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清平寺后種著郁郁蔥蔥的綠菊,任由風吹雨打著,尚未打了花蕾就被掃落。 深居簡出的信寧公主一身縞衣,站在逆季初綻的秋海棠下。 嫣玉伏在畫案前畫下這幅畫,尚未待墨跡風干,就扔進火堆中直接燒成灰燼。 “姐,這是怎么了?”黛玉進來正看見她在畫案后發(fā)愁,到她身旁問起。 “不知為何,卻總畫不出滿意的畫?!辨逃駥⒐P擱在筆簾上。 其實她也不知道究竟想要畫什么,只是心煩意亂,筆下軟綿綿地掃過紙,不知畫中為何物。 四四方方的宅院外海闊天空,她的畫卻只有這四四方方的一寸天地。 黛玉在炕上坐下,看見嫣玉重新起墨點紙,拓出四君子的痕圖,剛放下筆就見江碧進來:“大姑娘,二姑娘?!本统噬弦环庑?,“徐五姑娘給姑娘們來信了,太太讓我給姑娘們送過來。” “多謝江碧姐。”黛玉接過信,嫣玉也過來在旁邊坐下。 拆開信封,才看見里面放著一朵早已被壓得扁平的絹花,信上只寫著一首曲謠。 籬院蕭蕭,青梅把酒。 月勒西關(guān),雪映東朝。 姝女史丹青,巫姬拂衣了。 天子心悅,鄉(xiāng)人何愁? 后元未終,安知春秋。 “姐,明jiejie的意思是徐家也不管了?”黛玉回頭向嫣玉問。 “恐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嫣玉搖頭。 后元未終,安知春秋。 郁明倒真敢說!這已算作是妄議朝政了。 后元是漢武帝末年的年號,郁明是將當今圣上喻為漢武帝。當今圣上尚且安康,最后繼位的究竟是哪位皇子,如今說來也都還為時尚早,春秋以后的事情誰能知曉。 嫣玉將信重新疊好放進信封里,然后收在匣子里面。 這般書信,自是不足為外人所見。 黛玉卻還似有所思地低聲念著信上的曲謠,才笑起來跟嫣玉說:“沒想到明jiejie也喜歡這似是而非的啞語?!?/br> “玉兒,我記得你曾經(jīng)說過,在明jiejie家里看見三表姐留下的古卷?”嫣玉隱約記得曾有此事,就見黛玉點頭:“是太史公的最后一卷《報任安書》?!?/br> 嫣玉微微蜷起手,她突然明白了也許郁明還有另一層意思。 郁明以當今圣上喻作武帝,更是在宣泄她滿心的憤怨;她以為很是隱晦,卻被嫣玉看得明明白白。 穆莨告訴過她,徐家三表姐徐郁晴并非如傳說中那般因受驚嚇過度病重亡故,而是另有隱情。因為徐郁晴是穆莨兄長未過門妻子的緣故,想來穆莨會知曉一些緣由,何況嫣玉也愿意相信穆莨說的話。 如今他們在人世還是前東安郡王府二公子和林家姑娘的身份,待到離恨天上便是星君府天璇星君和百花司絳珠仙子;即便日后有了利益沖突,也不會鬧得連以后見面都尷尬。 嫣玉誆騙了一次薛洛,暗借了穆莨的由頭,得到了清平寺后綠菊的答案。 之后再在張家遇見了薛洛,薛洛的臉色一如既往的冷寂,只是望向嫣玉的眸光染上了幾分探究之意。 “先前對洛jiejie或有冒犯,還望jiejie見諒。”嫣玉略帶歉意向薛洛道。 “嫣meimei太客氣了?!毖β迳钌醋儯皇呛芨砂桶偷卣f。 嫣玉順藤而下,嫣然輕笑:“洛jiejie寬宏大量,我便知道洛jiejie不會與我計較。”她很有自知之明,薛洛的確是很寬宏大量的人,這是郁明所說的。 正好盛萍小跑著過來:“洛jiejie,嫣meimei,你們在說什么?”就拉著嫣玉要往回走,“帶你去看我家小七?!?/br> 如今在張家自是客隨主便,嫣玉跟著盛萍過去,含笑說:“之前一直聽你說你家小七,卻還未見過張七小姐呢?!?/br> “我家小七向來最是聽話的。”盛萍笑意明媚。 “你可見到我家玉兒?”嫣玉想起進屋后就不見黛玉,回頭往院中望了一圈,才聽見盛萍說:“寧安姐拉玉兒說話去了?!?/br> 她倒不記得可曾見到柳寧安,只道想來寧安姐已是病愈,就跟著盛萍轉(zhuǎn)角進了屋。 張家七姑娘嵐萍,與琰兒同歲,是個漂亮乖巧的小姑娘。 盛萍總說她如何疼愛她家小七,利落地抱起七姑娘:“小七,這是林家大jiejie?!?/br> “林家大jiejie。”七姑娘趴在盛萍肩頭乖巧喚道。 乳娘在旁邊看著,就怕盛萍氣力小抱不住嵐萍:“姑娘,讓我來抱著七姑娘吧!” 嵐萍窩在盛萍懷里,讓嫣玉看了覺得很是有趣:“我家里有一個幼弟,與嵐萍meimei年歲相近,也總喜歡黏著我們姊妹?!?/br> 盛萍抱了嵐萍一會兒就交給乳娘,一副感慨極深的語氣同嫣玉說起:“許是天下兄姐都是這般心思。”她笑得天真,望向meimei的眸光滿含愛惜。 嫣玉送了一只青梅荷包給七姑娘玩,盛萍方才笑著:“你與其送給小七荷包,不如給她帶些零嘴更實在。” “哪有似你這般還要挑挑揀揀的。”嫣玉調(diào)侃起,便又說,“待下次我給七姑娘帶青梅子,如何?”她向嵐萍問。 七姑娘瑩亮的雙眸閃爍著光芒,脆生生道:“謝謝林家jiejie?!?/br> 突然聽見外面一陣喧吵,盛萍聞聲疑惑推門出去,嫣玉也跟著她過去。 正在院里賞花的姑娘們都聚在廊下,本是站在柳寧安身邊的黛玉看見jiejie連忙過去到嫣玉身邊:“姐。” 盛萍繞過花道去尋影萍,嫣玉低聲向黛玉問起緣由,黛玉才說:“方才柳三奶奶過來,與南安郡主說話,不知是何故就吵起來了,鬧嚷著要去宮中娘娘面前求個公允說法。” 聽聞是文晴遠和南安郡主之故,嫣玉下意識朝柳寧安望去,看見柳寧安面無表情地咱在廊下,粉絳衣帶被風吹得揚起。 文晴遠和南安郡主都是高門貴女,豈會如市井婦孺般當堂爭吵,何況是在春宴上當著眾多官家姑娘的面。不知這般行事,究竟是所為何事。 張家的春宴仍有序繼續(xù),只是發(fā)生了方才的鬧劇,座上一眾姑娘都各懷心事,對香甜的瓜果酒點也無甚興致。 京城里的雜話是藏不住的,待再過幾日稍一打聽就略知半分。 聽說南安郡主的姑家表姐陳家姑娘正與文家八公子議親,本已到了兩家相看交換庚帖時;文妃聽聞母家侄子與南安郡王府成了親戚,對這門親事也很是滿意,還親自賜了七珍瓔珞給女家當聘禮。 誰知那文八爺同友人去喝花酒,還去尋了春樓的姑娘,便說起了渾話。春樓的姑娘說待文八爺成了親可就不能常來了;文八爺就說那陳姑娘何及春樓的姑娘溫順可人,莫說是陳二姑娘,便是南安郡主嫁了他也比不上春樓姑娘,又道他曾見過陳二姑娘和南安郡主,都是庸脂俗粉的平庸女子而已。 這話在文八爺?shù)暮蠊酚阎袀鏖_,那些走馬喝酒的少爺公子便以此調(diào)侃文八爺。結(jié)果不知如何被陳家所知,陳太太便無論如何也不愿再讓女兒嫁去文家,只恨文八爺可惡還說出這般言語來敗壞了自家姑娘的名聲,又礙于文妃和趙王不敢直接回絕了文家;陳姑娘更是以淚洗面,說便是絞了頭發(fā)去庵里當姑子也不愿嫁去文家受此等屈辱。 南安郡主知曉此事,便要替表姐出氣,文八爺不但辱了陳家姑娘還毀她聲名,就要向文家討一個說法,才有了張家春宴上南安郡主與柳三奶奶的事。 想來如此一鬧,文八爺娶不得陳姑娘,恐怕文家與陳家、南安郡王府都要結(jié)了仇怨。 賈敏也聽說了此事,只吩咐府上莫要再傳旁家語料,免得污了姑娘們的耳。 后來聽說陳姑娘嫁到了姑蘇,與莊家三房的五公子成親。 至于文八爺則娶了一個小門姑娘,聽說也極是溫順賢淑的女子。 便有人暗嘲文家,文八爺與文八奶奶當真是命中注定的姻緣,文八爺嫌鄙官家貴女出身的陳姑娘,也就小家小戶出來的文八奶奶合乎他的心意。 嫣玉偶爾聽說起文家如此韻事,倒覺得文家和陳家這門親事來去都快,文八爺好歹是長在高門大戶,便是紈绔公子也不該會說出這般難堪的話,甚至還將南安郡主也牽扯其中。 與江詩無意提起,江詩面露鄙夷道:“那文八爺就是個一文不名的草包,也幸好是出了這事才未讓陳家jiejie錯入虎xue?!?/br> 算來這也是一幸事。 她雖未見過那位陳家姑娘,但也覺得那位姑娘實在可憐,受了這無妄之災。便是如今的文八奶奶也是個可憐人,被家里定下這門親事,千里迢迢嫁到京城,尚未成親就先做了別人的茶語笑料。 應江詩之邀過來喝茶,也便是一群姑娘聚在一起說笑喝茶。 嫣玉特意帶了一包青梅子,見到盛萍就把青梅子給她:“這是我給七姑娘的,你可莫吃了?!?/br> 盛萍笑語盈盈:“我豈是這般人!”頓了下便又笑說,“下次我給你家玉兒帶蜜餞,算是禮尚往來?!?/br> 黛玉聽著連忙澄清:“我很早就不吃蜜餞了?!?/br> 盛萍咯咯笑起:“那便給你家小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