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他們只是文思館伺候筆墨的公公,就連伺候皇孫的嬤嬤們都沒發(fā)現(xiàn)異樣,怎么能算在他們頭上? 長吏瞪了多嘴多舌的公公一眼, 又道:“再要多話,等過了這一段, 都打發(fā)去做苦工,看你們還長著舌頭狡辯?!?/br> 宮里面辦事還真是慢,眼看著日薄西山, 還沒個結(jié)果, 太醫(yī)院不說放人, 其它人不敢叫三位大人出宮,林如海把自己腰間的荷包悄悄塞給長吏。 “大人,能不能遣人幫在下傳幾句話回家,下官怕家中奶奶擔(dān)憂?!?/br> 長吏很自然的就接過,揣進袖內(nèi),笑道:“奴家沒記錯,林探花家還有個小哥兒,這可不能回,小的這就派人傳話,您稍安勿躁?!?/br> 林如海溫笑,點頭致意:“下官感激不盡。” 那長吏說著不必客氣,又過去問其他兩位大人可要帶話回家。 看來東宮對他的家事也很了解,這長吏還真是個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主兒。 等到后半夜,太醫(yī)院才來人詢問幾人狀況,聽說林如海和幾位大人都是出過花的人,沒把人關(guān)在太醫(yī)署隔離,都放回家去。 張大人才來的時候還想展現(xiàn)一番自己的才華,叫皇孫們拜服,然后傳到太子殿下耳中,現(xiàn)在滿腦子都是趕緊開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他心有余悸:“好在哪個皇孫都沒出大事,不然我們要吃不了兜著走,還是林大人敏銳。” 林如海坦然受著,認真道:“這樣的病癥三五年就要鬧一回,就算要責(zé)備,還有皇子們的教養(yǎng)嬤嬤和當值太監(jiān),太醫(yī)院的大人們,暫且還輪不到我們,只是二位不要染了病,然后傳給家人?!?/br> 幾人一處出宮門,在那兒等車子,李大人凍得發(fā)抖,顫抖著:“我小時候就得過,倒是不怕,我的堂兄就是花兒都長在臉上,成了麻子,不能科舉。” 張大人打了個噴嚏。 “在下也得過。” 林如?;氐郊抑校俨桓疫M內(nèi)院去:“雖說暫時無恙,我這幾日宿在外院,就不進去了,挑那些得過花的下人來服侍,你們盯著有誰出了癥狀,趕緊去請大夫。” 這一陣病是過不去了,現(xiàn)在能做的就是別弄到內(nèi)院去。 林如海又道:“你們記著,病了家中會給治,治好仍舊當差,若是誰敢瞞著,傳染別人,自有你們好果子吃?!?/br> 他從朝中歸來身心疲憊,偏生事情一件趕著一件,大半夜的門庭喧嘩。 林如海頭暈?zāi)X脹,很不耐煩,問下人:“這么晚了,怎么還有人來?” 門房上當值的秋明跑進來。 “大爺,王家老太爺沒了?!?/br> 林如海皺眉,擺手:“知道了,你下去。” 常安和常吉趕緊給秋明遞眼色,秋明灰溜溜走了。 林如海只瞇了一會兒,又是要起床上朝的點兒,他穿好朝服,出門前囑咐家里的管事:“王家老太爺沒了,我晚間去一趟,讓你們奶奶照顧哥兒,不要出門,你們將禮預(yù)備好?!?/br> 管事的一疊聲應(yīng)下,林如海爬上馬車,在車里又補了一覺,晚間去王家伯爵府上吊唁,行程緊密。 怪不得王熙鳳最后被累得傷了身子根本,這才幾日,林如海這把不太好的身子骨就腰酸腿軟,吃不消。 朱謙也來吊唁一回,私下與林如海道出內(nèi)情: “圣上已是格外開恩,他這么一走,先前他們辦的有些事情,大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若不是早前他們王家行賄的大臣命短,十年前就一命嗚呼,不然肯定有人要斷頭流血?!?/br> 所以王家這一位,興許就是被嚇死的,要不就是以死謝罪,只求不要連累家人。 先前賈代善修筑海塘的時候,王家搭上江南提督的線,給了賈代善不少方便,就是那一段時日,王家和薛家勾搭上,一起賺銀子,最后沒跟這幾人攪和一處,不然現(xiàn)在一起遭殃的還要加一個賈家。 大約是那個時候榮國府并不缺錢,所以賈代善拉不下臉和商賈為伍,做不出自降身份的事。 再往后缺錢了,榮國府也少幾分清高,還娶回來一個王熙鳳。 林如海從王家回來,賈敏就來找他,夫妻倆隔著窗戶說話。 賈敏沒敢出門,王家那邊人多,又是新喪,她不想惹不干凈的東西帶回來, 賈敏關(guān)切問:“那邊情形如何?” 林如海在書房里答話:“我去看過一眼,二嫂哭得快要背過氣,那邊的幾個奶奶也一樣,亂糟糟的沒個樣子,倒也還有幾戶人家去走動,也有那些見王家勢敗的,還在觀望?!?/br> 若是王家不出這回事,喪事會比現(xiàn)在熱鬧兩倍,賈敏冷笑:“樹還沒倒呢,就猢猻散了?!?/br> 京中人也太現(xiàn)實了。 榮國府和王家有姻親,怎么說也不能做出太出格 的事,老太太還各位開恩,允許王夫人回家?guī)鸵r不重要的瑣事。 只過去頭七,王家那邊就預(yù)備著要扶靈回鄉(xiāng)。 王夫人來給賈母回話,這回榮國府的人一去,原先觀望著不愿來的人家,也跟著上門,才讓父親喪事沒那么冷清。 王夫人低眉順眼,她沒了父親,家里爵位到頭,感覺脊背都被壓彎一頭,再也直不起腰桿:“我?guī)讉€哥哥扶靈回鄉(xiāng),依著父親的囑咐,就去江南老家。哥哥還在外任上,直接回江南守孝?!?/br> 賈母默默聽著,也沒在這個時候為難兒媳,溫和道:“這樣也好,既是你父親的遺愿,咱們家在金陵老宅子有幾房人口,祭田莊子上也有人,可以互相幫襯?!?/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