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淡漠大佬飼養(yǎng)了觸手怪物后、太子的中二期觀察記錄、入局(誤入狼途)、在星際努力護馬甲的日子、重生之自重、下崗妖精再就業(yè)指導、你是我不可觸及的傷、先婚后愛之睿少溺寵妻、我和死對頭被迫結(jié)婚、砸錢養(yǎng)大的弟弟還是黑化了!
夭紹詫然望著他,笑道:“師父原來也是這樣的仁善心地么?” “仁善?”沈少孤冷冷一笑,面孔無情,話語幽幽然卻似出自肺腑,“為將者護家國存亡,為君者立不世功業(yè),為百姓者,經(jīng)歷戰(zhàn)火、顛沛流離。此景此理千古不變,并沒有什么值得憐惜同情的。為師亦為他人臣子,戰(zhàn)亂當前若不能替君分憂,徒自心存不忍,只能是婦人之仁,必敗大局?!?/br> 話畢,他回眸盯著夭紹,目色暗深如淵,唇角卻微微揚起:“要說仁善之心,即便是阿彥、阿伊,怕也不曾真正有過。你難道從不明白?” “我明白,”夭紹低聲道,心中感悟深刻,言語愈發(fā)艱澀,“不僅他們,我身邊的人,也許人人如此。師父,曾有人告訴我,戰(zhàn)爭都是無奈,是為護得百姓安居樂業(yè)而不得不為的行事,若一場烽火可平疆土,從此免黎民于戰(zhàn)亂,那這場戰(zhàn)爭,是不是沒有錯?” “是沒什么錯,因為戰(zhàn)爭本就不能簡單論以是非,但你見過能鼎定乾坤、再無亂事的戰(zhàn)爭么?”沈少孤想了想,驀地輕輕一笑,“不過又是誰和你說這樣的話?想來必定不是沈太后和謝太傅,這話聽著老成,卻還是太過意氣用事。殊不知每次引發(fā)戰(zhàn)火的,從來不是黎民百姓,而是當權(quán)者的野心、貴胄之間的矛盾。百姓只是借口,戰(zhàn)前承受恐慌、戰(zhàn)中承受離別、戰(zhàn)后承受苦難,除此無它?!?/br> “這原來就是所謂的天理公道、泱泱民心么?”師徒之間的對答于此瞬間恰如昔日的平和默契,眼前的人曾帶給自己的悲傷和恨意一時都遠去了,這一刻,夭紹只是忍不住對他坦誠傾訴,“若是天下一統(tǒng),九州山河歸于一家,或者紛爭戰(zhàn)亂就不是這么多了。先晉立國三百年,畢竟也曾有百年無大戰(zhàn)的平靜時期,是不是?” 沈少孤大笑不已:“天下一統(tǒng)?”他搖了搖頭道:“先晉開國太祖文成武就,既有匡扶社稷之機,又有斡旋天地之手,身旁更有將相之才無數(shù),這樣的人,于當世我還不曾遇到過?!?/br> 夭紹抿起唇,靜默片刻,低聲道:“我卻認識這樣的一個人。” 沈少孤看她一眼,不曾多思,冷笑道:“你說獨孤尚?” 夭紹不置是否,秀眉輕輕上揚。江霧蔓延間,但見她眸如濃墨染就,深沉寧靜,望著北方的天宇,微微而笑。 沈少孤拂袖身后,哼了一聲:“你心中還放不下他?” 夭紹愕然,收回視線,看著沈少孤,怔了片刻,輕輕道:“我與他是知音?!彼D(zhuǎn)過頭看著江中另一方向,柔聲道:“師父,我和阿彥有婚約,待他此戰(zhàn)回來,我就要嫁與他為妻?!闭Z中溫和平靜,雖含幾分羞澀,卻不透露骨纏綿,漫溢眉目間的,只是一生一世的柔軟期盼。 “阿彥……”沈少孤沉默良久,再啟唇時,不知為何深深嘆息起來,“此子雖難得,只是體弱多病,沉疴難愈,又兼命途多有不測,怕是慧極早夭的跡象?!?/br> 夭紹猛地掉回頭,面色發(fā)白:“師父切不可胡言!” “我何曾胡言?”沈少孤勾了勾唇角,“且不說他這些年為復仇做了多少損人不利己的勾當,便說當日在靈壁山中坑殺兩萬蜀軍,此等罪孽,足以折他此生一半的福分?!?/br> 福分?他這樣的一生,談什么福分? 夤夜深濃,江畔霧氣比之方才倏地寒了幾分。夭紹低著頭,雙目被水光蒙蔽,眼前草木皆成模糊幻影。愣在原地半晌,忽地快步轉(zhuǎn)身,躍上馬背,掉轉(zhuǎn)向南。 沈少孤皺眉:“洞庭即將大戰(zhàn),你南下無路可走?!?/br> “我要陪著他,我該陪著他,”夭紹一字字緩慢地道,“若殺人折福,那便讓我與他一起承受?!币痪o韁繩,將要走時,又想起一事來,“師父也不要在江夏多停留了。三日前,阿彥為免戰(zhàn)事起時難以照看長孫靜,已將她送至另外一處安全所在。你……還是早日回柔然吧。我若見到阿彥,會告訴他師父的事,待戰(zhàn)后再北上尋師父一敘。徒兒先行一步,師父保重!” 言罷落鞭馬上,沒有任何猶豫,快騎而去。 “戰(zhàn)后再敘?真當為師是閑得無聊才南下么……”沈少孤望著夜色隱去那襲紫衣,垂首慢慢一笑,“竟如此決然,你要去殺人?下得了手么?”他無奈長嘆,腳下輕動,金袍驚疾如煙,渺然融入一江風霧。 . 以霧為掩,兵動如迅雷,夜戰(zhàn)怒江。為保萬無一失,殷桓親自率領(lǐng)精銳水師,分左、右、中三路,攻襲石陽。此夜雨水方歇,大霧垂江,潮濕的空氣混著戰(zhàn)火硝煙,更有不斷飛濺的腥惡血霧,一陣陣地扼人呼吸。這樣的天氣下,雙方皆戰(zhàn)得艱難。石陽豫州軍、夏口江州軍雖備戰(zhàn)充分,但苦于不善水戰(zhàn),面對驍勇靈活、兵鋒迫人的荊州水師,再勉力奮戰(zhàn),卻也難抵其咄咄而至的氣焰。 自十五夜子時起,雙方苦苦鏖戰(zhàn)十個時辰。十六日暮晚,荊州軍終于奪得石陽凌澤淺灘。防線一旦失守,荊州鐵甲如潮涌上江岸,人人爭先恐后,任憑數(shù)十丈外飛箭如云滅頂撲至,竟是毫不退縮一步。 如此不顧生死的血戰(zhàn),以骨rou之軀鋪成壕地,登岸半個時辰后,第一撥將士奮勇奪得一處高地,殺盡防守的豫州軍,順著西山腳下的竹林揮刀沖入層層陣營。 敵人已至面前,弓箭無力拉漲,守在此處的豫州步兵不得已掄起刀劍近身相博,縱是不顧生死的英勇,卻也難免兵力懸殊,一時節(jié)節(jié)敗退,陣營一座座淪陷入敵方手中,傷兵哀鴻遍野,潰逃入竹林后的西山從谷。 江中,殷桓穩(wěn)坐舟頭,看著岸上的形勢,忍不住躊躇微笑。 霧后晴日,千里無云。西天斜陽正好,縷縷金暉穿透怒江上方凝結(jié)的硝煙,照射著樓船頂端的荊州軍旗,水天間一片金碧輝煌的耀眼。 眼看荊州軍已是勢不可擋,殷桓正要下令全軍上岸,不妨舟后一條海鶻飛至,一士卒渾身浴血,躍上帥舟甲板,泣聲稟道:“元帥,烏林將失守,薛將軍請元帥援兵!” 殷桓渾身血液猛地一僵,起身喝道:“什么?” 那士卒在此盛怒威儀之下腿腳忍不住顫了顫,雙膝跪著道:“稟元帥,昨夜您兵出之后,不過三個時辰,正是夜黑霧大的時候,阮朝忽率北府水師沖入烏林水寨,其勢甚大,留守諸軍不敵,敗退岸上。雙方戰(zhàn)了一日,我軍傷亡慘重,如今烏林之南已被北府將士攻上岸……” 殷桓眼前發(fā)黑,半晌咬牙道:“薛績!” 士卒冒死解釋道:“薛將軍唯恐因后方生亂而誤了將軍大計,因此不曾呈報軍情。本以為憑借烏林營寨中五萬鐵騎的兵力可擋住阮朝的進攻,不料此人毒計頻出,見勢不能敵,便處處散下武陵蠻人所忌憚的盤瓠泥人和畫像,亂了我軍軍心,因此才敗勢如此……” “盤瓠?”殷桓按著額,閉緊雙目,頭痛欲裂。 身旁副將忙將他扶住,問道:“元帥,如今該當如何?是--進兵岸上,還是回援烏林?” 殷桓深吸一口氣,緩緩睜開眼:“你繼續(xù)在此處督戰(zhàn),我率中路大軍回援。記著,暫時不許攻入西山,只堅守凌澤淺灘,絕不可再失。此地在南、北、東三面皆有天然屏障,豫州軍即便想奪回,短時間也不可能得逞。” 副將揖手:“末將遵命?!彼α硕放瘢w身躍上一旁舟上,舉了舉手,命執(zhí)槳士卒劃至岸邊。 而帥船則于江心慢慢打了個漩,戰(zhàn)鼓敲響,左右戰(zhàn)艦皆止了前進的速度。水浪中停滯了片刻,數(shù)千戰(zhàn)艦一時皆成逆流返勢。 西山一處峰嶺,亭臺高筑。蕭少卿負手立于欄桿處,望著江風中飛卷而去的荊州軍旗,冷毅的眉目終于消融下來,緩了緩氣息,轉(zhuǎn)過身,坐去石案旁,接過蘇琰遞來的茶盞,悠然飲了幾口茶湯。 “甘醇怡然,正值火候?!彼⑿澋?。 蘇琰冷眼看他:“死了這么多士卒,凌澤也已失守,你還有心思品茶?” 蕭少卿笑了笑,不緊不慢道:“方才戰(zhàn)時,你有心思煮茶。此刻戰(zhàn)勝了,我為何沒有心思品?” “這算是勝了?”蘇琰輕笑。 蕭少卿不語,蘇琰淡淡盯了他一眼,也無多話,起身下山。 蕭少卿獨自在亭中坐了一會,似百無聊賴的清閑。等到一道黑煙自山腳飛掠而至,他才又緊了緊面容,問道:“北府那邊傳來消息了?” “是,”來人遞來一卷密函,“郗元帥率軍已安然至巴陵,今晚將戰(zhàn)洞庭?!?/br> 報信之人言語輕松,蕭少卿卻劍眉微皺,待看過密函,他靜坐良久,才慢慢疊起絹紙,唇邊露出一抹微笑。 獨步江左郗瀾辰,果不負天下盛名。 自己先前的重重擔憂,如今看來,確實是多慮了。 他徹底松了口氣,站起身,憑欄而立。西山間晚風吹來,濃烈的血腥中夾雜了幾絲篝火氣息,造飯時刻已到。遠處凌澤的荊州軍攻勢也慢慢疲軟下來,凄烈的鼓號殺伐聲消褪在晚霞遮空的霎那,夏口、石陽也再無人搶灘爭渡,百里江面沸騰了一夜一日,至此才漸轉(zhuǎn)平靜。 于高處望遠,天地本為開闊。然蕭少卿俯目所及,卻只是漫江的破櫓漂浮、死尸遍布。日暮之下,江、豫諸軍手扶長槊利劍,守著殘破的水門,默默望著水流將面前的尸體沖散。一張張熟悉的面孔,不過在落日余暉下打了個照面,而后便只影不留,沉入萬丈江底。 江上一時飄飛著多少無歸的魂魄,蕭少卿無法知曉。只覺天色轉(zhuǎn)暗,煙云緲緲。耳畔一瞬靜謐至極,他閉上眼眸,但感四周空寥,唯有自己的呼吸,在聲聲轉(zhuǎn)沉-- . 此日一戰(zhàn),丟失凌澤,死傷無數(shù),江夏沿江哀鴻遍野,除卻蕭少卿,別無他人認為這是得勝的跡象,營寨內(nèi)外,將士們皆沉浸在敗戰(zhàn)后的失落中,難以平復的傷感。此時此刻,除卻蕭少卿,亦無他人知曉,正是這日午后,怒江上游巴陵一帶,也早已是紫紅飛流、硝煙漫野。 而那一戰(zhàn),北府兵卻奇謀得逞,奪下了怒江下洞庭的北岸重鎮(zhèn)--云陵城。 且說北府兵前夜掩霧南下,順流滑逝,行舟甚急,至十六日清晨,停舟巴陵之北城陵磯下。臨湘郡守步雍早先得蕭少卿之命,拂曉便已候于城陵磯江畔,及北府戰(zhàn)艦泊岸,忙登舟拜見郗彥。 步雍出身湘東王府,早年跟隨蕭璋麾下,見慣了大風大浪。其人心思慎密,辦事干練,此時戰(zhàn)事當前,不待郗彥垂詢,便寥寥數(shù)語止了寒暄,直言道出此間形勢:“此處南扼洞庭、北貫怒江,勘稱咽喉之地。江之左岸云陵、右岸巴陵,二鎮(zhèn)同綰三湘、系控荊漢。若要伏兵洞庭,必先奪云陵城,方得地利。守云陵的將領(lǐng)姓陸命寧……”話至此,他似想起什么,言詞略頓了頓,望了眼郗彥,慢慢道,“陸寧早年效命于北府郗嶠之將軍帳下,為當世名將,驍勇至極。且眼下殷桓雖集重兵于烏林、石陽,守云陵的將士仍有一萬五千人,皆為精銳,并不易對付?!?/br> 說完,他歇下飲了口茶,見艙閣中郗彥與阮靳俱無接話的打算,只得清了清嗓子,繼續(xù)道:“至于守洞庭的將領(lǐng),卻是殷桓夫人的胞弟,想來郗元帥也有所耳聞,此人名叫凌蒙,生性詭詐,手段兇殘,乃殷桓帳下最受器重的大將,麾下三萬水軍,身經(jīng)百戰(zhàn),據(jù)平湖如據(jù)雄關(guān)?!?/br> “凌蒙?”阮靳笑道,“好在只是此人,而不是其姐。舊時北府軍中流傳,說殷夫人統(tǒng)軍之才并不下殷桓,女中豪杰,世所罕見?!?/br> 步雍感慨道:“這確是事實,當年的北府帳下,青翼四將中,除卻殷夫人,還有鐘曄將軍之妻,也是受眾人稱道的沙場女將。” 鐘曄之妻--阮靳一愣,想起往日郗府上那個笑容爽媚明快的婦人,忍不住回眸看了眼郗彥。艙閣窗扇半開,晨霧縷縷,罩著那人雪白的面頰,只透著說不清楚的朦朧。郗彥微微抬頭,目中沉靜,語中亦無波瀾,言道:“這些我已知曉。請大人前來,卻是想請教云陵城外的地勢?!?/br> “是,”步雍道,“云陵城形如長刀,西、南夾水,城東、城西各有數(shù)座山嶺,地勢外高中平,城外石墻戰(zhàn)碉二十座,環(huán)東南而設(shè),易守難攻。” “好個環(huán)東南而設(shè)的戰(zhàn)碉,卻是次防西蜀,主防江州了!”阮靳微微冷笑,“朝廷每年為荊州軍防撥款千萬銖錢,原都被殷桓用在未雨綢繆中了,惜哉!” 郗彥卻不置評論,只問步雍:“城東山勢如何,可有夾谷或長壁?” “有,”步雍離座起身,自案前執(zhí)了筆,在艙壁戰(zhàn)圖上繪出云陵之東的詳細山勢,“云陵東南,有山名五嶺,中有長壁道,兩面絕壁相持,極為險要。” 郗彥望著那處地形,又道:“此山便在江畔?” “是?!?/br> “守衛(wèi)如何?” “因五嶺山下便是層層戰(zhàn)碉,筑為堅城,縱有十數(shù)倍的兵力,也難以攻破。且這一帶素來戰(zhàn)事甚少,想來殷桓也不曾想到郗元帥會在此刻率兵南下,因此陸寧只是集重兵于山后,不曾在五嶺之間多設(shè)兵力?!?/br> 郗彥點點頭:“如此?!背烈饕凰?,又道:“步大人身邊可有熟知對岸地勢的人?” “有,我隨身帶來的六人皆對云陵地勢了如指掌,正在艙外候命?!?/br> 此話落下,步雍等了一會,不聽郗彥再語,便轉(zhuǎn)頭相望。郗彥手指揉額,目視窗外茫茫霧氣,似正在沉思。 步雍暗忖:眼前這年輕人表情竟一直是這樣的平靜冷淡,饒是自己自持聰明通透,此刻面對他,也不禁心生抓不住一點頭緒的惴然。一時忍不住,試探道:“郡王信中說,奪云陵城勢在必行,不可耽擱,未免傷亡過重,只能智取。不知元帥有何對策?” 郗彥道:“既是易守難攻的地勢,那就先不攻城了?!?/br> “什么?”步雍驚訝,和阮靳對視一眼。 阮靳卻從郗彥的話語中聽出篤定之意,會心一笑,對步雍道:“正如郡王所說,此戰(zhàn)不可耽擱。步大人此行也辛苦了,請先回岸上休息,我軍這就啟程去北岸?!?/br> 步雍一頭霧水,放下筆,辭行之前欲言又止。阮靳笑道:“我送送步大人?!闭酒饋硗爝^步雍,將他拉出艙外,輕聲道:“今夜必有佳音送到,步大人不必憂慮過甚?!?/br> 步雍瞥瞥艙閣,低嘆了一聲:“也罷,我先回巴陵城。郗元帥但有所需,盡請遣人告知?!本痛艘臼?,下舟離去。 阮靳笑吟吟目送步雍登上小舟,轉(zhuǎn)過身,吩咐把守一旁的侍衛(wèi):“傳命諸將,中軍聽命!” . 須臾,諸將齊集帥舟艙中,各自落座。郗彥敲指擊案,看著地圖,良久不發(fā)一言。諸將交換眼色,一時俱有些摸不著頭腦。 終是鐘曄咳了咳嗓子,輕道:“少主?” 郗彥似這才回過神,望向鐘曄:“陸寧此人你可熟悉?” 鐘曄須眉微動,沉默片刻,才道:“他原是我身邊副將,心機甚深,精于用兵之道。往年與我本是把酒言歡的兄弟。只不過……自十四年前安風津一役后,他開始獨當一面,我則被主公調(diào)入朝中為官,于是日漸疏遠。也是九年前事發(fā)之后,我才知他與殷桓竟愈走愈近,已成一丘之貉?!?/br> 他言下感慨極深,臉色黯然,郗彥看了他一眼,不再多言。起身指了指地圖,對眾將道:“云陵城東南戰(zhàn)碉環(huán)衛(wèi),險而難攻,昨夜諸將軍商討的戰(zhàn)術(shù)看來俱不可行。我們此行南下是為奇襲,需速戰(zhàn)速決,如此方能盡快與江夏形成合圍之勢。本帥思索再三,決定從此刻起兵分兩路。鐘將軍!” 鐘曄忙離座道:“末將在!” “稍后大軍會在北岸五嶺山下趁霧登岸,余舟兩百于岸邊,你率三千風云騎、另前鋒營兩千射手,攜帶剩余五百艘戰(zhàn)艦?zāi)舷露赐?。此霧正午一過必散,你率船隊掩江而動。入夜之前,若無我響箭為號,你絕不可駛船靠近洞庭水門五十里內(nèi)。” 鐘曄聞命怔了一會,望著郗彥,緩緩接過令箭,低聲道:“末將遵命?!?/br> 郗彥轉(zhuǎn)目一旁:“褚綏?!?/br> “是!”褚綏大步出列,屈膝候命帥案前。 “大軍登岸后,你率中軍五千精兵疾奔云陵城下。云陵城東南有碉堡二十座,你只準以長箭相攻,待敵出關(guān),需力敵以擋,若敗勢剎不住,才可逃入五嶺山長壁道。” 褚綏唇角翕動,遲疑好一會兒才憋出話來:“元帥,云陵城中守軍可是一萬五千人……” “正是,”阮靳插話,笑顏和煦道,“只給你五千兵馬,你是不是想說自己會必敗無疑?” 褚綏黝黑的面龐一下泛紫,十分為難道:“末將……” “褚將軍不必憂思過甚,”阮靳伸手拍拍他的肩膀,忍笑,長嘆,“盡力而為吧?!?/br> 郗彥面無表情,遞出令箭,淡淡道:“接令罷?!?/br> “是!”褚綏垂首,雙手接過令箭,退至一旁。 郗彥再喚帳下大將韓襲、蔣庶,命道:“五嶺山防守薄弱,你二人登岸后各率所部潛入山中,借草木遮掩,伏兵長壁兩側(cè)?!?/br> 二將得令歸座,郗彥回到帥案后,接著道:“褚將軍誘敵至長壁后,本帥另率兩千騎兵包抄敵后,切斷城中與長壁的退路,由此成合圍之勢?!?/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