是周氏手里的錢快要花完了,于是能省則省天天煮咸菜,偶爾才舍得拿一文錢去買塊豆腐。而因為缺少調(diào)料,買回來的豆腐也只能和青菜一起煮成湯,味道不怎么樣。 現(xiàn)在好了,雞蛋才兩文錢三個,而且周氏為了以后家里能有源源不斷的雞蛋吃,這回還咬牙買了兩只半大的母雞,拿回去再養(yǎng)上一個月便能下蛋了。這導(dǎo)致回去的路上,傅文鈺看向那一對母雞的眼光都是綠的。 回到傅家村后,已經(jīng)過了響午。 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已經(jīng)吃過飯了。 傅家村雖然并不富裕,但本地的稻谷是一年兩收,所以大部分人家里并不缺吃的,早晚喝粥的話,一天也能吃三頓,只是普遍缺少油水。 和附近的許多村子一樣,一部分家里地少,已經(jīng)忙完秋耕的人聚集在村口的大榕樹下。他們或是用稻草搓繩索,或是三五成群地湊在一起閑聊,亦或者什么都不干,就坐在自家的板凳上昏昏欲睡。 這些身影里,以老人和婦人居多。 傅文鈺三人剛出現(xiàn)在村口,就被他們發(fā)現(xiàn)了。 “買了雞?。 ?/br> 最先湊過來的是村里有名的長舌婦人文氏,傅文鈺要叫四嬸的,她一看到傅文鈺手里拎著的雞籠,眼珠子就滴溜轉(zhuǎn)。 “哎,這不是秀才娘子嘛,還有文鈺啊,你們娘幾個是剛從城里回來吧,買的這兩只雞可真肥,一看就好吃!” 周氏先讓傅文鈺和傅蓉喊了句‘四嬸’,然后才柔聲道:“是去了趟城里,他四嬸,我們家里還有事忙,就先回去了。” “誒誒誒先別走??!” 文氏連忙拉住了她的手,“你買的雞是要煮著吃還是燉著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