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小道童開局 第186節(jié)
這雨,還算來的及時,這個時候,正是大家晾曬糧食之時,每年這個時候,幾乎都要來那么一場。 仿佛不被水泡過的糧食,就不算好糧食一般。 至于徐榮的身份,其實丘志清之前一直都有點猜測,因為這廝的行徑確實是有些與眾不同。 如果是丘志清是從來不關(guān)心自己俸祿的問題,夠吃就成的話。 那徐榮便恰恰相反,他很在乎自己的俸祿,又很不在乎自己的俸祿。 為何這么說呢? 他很在乎,是因為每次領(lǐng)取俸祿,他都很積極,不過拿回去之后,卻并不是自己攢著,而是在給自己留下口糧之后。 便把糧食,分給一些他眼中的窮人,吃不起飯之人! 聽其言,觀其行! 這一向是丘志清的看人準則之一。 而徐榮的這一套,恰恰就很是符合墨家對弟子,兼相愛,交相利! 這一行為準則。 只是不知是否因為儒家對墨家打壓最狠的緣故,徐榮總會有意無意的隱藏自己的身份,放棄一些傳統(tǒng)。 例如衣著,和穿鞋! 他就沒有按規(guī)定來,按規(guī)定,他不能穿華服,不能穿鞋! 對,你沒聽錯,丘志清的記憶中,就是不能穿鞋的…… 不過這應該都不影響,按理說全真道士還不能喝酒呢,丘志清雖然平時不喝,卻也有破戒的時候。 如當初被趙煦,趙昀這些家伙宴請的時候,便沒少喝。 他記得第一次破戒喝酒的時候,好像還是洪七公請他喝的,說是皇城之中的貢品…… 現(xiàn)在會想起來,貌似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 不過世易時移,丘志清也不覺的違反一些規(guī)定,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他自己就只是下意識的遵守。 本質(zhì)上其實對違反教規(guī),有什么懼怕,或者畏懼心理。 這可能和他自己,從未被教規(guī)處罰過有關(guān)吧。 因此徐榮堅持踐行自己認為對的規(guī)定,摒棄了一些自己認為不重要,或者說已近不合時宜的規(guī)定。 丘志清很是認同,正如徐榮自己所言: “墨者,從來就沒有,也不應該有‘成規(guī)’一說,向來是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因時而變!” 他在求變,亦在求道,只不過之前走岔路,看不到目標,有些累了,想要休息一番而已…… 第二百五十八章 五行大遁 而今徐榮找回了自己的道,他沖和,亦要前去實踐自己的入世之道了…… “快回去收糧食,收衣服,要下雨了……” 看著街上來回奔跑的鄉(xiāng)民,走在大街上的丘志清,嘴角不由露出了一絲笑意。 城樓離郡守府的路程不算遠,可丘志清卻是走的很慢,慢到大街上,人們往來穿梭,到稀稀拉拉幾人。 最后剩下自己,就如同他之前走過的路一般…… 烏云慢慢籠罩上空,暴雨說來就來,一道雨幕,自東往西,慢慢來到平城之上。 獨自行進在大街上的沖和,情理之中,而又意料之外的,被淋了個透心涼。 他倒是好久沒被雨淋過,雖然他沒少在雨中趕路。 著這么美好的時刻,他嘗試著將自己融入天地之中…… 自從來到這個世界,他便不太敢這么干了,因為這個世界太過浩瀚,進入天人合一的狀態(tài),有些不太好控制。 之前他試過一次,那還是在自己修的真一觀中。 那次他差點迷失在天地之間,就是在之前世界的老經(jīng)驗害了他。 以原有的經(jīng)驗,根本難以控制,一瞬間便身容天地,差點沒醒過來。 那種狀態(tài),如若自己醒不過來,俗稱:道化! 此刻,他卻有了以雨水為媒介,再加上這么多年的摸索,再次有了進入那種狀態(tài)的想法。 感知慢慢的,沿著自己身上的雨水開始蔓延,那種熟悉的感覺,他又回來了,感知沿著這雨幕,快速擴散著…… 此刻,丘志清有一種感覺,只要自己想,那這個雨,想下在哪里,都可以。 這是他自從學會了之后,便從極少用過的,呼風喚雨。 不過他卻沒有嘗試,因為他自云層之上的高空之中,隱隱的感應到了幾股神力波動。 不錯,是神力,而不是法力。 兩者沒有什么本質(zhì)差別,卻有著些許差異,這點還是可以分辨的。 就這樣,一邊享受著雨水的沖刷,一邊感悟這雨幕下的天地。 不覺間,那許久未見動靜,樣子甚至還有點小可愛的“天書玉璧”,竟然又閃耀了幾下…… 當求丘志清回到郡守府中時,自己的長史彭脫,已是在大堂中等著自己,他正是來匯報自己的談判結(jié)果的 見丘志清渾身濕透的自雨中走來,彭脫心下一愣,不解之言脫口而出: “真人???” 彭脫還以為丘志清出了什么事情,畢竟這可不是什么正常行為。 丘志清輕輕擺手,表示沒事。 在其踏進大堂的那一刻,身上的水漬,竟如有了生命一般,自動脫離,匯入大堂之外的水流中。 這倒不是丘志清在裝,而是他淋著淋著雨,便感覺略有所悟。 然后“天書玉璧”便給了自己一道傳承:五行大遁! 竟然沒有把它拆開來,分別給自己? 不過想想也是,這個玉璧,雖然有各種不確定,卻是有一點比較確定,那便是它覺得可以給你的話。 那一定是完完整整的發(fā)給你,而不會把一個術(shù)法拆的稀碎,再一點點的給你。 讓你如同玩拼盤游戲一般,一點點的拼湊。 彭脫見丘志清無礙,松了一口氣,瞬間便變幻了臉色。 丘志清見彭脫眼中喜意閃過,便大概知道了什么情況。 “事情辦妥了?” “妥了!” 彭脫一邊回著話,順手便把手中的竹簡,遞給丘志清。 丘志清接過,示意坐下,別那么客氣。 打開竹簡,粗略瀏覽一遍。 結(jié)果比丘志清預想中的,要好上不少,除了隱戶的問題之外,每家還拿出一成的土地,支持郡守府的工作。 同時每家愿意抄錄一份藏書,交予郡守府即將建設(shè)的“典藏閣”。 以表對郡守大力辦學的的支持。 當然,條件也是有的,那便是他們的子弟,享受同等入學條件。 同時規(guī)劃中的“典藏閣”,也要對他們開放。 當然了,他們還有億點點微不足道的小建議,那便是丘志清之后,有什么新產(chǎn)業(yè),都要帶著他們,一起玩。 對此,丘志清不做表態(tài),而是把問題丟給彭脫。 “我的郡守府長史,你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 看著丘志清又在那里泡茶,彭脫知道,這是對自己的考校來了。 沉思一會兒,組織了一下語言,這才說道: “對他們開放‘典藏閣’的話,問題不大,本就是互惠互利的事情,不過讓他們的子弟入學,弟子……下官認為不妥……” 一杯茶落他案幾之上,丘志清示意繼續(xù),說說有什么不妥之處。 這幾個月來,彭脫也習慣了自家這位執(zhí)教真人,不喜歡喝酒,喜歡喝茶的這種嗜好。 并且還喜歡喝清茶,什么調(diào)料都不放的那種。 雖然剛開始有些不太習慣,可慢慢的,也就習慣了,甚至自己還有些小喜歡。 丘志清自制的茶葉,早已用完,這是張角托人往他這帶過來的,同時過來的,還有許多吃不上飯的太平信徒。 小抿了一口,彭脫這才接著道: “依下官看來,他們這哪里是前來入學?分明便是前來收人的,憑借自家的優(yōu)勢,將這些學子收入門下, 如若如此,那到時候,我等辛辛苦苦教出來的學子,豈不是為他人做了嫁衣裳,因此,弟子認為,他們子弟入學一事,不妥!” 丘志清點頭,表示他的想法,正是那些家伙的想法。 這就好比他所知的隋唐時期。 開科取士,本以為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 然而進他們彀中的不少,可進了世家之中,成為他們門生故吏的,卻更多。 而門生故吏,就是他們常用的手段,此時做的最好的,無外乎便是而今,號稱四世三公的袁家了。 南到揚州,北到幽州,東到青州,西達涼州,都有他們家的關(guān)系。 真真是門生故吏遍天下,這種非正式的關(guān)系,直到明清依然繼承著。 不得不說,儒門這一套的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