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代表性事物
詩6:48:02 “還有一個叫浮士德球的運動,雖然名字這么叫,但關聯(lián)不甚大,你可能也有興趣,也發(fā)給你瞧瞧。” 詩6:48:59 “ 浮士德球是一項非常古老的運動,流行于歐洲、美洲和非洲幾個德裔語系移民的國家。faustball是德文,其英文名稱為fistball,直譯叫拳頭球。 一、歷史信息 浮士德球是德文直接音譯,另一名稱為“草地排球”乃是它結合排球與網(wǎng)球技巧在草地上比賽之故。 二、起源說明 浮士德球(faustball)是一項非常古老的運動,流行在中歐洲(特別是德語與意大利語系國家)以及美洲和非洲幾個德裔語系移民的國家。faustball是德文,其英文名稱為fistball,直譯叫拳頭球。浮士德球是德文音直譯,另一名稱叫“草地排球”乃是它結合排球與網(wǎng)球技巧在草地上比賽之故。 歷史上第一次提到浮士德球是在公元240年左右,羅馬皇帝gordianus提到這種球賽。意大利人antonioso在公元1555年以意大利文詳述整個浮士德球的規(guī)則。到了1786年普魯士人johannwolfgahe旅行至意大利,在其日記中亦提及浮士德球比賽的種種事跡。19世紀末德國人geheinrichweber(1983-1913)再把意大利版的規(guī)則翻譯成德文。浮士德球從1893年起即成為最受德語系國家歡迎的運動項目之一,并且在歐洲地區(qū)緊臨德語系國家地區(qū)如奧地利、瑞士、意大利,以及德裔移民的國家如南非、那米比亞、美國、和南美洲國家如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等等。 三、簡介與規(guī)則 浮士德球是由德文直接音譯(faustball),其英文名稱為fistball,直譯叫拳頭球。 浮士德球是一種團隊性運動。比賽是由兩隊隊員(每隊5人)在球場中相互對抗,在球場中央有一條明顯的標線以及懸掛于高度2公尺的球網(wǎng)(男子組)以及高度1.9公尺的球網(wǎng)(女子組),將球場分為兩個半場。每個比賽隊伍的目標是利用傳、接與扣殺等方式,使球越過球網(wǎng),讓對方無法成功回擊。比賽雙方連續(xù)對打到有一方發(fā)生失誤為止。當比賽隊伍發(fā)生一次失誤時,則判對隊獲得1分。比賽賽制可采三局二勝制、五局三勝制或以時間終了的比數(shù)判定勝負。 四、玩法 浮士德球的玩法相當簡單,它的外貌和精神類似排球與網(wǎng)球,它是以網(wǎng)(高僅2公尺)隔開雙方,每次下場雙方各五人,利用單手握拳,把球擊向對方(發(fā)球);而同樣地,防守一方必須把球以單手握拳,用撩、撥、扣殺等方式傳回對方場地,讓對方無法有效反擊者,則為得分。 浮士德球和一般排球最不一樣的地方乃在場地和擊球方式。以成人場地而言,它是一個長50公尺,寬20公尺的長方形場地(籃球26x14公尺;排球18x9公尺);中間以一高為2公尺的網(wǎng)隔開(比一般排球2.43公尺矮甚多);而且它擊球的方式并非如一般排球在未落地時即要接球,而是允許著地彈跳一次后,再接球(當然直接接球也可以),但是這些接球和回擊都僅能以單手握拳(不得以手掌)扣殺。所以,所有發(fā)球(不必站在底線,場中前排攻擊線后任一位置)、接球、傳球、扣殺、吊球等等,都以單手握拳執(zhí)行之。 五、歷屆賽事 (一)世界杯(worldchampions) 年代比賽地點成績 1968linz(奧地利)1西德;2奧地利;3東德 1972schweinfurt(德國)1德國;2巴西;3奧地利 1976novohamburgo(巴西)1德國;2巴西;3奧地利 1979st.gallen(瑞士)1德國;2奧地利;3巴西 1982hannover(德國)1德國;2巴西;3瑞士 1986buenosaires(阿根廷)1德國;2奧地利;3巴西 1990vocklabuck(奧地利)1德國;2奧地利;3巴西 1992lianguihui(智利)1德國;2奧地利;3巴西 (二)世界運動會(wames) 年代比賽地點成績 1985倫敦(英國)1德國;2奧地利;3巴西 1989karsruhe(德國)1德國;2巴西;奧地利 1993海牙(荷蘭)1德國;2巴西;奧地利 1997lahti(芬蘭)1德國;2巴西;奧地利 2001akita(日本)1德國;2巴西;奧地利 六、存在意義 浮士德球在中歐洲,特別是德、奧、義、瑞四國,是中、小學體育課教材,以及課外體育競賽項目之一。中歐人利用浮士德球做為青年教育內(nèi)容之一,一方面鍛練年輕人體格、肌力、柔軟性、肌耐力和心肺功能的發(fā)展;一方面也藉浮士德球比賽認識朋友和結交朋友;同時,也藉助浮士德球訓練和比賽培養(yǎng)年輕人忍耐、服從、負責、和獨立與積極精神;同時藉團體互動培養(yǎng)年輕人犧牲、合作、團結、和公平競爭美德;另一方面,也教導年輕人從訓練和比賽中學習面對失敗、挑戰(zhàn)目標,以及與教練、裁判、對手和觀眾互動中,學習尊敬傳統(tǒng)社交禮儀、堅韌不拔等精神與美德。 因此,在浮士德球訓練與比賽期間,選手和教練必須互相勉勵力,一方面藉助浮士德球訓練自己在隊上的責任(打掃、清理球具、劃場地等)、或者犧牲自己休閑或功課時間從事訓練;同時,為了培養(yǎng)球員獨立自主的習性,球員要學習準時起床,獨立起居和盥洗球衣、褲等等,不得耍賴,增添父母麻煩等等。尤其必須要求球員在追逐勝利過程中,服從裁判和行政人員之指導,學習失敗和自我反??;而且不管比賽輸贏,在賽后一律要求兩隊教練、管理、球員列隊握手,一方面向對方致意,一方面表現(xiàn)風度。 浮士德球比賽不但表揚比賽后勝利之隊伍(冠、亞、季軍等),也表揚從事浮士德球運動期間,學習態(tài)度與績效優(yōu)良、服務熱誠、才藝杰出,和其它學業(yè)進步、參加校內(nèi)外文藝活動表現(xiàn)優(yōu)異,或品學兼優(yōu)之球員或教練。總之,浮士德球所表揚者不僅是運動場上的表現(xiàn)而已,更著重在運動場內(nèi)外學習與品德等的表現(xiàn),浮士德球運動是年輕人最佳之教育和道德訓練。 ” 詩6:50:25 “還有一個《浮士德的懲罰》?!?/br> 詩6:51:58 “ 《浮士德的懲罰》根據(jù)歌德的名作《浮士德》而作。共分四個部分,當作歌劇演出時就分為四幕,不過因為原來不是為歌劇而寫的,所以場面的變換比較多。演出時間約2小時。 一、創(chuàng)作背景 根據(jù)歌德的名作《浮士德》對于很多作曲家來說有極大的魅力。歌劇有法國作曲家古諾的《浮士德》以及意大利作曲家博伊托的《梅菲斯托費勒斯》,戲劇傳奇有這部《浮士德的懲罰》,序曲有瓦格納的《浮士德序曲》,交響曲有李斯特的《浮士德交響曲》,交響管弦樂曲有李斯特的《梅菲斯托圓舞曲》(它是為奧地利作家蘭諾的《浮士德》所作的兩首插曲中的第二首),還有舒伯特的歌曲《紡織女格麗卿》等,可以說使用這個題材的作品非常多。由此可見歌德的《浮士德》確曾給浪漫派音樂家以極為廣泛深刻的影響。 這部歌劇《浮士德的懲罰》共分四個部分,所以當作歌劇演出時就分為四幕,不過因為原來不是為歌劇而寫的,所以場面的變換比較多。這部戲劇是法國作曲家柏遼茲和宮都尼耶合作,根據(jù)《浮士德八景》寫成的劇本。起初柏遼茲想在巴黎音樂學院的大廳舉行首演,遭到拒絕。為此他不得不花很多經(jīng)費,1846年10月2日在巴黎喜歌劇院由他自己指揮舉行了首演,但是這次并未演出全曲,而且聽眾也不算多。接著又舉行第二次演出,但是聽眾更少了。因此,他為了支付抄譜費及其它開支而借了債,不得不到俄國去作旅行演出,以填補這個虧空。 直到1877年,克洛納在巴黎舉行音樂會時,在克洛納的指揮下演奏了這部作品的全曲之后,它的真正價值才為人們所承認。這時作曲家已去世,所以這種成功使克洛納成為指揮這部作品的獨家權威,以后的三十年間竟上演了150場以上。 演出時間:約2小時 二、劇中人物 瑪格麗特女高音 浮土德男高音 魔鬼梅菲斯特男中音或男低音 布朗德男低音 其余人等 時間:十六世紀地點:德國 三、劇情介紹 第一幕第一場匈牙利的平原。引子。這一部分是歌德的原作中所沒有的。老博士浮士德一個人在匈牙利的平原上。黎明時候。樂隊在奏出描繪太陽初升美麗景色的序奏之后,浮土德開始演獨角戲,他贊賞這美景并唱道:“寒冬已經(jīng)過去,春天即將來臨”。 第二場天空漸漸破曉,農(nóng)民們的合唱和舞蹈打破了沉寂,浮士德在年輕人的合唱聲中嘆惜自己已經(jīng)失去的青春。 第三場平原的另一方(走向戰(zhàn)場的軍隊)。 農(nóng)民們的合唱結束,突然從遠方傳來了嘹亮雄壯的軍號聲。在匈牙利進行曲即著名的“拉科西進行曲”伴奏下,走向戰(zhàn)場的士兵列隊走來。 第二幕第一場開始的場面是浮士德博士的書房。 浮士德面向書桌在歌唱。他用宣敘調(diào)唱道:“憂思使我在歡樂的原野上彷徨”。就在這種悲哀的心情中想用毒藥自殺,當他把裝有毒藥的杯子舉向唇邊時,傳來了復活節(jié)的歌聲。前面的墻壁上出現(xiàn)了教堂的幻影,聽到了復活節(jié)的合唱“基督復活了”。浮士德對著幻影傾訴內(nèi)心的悲痛,舉杯要將毒藥飲下。 第二場這時鬼梅菲斯特忽然出現(xiàn),他在呼喚浮士德。浮士德吃驚地問道:“你是誰?”魔鬼梅菲斯特說,“我是你的朋友,是來安慰你的,我將會給你世上的幸福、快樂以及在夢境中所能見到的一切”。浮士德開始雖然拒絕他,但終于為他的花言巧語所迷惑,兩個人一起向外面走去。 第三場萊比錫的奧維爾巴赫地下酒館。 一群青年學生舉行酒宴在歡快地合唱。浮士德與魔鬼梅菲斯特結伴來到這里。一個叫布朗德的學生站起來唱《老鼠之歌》:“母老鼠在地窖里占據(jù)一個巢xue,吃的全是脂肪和奶油,她和路德先生一樣都是吃得胖胖的。女傭人向這里投毒之后,老鼠可以活動的范圍就縮小了。 梅菲斯特很贊賞布朗德之歌,而且吸引得他也想唱一唱,于是就唱了《跳蚤之歌》:“從前有個國王飼養(yǎng)著一只跳蚤,愛它就像愛自己的兒子一樣。有一次國王叫裁縫給它做了一套非常漂亮的服裝。跳蚤大搖大擺地在宮中走來走去。不久它又得到勛章,成了一名大臣。無論它刺痛刺癢皇后或貴夫人,也沒有誰敢把它捏死。不過若是落在我們的手里,就要把它捏得粉碎?!本蒲鐨g快地進行著,但浮士德并未沉湎在這種快樂之中,他想追求更為純真的歡樂。梅菲斯托費勒斯又陪伴著他一起向別處走去。 第四場場面改換成易北河畔的原野。 浮士德變成一個美貌的青年臥在草叢中。這時正是春花盛開的美好季節(jié)。梅菲斯特為了更加美化浮士德青年時的夢境,就喚來了仙女。仙女們在安睡的浮士德身邊舞蹈。浮士德在夢境中看到了瑪格麗特的幻影。浮士德從夢境中醒來,開始追求瑪格麗特的幻影。梅菲斯特說:“在夢境之后,將給你以現(xiàn)實。” 第五場從遠方傳來“士兵的合唱”“學生的合唱”的歌聲,不久這歌聲消失在遠方。 第六場場上是瑪格麗特樸素而整潔的房間。 黃昏時候、場上無人。傳來了軍隊歸營的軍號聲。浮士德在梅菲斯特的陪同下走進來,他輕輕地唱起“小夜曲”,傾訴著對瑪格麗特的愛慕之情。 第七場梅菲斯特說:“她來了,快藏起來”。兩個人隱藏到陰影下邊。 第八場這時瑪格麗特拿著油燈走來,唱起有名的“圖爾王”。這是一首敘事詩,說的是從前在圖爾那個地方有一個國王,王后去世前留給他一只金杯作為愛情永遠的標志,不久國王也老了,他把一切都傳給了王子,只把這只金杯留在自己的手中。一天國王在臨海的城上舉行酒宴,他把斟在金杯中的酒一飲而盡,然后把金杯扔進海中。于是國王就這樣逝世了。唱到這里時瑪格麗特有了睡意。 第九場梅菲斯特念著咒語使瑪格麗特睡去,又把鬼火精靈召喚出來。這時出現(xiàn)了光怪陸離的鬼火精靈,他們圍繞在瑪格麗特的身邊跳舞。梅菲斯特唱起《小夜曲》,這歌聲與鬼火相呼應。待梅菲斯特與鬼火都消失了,這時瑪格麗特醒來,發(fā)現(xiàn)浮士德就站在自己的眼前。 第十場二人傾訴著在夢中早已相識的感情,這是一首很美的二重唱。 第十一場梅菲斯特也上場來,三個人一塊演唱三重唱。天漸漸亮了,梅菲斯特催促浮士德離開這里。從外面街上傳來人們的合唱聲。 第四幕 第一場瑪格麗特的房間。 她獨自一人,一面精神恍惚地轉動著紡車一面用歌聲抒發(fā)著自己心中的不安和焦躁這是一首很有名的歌曲。接著聽到軍隊歸營的軍號聲,學生和軍人唱著合唱通過大街。她向窗外望去,但并未找到她所思慕的浮土德。第二場森林與洞xue。向大自然祈禱。場面變換成荒涼的山間景色。浮土德獨自一人歌唱著贊美大自然。 第三場梅菲斯特攀登巖石來到這里,他告訴浮士德,瑪格麗特因犯有殺死嬰兒罪已被宣判死刑,而且對浮士德也要給予下地獄的懲罰。于是梅菲斯特從地獄招來黑馬渥爾特與僥爾梅菲斯特和浮士德騎上這兩匹黑馬向著地獄飛馳而去。 第四場通向地獄的路。 農(nóng)婦和孩子們在十字架前,向瑪利亞為瑪格麗特祈禱死后的冥福,然后唱起了贊美歌。這時十字架突然倒了,在遠處可以望到的山間出現(xiàn)了令人恐怖的地獄。怪鳥在空中悲鳴,浮士德為恐怖而戰(zhàn)栗。梅菲斯特忽然狂呼道:“地獄的號角快吹響!”這時浮士德叫著“啊,毀滅了!”落到地獄中去。梅菲斯特為勝利而歡笑。 第五場惡魔與地獄里怪物的合唱聲和管弦樂隊的最強奏交織在一起,震耳欲聾。但是不久,地獄的景色消失,場面又改換成現(xiàn)實世界,由遠方可以聽到從天國傳來的歌聲。 第六場天使在呼喚瑪格麗特升天。她們唱道:“來吧,瑪格麗特,地上的罪孽已消失,歡樂吧,你已得到了拯救”。幕落。 ” 詩6:53:39 “一種代表性的東西的產(chǎn)生,無論是事或物,便會出現(xiàn)類似的仿照般的模仿性東西,有些是有稍許關聯(lián);有些則只是名字相似,實則毫不相關,可一旦打上相似的名稱,仿佛也有了相似之處。很奇妙不是么?” 封殤也不知莫名會打出這一段,指尖輕點的瞬間,他莫名覺得頭有些刺痛的疼。 側身躺回床邊,揉揉酸痛的頭,整個人軟在了枕頭上。 閉目,周遭靜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