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精品热爱在线观看视频,国产成人福利资源在线,成年美女黄网色大观看全,狠狠色综合激情丁香五月,777奇米电影网99久久,精品国际久久久久999,成人无码午夜成人无码免费视频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梳頭娘子在線閱讀 - 第42節(jié)

第42節(jié)

    等這里的動靜驚動到大人時,街心里被燒毀的花燈,已經(jīng)足足有十來盞之多了。而,直到被大人們分開,孩子們才開始心疼起自己的花燈來。加上家長們也心疼,紛紛喝罵著“再不給買了”,于是,一時間,坊間響起此起彼伏的哭聲。

    那王小妹拉著順聲尋來的王大娘,指著阿愁道:“是她,是她砸了我的燈?!?/br>
    那王大娘早看阿愁不順眼了,立時罵了一句“兔崽子”,上前就要來擰阿愁的耳朵。

    阿愁哪里能叫她擰著,趕緊彎腰躲過她的手。這一幕,恰叫聞訊趕過來的莫娘子看來。莫娘子也趕緊上前一把抓住王大娘的手,皺眉道:“你要做甚?!”

    王大娘怒道:“你要袒護(hù)這小賊偷不成?!今兒燒了我閨女的燈,明兒不定就得燒了坊里誰家的房子了!”

    阿愁還沒吱聲,那被人打出一臉鼻血的二木頭就在他阿爺懷里跳腳道:“放你娘的狗屁!你家丫頭的燈是怎么燒起來的,我們大家伙兒全都看著呢!跟阿愁再沒半點關(guān)系。倒是小栓子的燈,才是你家丫頭給砸了的。還有那丫頭的燈,也是她燒了的,偏她還倒打一耙,跟她那兩個瞎眼哥哥誣賴是阿愁燒的……”

    他話還沒說完,那些看到王小妹砸燈的孩子們就已經(jīng)紛紛嚷著“就是就是”,你一句我一句地各自給二木頭的話做著旁證。

    四丫的眼珠一轉(zhuǎn),跑過去拉著孫老的衣袖道:“還不止這樣呢。她誣賴人不算,還煽風(fēng)點火拱著人要來打阿愁,我們自然得攔著了,結(jié)果他們連我們也打了?!?/br>
    她的話,立時也引得一幫孩子紛紛附和。而另一幫孩子自然不肯相讓,那王小妹更是尖聲叫道:“是你們先毀了我的燈的?!?/br>
    四丫大聲道:“哪個毀了你的燈,你倒是找那個人去啊,你無緣無故砸小栓子的燈作甚?!更可惡的是,明明是你撞壞了別人的燈,偏你竟賴到阿愁的身上,這才引起這場亂子的。你敢不認(rèn)?!”

    雖然其實整件事的開端,是八德巷那孩子先的動手,可經(jīng)四丫這般提綱挈領(lǐng)地指著幾件主要事實,卻是叫人一下子就單注意到王小妹那不妥的行為上,而就這么悄悄蓋下了最初的事由。

    那孫老原就極護(hù)短,何況如今聽著還是自己人占理,他立時就沉下臉來,對也同樣趕過來的里正徐老爹道:“年節(jié)下,孩子打鬧失了分寸也是有的,這原不過是件小事。只是,這王家丫頭小小年紀(jì)就這么搬弄是非,還栽贓陷害,這才惹出這樣一場亂子來。這股歪風(fēng)若是不狠狠剎一剎,只怕以后仁豐里的風(fēng)氣就得這么被帶壞了!”

    那里正徐老爹雖是個好脾氣的,可也是個要面子的,被孫老充著個上官口吻這般當(dāng)街教訓(xùn)著,里正心里哪有不惱的。偏孫老占著理,叫他也不好跟孫老計較,便一扭頭,瞪著始終縮著脖子躲在王大娘身后的王大郎道:“誰打了誰,誰壞了誰的燈,這會兒也說不清了。但你家二丫頭無緣無故砸了小栓子的燈,這卻是不爭的事實,至少小栓子的燈,得你家來賠?!?/br>
    那王大郎低頭撥了撥手指,一臉rou疼地道:“一盞燈,怎么也能打上二兩酒了……”

    “你個酒鬼!”里正當(dāng)即就怒了,“子不教父之過,你閨女養(yǎng)成如今這性情,還不是你上梁不正下梁歪才造成的?!”

    那王大娘一聽就蹦了起來,嚷嚷道:“里正大爺,你怎么這么說話呢?!”

    “閉嘴!”受了一肚子窩囊氣的徐老爹不客氣地喝道,“男人家議事,有你個女人家什么事?!若不是你整天介在坊里各家亂竄,挑三挑四說人閑話,你那閨女能學(xué)了你這德性?!”又忽地一抬手,指著莫娘子道:“同樣是走家串戶的梳頭娘子,怎么阿莫就不像你那樣?!”

    ——得,卻是莫名就給莫娘子拉了一筆仇恨值。

    阿愁看看王家母女二人含恨的眼,再抬頭看看莫娘子那無奈的神情,想著兩天后行會里的比試,不由就微皺了一皺眉。

    第五十四章·初選

    很快,正月十五就到了。

    一早起,莫娘子還是按約給兩家老主顧做了頭,然后才領(lǐng)著阿愁去了梳頭娘子的行會。

    叫阿愁有些吃驚的是,梳頭娘子的行會,竟坐落于府衙后的崇文坊——從這坊間的名字便能知道,這是府學(xué)的所在地。坊間的住戶,也多是詩書之家。

    阿愁原以為,那屬于上九流和中九流的讀書人該是不屑于跟下九流的人群打交道的,可便是讀書人再怎么清高,也抵不過“為五斗米而折腰”。何況,于這個時代里,書本筆墨都可算得是奢侈品,家里想要供出一個功名來,沒有一般二般的財力基本難以為續(xù)。因此,坊間的住戶其實都悄悄兼營著出租生意的。

    不過,和仁豐里同樣靠出租為生的周娘子不同,這些讀書人都不屑于把自家產(chǎn)業(yè)租給什么不知根底的租戶,倒是那沾著半官方色彩的行會高會,聽起來就頗為“高端大氣上檔次”。加上城里的這些機(jī)構(gòu)也都愿意沾著點文化氣息,于是兩方一拍即合,以至于城里大半的行會商會都選了在這個坊間租建會館。

    崇文坊位于城南——就是說,她們師徒得穿過那車水馬龍的西鳳大街——偏莫娘子似乎對街上橫行的四蹄怪獸有著種難以克制的心理陰影,所以這一回,她并沒有帶著阿愁打從坊間穿過去,而是領(lǐng)著她從位于仁豐里和??捣恢虚g的攬月橋下到七里河邊上,沿著七里河一路向南。

    許是因為大唐已立世百年,以至于建國初期一些死板的制度,到如今基本都已經(jīng)形同虛設(shè)。不僅臨著大街的坊墻破了不許開店的規(guī)矩,那臨河的坊墻更是干脆沒了蹤影。阿愁跟著莫娘子下到七里河邊時,就只見河兩岸都是依著河道而建的過街騎樓。一樓是供行人來往的廊道;二樓則是住家或者酒店雅間——那眼熟的建筑樣式,差點叫阿愁以為她又重新穿回后世,來到了著名的周莊。

    見阿愁又跟個沒見識的土包子一樣看呆了眼,莫娘子不由就無奈地?fù)u了搖頭,伸手抓住阿愁的手腕,道:“莫要呆看?!?/br>
    阿愁雖點著頭,卻到底沒能管住自己的眼,好奇地張望著兩岸的街景。

    這般一看,便叫阿愁發(fā)現(xiàn),雖然沿岸兩邊也有其他店鋪,不過似乎八成以上的店鋪都是做酒樓菜館生意的。因看不到自己這邊二樓上的“風(fēng)景”,阿愁便向著河岸對面看過去。便只見,對岸那些酒樓菜館的二樓,似乎都被建成了臨水的雅間。因這會兒正是早茶時間,那些雅室里大半都已經(jīng)坐滿了客人。

    除此之外,于阿愁身旁那看著都不足五十米寬的河道里,還泊著許多裝飾風(fēng)格各異的花船。從花船上那些貼著店招的燈籠上可以看出,這些花船應(yīng)該也是屬那些菜館酒樓所有。阿愁那般仔細(xì)一觀察,才發(fā)現(xiàn),原來這些泊在店家門前的船只,竟是另一種形式的“包廂”。每個這樣的“包廂”里,都有幾個姿色頗豐的年輕女子做著侍女,于店堂和花船間來往穿梭著。

    這情形,忽地就叫阿愁想起喬娘子的職業(yè)來。若喬娘子也是這花船上的賣酒娘,她多少便有些能夠理解,為什么樓里的大人們都不跟孩子們提及喬娘子的行當(dāng)了。畢竟,這個行當(dāng)多少沾著點以色侍人的味道,算不得是個高尚的職業(yè)呢……

    過了連貫西鳳大街的棲鳳橋,再沿著河勢往東拐過一個坊區(qū),便到了崇文坊。

    立時,阿愁就注意到,于崇文坊沿岸所建的茶樓酒館,卻是顯然比之前她所路過的那些酒樓要高出一個檔次的。店里少了許多喧嘩吵鬧,而多了些幽靜的絲竹彈唱——等她對廣陵城里的情況更加了解一些,她才知道,她們剛才路過的地段是商賈云集之地。那些聚在茶樓酒館里吃著早茶的客人們也多是商人身份。這些人聚在一處,卻并不是為了什么口腹之欲,不過是借由這個機(jī)會彼此之間洽談生意、了解行情罷了。

    至于緊臨著府衙和府學(xué)的崇文坊,其目標(biāo)客戶群自是不同于那些下九流的商賈們。這里云集的,都是些文人雅士。這些人出門會友請吃早茶,雖然就其本質(zhì)來說,其實跟那些商賈也沒什么區(qū)別——不過都是溝通聯(lián)絡(luò)感情,外帶了解朝堂動向、政策行情等等——可人家則更講究個“外包裝”,更愿意以閑情雅意掩蓋著其下的功利。

    聽著樓上和對岸傳來的隱隱絲竹之聲,阿愁于心里默默吐槽時,忽然就發(fā)現(xiàn),崇文坊對岸的那些酒樓菜館,于二樓窗口外所掛的燈籠,看著似乎哪里跟之前坊區(qū)那些酒樓上所掛著的燈籠略有不同。

    那般仔細(xì)一看,阿愁才發(fā)現(xiàn),之前路過的那些酒樓二樓上所掛的燈籠,上面寫的都是店家的店招,而這邊于屋檐下掛著的一排大紅燈籠上,卻是每個燈籠上寫的字都各不相同。再仔細(xì)一看,阿愁才認(rèn)出,那些燈籠上寫著的,都是如“春滿樓”、“小春紅”、“玉堂春”等等看著叫人浮想聯(lián)翩的花名。

    就在她讀著那些燈籠上的花名時,莫娘子注意到了她看向那邊的眼,卻是狠一擰眉,用力一拉她的手,低喝道:“莫要亂看!”

    阿愁眨了眨眼,有些明知故問道:“那是哪個坊?”

    莫娘子的眉又狠皺了一下,顯然原不想回答的,可想想便是她不說,將來阿愁也得知道,便到底答道:“永樂坊?!?/br>
    ——永樂坊,又名章臺路。不僅是教坊所在地,也是城里有名的風(fēng)月之地。坊間住戶基本都落籍于樂戶、伎戶,還有……那娼門。

    雖然如今阿愁已經(jīng)知道,“伎”和“妓”其實是兩種不同的職業(yè),可顯然,便是在下九流的莫娘子眼里,這兩種職業(yè)仍是下九流中的下九流,是連叫她提一提都覺得失了身份的存在。

    阿愁不禁默了默,然后又扭頭看向那一片隱約飄蕩著絲竹之聲的坊區(qū)。

    果兒,大概就在那里吧。她想。

    自被莫娘子領(lǐng)回家后,阿愁心里就一直記掛著往日的那些小伙伴。只是,她也知道,于眼下的她來說,她還沒那個能力去找她的那些朋友。且不說吉祥和胖丫兩個去向不明,只果兒一個,單看莫娘子對章臺的態(tài)度,就能知道,莫娘子是再不可能放她去找果兒的。

    阿愁默默嘆了口氣,往那樓宇層疊的永樂坊里又張望了一眼,這才在莫娘子皺起的眉頭下,調(diào)轉(zhuǎn)回視線。

    然后,阿愁就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那代表著墮落浪蕩的章臺之地,居然跟代表著道德文章的府學(xué)毗鄰而居!

    此時的阿愁還不知道,這并不是廣陵城里獨有的現(xiàn)象,而是整個大唐都是如此。至于原因,以李穆后來的解釋說,就是這兩個機(jī)構(gòu)都是“教化人心之所”,自然該毗鄰而居……

    此乃后話。

    且說阿愁跟著莫娘子于河邊的一條小巷里拐進(jìn)崇文坊。沒走多遠(yuǎn),便只見前方是一片肅整的青磚墻。那墻的中間,一個磚雕門廊下掛著一塊匾,匾上寫著“錦奩會館”四個大字——這,便是梳頭娘子們的會館了。

    進(jìn)門前,阿愁抬頭間,才發(fā)現(xiàn),那匾上的落款竟是宜嘉夫人。

    宜嘉夫人的一筆字,寫得如金鉤鐵劃一般。若說字如其人的話,那能寫出這樣一筆字的宜嘉夫人,應(yīng)該是個心性極為堅韌之人吧。

    ——是呢,身為女戶的她,不僅獨自于這男尊女卑的世界里立穩(wěn)了腳跟,還組建了一個女戶們互助的“玉櫛社”,為其他女戶們提供庇護(hù)……

    這般想著,阿愁不禁對那位僅有一面之緣的宜嘉夫人更添了幾分敬仰之心。

    進(jìn)了會館大門,繞過照壁,前方是一片敞亮的庭院。因今兒天氣很好,那些早一步到了的梳頭娘子們都不愿意進(jìn)那陰冷的大廳里,便都于冬日的暖陽下三三兩兩聚在一處閑聊著。見莫娘子進(jìn)來,那些娘子們紛紛過來跟莫娘子打著招呼。

    于是阿愁便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的人,她好像都曾在年前玉櫛社的團(tuán)拜會上見過。這不禁叫她懷疑著,是不是所有的梳頭娘子都是女戶,都加入了宜嘉夫的玉櫛社……

    雖然莫娘子不怎么擅長交際,不過勝在她性情忠厚,待人誠懇,所以于梳頭娘子間也頗有人緣。這會兒那些梳頭娘子們身邊也都各自帶著弟子晚輩的,眾人一一見禮畢,那話題自然也就落到今兒的比試上。

    有人說:“聽說今兒的題目是宜嘉夫人定的?!?/br>
    便有人問道:“那今兒宜嘉夫人也要過來嗎?”

    “怎么可能!”又有人道:“夫人哪有那個閑功夫。且題目也不是夫人定的,我聽說,今兒只是初選,先由行首和行副們出題,打她們這些小輩們中間挑出一批聰明伶俐的。明兒送到那府里,還得由夫人跟前那兩位姑姑再選一遍。選出來的,最后才會送到夫人跟前,由夫人定奪去留呢。”

    “哎呦,”有人嘆道,“這就得三選了。”

    “可不,”那人答道,“那可是宮里流出來的秘技,哪能那么輕易就叫人學(xué)了去……”

    眾人正議論著,就只見旁邊的一道圓門內(nèi)傳出一陣說笑聲。阿愁扭頭看去,便只見那行會行首岳娘子等人,從后面的花廳里出來了。

    岳娘子的身后,除了行會里的那些長老行副們,還有一些早到的梳頭娘子們。那林娘子母女也在其中。因林娘子正跟別人說著話,她并沒有看到阿愁師徒,倒是無精打采聽著她阿娘跟人聊天的林巧兒,一眼就看到了阿愁。她那漂亮的大眼睛驀地一亮,立時沖著阿愁靦腆一笑,抬頭扯了扯她阿娘的衣擺。

    林娘子順著她的眼看過去,這才看到莫娘子,便笑著跟眾人招呼一聲,迎著莫娘子過去,問道:“什么時候到的?”

    莫娘子笑道:“剛到?!?/br>
    二人寒暄間,打照壁外又進(jìn)來了一批人。背對著照壁的阿愁還沒回頭,就已經(jīng)聽到了王大娘那故作爽朗的說笑聲。扭頭看去時,就只見王大娘已經(jīng)擠到了行首岳娘子的面前,正招呼著她的女兒和徒弟過來給岳娘子問安。

    那王小妹顯然是精心打扮過的,頭上梳著個油光水滑的雙螺髻,發(fā)根處壓著兩朵顫巍巍的大紅絨花,身上一件簇新的大紅繡五彩番花的大襖,下面是一條蔥心綠的棉裙子。

    那紅配綠的強(qiáng)烈視覺沖擊,不由就叫阿愁眨巴了一下眼。不過,她也早就發(fā)現(xiàn)了,這個時代的人們和后世有著截然不同的審美,這于后世來說簡直如同災(zāi)難現(xiàn)場一般的強(qiáng)烈配色,于這個時代里卻是頗有市場。

    和精心打扮過的王小妹迥然不同的是,王大娘那個總不肯拿眼看人的徒弟,身上只一件半舊的藍(lán)布襖,下面一條深藍(lán)色的粗布裙子。

    這一身雖然看著簡陋,阿愁卻覺得,她看上去要遠(yuǎn)比那“金碧輝煌”的王小妹順眼多了。

    那邊,王小妹二人給岳娘子見禮畢,便有人笑話著王大娘道:“你怎么把兩個小輩都給帶來了?是打算讓她們兩個都參選嗎?”

    “是啊,”王大娘倒也不瞞人,哈哈笑道:“一個是選,兩個也一樣是選,社里又沒說只讓一家出一個。萬一我家就有那個好福氣,叫她倆都選上了呢?便沒有都選上,能中一個,那也是阿彌陀佛,佛祖保佑的好事呢?!?/br>
    她這話,逗得那邊眾人紛紛笑話著她的貪心。王大娘也不以為意,便借著這個話題,跟眾人一陣插科打諢。

    王大娘那豪爽大方的模樣,不由就叫阿愁抬頭看了看她那沉默寡言的師傅。不得不說,雖然王大娘的人品有待商榷,她的交際手腕,可明顯要比她這木訥的師傅強(qiáng)了太多。

    這般想著時,阿愁忽地一愣。她驀然想起一件事——上燈那天,跟在王大娘身后的那個男人,聽里正的話音,那人該是王大娘的丈夫了。而因王大娘之前曾參加過玉櫛社的團(tuán)拜會,叫阿愁下意識里就當(dāng)她也是個女戶了。直到這會兒她才忽然想起來,之前王大娘就曾跟莫娘子夸耀過她兒女雙全的……就是說,便是她沒有丈夫,只沖著她有個兒子,顯然也是不合那立女戶的條件,可偏她竟也是玉櫛社的社員之一……

    阿愁看看四周的梳頭娘子們,然后忽然就憶起,林巧兒可從來沒說過她家里沒個父親和兄長……偏林娘子也是玉櫛社社員之一,且還是引著莫娘子入社的社員……

    她那里疑惑不解時,和莫娘子站在一處的林娘子則從王大娘的身上收回眼,撇著嘴對莫娘子道:“她倒是想得美,可就她家那兩個的資質(zhì),也得叫人看上不是?!?/br>
    莫娘子不愛說人是非,只抿唇而笑。

    和她們站在一處的另一個梳頭娘子則接話笑道:“她那主意也沒個錯。便是憑著資質(zhì)不能叫她家那兩個都闖到最后一關(guān),只要過了今兒這一關(guān),她家兩個里頭有一個被送去夫人府上,于她都是‘穩(wěn)坐釣魚臺’的好事?!?/br>
    頓了一頓,許見周圍眾人都不曾聽明白她那話下的譏嘲之意,那人悶笑著又道:“哪怕她家兩個最后都被刷下去,只要進(jìn)過那府門,我敢肯定,回頭城里就得傳開了,說她家的手藝是傳自宮里的絕學(xué)?!?/br>
    眾人這才反應(yīng)過來,不由都是一陣悶笑。

    莫娘子道:“不知道今兒到底有多少人參選?”

    林娘子笑道:“這個我倒是知道的。才剛行首跟我說,如今城里所有梳頭娘子名下夠格入選的弟子,一共有兩百多個。行會里打算從中挑出二十個送過去。至于最后得夫人青眼的能有幾個,這就沒個定數(shù)了?!?/br>
    “啊,”之前那娘子嘆著氣道:“就是說,十個里面才有一個能過初選。那我家那丫頭可懸了?!庇挚粗智蓛盒Φ溃骸拔铱茨慵已绢^肯定沒問題。年前玉櫛社的團(tuán)拜會上,連王府的小郎都挑中你家丫頭去陪著說話呢?!?/br>
    林娘子臉上閃過一陣自得,嘴里卻自謙道:“又不是只有我家丫頭一個。阿莫家的阿愁不也一樣被挑去了。”

    那娘子看著阿愁動了動唇角,顯然想說,這就是個陪襯,不過到底沒說出這樣失禮的話來。

    這里眾人說著閑話時,那邊岳娘子數(shù)了數(shù)人頭,見人都到得差不多了,便于廊下站了,拍著巴掌道:“夫人愿意不吝賜教,這是我們大家的福氣,我們卻不好那么沒臉沒皮的什么人都往夫人跟前送。所以今兒我們得在這些孩子里挑出二十個人來。不過,我有丑話得說在前頭。那被挑中了的,一個個也不要自滿,后頭還有兩關(guān)呢。沒被挑中的,一個個也不要被人挑撥著來我跟前鬧,更別妄圖給我們頭上蓋個‘營私舞弊’的帽子。不中選自有不中選的理由,我給你們留著臉面不當(dāng)眾點出來罷了,若有人不想要這臉面,我也不怕人說我新年頭里就不給人留情面?!?/br>
    岳娘子這話,不由就叫底下的梳頭娘子們一陣靜默。有屬岳娘子那一幫的,紛紛附和道:“各家憑著各家的本事,愿賭服輸罷了。”

    似乎剛才說著王大娘怪話的那個,是不屬于岳娘子這一派的,只悄聲怪笑道:“裝得倒公正,就跟年節(jié)間,她家里沒白收那么多的禮一樣?!?/br>
    莫娘子的眉不由就微皺了一下,低頭和阿愁對了個眼。

    阿愁也抬頭看向莫娘子——果然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呢。

    聽不到阿愁心聲的莫娘子,只當(dāng)她也一樣是擔(dān)心這比賽失了公允才這么看著自己的,便將手按在阿愁肩上,輕聲道:“盡人事聽天命,你盡力就好?!?/br>
    阿愁點了點頭,轉(zhuǎn)開眼去時,心頭則是一陣感慨。

    這句話,前世時的秋陽可沒少聽過。秋陽奶奶說過,秦川也說過。可事實上,每次成績單下來,不管她的成績是否有提升,于秋陽奶奶看來,只要她的成績還沒趕過年年高掛榜首的秦川,那便是她還沒做好。而她沒做好的原因,從來不是她笨,而是因為她不夠盡力。至于那看她被奶奶罵得可憐,總悄悄于人后輔導(dǎo)著她功課的秦川,則十分欠揍地表示,她已經(jīng)夠盡力了,之所以比不上他,是因為她天生智商就不如他……不管是信奉著挫折教育的秋陽奶奶,還是自以為安慰到她的秦川,大概都沒有想到,他倆這一揚(yáng)一抑的結(jié)果,不僅沒有叫秋陽從此發(fā)奮圖強(qiáng),反而叫她因著二人的雙重否定而變得愈加地自暴自棄——反正不管她怎么努力都是這樣的結(jié)果,還不如就這么得過且過了……

    “別擔(dān)心,”忽然,林巧兒輕輕握了握阿愁的手,湊到她耳旁小聲道,“便是看在王府兩位小郎君的面子上,你我也能過初選?!?/br>
    阿愁詫異回頭,就只見林巧兒紅著一張小臉,輕聲道:“這是才剛岳大娘跟我娘說的話?!?/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