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1章
書迷正在閱讀:女相(NPH)、她圈住了我、斗羅之開局攻占圣魂村、一個好久不見的朋友、傲嬌小女傭:總裁撩上癮、獨家蜜愛:老婆大人休想逃、絕地求生之升級狂人、絕世龍婿、離婚后傍了好多金主(NPH)、只有神知道的世界gl(快穿、變態(tài)辣)
朝廷各部也在爭論,到底應該不應該接受史思明的投降。 前線的兩名重臣,郭子儀堅持要繼續(xù)攻打史思明,李輔國則請求朝廷盡快接受史思明投降。 政事堂也無法達成統(tǒng)一意見,各部爭論不休,而《長安日報》每天頭版都是史思明投降的事情,長安百姓也陷入到了這場話題的爭論中。 顏真卿當然是堅決反對朝廷接受史思明投降的一派了。 他的兄長顏杲卿,在安祿山造反之后堅持在河東反抗安祿山,最后被安祿山誅殺。 河東藩鎮(zhèn)和顏真卿不僅僅有家族仇恨,顏真卿本人也認為應該徹底平定河東藩鎮(zhèn),才能在這個基礎(chǔ)上再造大唐。 而不是和裱糊匠一樣,修修補補的就糊弄過去。 顏真卿翻到第二版,他猛然站了起來。 這竟然是一則新的消息,而且是顏真卿還不知道的新消息! 什么時候朝廷重臣要從報紙上知道朝廷的新消息了? 可是看完了之后,顏真卿確定這是一條新消息! 青州將軍南霽云,兗州團練使章武,違抗了皇帝的圣旨命令,在青州滅了史朝義的殘部,誅殺了史朝義。 在汴州的太子李俶,向朝廷彈劾南霽云和章武,請求將他們下獄治罪! 顏真卿愣住了,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 他走到窗外,看著落下的雨柱,朝廷的暴風雨又要來了。 果然,隨著太子的彈劾奏章送到政事堂,十一名御史一同上書,和太子一起彈劾南霽云章武。 緊接著兵部等相關(guān)部門的大臣也上奏章,都是支持太子意見,請求嚴懲南霽云和章武的。 接下來更多的細節(jié)傳到長安,據(jù)說東宮使者在史朝義大營招安的時候,南霽云和章武攻打大營的,使者在陣前宣旨,但是南霽云和章武拒絕接旨。 這邊太子上書“請誅國賊”,這時候洛陽留守張巡的奏章送到了長安。 張巡的奏章非常謙卑,他以南霽云章武是他的故將,自己管教不嚴將責任安在自己的身上,愿意以自己辭官做保,讓朝廷寬恕南霽云和章武。 朝廷的氣氛再次微妙起來,之前史思明圍攻洛陽,是張巡堅持守城,這才頂住了洛陽局勢。 朝廷還沒有給張巡論功,但是如果平定天下,那張巡的功勞僅僅在郭子儀之下。 朝臣們發(fā)現(xiàn)南霽云和章武是張巡的故將,朝廷的氣氛更加微妙起來。 章武南霽云誅殺史朝義的消息傳到長安不久,史思明再次上了一封降表。 這一次降表上,史思明提出的條件和上次差不多,但是要求朝廷重懲南霽云和章武,他才會向大唐朝廷投降! 史思明更是在降表中表示,如果大唐不同意他的條件,他就親自殺去淄州,給兒子史朝義報仇。 這下子更是更紛亂的朝局扔下了一個重磅炸彈,朝廷的爭論從要不要接受史思明投降,變成了如何處置南霽云和章武二人。 刑部、大理寺和御史臺,都對南章二人到底有沒有觸犯唐律展開了激烈的辯論。 從法理法條,到軍隊作戰(zhàn)的先例,都從故紙堆中翻出來,這些討論也蔓延到了國子監(jiān),顏真卿也聽到不少學生在辯論這件事。 顏真卿嘆了一口氣,朝野的這些辯論,在他看來都不重要。 南章二人到底是有功還是有過,那自然要看皇帝的態(tài)度。 而且以顏真卿對史思明的了解,這名當世之梟雄恐怕也沒有這么在意這個兒子,恐怕還是借題發(fā)揮,試探大唐朝廷的態(tài)度。 如果朝廷真的處置了南章二人,那史思明可以得寸進尺提出更多的投降條件。 要是朝廷沒有處置南章,反而褒獎了他們,那么史思明可能就不會投降,要和大唐朝廷死戰(zhàn)到底了。 顏真卿提起筆,在紙上寫上了自己剛勁有力的字,他堅決反對朝廷接受史思明的投降,如果那樣和安史二賊戰(zhàn)斗犧牲的人又算什么? 兩次叛變大唐的史思明還可以身居高位,那些為了大唐拼死反抗二賊的人,豈不是成了史書中的笑話。 顏真卿奮筆疾書,但是朝廷局勢已經(jīng)逐漸發(fā)生了變化。 七月十二日,皇帝李亨下旨到政事堂,要求兵部解除南章二人的軍職,返回長安待參。 這個消息傳到了政事堂,所有宰相都表示反對。 皇帝沒有讓南章二人上書自辨,就要先解除他們的軍職,這已經(jīng)說明了皇帝的態(tài)度。 政事堂沒有宰相肯用印,李亨更是不悅,他直接繞過政事堂,讓翰林學士起草詔書,然后命令太監(jiān)前往青州宣旨。 如果是普通的中旨,政事堂自然可以封駁,可這是皇帝處置軍將的中旨,理論上皇帝是天下兵馬的大元帥,皇帝的命令就是軍令,這中旨也沒什么問題。 就這樣,這道沒有進過政事堂確認,但是也沒有被政事堂封駁退回的中旨,就在滿朝大臣的注視下,用八百里加急送往了青州。 朝廷對于皇帝如何處置南章二人這件事陷入到了詭異的寂靜中,這時候政事堂也達成了一致,對于史思明投降的事情先擱置爭論,先派人去和史思明談判。 如此重要的談判,自然是非宰相不可,政事堂最后決定派遣在史思明投降這件事上態(tài)度中立的崔光遠,和皇帝身邊的太監(jiān)魚朝恩一起,前往相州和史思明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