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宴席散去, 賈赦這回玩的最開心:“雖然沒多少酒喝,也聽不得幾首曲子, 這回你們也來, 我還多看幾處景?!?/br> 先前賈赦來的時候, 如何敢真的放開心思玩樂, 就算這個擷芳園長出神仙花木,也不如他在家里喝酒聽戲痛快。 離開園子,眾人與蘇哲告別, 賈敬、賈赦、林如海一路。 賈敬攏著手,忽然問:“如海, 你去江南可有打算, 我手下有幾個幕僚,很能辦事?!?/br> 這輩子真是奇怪, 賈敬現(xiàn)在也沒喜歡神道的苗頭,反而是賈瑚先被道士化走。、 現(xiàn)在的賈敬,分明對仕途經(jīng)濟甚有研究。 林如海微笑,抱拳婉拒:“多謝cao心, 可惜我一去不知狀況,不必帶太多人, 先前我去廬州,也只帶去一個能算賬的。” 賈敬也不好說什么,自己上趕著去舉薦人, 似乎也cao之過急, 林如海祖籍蘇州, 憑著幾代林家積累,想找得用的幕僚,信手拈來。 賈敬道:“你心中有數(shù)就好?!?/br> 林如海又再拜過:“兄長一片美意,不妨與我引薦一二,我年紀輕,多認識些人也好?!?/br> 林如海也想瞧瞧是哪些人,讓賈敬如此熱心,竟是要引薦到自己這邊來。 等林如海回到家去,賈敬的帖子送到,送來的還有不少人的拜帖。 賈敏取過來看,冷笑出聲:“盤根錯節(jié),哥哥這邊走不通,和寧國府敬大哥倒打得火熱?!?/br> 上面明晃晃的就有薛家,還有幾個都是和王家不清不楚的人物。 林如海瞧著妻子臉上半點不掩飾的厭惡,心頭思緒涌動,妻子比自己敏銳,這些人確實是有能耐之輩,但也是鉆營之輩,一想前世黛玉的日子,林如海對薛家和王家,乃至不規(guī)矩的賈家人,都喜歡不起來。 賈敏氣鼓鼓道:“我就是有幾分私心,偏著大嫂?!?/br> 林如海把那幾封帖子順手扔進廢紙簍:“有私心就有私心,誰又沒存著私心呢?” 賈敏在燈下杵著臉嘆氣,拿起剪子挑一下燈芯子:“前兒我給梅姑送去一匣子補藥,也不知道古板的朱大人,收也不收?!?/br> 聽說梅姑身子不妥,賈敏這回進京,除去家中嫂子,一個說知心話的人都找不到,還要各處赴宴應(yīng)付場面,倒不如在廬州城待著自在。 林如海安慰賈敏,朱謙不是那等古板的人,旁人送的不收,賈敏送的一定會收下。 十月二十四馬上就到,賈赦帶著賈璉,還有寧國府的賈珍,一起把人送出城去,走了十來里地,賈敏再三催促,方才回轉(zhuǎn)。 林璋走南闖北慣了,倒不覺傷感,林珺沒個概念,年紀小,傻兮兮的覺著坐車看風景有趣。 只有賈璉一路哭著回去,眼睛腫的像桃兒,看得賈母都心疼的一聲兒,一聲rou。 賈璉的兄長賈瑚,莫名其妙就被道士拐走修行,家里還不給去看,自己現(xiàn)在要當迎春的大哥,感覺壓力很大,沒有先前跳脫,也跟著賈珠定下心讀書寫字,回來還會指導(dǎo)妹子迎春的功課。 林如海南下,一直走到揚州城,去鹽運衙門交割。 林璋才下船,踏上繁華的揚州地界,顧不得冬日寒風割面,伸著腦袋看碼頭上各色年貨販子。 林家在揚州有屋,知林如海要到此赴任,早有老仆從蘇州搬來不少家當,一一布置。 林璋還挺喜歡這個地兒,小橋流水,九曲回廊,比廬州城的院子大多了。 他拉著林如海的手邊往里走邊念叨:“我還以為爹爹的衙門會在蘇州,咱們就能回家了!” 眼看兒子越來越懂事,林如?,F(xiàn)在說話也不把他當小孩,耐心和他解釋:“正是我們祖籍蘇州,所以朝廷規(guī)定不能回原籍,你們?nèi)粝牖厝?,等過幾日天暖和,讓你母親帶你們回去住幾日,祭拜先祖?!?/br> 按理說林如海應(yīng)該趁著年關(guān)回去祭祖,但公務(wù)上耽擱不起,若頭一遭交割沒弄好,給自己留下禍患,他還怎么閑著支使人。 林珺在后面扯著母親的手要追,聽得一知半解,翹起食指指著前面,大聲嚷嚷:“等,爹爹,等爹爹?!?/br> 林如?;厣碛烛v出一只手牽著老二,三人從游廊走過。 “爹爹忙,你們先回去打掃屋子,我后面回去。” 父子三人絮絮叨叨往后院走,新到一個地方,林璋和林珺都稀罕極了,各處月亮門、山石堆 ,都要走一回,忙到傍晚,吃過飯,兩兄弟爬到塌上一橫一豎,睡得死豬一樣。 賈敏看著兒子的睡顏發(fā)笑:“我們也該正經(jīng)請先生,讓他靜下心進學,聽說珠兒今年下場,你說他能不能中秀才?” 林如海拉起毯子把林璋的手蓋住,淡淡道:“肯定能?!?/br> 前世賈珠就是今年中秀才,年紀輕,闔家上下寄托厚望,死去多年之后,無論誰念起,都還要道一聲可惜。 賈敏道:“有你探花郎這句話,我寫信回去,讓母親安心。” 榮國府里賈政對賈珠的學業(yè)一直上心,王夫人旁的不管,兒子是放在頭一位,認真學下來,只要腦子不笨,秀才也不算太難。 林如海又說:“他讀書也有模樣,不必拘太緊。我看珠兒太弱,將來考試連天連夜熬,受不住?!?/br> 沒了孩子要父母的心肝兒rou,林如海不喜王夫人對黛玉排擠,也沒有那等鐵石心腸,眼睜睜看賈珠死去。 賈敏嘆道:“早前兒我在老太太跟前也提過,可珠兒刻苦,家里勸他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