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從軍十余載,從無敗績,使得各路倭寇聞風喪膽,不戰(zhàn)而降。身處戰(zhàn)亂的百姓只消聽聞陳家軍來了,無不笑逐顏開,當晚睡個安心覺。 那是個朗朗晴日,在這個寒冬格外顯眼,就連老天都給極了面子。尹江的數(shù)十萬百姓站在道路兩側,翹首以盼,就為了一睹陳訴身披鎧甲時的威風模樣,在他身上感受所謂的盛世風光。街道兩旁的茶樓酒樓早已站滿了人,甚至有人扒在欄桿外,只一腳尖支撐,就為了離出征的將士更近些。 出征的將士身披鎧甲,目不斜視排成三列,腰間掛著佩刀,步履堅定地跟在陳訴身后。陳訴身騎黑馬,手握韁繩,緊繃著臉,不時夾一下馬肚子,引得黑馬緩慢前行。 他本是一個隨性的人,時常能與軍中兄弟打成一片。只是眼下是出征時刻,兩側有數(shù)十萬百姓盯著,他身為一軍統(tǒng)帥,自然要樹立威嚴,挺直軍人的腰板,讓目送著他們的百姓放心。 天色大好,日光灑在陳訴的臉上,惹得他迷了眼。他抬起頭,微微打量那懸在頭上的巨日,耳邊不斷傳來他的名號。 常勝將軍!常勝將軍! 細聽之下,那聲音似要穿破耳膜,將腦袋中的神經(jīng)都震上一震。 他最后望了眼那輪刺眼的太陽。在這寒冬有那一輪巨日確實能讓人心底生暖,只是卻教那直視它的人心生恐懼,只想盡快閉上眼,躲開那刺目的光線。 陳訴一手松開韁繩,手指撫摸著鎧甲內的護身符。那是前幾日陸琦長跪佛前求來的,里面裝著她親手謄抄的佛經(jīng),字字句句,皆是她無盡的掛念。 等到他凱旋,他們的孩兒也將出世,陸琦不會離開他,所有惴惴不安的念頭都已落到了實處,這些年他家底厚實,足夠為母親養(yǎng)老送終,將孩兒撫養(yǎng)成人,若接下來國無戰(zhàn)事,他是時候解甲歸田,與妻兒一塊,與母親一起,過上從前那般平淡的生活。 他最后望了眼頭頂?shù)木奕眨p腿一夾馬肚子,喝了一聲,手握韁繩加快前進的速度。 太過耀眼確實不妥,只要百姓生活安寧,他陳訴最后是什么待遇他都不在乎,哪怕最后落得前途盡失,他也無怨無悔。 什么前途,什么功名利祿,他不在乎,他的夫人母親不在乎,他的孩兒也定不會在乎。 -- 祁牧野一直在工地上忙碌著。她雖不如許朝歌那般懂得多,但教授工人們一些基礎知識,那是綽綽有余。工人們所掌握的知識大多是通過師傅們的口耳相傳,熟能生巧,識字的不多,能寫得自己的姓名已經(jīng)算是佼佼者。 許朝歌先前也有過教他們讀書識理的念頭,只是工期緊張,兩方都脫不開身,只好作罷。 讀書識字可謂開智,使得人開始思考,而不至于一昧機械性地遵從他人的指令,使得工作效率提升,不必每個要求都口口相傳。 大家的工作強度巨大,尤其是一些女工,在工地上干完活計還要回家照顧一家老小,一天能睡個整覺已是幸運,遑論抽空去識一些派不上用場的字。識文斷字,那是夫家的事,就是她們想?yún)⑴c,也會被夫君不耐煩地打發(fā)掉,教與孩兒,孩兒只會覺得自家母親所學不如外面的教書先生,打心眼里厭惡母親的多管閑事,多數(shù)時候她們還未開口,就被自家孩兒趕出房門。 這些事情祁牧野心里門兒清。眼前有阻礙,她便幫她們掃清阻礙,旁人瞧不起她們,她便代旁人看重她們。 她花了幾個晚上在大伙兒吃飯的碗上寫下文字,在大家吃飯的時候一一教他們手中的文字是何意思,若下一次再度遇上這樣的文字能準確說出其含義,她便授予他們一張紙條,集齊十張便可換取一塊蜜餞或是糖糕。 現(xiàn)代奶茶界的伎倆竟被她用到了這地方。 在銘朝生活這么久,祁牧野自然知曉這個時代的女子大多是極其看輕自己的。自小父母對自己的輕視,社會大環(huán)境的忽視導致她們從不覺得自己可以成為不一樣的例子,不覺得自己也可以受到優(yōu)待。但對家中的夫君孩子就不會這么想,哪怕再苦再累,若能換取錢財或者吃食帶回家,換來他們一句感激、或是一個好臉色便已知足。 祁牧野就這樣又干起了先生的行當,每日為工人說文解字,空閑了向大家簡單說明為何治水,他們如今這些活計對尹江,對后世萬代究竟有何用處。 不是每個人都有一顆功利心,尤其是這樣天災連年的時代,能夠吃飽穿暖已是畢生所求,若能為后世做些什么,讓后世提起自己的名字時挺直腰板,他們光是想想就熱血澎湃,干活的效率自然直線上升。 除夕這天,祁牧野與大多數(shù)工人一般在工地上度過。前些日子皇帝頒布一道告子民書,細數(shù)他即位以來的功績。其上“河清海晏”四字刺痛了祁牧野的雙眼,她不知那位掌權者是刻意閉上了雙眼還是被人蒙蔽,以至于這么多年都不肯正眼看看這天下百姓。 如今的天下,如何可以用“河清海晏”四字來形容? 若說為民著想,當今圣上也不是向來沉浸于rou林酒池之中。正如歷代君王即位之初那般,他也曾想做一個萬世稱頌的好君王,年輕時他也曾費了大力氣整頓吏治,與民休息。只是生不逢時,沒能遇上他父王那般的好時代,接連的天災人禍讓他身心俱疲,干脆破罐子破摔,拆東墻補西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