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0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偏向雪山行、玉盤珍羞直萬錢、LOL女教練[電競]、回南天、人仗犬勢、野欲撩惹!被偏執(zhí)大佬誘入懷、復(fù)來春、美人又嬌又颯,霸總貼貼寵哭他、不可控、把病弱竹馬當老婆養(yǎng)后
祝彤捏著公文走了,留下山紅鳳揪著蘇晟的耳朵:“阿彤比你明白呢,你怎么光長個兒?她拿來是給你看的,難道她不知道我能幫她看看文字?只因她現(xiàn)在是你的副手,不是我的,我也不是歸你管的。幕府用來分工明晰,你怎么倒混同起來?老毛病又犯了?” 蘇晟被訓(xùn)得一聲也不敢反駁,上回他被山紅鳳查賬查出毛病來,一個原因就是許多事情上散漫,為這還受了罰。舊事重提,被念得背上冒汗,抓起佩刀站了起來:“你說的對,我去看看孩兒們可都老實不老實?!?/br> ………… 祝彤的文書發(fā)到幕府,由巫仁轉(zhuǎn)呈給蘇喆,蘇喆又寫了個條子總結(jié)一下內(nèi)容,拿去給了祝纓。 這份文書與之前的那一份與胡人打起來了的文書并排擺在了祝纓的案頭。 蘇喆道:“阿彤不錯?!?/br> 祝纓道:“是啊,心細,想得也明白?!?/br> “那現(xiàn)在?” 祝纓道:“叫巫仁、項安過來,將去年的錢糧給朝廷。叫十七娘起草個奏本,對朝廷說,今年的也會如數(shù)押解進京?!?/br> “是?!?/br> 巫仁、項安、劉遨很快到齊,在祝纓面前開了個小會。劉遨先聽她們說,巫仁道:“存倒是都存下來,真的要送么?又要抽設(shè)民伕了?!?/br> 項安道:“叫咱們防備西番,照例不是當年就不征賦稅了么?權(quán)充軍資。” 蘇喆哼唧了一聲:“那么大的國家都開始缺東西了,安南是補上不上的,想補,怕不是要把安南吸干了?” 祝纓道:“朝廷也不至于指望咱們?,F(xiàn)在朝廷日子緊,總要做個姿態(tài),告訴別人,咱們還是認這個朝廷的?!?/br> 劉遨此時才插了一句:“是為了幫著安定一下人心?!彼龑@個朝廷的感情也是復(fù)雜的,這個朝廷也有劉松年的心血,劉松年也不大看得上朝廷里的大部分人??墒?,百姓何辜?能維護還是維護一下的好,與敵國開戰(zhàn)可比內(nèi)訌要嚴重得多。 項安道:“不如兩年并作一次送?先上奏本言明?”秦王已然登基,照說稅賦也該送過去了。不過朝廷首先要催的是財賦重地的欠款,一時沒顧上管安南要。 祝纓道:“不,現(xiàn)在就先把去年的送過去?!?/br> 幾人答應(yīng)下來,匆忙安排。 祝彤在北關(guān)不久便見到了幕府派往京城的車隊,押隊的不是祝煉了,祝纓派了郎睿押隊,又讓祝青雪做他的副手一同前往。他們的任務(wù)就是把賦稅送到、奏本帶到,其他的只要一問三不知就行了。 祝彤與祝青雪處得久一些,道別時順口詢問:“這次的事,不至于太壞,對吧?” 郎睿道:“那可說不好。要我說,姥就是心太軟了,眼下這個樣子,不如大破大立?!?/br> 祝彤道:“只怕……” 之前隨祝煉北上,長了許多的見識,沿途固然有不妥之處,但是耕地條件比安南好,尤其是京畿附近,看著讓人饞。整個國家是那么的大,安南與之相比,確實太小。那樣的龐然大物,祝彤覺得,它不可能像書上記載的那樣,一個國家就輕飄飄飄地在幾頁紙間覆亡。 或者說,幾頁紙根本寫不盡其中曲折與磨難。 郎睿道:“我們這次去什么都不用干,放心?!?/br> 祝彤點點頭,不再說話,目送他們離開。 ……—— 車隊走得便不如輕騎快,祝煉抵京,南方就要開始今年的秋收了。安南官民人等依舊過自己的日子,更因外面的鹽茶等漲價,手頭反而更寬裕了一些,更有鹽茶與西番交易換取馬匹、皮毛等物。 安南也產(chǎn)一些皮毛,卻都不如西番的厚實耐寒。雖不知要這些做什么,但祝纓有要求,項安便親自主持了其中的一些交易。皮毛在安南保存不易,項安等人費了不小的功夫,連庫房都是特別安排的。又養(yǎng)貓,又灑藥,免教蛇蟲鼠蟻啃壞了。 忙碌間,秋收又開始。這一年的秋糧入庫之后,便是稅賦再次入京。各州刺史會先到西州來見祝纓,把安南的考核“結(jié)算”掉。趙蘇等人陸續(xù)到達,他們的神情并不愁苦。安南在亂世之中,可謂桃花源。 他們又各有親眷在西州城,“結(jié)算”之后走親訪友,都是心情愉悅。唯有郎錕铻隨趙蘇同來,卻只看到阿撲,沒有見著郎睿,一時掛心。 趙蘇勸慰他道:“放心,阿發(fā)必是安全的。如今的情勢,朝廷兩面受敵,不會再得罪咱們,再惹第三家的。不但不會為難,他們還得讓阿發(fā)好好地回來呢。” 郎錕铻方略解愁容,輕聲道:“阿發(fā)也不小啦,世面也見過了。”他自己的年紀也大了,想讓兒子回寨子里了,他此番前來就是想向祝纓請示這件事。眼看祝纓培養(yǎng)祝青君,除了讓她學本領(lǐng),還讓她管事。阿發(fā)的本領(lǐng)是學了不少,管事呢? 他得回寨子里慢慢地接手才好,郎錕铻于飲宴過后特意找到了祝纓,面露為難之色,還是將意思說明白了。 祝纓道:“回去?也好。阿撲呢?” 郎錕铻道:“姥愛護我們,又教阿撲,我情愿將他送給您,不再要回去,您怎么用他都行。這也是我的私心,我不想我死后像他們外公家那樣,自家兄弟殺自家兄弟。蘇飛虎家,也亂。聽說,皇帝家也在為爭家產(chǎn)鬧。有一個國家的,也沒有比有一個寨子的好。都一樣的。只有阿發(fā)在您這里,我心里才踏實,這也是為了他們兄弟。 我愿發(fā)誓,以后阿發(fā)有了孩子,都要先送到西州上學,再回家管寨子。永不背叛。” 祝纓道:“你已經(jīng)想得很周到啦。待阿發(fā)回來,咱們與他好好聊一聊。” “是。” 郎錕铻安心之余,只等郎睿從京城回來,就讓長子回家,留幼子阿撲在西州。他還打算就在祝纓面前,請她做個見證,把家分一分,夠得日后出事。他家不像蘇鳴鸞,就一個閨女,省事兒。 郎錕铻此后每天都到幕府報到,等待期間,又遇到了侯五的喪事。侯五是祝纓的“老家人”了,舊府里的許多護衛(wèi)都曾是他帶出來的。這位老卒,放到軍中或許不起眼,在當時的祝府卻是個能人。好些他帶出來的人如今都在壯年,身上也有了一官半職。 祝纓便許在幕府里撥出一所偏院為他辦理葬事,祝文、祝銀、祝彪等都請假趕了過來,送侯五最后一毛葉五匹青。 郎錕铻也不懂這個,與侯五也沒什么感情,送了一份奠儀,就站在院門口發(fā)呆。想到自己年紀也不小了,看著別人的葬禮難免生出些惆悵凄楚與恐懼。一瞬間,腰也彎了,背也駝了,恨不得郎睿馬上就能出現(xiàn)在眼前。 郎睿目今還在路上,皇帝的詔書卻又到了。 這是一封政事堂草擬、皇帝畫押的詔書,上面先表揚了祝纓送糧送錢的態(tài)度。然后問策:眼下的局面,你有什么對策? 祝纓不須與人商議,便提筆寫了辦法。 怎么辦?你得果決,不能拖,得讓天下人看到你的態(tài)度、你的能力,讓人對你有信心,你沒個氣勢不行。現(xiàn)在最主要的敵人是北邊,得集中力量對付胡人,西番放第二。 對胡人,一定要果斷地打擊,他得把齊王交出來。交不出活的,就交個死的。都到這個份兒上了,他活著留在那兒,就是個禍害。 對付胡人的同時,你得穩(wěn)定內(nèi)部。要剛?cè)岵?,齊王一系,該打擊的打擊。齊王一系之外的人,必須安撫。 西陲那兒,這不秋天了么?趕緊的,把莊稼收一收,堅壁清野,守。等與胡人決出勝負了,再反手過來對付西番。昆達赤也老了,我不信他家里沒有諸子相爭,等!他們家鬧起來可簡單粗暴了,互相殺是常有的事。 齊王是吧?他投敵,你們拿出罵我的本領(lǐng)來罵他呀!應(yīng)該能罵得過,實在罵不過,就說他瘋了吧。別跟他辯經(jīng),他引胡人叩關(guān)就是錯了。 寫完了,又寫了封信給政事堂:你們這會兒怎么心慈手軟了起來?嚴歸暫時留著,她是先帝的妃嬪。嚴氏、沈氏,你留著干嘛?該判的判了!齊王或有內(nèi)情,沈氏子沒有吧?他跟著攪和什么?皇家兄弟的事兒,外人摻和,是何居心? 信寫完,快馬送走。奏本到京城的時候,郎睿也回來了。 祝纓須得先協(xié)調(diào)郎家的事情,郎睿愿不愿回是一件,阿撲獨個兒留在幕府又是另一件。郎睿將自己所有的東西都留給了弟弟,只帶了隨身的衣物用器,跟著郎錕铻返回了塔朗縣。留下阿撲住在幕府里,祝纓將他暫時帶在了身邊。 …… 阿撲一連幾天都很低落,趙霽有意開解他,他也不大聽,總有點懨懨的。祝纓的習慣,對這樣的人,先讓他緩兩天,然后派點活,有事干就沒功夫胡思亂想了。 這一天,阿撲耷拉著腦袋,接了一封從京城來的文書,捧到了祝纓的案前。 祝纓道:“又有?” “是?!?/br> 祝纓隨手拆開,發(fā)現(xiàn)這是一份打算召她進京的公文。 祝纓在幕府里召集了各刺史與幕府官員,商議著了這最新的旨意。政事堂知道,不講明原因就召她,她肯定不會進京——她還防著朝廷呢。所以旨意寫了前因后果,朝廷兩線作戰(zhàn),扛得住是在國家沒有發(fā)生其他問題的情況下。除了外敵,內(nèi)患也一直不消停。抽丁加稅,就有盜匪民亂,極大地牽制了朝廷的精力。 眼下,姚辰英不得不親臨北地死頂,西陲只能采取守勢。原本,姚景夏等北地子弟回北地是最合適的。但是考慮到他們一走你,禁軍最能打的就沒了,新君不同意,必要他們拱衛(wèi)京師。 冼敬一個不頂用的,進氣兒多、出氣兒少,已經(jīng)在家休養(yǎng)了,皇帝臨時又把陳萌抓了來備咨詢。陳萌給出了個主意:大家也甭愁了,再拖下去,局勢就真的糜爛了。把那個人請回來吧! 原本新君是猶豫的,陳萌又攜夫人到了鄭府,與岳妙君一番長談。岳妙君便與兒媳婦長公主進宮,游說了已經(jīng)在頤養(yǎng)天年的太皇太后與皇太后。幾處使力,才有這份公文。 朝廷同時應(yīng)付兩場仗有些困難,故而召祝纓入朝幫忙,條件好商量。 當然,用詞很委婉。 趙蘇首先反對:“朝廷未必可靠!朝廷可靠,皇帝也……他們家都……答應(yīng)得好好的,也未必會遵守,又要玩弄帝王心術(shù)。大好局面他們都能弄壞了,何況如今? 這又是個爛攤子。他們雖不如您,但王、施、姚也是一時能臣,豈能沒有對策?辦法誰都知道,能不能做到就是另一回事了。他們多半是知道該做什么,但是做不到,這才想到了您。您就是去受累挨罵,為他們承擔怨恨的。您這樣的年紀,再奔波……” “這破朝廷,讓它完了算了?!弊V厝A嘀咕一聲。 蘇喆則說:“機會不錯,但風險也大。您身體要緊。坐看外面風起云涌也不壞,必有百姓遷居安南,咱們?nèi)丝谡?。”祝重華頻頻點頭,認為蘇喆說得有道理。 各人有各人的意思,祝纓一直不說話,劉遨、劉昆心情有些激動,劉遨道:“其實,能回京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偸瞧右挥?,畢竟是‘偏’,您不該這么委屈,您的才能應(yīng)該施展?!?/br> 祝青君道:“既然辦法誰都知道,就差做,我愿領(lǐng)命入京。行軍布陣,我還是可以的。我去?!?/br> 祝煉道:“我看青君可以。”明擺著的,祝青君是接班人,那讓她鍛煉鍛煉,多與北邊接觸接觸也是應(yīng)該的。而且,只有繼續(xù)的積累勝利才能積累出經(jīng)驗和聲望,更方便祝青君接手安南。 祝纓道:“我去。當年,他們視我為罪人,我南下時也是避人耳目。這個節(jié)度使,也像是被囚禁在安南一樣。 我不能是落荒而逃的,我必須正名。要我做事可以,那我要再入政事堂,大步地走進宮里。哪怕只是為了應(yīng)急,日后再回來,又或者干脆這是個陷阱,我死在那里。這一趟,我是必得去的?!?/br> “姥!” 祝纓道:“我知道你們擔心什么,但我對安南的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什么好擔心的了。我要想一想它的將來。 我給安南定了現(xiàn)在的規(guī)矩,但在安南之外,他們還是把安南當成待教化的野蠻異類、把我的規(guī)矩當成異端,要我們依從他們的規(guī)矩,這是不行的。 只是再做丞相有什么意思?我得走出去,世人總有一天要徹底習慣我的規(guī)矩,先見識一下也不壞。哪怕外面是塊鐵板,我也要給它撕出一道縫兒來!剩下的,就看大家的了?!?/br> 祝煉憂慮地道:“可是……先時朝廷對您頗有微詞,前番也只是問策,萬不得已,他們是絕不愿您入京的。現(xiàn)在請您過去,他們也……” “看我不順眼?” 劉遨輕咳了一聲。 祝纓道:“看我不順眼?那就多看看,直到看順眼為止。要還是不順眼,那也沒關(guān)系,看習慣了就行。這一本,我親自寫?!?/br> 她要提兵北上,朝廷得讓她做丞相,不答應(yīng)那就當沒這回事兒,大家各自安好。答應(yīng)了,旨意到的那天,她就動身。 巫仁、項安等都不愿意她涉險,趙蘇心頭一動,忽然想起了很久之前的一次早朝,祝纓沒有同任何人商量,便告知所有人,她是個女人。 趙蘇不由道:“您想做什么,就去做?!?/br> 第538章 再臨 趙蘇是最先反對的人,現(xiàn)在倒戈如此之快,令蘇喆等人措手不及。 蘇喆說了一個:“你……”又抿緊了嘴唇,顯出有點生氣的樣子來。 祝青君等人也用沉默表示了抗議。 包括林風等人瞧瞧祝纓的頭發(fā),再算算她的年齡,心中都充滿了擔憂。她說不在乎是不是死在外面,但他們在乎! 祝纓道:“我并不是一時沖動又或者是慪氣,或是遺憾錦衣夜行必要回去耀武揚威。我告訴過你們,那樣是危險的,小人得志的心,要不得。我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如果不是朝廷驟然之間情勢急轉(zhuǎn)直下,我一定會在安南安安靜靜地過我自己的日子。 安南的規(guī)劃你們想必也是清楚的。開驛路是為了什么,不斷了與外面的交易又是為了什么?安南雖然太平,卻也貧瘠,多少東西咱們自己不產(chǎn)、做出來的東西也不如外面的好,連印刷做書,也不如外面。 外面的人那么多,蠢人多,能人更多,物產(chǎn)又豐富。閉門造車、畫地為牢,等外面緩過氣來,一定會設(shè)法‘教化’,山里會有滅頂之災(zāi)的。 如何安全地、真正成為這個國家的一部分,是我最掛心的。 一頭闖出去,又要被鄙視。不能坐井觀天,不理世事。趁我對朝廷還算了解,能開這個頭。否則,日后你們要做,就要重新開始,難上加難。 我已經(jīng)不能一下跳上房頂了,這次如果不去,我就再也不會有這樣的機會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