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劇辛之信【二合一】
在段干氏府上那名家仆的帶領下,蒙仲、蒙遂、蒙傲、樂毅、向繚、武嬰、樂續(xù)等人來到了府內(nèi)的房,見到了正在屋內(nèi)大碗喝酒、大塊吃rou的蒙橫、蒙珉二人。 “兩位阿兄?!?/br> 蒙仲、蒙遂、蒙傲三人當即抱拳喊道,而樂毅、向繚、武嬰、樂續(xù)等人,亦紛紛與蒙橫、蒙珉二人見禮,畢竟他們彼此都不陌生。 見此,蒙橫與蒙珉二人亦連忙起身回禮。 畢竟,他們與蒙仲、蒙遂等人雖說都是族兄弟,但就成就而言,蒙仲、蒙遂已遠遠將他們拋在了身后。 見蒙仲與蒙橫、蒙珉二人果然相識,那名機靈的家仆當即說道:“蒙師帥,卑下命人再取些酒菜來,好叫您與兩位族兄坐下來慢慢交談?!?/br> “有勞了。” 蒙仲拱手道了謝,卻也沒有推辭,畢竟他在段干氏府上吃住有一段時日了,也不差這一頓。 不過蒙橫、蒙珉二人聽了這話,臉上卻露出了幾許驚訝。 片刻后,待那名家仆離開,蒙橫抹了抹嘴邊的油脂,笑著說道:“阿仲,你真是越來越不凡了,我打聽過了,段干氏可是魏國的大家族啊……我原來還以為大家族的人都很難相與,沒想到,剛剛報出你的名,府里的下人便將我二人了這間房,好酒好rou伺候著……” 蒙仲搖搖頭解釋道:“這全靠孟夫子的面子,段干氏乃是子夏弟子段干木的后人,與儒家頗有淵源,憑著孟夫子的面子,我才能被其奉為賓……對了,兩位族兄怎么來了?莫非邑內(nèi)發(fā)生了什么事?” 聽聞此言,蒙橫笑著說道:“讓阿珉與你說罷,我這次純粹就是陪他來的,途中好有個照應?!?/br> 的確,這年頭各地都不太平,因此外出走遠門還是結(jié)伴為妙,以便途中遇到什么事時,彼此間好有個照應。 而此時,蒙珉用桌上的布擦了擦手上的油膩,旋即起身走到屋內(nèi)的床榻旁,從床榻上的布囊里取出一個竹筒,遞給蒙仲,口中說道:“此番我二人前來,只為把這封書信送到你手中……” “書信?” 蒙仲愣了愣,接過竹筒后問道:“何人送來的書信?” 蒙珉聞言聳了聳肩,說道:“可別問我,我與阿橫都沒看過這份書信?!耙魂囎樱畜A卒將這封書信送到了蒙邑,也說不清楚究竟是誰送來的,蒙鶩叔打開了看了一遍,然后就叫我二人到魏國一行,專程將這封書信交給你?!?/br> 聽聞此言,蒙仲越發(fā)好奇,遂立刻打開了竹筒的蓋子,從中抽出了一卷竹冊,攤開后徐徐觀瞧。 待粗略看了一遍后,蒙仲臉上浮現(xiàn)了幾許意外,喃喃說道:“居然是他……” “誰?”蒙遂在旁好奇問道:“誰送來的信?!?/br> “劇辛?!泵芍倩卮鸬?。 “劇辛?” 本來向繚、樂續(xù)等人已在桌旁坐了下來,似乎正準備陪蒙橫、蒙珉二人喝幾杯,冷不丁聽到這話,他們皆露出了驚訝的表情:“是他?” 朝著諸人瞧了瞧,蒙橫好奇問道:“是你們的舊識么?” 聽聞此言,蒙遂斟酌著解釋道:“舊識……勉強也算吧,應該說是曾經(jīng)的同僚。當年我等在趙國時,趙主父任命阿仲組建「信衛(wèi)軍」,而當時,有一個叫做龐煖的人建立了「檀衛(wèi)軍」,皆作為趙主父的近衛(wèi)。……而劇辛,即是龐煖的副將,不過后來沙丘宮變后,他與趙奢一同投奔了燕國?!?/br> 解釋完畢后,他轉(zhuǎn)頭問蒙仲道:“阿仲,劇辛在信中寫了些什么?” 只見蒙仲一邊觀閱書信一邊說道:“開頭是一番套,然后他在信中言道,他已經(jīng)成為了燕國的國相,而趙奢,亦已被燕王拜為上谷守……” “這家伙什么意思?”樂續(xù)聞言皺起眉頭,不高興地說道:“難不成是想向我等炫耀么?” “那倒不是……” 蒙仲搖搖頭,接著說道:“他在信中言道,燕國目前百廢待興,而他兼任國相、大司馬、大司徒三職,終日或cao練軍隊,或走訪民鄉(xiāng),力有不逮。倘若我等無可去之處,希望能投奔他……” “投奔他?” 蒙遂、向繚、樂續(xù)等人臉上皆有些不高興。 在他們看來,龐煖就算了,畢竟人家當初在趙國時,就跟蒙仲平起平坐,可劇辛只不過是龐煖的副將,竟然厚顏叫蒙仲去投奔他,這算什么? 當即,向繚冷笑著說道:“哼,如今他倒是風光了,以堂堂燕相身份送來邀請書信,想必他心中得意地很?!?/br> “這么說就太過了……” 蒙仲笑著制止了向繚。 不可否認,劇辛這封書信中確實有些許炫耀的意思,但字里行間的用詞還是比較嚴謹?shù)?,并無那種小人得志的意思,再者,他希望蒙仲等人前往燕國投奔他的話,亦寫得頗為誠懇,可見燕國那邊的政務,的確是繁重到讓劇辛無力支撐的地步,以至于想起了蒙仲等曾經(jīng)在趙國的同僚。 “我來瞧瞧。” 蒙遂從蒙仲手中接過書信,仔細觀閱,旋即笑著說道:“唔……呵呵,一人兼掌三個職位,這劇辛看來是撐不住了,喲,阿仲,他在信中言,若你肯投奔燕國,他便向燕王舉薦你為大司馬……呵,這家伙倒也真敢夸口,阿仲若有意投奔燕國,還用得著他舉薦?” 的確,當年蒙仲曾跟著趙主父與燕王職有過一面之緣,當時燕王職就很欣賞蒙仲,甚至還在趙主父面前說過,若在趙國呆得不快,大可到燕國投奔他,他必然重用——記得這番話,當時讓趙主父很不高興。 “大司馬啊?嘖嘖嘖……我來瞅瞅?!?/br> 向繚、樂續(xù)等人亦圍到了蒙遂身邊,旋即,樂續(xù)笑著說道:“哈,信上還提到了阿毅,嘖嘖,漁陽守……這燕國還真是缺人,郡守之位隨意就給。嘖,怎么不給咱們呢?” 聽聞此言,樂毅淡淡笑道:“最起碼也得給軍司馬吧?!?/br> “那是自然?!?/br> 眾人哈哈一笑,旋即蒙遂便將劇辛的書信放到了一旁。 片刻后,府上的下人們送來了酒菜,蒙仲等人便在屋內(nèi),陪著蒙橫、蒙珉二人又喝了些酒。 在喝酒的期間,蒙橫驚訝地對蒙仲說道:“阿仲,據(jù)府上的下人告訴,你已經(jīng)被魏王封為中大夫,且在軍中擔任師帥?” 話音剛落,蒙傲便急著糾正道:“蒙橫阿兄,那是之前了,蒙仲阿兄前一陣子在伊闕擊敗了秦國的軍隊,魏王冊封他上大夫之爵,還給了三千戶的食邑呢!” “上大夫?” “三千戶食邑?” 蒙橫、蒙珉二人面面相覷,滿臉吃驚之色。 這也難怪,畢竟他們蒙氏一族的領地,滿打滿算也才數(shù)百戶,雖說蒙仲等人都自稱故鄉(xiāng)在蒙邑,但事實上,蒙邑并非全然歸蒙氏一族所有,還有樂氏、華氏等家族。 而如今,魏王遫賜蒙仲食葉邑、舞陽兩地三千戶,這意味著這兩座城邑是確確實實歸蒙仲所有。 來魏國還不到一年,蒙仲就得到了四五于蒙氏家族領土的食邑——要知道蒙氏一族的賜地,那可是家族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 與蒙珉對視一眼,蒙橫眼巴巴地說道:“三千戶的食邑,想必方圓很大吧……” 蒙仲當然能猜到蒙橫、蒙珉二人在想什么,聞言當即邀請道:“兩位族兄若是閑在蒙邑呆得悶了,不如來幫愚弟一把……愚弟絕不會虧待兩位兄長。” 聽聞此言,蒙橫、蒙珉二人心中大喜。 在這個年代,一人得勢,其余族人前往投奔,這是司空見慣的一件事。 而對于蒙仲來說,相比較其他人,他自然更信任自己家族的族人——正所謂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族軍的凝聚力,可要比一般軍隊團結(jié)地多。 更何況蒙仲剛剛遷方城令,為魏國防守南邊的邊境,他勢必要重新組建一支他能信賴的軍隊,倘若有家族的族兄弟前來投奔,這自然是一件好事。 “就這么說定了!” 蒙橫當即大喜道:“想老子曾經(jīng)也是打過宋滕之戰(zhàn)的老卒,現(xiàn)如今在鄉(xiāng)邑務農(nóng),實在是……” “哈哈哈?!?/br> 眾人聞言皆笑了起來。 還別說,蒙橫、蒙珉,確實是蒙氏一族中早蒙仲一步投身戰(zhàn)場的老卒,記得在宋滕之戰(zhàn)的時候,他們還耐心教導蒙仲、蒙虎二人如何在戰(zhàn)場上保存性命,雖然當時他們教導蒙仲、蒙虎二人的方式有點問題,但不能否認,他們是真心實意希望蒙仲等人能在戰(zhàn)場上活下來,畢竟那場戰(zhàn)爭,蒙氏子弟死傷地實在太多了。 笑罷之后,樂續(xù)亦對蒙仲說道:“阿仲,說起來,我樂氏一族族內(nèi)亦有些族兄弟……” “無妨,只要愿意,皆可來投奔我。”蒙仲很氣地說道。 說實話,蒙仲娶了樂氏一族的宗女樂嬿為妻,因此樂氏子弟跟蒙氏子弟一樣,都算是他的兄弟。 包括向繚、武嬰、華虎他們的族兄弟,蒙仲都是信得過的。 倘若這些家鄉(xiāng)的諸家族子弟皆在投奔蒙仲,縱使蒙仲日后到了方城、葉邑、舞陽一帶,也可以避免無人可用的尷尬。 由于得到了蒙仲的承諾,諸人興致都很高,聊得也越發(fā)熱切。 忽然,蒙仲問蒙珉道:“族兄,近一年宋國有什么戰(zhàn)事么?” “你是指與齊國么?” 蒙珉聞言,臉上的笑容徐徐收斂了起來,正色說道:“據(jù)我所知,太子(戴武)坐鎮(zhèn)郯城,與景敾、戴不勝幾人,近一年與齊國發(fā)生了幾場戰(zhàn)事,不過皆擊退了齊國……” 聽聞此言,蒙仲滿臉詫異,表情古怪地問道:“是……是田章兄領兵么?” “那倒不是?!泵社霌u搖頭說道:“統(tǒng)率齊軍的大將叫做田觸,匡章并未出面?!?/br> 田觸……哦,原來是他。 蒙仲頓時想起了曾經(jīng)被他以五百信衛(wèi)軍夜襲擊破的齊將田觸,心中頓時恍然。 的確,他教導了太子戴武該如何與齊國抗衡,那就是擺出一副欲與齊國魚死網(wǎng)破的架勢,只要齊國還想跟秦國爭天下霸主的位置,就絕對不會跟宋國死磕。 除此之外,蒙仲還建議太子戴武多建城塞,多積糧草,總之要使宋國成為一塊長滿倒刺的硬骨頭,叫齊國啃不下去。 但即便如此,倘若齊國那邊是由他義兄田章掌兵,蒙仲心中難免還是有些忐忑。 好在這幾次田章并未出面。 ……難道是義兄的身體狀況出了什么問題?亦或是他與齊王田地發(fā)生了什么矛盾? 蒙仲難免又擔憂起田章來。 而此時,蒙珉仍在繼續(xù)講述著他所了解的情況:“……其余嘛,我知道的不多。哦,對了,好似大王在陶邑增駐了軍隊,還將戴盈之軍司馬調(diào)到了陶邑?!?/br> “唔?” 蒙仲聞言皺起了眉頭。 要知道,宋國的陶邑只與魏、衛(wèi)兩國接壤,往日宋國駐重兵于陶邑,那是為了防備魏國,但現(xiàn)如今,魏國與宋國締結(jié)了盟約,宋王偃其實并沒有理由防備魏國。 防備衛(wèi)國那更是一個笑話,衛(wèi)國現(xiàn)如今就只剩下一個濮陽了,若不是有魏國庇護,趙、宋兩國隨便派一支軍隊即可滅了衛(wèi)國。 既不是防備魏國,又不是防備衛(wèi)國,宋王偃在陶邑增駐軍隊是為什么? ……趙國! 稍稍一想,蒙仲心中便已猜到了原因。 曾幾何時,趙國乃是宋國的盟國,宋國曾借助趙國的力量對抗齊國與魏國,而現(xiàn)如今,魏國與宋國締結(jié)了盟約,而趙國,卻成為了宋國必須防范的對象,不得不說這著實令人唏噓。 當晚,蒙仲將蒙遂、樂毅、向繚三人自己屋內(nèi),與他們商討當前的局勢。 期間,蒙遂率先開口道:“宋王即在陶邑增駐軍隊,想必已經(jīng)意識到了來自趙國的威脅……倘若齊趙兩國合兵攻宋,多半會在「東阿」會盟,繼而揮軍南下,陶邑首當其沖……” “別忘了燕國。” 向繚瞥了一眼一旁的矮桌,因為矮桌上正擺著劇辛給蒙仲的書信。 旋即他低聲說道:“劇辛此人,還算有點能耐,但即便如此,燕國亦不可能在短期內(nèi)做到不懼齊國,若齊國真正有意攻伐宋國,除了趙國意外,齊國必然會脅迫燕國一同楚兵,似這般,齊趙燕三國伐宋,很有可能兵分兩路,其中一路正如阿遂所言,即齊、趙兩國軍隊在東阿會盟,繼而順勢南下進攻陶邑;而另一路,可能是兵出東海,牽制住太子戴武的軍隊……只是不知燕國軍隊到時候在西路,還是在東路?!?/br> 此時,樂毅搖搖頭說道:“阿遂、向繚,你二人想的不錯,但忽略了魏國的態(tài)度?!R趙聯(lián)軍若攻陶邑,魏國是來得及救援的,因此主攻還是在東路,趙國應該主要負責牽制魏國,倘若魏國當真有意救援宋國……” “當真有意救援宋國?” 蒙遂、向繚二人轉(zhuǎn)頭看向樂毅,似乎有些不解,就連蒙仲亦轉(zhuǎn)頭過去。 半響后,蒙仲皺著眉頭說道:“你是指田文?……田文雖與我有仇,但他亦深恨齊國,不至于會坐視齊國吞并宋國吧?” 聽聞此言,樂毅搖搖頭說道:“我不是說這個,阿仲,你覺得,倘若齊趙燕三國當真對宋國用兵,魏國真會救援宋國么?” “為何不會?”不等蒙仲開口,蒙遂不解地問道。 聽了蒙遂的話,樂毅笑了笑說道:“這樣,我換個說法,魏國……有能力救援么?” 蒙仲、蒙遂、向繚三人對視一眼,面色逐漸變得凝重起來。 因為他們忽然想到了伊闕之戰(zhàn),在那場仗中,魏國損失了整整十萬軍隊。 “……魏國的主要威脅來自于秦國,倘若齊國聯(lián)合趙、燕兩國進攻宋國,魏國是否敢、是否會冒著被秦國趁虛而入的兇險,派兵救援宋國?”頓了頓,樂毅接著說道:“如果我是齊王,我會派使者前往秦國,說服秦國默許齊國吞并宋國,只要秦國同意,到時候,在齊、趙、燕三國軍隊進攻宋國時,秦國陳兵于魏國邊境,你覺得魏王敢派援兵支援宋國么?” “說服秦國默許齊國吞并宋國?”蒙遂吃驚地說道:“這怎么可能?秦國需要宋國牽制齊國!” “但問題是,如今宋國牽制不住齊國了。”樂毅正色說道:“以往,齊魏聯(lián)盟,趙宋聯(lián)盟,可事實上,卻是齊國在單獨對抗趙宋聯(lián)盟,魏國在做什么?他在抵擋秦國的進攻。而現(xiàn)如今,齊趙兩國聯(lián)合了,而魏國則與宋國結(jié)了盟,倘若秦國不攻擊魏韓兩國,那么,齊趙聯(lián)盟與魏宋聯(lián)盟,或可以抗衡一陣子,但問題是,你要秦國如何自處?看著中原諸國僵持,而他卻按兵不動?你我都知道,秦國一直想進兵中原,他是不會放棄攻占魏韓兩國的?!热蝗绱耍餍跃团c齊國達成默契,齊國取宋國,秦國攻魏韓兩國,雙方皆先吞并相對弱小的國家,使秦齊兩國平分天下,然后再做打算?!?/br> “先讓其他人都出局,然后秦齊兩國再分勝負……么?” 摸了摸下頜,蒙仲露出了沉思之色。 他必須得承認,樂毅提出的這個設想,并非沒有可能發(fā)生。 而一旦秦齊兩國達成默契,秦國必然會在齊國進攻宋國的同時,派兵進攻魏國,替齊國牽制住魏國,使其無法救援宋國,而如此一來,宋國就得做好孤軍奮戰(zhàn)的準備。 此時,樂毅微微嘆了口氣,看著蒙仲說道:“倘若你此番成為了河東守,直接接管河東十萬編制的魏軍,日后在魏王猶豫是否救援宋國時,你還可以通過你河東守的身份來影響魏王,但……” 說到這里,他忽然站起身來,將擺在不遠處那張矮桌上的劇辛的來信拿了起來,同時口中說道:“阿仲,既然你暫時無法左右魏王的意見,那么,你就得考慮燕國……” “投奔燕國?” 向繚露出了不可思議的表情:“阿毅,你莫非是喝多了?阿仲雖然此番沒能得到河東守的職位,但他怎么說也……” 壓壓手打斷了向繚的話,蒙仲看著樂毅,忽然問道:“阿毅,你打算奔赴燕國?” 樂毅亦不隱瞞,如實說道:“在伊闕時,我就在想,損失了十萬軍隊的魏國,能否還有余力庇護宋國……答案是否!眼下的魏國,縱使單獨面對秦國的進攻也很吃力,哪有余力幫助宋國?而今日,劇辛的這封書信,讓我得到了很大啟發(fā)?!热凰螄拿擞盐簢幌魅趿?,我等為何不能削弱齊國的力量呢?比如說,想辦法讓趙、燕兩國不幫助齊國?!?/br> 聽聞此言,蒙仲皺眉說道:“趙國如今被奉陽君李兌把持,恐怕很難說服……” “所以我想到了燕國?!睊伭藪伿种械闹裢玻瑯芬愠谅曊f道:“燕國與齊國有「子之之恨」,你我都見過燕王,都知道他對齊國恨之入骨,若不是沒有辦法,燕國絕不會屈服于齊國。既然如此,何不將燕國作為宋國的‘內(nèi)應’?……縱使到時候宋國不敵齊趙兩國軍隊,只要燕國軍隊于背后給予齊國痛擊……” “可燕國擋不住齊國的報復啊?!泵伤彀櫭紗柕馈?/br> “擋得住……” 沒等樂毅開口,只見蒙仲凝視著前者,沉聲說道:“只要阿毅在燕國,燕國就能擋得住齊國!不過……阿毅,你想仔細了么?燕國目前百廢待興……” “總好過方城吧?”樂毅臉上露出了幾許笑容,調(diào)侃道:“我跟你去方城,最多一城守將,可去了燕國,那便是大司馬、漁陽守……”說到這里,他收斂了笑容,正色說道:“我本來只是略有想法,不過細想之后,愈發(fā)覺得可行。你這邊縱使我不在,仍有阿遂、向繚可以輔佐你,更何況你帶兵打仗我本就不擔心……既然如此,我不如前往燕國,燕國如今仍是求賢若渴,只要我能取得燕王的信賴,或就可左右齊國攻宋時燕國的態(tài)度……皆時,魏國有你,燕國有我,你我合謀,或就能阻止齊國吞并宋國?!⒅伲阌X得如何?” “……” 蒙仲皺著眉頭沉思著。 他絲毫不會懷疑樂毅的初衷——倘若樂毅有心奔榮華富貴,當初在沙丘宮變后,就可以與劇辛、趙奢二人一同前往燕國,還輪得到劇辛在燕國一人兼三職? 樂毅乃是國相之才! 可結(jié)果呢,樂毅卻跟著他們一群人先回宋國,然后又奔赴魏國,說白了只因為四個字:情投意合。 而就當前來說,他蒙仲還沒有辦法左右魏國的態(tài)度,樂毅留在他身邊,說實話的確無法使這位大才發(fā)揮才能。 但倘若樂毅到了燕國,他們就能掌握齊國的動態(tài),并且,設法讓燕國成為宋國的“內(nèi)應”,在關鍵時候給予齊國致命一擊。 更何況,蒙仲從不認為樂毅的才能在他之下,但長久以來,樂毅卻甘心屈居他之下,說到底不過兩個字。 情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