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閱讀_第 122 章
書迷正在閱讀:嫁給前夫他弟、姑姑在上、文豪養(yǎng)成系統(tǒng)、在年代文中不思進取、我年紀輕輕想守活寡[穿書]、閃婚(gl)、少將、給你的溫柔繾綣、yin 獸之熾顏(出書版)、顏值高就是了不起
界當代最有名的數(shù)學家之一,還是省數(shù)學協(xié)會的會長,他們便靜不下心來,再加上題目本來就難,答題的速度自然也降了許多。 直到現(xiàn)在,復賽才開始半個小時不到,他們剛剛開始做解答題,只有少部分人看完了題干,正在苦想思路,正愁得要死,草稿紙上的錯誤不夠,也被煩躁地劃了好幾個叉。 可就在他們苦思冥想、埋頭抓狂的時候,居然有人提前jiāo卷了??? 初賽考場,還有人懷疑明夏是不是因為不會寫,直接放棄了,但復賽考場,所有人都覺得明夏一定是全會做,還是很有底氣,連再檢查幾遍都懶得的那種胸有成竹。 畢竟,報名h初賽的人,可能還有一部分是抱著“我就來湊湊熱鬧”的想法,而能進復賽的,絕對都是有實力也想進全國賽甚至去i的,就算不會也不可能這么快就放棄,必須掙扎到比賽的最后一秒好吧? 因此,看著監(jiān)考老師朝明夏走過去,將試卷收走時,他們只覺得:靠,這特么的實力也太變態(tài)了吧! 盡管明夏jiāo卷得很快,但事實上,同考場的大家心下或多或少都有增加幾分焦躁,壓力也有增加,卻并沒有心態(tài)崩掉。 人家初賽就是滿分,他們又不是滿分,本來就實力有差距,又有什么好不平衡或者糾結的?他們只要和其他人保持差不多的速度,盡力做對,拿到除了那四個滿分外,剩下的兩個省隊名額,就k了。 出了考場,明夏便跟著工作人員,去到事先安排好的房間,吹著暖洋洋的空調(diào),繼續(xù)看之前就在看的陳寅恪先生寫的那本《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 明夏看書速度不慢,之所以到現(xiàn)在還在看這本書,其實是因為喜歡,才開始第三遍的閱讀。 陳寅恪先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中西文化的關系、種族與文化的界定、胡化漢化的實質(zhì)等問題,有著令人驚嘆的高標卓識。 他的這本著作,從禮儀、職官、刑律、音樂、兵制、財政等幾個方面,介紹了隋唐制度及其建置相關的內(nèi)容,涵蓋了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史、民族學、社會學、考古學、文化史、語言文字學等與華國古代史相關的諸多領域。 事實上,本來,《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并不是用來為西域史立論。然而,縱觀整本著作,陳寅恪先生寫的內(nèi)容,那些與西域史研究有關的考索和證述,卻比比皆是。 陳寅恪先生無論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精彩闡釋,還是“在文化不在種族”的獨到見解,對西域史研究來說都堪稱經(jīng)典,深深讓明夏覺得值得再三研讀。 明夏沉浸于看書,沒聽到廣播里通知“比賽結束”的聲音,工作人員見她實在專注,不忍心打擾,便一直到郭子豪和褚子儀在她考場門口沒等到人,猜到她可能這次又提前jiāo卷了,一路找了過來,才知道復賽結束了。 反正不急,三個人便在房間里說對一對答案。 郭子豪試卷寫完了,但是沒來得及檢查,最后一題總感覺哪里不對勁,經(jīng)過詢問,發(fā)現(xiàn)明夏和褚子儀試卷的所有答案都一樣,便知道到自己應該是丟分了,而且還是因為計算問題,頓時郁悶得忍不住直拍桌,口中不斷哀嚎。 和明夏對了答案,發(fā)現(xiàn)兩人答得完全一樣,褚子儀便松了口氣。 他前面的填空題做得很快,但解答題的倒數(shù)第一題和倒數(shù)第二題,花了很多時間,差點都沒了檢查的時間。但幸好,都寫對了。 別問褚子儀為什么這么相信明夏的答案。 第一,人家初賽和復賽都一樣,提前jiāo卷,速度也差不多,水平明顯比他高得不是一星半點。 第二…… 明夏和他答案一樣,他不相信自己做對了,還非認為自己做錯了,平添難過,腦子有不是有問題。 同樣的,郭子豪的郁悶,也是因為對他倆的實力很信任,才會知道答案的第一時間就覺得是自己做錯了,然后才拿筆重算。 復賽已經(jīng)比完了,盡力就好,現(xiàn)在的計算不是為了答案的對或錯,只是出于對數(shù)學的喜歡和研究題目的興趣,想要弄明白罷了。 明夏和褚子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