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節(jié)
這是袁太夫人昨日赴宴之時,別人送予袁太夫人的。 自袁叔萬當上戶部尚書后,袁太夫人就收到了京中不少人家的請柬,可是袁太夫人卻是一個都沒有去參加過,對于那些人家的邀請都是婉言謝絕的。而昨日的邀請,她卻去參加了。 只因為請柬是聞家發(fā)來的,聞家的太夫人,也是當朝的宰相夫人發(fā)了這份請柬。 袁太夫人一來怕推辭會得罪聞家,二來卻也是真的想要去參加一下京中的宴會。 她去了,主人家很熱情,聞家太夫人并未因為高人一等的身份而看輕她,甚至十分的和藹可親,整個宴會的過程中,袁太夫人只覺得自己好像才是這場宴會的主角,而聞家太夫人甚至叫出了自己的孫女一直陪著她。 聞家的女兒,自是極好的。不然坊間也不會有娶妻當娶聞家女一說了。 雖然陪著袁太夫人的那位聞家小姐只是聞家三房庶子所生的女兒,可是想想當今地位最高的那幾位女性:當今太后、皇后、甚至是太子妃,都是聞家的女兒,就連宣王妃也是出自聞家。 這么一想,袁太夫人想到那位喚作聞青楚的五小姐,心里卻是越發(fā)滿意了。 容貌不算傾城,卻也是佳人一枚,待人接物上的禮節(jié)自然也是不必多說,而且性格瞧著十分溫婉,再想想對方的出身,袁太夫人只覺得聞青楚與袁叔萬簡直就是天作之合。 袁家如今瞧著很好,可是全憑著袁叔萬單打獨斗才創(chuàng)下的這份局面,到底根基太過于淺薄。 若是能夠定下這一門親事,不僅僅能夠得到一個滿意的媳婦,而且袁家還能夠與聞家這樣的老牌頂級世家搭上關系,完全是雙贏的局面。 雖然袁太夫人對于聞家這樣的人家如何會瞧得上他們袁家而感到幾分迷惑,畢竟越是這種歷史悠久的世家,越是瞧不上她們這般暴發(fā)戶一樣剛剛冒出來的人家,但這并不妨礙她對此事仍然心存期盼。 對此,袁太夫人倒寧愿一心認為對方其實是瞧中了袁叔萬的前途。 因為有了這珠玉一般的聞家小姐,袁太夫人自然更加瞧不上錢昭君與劉賽君二人,甚至此時心中還有幾分擔憂,唯恐這二人會妨礙了這份親事的結成,劉家人能夠主動來請辭,袁太夫人雖然礙于情面故作挽留,但心里到底是巴不得劉家人趕緊走,甚至錢家人也趕緊一道兒走了才好。 ☆、第75章 雖然袁太夫人心中是如此想著,但是到底不可能真的說出來,她倒是希望錢家也像劉家一樣識相趕緊離開,偏偏錢家人,是真的不怎么識相。 而且,聽到劉家人已經離開后,認定了劉家人是怕了她們,反倒是開始暗自欣喜,而錢昭君更是打扮的花枝招展,天天在袁叔萬會經過的路上裝作偶遇。 讓袁太夫人憂愁的天天眉頭皺起,偏偏袁老太爺更是受了錢袁氏的鼓吹,竟然不懂得眼色的想要撮合錢昭君和袁叔萬二人,讓袁太夫人更是心氣不順。 袁叔萬倒是對此倒是并未受到太大的影響,畢竟他成日里多數時候都是在外邊,就算回了家,也是呆在玄玠居內,除了偶爾與袁太夫人請安,幾乎不會出現在袁家的其他地方。 可是每回到豐嵐園里請安之時,袁叔萬回回都能與錢昭君偶遇,這事兒傳到了袁太夫人的耳中,心中更是苦惱。 原 本袁太夫人并不想過早將聞家之事與袁叔萬說了,畢竟雖然這事兒在她心目中已經認定是八九不離十,但到底還未過過明路,也不應該及早說出來??墒?,一方面袁 太夫人是真的擔心錢昭君那天陰差陽錯的就成了她的三兒媳婦,另一方面,都說越是顯赫的人家,嫁女兒的時候,就越發(fā)慎重,袁太夫人也是唯恐聞家的人會來打聽 袁叔萬的事情,回頭因為錢昭君在里邊攪著,讓聞家不滿意就不好了。 思來想去,袁太夫人還是決定慎重對待此事,特地讓底下人傳話叫來了袁叔萬,打算將這事兒與袁叔萬說了。 袁叔萬依然是晚膳的時候到的豐嵐園,簡單用過晚膳后,他便捧著茶盞坐在了袁太夫人下首聽著她說話,袁太夫人倒是沒有繞關子,直切主題將話說了出來。 “前幾日,收到聞宰相家的請?zhí)??!?/br> 袁叔萬聽了這話,也沒有開口說話,只是點了點頭,而袁太夫人又繼續(xù)道:“雖然聞太夫人她們并未明確點出,但我瞧著意思,仿佛是想將她們家的五小姐說與你?!?/br> 袁太夫人說完這話,便是將目光看向了袁叔萬,想看看他會有什么反應。 而袁叔萬依然點了點頭,并未說什么。 袁太夫人以為他是不相信,又繼續(xù)道:“這事兒,莫說是你,就是我到現在也不敢相信,但瞧著聞家,確實是有這個意思。” 袁 太夫人說完這話,看見袁叔萬又點了點頭,于是嘆了一口氣,輕聲道:“不管如何,我也是仔細想過了,與聞家結親,對你,對袁家都是有好處的,袁家雖然現在瞧 著好,但到底全憑你一個人之力才走到今天的地步,而且升的這么快,根基太淺了。若是能夠與聞家結為姻親,對袁家也是一個保障?!?/br> 袁太夫人說完這話,又想了想道:“當然,那聞家五小姐我也是瞧過,長相自然是端莊,瞧著性情也是不錯,你瞧見了也一定會喜歡?!?/br> 袁叔萬沒有說話,只是放下了手中的茶盞,溫聲開口道:“母親不必多想,此事,兒子會處理好的?!?/br> “我自然是相信你的,只是你這成日里公事已經這般忙碌了,我也是心疼你,希望能替你做點事情,你也莫怪我亂摻合?!痹蛉诉@話說的言真意切。 袁叔萬低頭沉默了一下,將手中的茶盞放到了桌子上,輕聲道:“母親莫誤會,兒子并非此意,只是聞家之事,牽扯過多,若是真的要定下殷勤,可能還會牽扯到朝堂上的事情,不能夠輕易下決定。” 袁太夫人聞言,倒是一時之間有些啞了聲不知道該如何說。畢竟袁叔萬也已經明言此事并非只是小小的私事,聞家和袁家若是真的結合,這甚至要牽扯到朝堂之事。 袁太夫人雖然只是商婦出身,眼界并不大,甚至看待問題的目光有些狹隘不夠長遠,但是她在多數時候還是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優(yōu)點,足夠有自知之明,甚至在某些事情上分得清輕重緩急。 就像當初太子闖入袁家要搜證據的時候,她并不知道內情,但是卻能夠在并不清楚內情的情況下,強忍著恐懼做出一個正確的決定,這一點已是遠遠勝過許多人。 不過,聞家的親事,若是真的推了,確實是太可惜了。 在 袁叔萬離開的時候,袁太夫人輕聲嘆了一口氣,還是開口說了一句:“叔萬,雖然我這個做母親的不懂得朝堂之事,但是聞家比起袁家來,這門親事瞧著還是我們袁 家多了一些便利,聞家的小姐,若是能夠做你的妻子,我這個做母親也算了了一樁心事。而且聞家又有什么能夠看中袁家的,說到底還不是看重你這個人?!?/br> 袁叔萬點了點頭,行了一禮后,慢慢的走出了屋子。 此時已是夜幕降臨,從廳里走出去,便能夠瞧見花園里點起的燈。 其實,聞家找袁太夫人這事兒,袁叔萬早已知曉,他甚至知道聞家這么做的目的,的確是為了他這個人。 而且一向清高的聞家能夠瞧得上他這個不過卑微商人出身的人,說到底,其實與先時太子之事有關系。這事兒,八九不離十便是皇后和太子妃在其中做的橋梁。 若是他娶了聞家女,恐怕便是給了皇上最好的臺階下,等于是間接與太子達成了和解,對于太子而言,也是完美的一次善后,皇上自然會滿意,也不會再將太子關著。 另一方面,娶了聞家女,也等于是將他自己徹底劃入了太子一方的陣營,不管他愿不愿意,至少在外人瞧著,便是這么一回事情。 這事兒若是真的按照如此發(fā)展,卻是他不愿意看到的結果。可是,若是聞家真的主動提及了婚事,甚至后宮之中,皇后下了旨意,袁叔萬自知也不可能為了這種小事去與聞家正面交鋒。 袁叔萬嘴角微微翹了一下,慢慢的走下了臺階,朝著園子深處走了過去。 聞家對于與袁家結親一事,顯然就像袁太夫人所想,是屈尊降貴了,所以也是高高擺了姿態(tài),只等著這一份暗示遞出后,袁家來求娶。 誰知道,宴會過后,袁家完全就沒了動靜,好像根本沒有看懂那一日的暗示一般,讓聞家一時之間,都不知道該做出怎么樣的反應才好。 聞家倒是不急,對于聞家這樣高高在上的世家而言,袁家這樣的商戶出身的人家,不管袁叔萬在朝中如何,但終究還是難入他們的眼,與袁家結親,更是讓他們覺得受了侮辱。但是礙于情勢迫不得已,也只好推出了聞家如今適齡的五小姐聞青楚。 瞧著袁家久久未有動靜,聞家卻是有種松了一口氣的感覺,只是他們不急,宮里自然有人急著?;屎?、太子妃這會兒早已經是心急如焚了。 袁家能夠等得起,聞家也能夠等得起,可是太子卻是等不起,眼瞅著太子已經被關在了東宮這么久的時間,皇上卻久久沒有放出他的意思…… 等到聞家人進宮的時候,皇后與太子妃甚至打算拒絕了聞家所提議的再邀請一次袁太夫人的建議,打算直接下命令撮合這個婚事。 而且并不僅僅是打算,甚至都已經要將這個婚事寫好發(fā)出去了,卻突然出了一事,將這事兒徹底給黃了。 太后去世了。 這位聞宰相的嫡女、曾為梁瑾帝太子妃、皇后的女人,最終熬不下去,選擇用一條白綾結束了自己風光過、也凄慘的一輩子。 太后與皇后其實是姐妹,太后為嫡長女,早早被皇家定下與當時還是太子的梁瑾帝為太子妃。而皇后為嫡次女,則被賜給了梁瑾帝的皇叔,當時的惠王。 親事一出,雖然對于聞家而言,是滿門錦繡,但兩姐妹地位也是瞬間天差地別了。 太后作為未來的國母,自然是得了聞家的重視,出嫁前受重視,出嫁后則是更被尊重。雖然梁瑾帝荒唐,但是她也不介意,當時她膝下已有兩個皇子,其中長子為太子,她的地位自然是穩(wěn)穩(wěn)妥妥,而且不出意外,只要她比梁瑾帝活的長,她便能為太后,她的兒子也能夠成為皇帝。 后來,她是真的比梁瑾帝活的長,而且梁瑾帝比她預想中死的要早的多了,她也成了太后,但是她的兒子,她兩個兒子都死了。 她是高高在上的太后了,卻只是個有名無實的太后,她的meimei坐了她原先的位置,成了皇后。 若僅僅是這樣,太后倒也不至于會選擇想不開,畢竟后宮的女人,從來都是堅強的。 可是,她不僅僅是死了兒子,又死了丈夫,甚至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家族也舍棄背叛了她。 惠王能夠坐上這個位置,少不得聞家在其中摻合,不然也不會在換了皇帝后,聞家人不降反升。 而太后看出了這一點,卻也是徹底冷了心,甚至是絕望了。等于是她最后那一點點還可以給她活下去的動力給抽走了,甚至還狠狠的推了她一把。 太后自從從皇后變成太后之后,便一直恍恍惚惚,皇后倒是還顧及幾絲姐妹之情讓太醫(yī)院好好照看著,可是人一旦走入了死角,便很難再走出來,更何況還是個本就絕望了的太后。 梁 惠帝對于這個侄子的皇后并沒有太什么感情,若不是瞧在聞家的面子上,瞧在他妻子的面子上,根本也不會封她做太后。如今讓她做了,也已經是仁至義盡了?;屎?nbsp;自己也忙,忙自己孩子的事情,忙后宮的事情,也不可能多出精力來照看太后。下人更是難免怠慢這一位有名無實的太后。 太后是半夜了斷的,她身邊的人甚至不知道她何時藏了這么一根白綾,也根本沒有聽到屋內的動靜。 等到第二日清晨,負責伺候太后的宮女走進去的時候,才發(fā)現太后掛在梁上的身體也已經冷透了,根本就不回來了。 皇家自然不會將這等丟人之事宣揚出去,對外也是隱瞞了太后的死訊,只說太后是急病而亡。而后儀式上也沒有一絲一毫偏差,全部都按照了太后的規(guī)制,一項一項的辦了下來。 ☆、第76章 說來真有幾分諷刺,太后若是真的如同對外公布所說確是急病而亡或者其他自然一點的死亡原因,皇家倒根本不會如此精心去辦理她的葬禮。可是偏偏她是自縊而亡,為了掩蓋此事,倒真把太后當成了正經太后一般對待。 一發(fā)現太后去世的消息,京城上上下下大大小小廟宇喪鐘敲了起來,皇家親眷,大臣命婦紛紛被傳召入宮為太后守靈,而京城里的喜慶場所,喜慶擺設一一都被撤下,舉國進行國喪。 尋常太后薨了,舉行國喪一般只為一個月,并不會像皇上駕崩一般為期三個月。只是這一回,皇上卻是下令將太后國喪延期至三個月,以示重視。 原本尋常人家甚至是皇家也只需遵照此規(guī)矩,三個月內不進行婚嫁之事便可,可偏偏聞家作為太后的娘家,卻顯得有些特殊。 照理太后只是出嫁女,也已經算不得是聞家的長輩了,偏偏太后是太后,而聞家一向都以規(guī)矩嚴謹、上奉皇家的禮教世家著稱。若是不為太后守孝三年,多少有點自己打嘴的味道在。 而且,他們原本想要與袁家結親的目的,如今似乎不靠著這一手段,局勢也有所緩和。聞家再三考慮,還是決定維護聞家的聲譽,決定聞家上下為太后守孝三年。 這個消息一出,最高興之人,自然是聞家五小姐與其父母。 聞家五小姐倒也不是真的看不上袁叔萬,只是一想到自己的姐妹所嫁人家都是世家公子乃至皇親國戚,偏偏就她被家族推出去要嫁給一個商人出身的人家,多少有些抬不起頭來。如今一聽得不用嫁了,心中自然是欣喜萬分。 至于長輩口中所說只是暫緩,并不是完全取消這一樁婚事,聞青楚倒是根本未放在心上。 自己要為太后,也就是她的姑姑守孝三年,可人袁家卻并不需要為太后守孝三年,袁叔萬如今年齡也算不小,膝下又無子嗣,如何會為了娶她而等上三年。 若是真的如此這般重視她,聞青楚倒還真不介意嫁給袁叔萬了。 其實,雖然守孝三年這個消息傳來,聞青楚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有利之處,可轉而一想,自己卻是得三年不得議婚嫁,偏偏她如今恰好已在婚嫁之齡,等到三年一過,她年齡多少又有幾分偏大,即使聞家女兒不愁嫁,但不愁嫁也得看要嫁什么人家吧!想想真當是愁死人了。 一時之間,聞家五小姐聞青楚與其父母心中真是有喜有憂。 袁太夫人作為誥命夫人,自是得與袁叔萬一道兒進宮去吊唁,而袁家有資格之人,也只有袁太夫人與袁叔萬。 雖然是國喪期間,倒也并不限制所有人必須得穿上喪服,只是一些喜慶之色卻是得收起來,而袁叔萬和袁太夫人因為要進宮,所以二人身上還是得換上喪服。 雖然如今京中白布各種搶手,但對于袁家這樣本就是做得生意的人家而言,想要尋上幾匹白布自然是易如反掌。 在太后薨了一事傳出之時,袁叔萬早早便吩咐了管家將喪服做好。 吉祥當天下午便到針線房領了袁叔萬和常寧常福等人進宮時所要穿的喪服。 回到玄玠居之時,袁叔萬正好帶著常寧和常福從外邊回來,看到吉祥手上拿著的白色衣服,袁叔萬沖著吉祥點了點頭,又對常寧和常福開口道:“趕緊拿了換上,待會兒便要進宮了?!?/br> 常寧常福二人恭敬應聲,笑著走到了吉祥身邊接過了他們的衣物。一下子被分走兩套衣裳,吉祥手上自然是輕松了許多,她看著手下僅剩的一套衣服,又瞧著已經邁開腳步朝著書房走去的袁叔萬,朝著常寧和常福二人聳了聳肩,連忙追了上去。 不過她到底是人小腿短,比不得袁叔萬這長腿長腳走得快,等到她走到書房的時候,袁叔萬已經坐在了書桌后邊的椅子上。 吉祥小步上前,嘴里輕輕叫喚了一聲:“三爺?” “嗯?!?/br> 袁叔萬低低應了一聲,聲音有幾分含糊,吉祥聞言小心翼翼抬起了頭,卻有些驚訝的看到袁叔萬竟然閉著眼睛靠在椅子上養(yǎng)神。 書房里關著門窗,又沒有點燈,看起來有幾分影影綽綽,不過就這么瞧著,吉祥卻仿佛感覺到了從袁叔萬緊閉的雙眼與微微皺起的眉頭之間看出了幾分疲憊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