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明人不說暗戀、變成偶像弟弟的貓[穿書]、延禧攻略、ABO頭號芋圓、你有糖果,我有乳牙、穿成女a(chǎn)lpha后的荒謬生活、穿成反派的貓、村支部來了個小jiejie、帶著鬼兒子們重生、重回十年前
劉愛英從泥坯小屋里找出一些沒被浸濕的干秸稈,扔進豬圈里,只能先對付幾頓了。 做完這個,她趁機告辭回知青院,要給干活出力的男知青們做飯去,指望沒事做的王蓮那妮子,八成忙活到晚上,大家都吃不上熱飯,還特會浪費糧食。 在她走后,江秋月想到彭敬業(yè)不知道吃沒吃午飯,趕緊扒拉出雞蛋、菜干和干面條,準備做一鍋雞蛋面給他送過去。 第116章 江秋月做好一鍋熱騰騰的雞蛋面條,本想直接端出去到村里找彭敬業(yè),還沒出門,正好他回來了。 “收拾好了?還有什么地方要弄的?”彭敬業(yè)進門后問道。 他就著臉盆里的水洗了把臉,身上水淋淋的,不知道是汗還是沾濕的水。 江秋月把鍋端出來放到石桌上,擺好碗筷,搖搖頭說道:“沒多少活,就剩下把家具和屋里的炕晾干了?!?/br> “你先過來吃飯吧,我做了雞蛋面,剛才想著給你送去,正好你回來。”江秋月朝他招手。 彭敬業(yè)擦把臉,轉(zhuǎn)身把濕透的軍服外套脫了,露出里面軍綠色背心,而后接過面碗,呼嚕幾下就吃光了一碗。 江秋月讓他自己盛著吃,自己去把院門關(guān)緊了,回來才吃自己那一份,剩下鍋里的全留給彭敬業(yè)解決了。 其實他們連隊下山為人民服務,每個兵都帶了口糧,只是干餅子總沒有熱飯菜好吃,更何況還是未來媳婦做的。 彭連長大吃大喝,毫無壓力。 吃完飯,彭敬業(yè)把養(yǎng)殖處的小院子料理了一下,將洪水帶進來的淤泥清理干凈。 江秋月順便把小菜園子收拾收拾,被淹過一夜的蔬菜貌似沒啥大事,太陽一出來,它們照樣長的歡實,除了被水沖的東倒西歪的。 等到下午,彭敬業(yè)繼續(xù)帶人幫忙救災,江秋月跟著他出去看看。 在這次洪水中,臨河村沒有出人命是可喜可賀的事,只是很多家的糧食被水泡了,需要一個個搬出來晾曬,還有洪水過后,家禽防疫的事要重視。 江秋月在村廣場上見到了王曉紅,她和林文清兩人正給村民們養(yǎng)的雞鴨鵝等家禽看診配藥,防止水患后的疫病發(fā)作。 王曉紅是中午到的,被她師父派過來幫青山大隊防治疫情。她到了后,柳建國就讓家里還有家禽畜牲的村民聚集到村廣場上,給家禽們統(tǒng)一防治喂藥,把危險扼殺在搖籃里。 搬糧食的活計,江秋月干不來,于是跑去給王曉紅幫忙,卻被林文清嫌棄是電燈泡,把她攆去了知青院。 劉愛英正在知青院里拆洗被褥,院子里打掃干凈淤泥的地面上鋪著一塊塑料布,上面正半袋半袋地晾著玉米紅薯等糧食。 “你們當時不是用塑料布蓋好送房頂了嗎,怎么還要晾曬糧食?”江秋月搭把手擰著被單,奇怪地問道。 劉愛英說是塑料布爛了幾個洞,而且當時孫紅日看顧的那一角沒弄好,漏水進去了,有一部分糧食被水泡過了,剩余的也犯了潮,不晾曬不行,放上一段時間肯定發(fā)霉,那還怎么吃。 被洪水泡過的糧食是個問題,也不知道能不能吃,不過按照大家珍惜糧食的情況來看,八成是曬干后繼續(xù)吃的。 “先緊著水泡后曬干的吃唄,不趕緊吃的話壞的更快。”劉愛英嘆口氣說道。 這是唯一的法子了,想必村里面大多數(shù)人家都是這么打算的。 江秋月深知這個事情不是她能解決的,村民們不會舍得白白地把糧食扔掉的,只要能填飽肚子就行,誰還講究壞沒壞掉。 但是,洪水泡過的糧食容易霉變,人最好不要吃。 江秋月心里存著這個事兒,手上幫劉愛英把洗好的被褥晾曬好,看她把所有浸濕的衣裳床單被子全拆洗了,接下來只能對付幾晚了吧。 好在秋天還沒過去,夜里不是太冷。 在知青院耗了一會子時間,江秋月出去找了找彭敬業(yè),看他和一隊兵蛋子汗流浹背地給受災群眾搬糧食、曬家物什,和村民們一起忙的熱火朝天。 這樣一副繁忙的景象,讓人恍惚不已,好似昨晚的洪水從沒來過。 大家都朝前看,更關(guān)注以后的生活,洪水過了也就過了。 可惜這時候沒有類似后世的政府及時救助,不然受災的人們還能領點救助物資什么的,尚且寬慰一下?lián)@受怕的勞苦大眾。 柳建國已經(jīng)很努力地在組織村民們自發(fā)救災了,又有彭敬業(yè)的連隊加入,救災行動正在穩(wěn)步有序地進行中,上頭的批示已經(jīng)下達了。 他們正在統(tǒng)計水災后的損失,柳建國到時候會上報上去,要是有賑災物資,能爭取一點是一點。 只是這次受災的地方不是一兩處,想要立即拿到援助的東西幾乎不可能。 柳建國上報了災后損失,等了一天又一天,始終沒接到上頭的反應,去縣里問了幾位縣領導,他們也沒辦法,全國糧食緊張,批不過來,上頭的人始終沒個準信兒。 柳建國只能自己想辦法,先開倉庫放點糧食。 此時他不由慶幸,當初建造村里倉庫糧xue子時用的是青磚和水泥,xue子上面還蓋結(jié)實了塑料布,只有定期翻曬通風的時候才會打開,里面的糧食萬幸沒有被洪水透進去淹掉。 這是青山大隊的存糧,本來將要在年終發(fā)下去的,現(xiàn)在提前一步,過年的糧食還要另想辦法。 江秋月這天剛醒來,正要去做早飯,聽到廣播里響起柳建國的安排,讓村民們拿著泡過水的糧食去換倉庫里的好糧。 不知道柳建國是個怎么打算,她這邊沒有換糧的必要,就不去湊那個熱鬧,吃過飯后立即上班去了。 下午回來時,聽劉愛英說,柳建國定的規(guī)矩,泡過水的糧食一斤半換一斤好糧,村民們有的拿去換了,有的可能覺得曬干照樣能吃,不想換了吃虧。 “告訴你一個好消息!”劉愛英喂完豬,笑呵呵地到江秋月面前賣關(guān)子。 “什么好消息?看把你樂的?!苯镌抡灾约旱耐盹垼樖诌f給她一塊水蘿卜。 大水過后,小菜園的蔬菜仍舊遭到了影響,水過當天看著還好,幾天后就變得蔫了吧唧的,只有這水蘿卜越長越大,江秋月現(xiàn)在都拿它當水果吃了,解渴又脆甜。 劉愛英毫不謙虛地接過去咔擦咔擦咬的歡實,顯然也很喜歡,臉上更是喜悅中帶著點做成某件事的得意和滿足。 “哈哈,那只家養(yǎng)的母豬懷上啦!”說出這句話,劉愛英神采飛揚。 江秋月喝稀飯的動作一頓,這是喜事啊。 政委走之前不是一直和柳建國謀劃著家豬野豬混養(yǎng)配種一事嗎,現(xiàn)在一下就成了。 江秋月問她什么時候發(fā)現(xiàn)的,報給大隊長了沒。 劉愛英甩江秋月一個得意的小眼神,喜氣洋洋地把她看出端倪,進而確定的事描述了一遍。 原來兩只豬混養(yǎng)之后,劉愛英也不知道咋配種,就那么一欄養(yǎng)著唄,說不定到了發(fā)情的時候,兩只就成了呢。 結(jié)果最容易發(fā)情的春天過了,夏天也過了,到了秋天還沒啥消息,劉愛英都快對今年不抱希望了。 誰知洪水過后,那只母豬有點不對勁,有時候不吃不喝的,還沒啥精神,劉愛英擔心生病了出事,專門去找了王曉紅,跟她約個時間過來看一看。 然后就發(fā)現(xiàn)母豬懷上了小豬崽,是在洪水前就懷上的,現(xiàn)在肚子都有點凸出來的跡象了。 “幸虧當時我們把豬趕上了房頂,不然要是被洪水沖走或者小豬崽有個閃失,那我可要心疼死?!本酿B(yǎng)了那么長時間,花的都是心血啊。 江秋月點頭贊同,擱洪水里一沖,真不敢保證小豬崽還能平安留在母豬肚子里,說不定會流產(chǎn)。 劉愛英唏噓完后,干勁十足地把手里的蘿卜啃掉,說到母豬以后需要特別照顧了,還要和另外一只分欄養(yǎng),待會兒想讓江秋月搭把手,幫忙趕一下豬。 江秋月點頭應下,吃過飯和劉愛英一起,把公豬趕到另一個空置的豬圈里,母豬那里重新?lián)Q了干草堆,照顧的很精細了。 只不過,秋天懷崽子,加上三四個月的孕育期,母豬下小豬崽時正是青黃不接的農(nóng)歷一二月份,要想到時候喂養(yǎng)好母豬和豬崽,恐怕現(xiàn)在要多準備一些了。 江秋月把自己想到的點對劉愛英提了提,讓她趁著冬天之前多準備點干草和秸稈,或許多儲藏些紅薯莖葉也行。 臨河村的大水過后,柳建國及時帶領隊員搶收了點糧食,將將夠交上生產(chǎn)份額罷了,多余的沒有一點,相當于青山大隊今年秋天的這一季白干了。 為了挽回損失,柳建國號召隊員們把村里的田地全部補種上了紅薯,只希望年底能收成多一些,不至于來年餓肚子。 所以,現(xiàn)在外面田埂上遍地都種的紅薯,等上個把月長大了,或者收獲的時候,劉愛英完全可以向大隊長申請,往養(yǎng)殖處堆一垛紅薯藤,專門用來年后喂豬。 “這個法子不錯,不過大隊長說現(xiàn)在先用水泡過的糧食喂養(yǎng)呢?!眲塾K嘖地透露道。 她剛開始聽到要用人吃的糧食喂豬,只有一種感覺,當時大隊長是不是腦殼進了水? 稍后才知道是用水泡過的糧食喂,那些都是隊上用好糧跟村民們換上來的,放不長時間,容易壞,索性先喂豬了。 當然只是如此喂養(yǎng)母豬,另一頭公豬繼續(xù)喂秸稈和糠皮、野草等豬食。 江秋月聽后挑了挑眉,她還以為柳建國把換上來的那些糧食送去糧站,摻著交公糧了呢,原來是拿來喂豬了啊。 嘖,為了當初政委定下的那個目標,他還真舍得下本錢。 畢竟,水泡過的糧食在江秋月看來是最好不能吃的,但是在大多數(shù)村民眼里,那還是能飽肚子的口糧,拿去喂豬實在太浪費了。 劉愛英就是很心疼的,但畢竟是母豬懷上豬崽的特殊時期,拿好東西喂養(yǎng)自然是為了母豬順利下崽,與她也是有利的事。 對此,她就不多說什么了。 兩人都沒拿這件事多做置喙,大隊長那樣安排,她們唏噓一番也就接受了,好好干活,天天向上。 只是等到冬天來臨,村里的糧食開始緊缺起來。 第117章 大多數(shù)糧食被水泡過,村民們用這些以及柳建國開倉放的糧,度過一個還算充實的秋末。 但是到了冬天,有些糧食開始發(fā)霉不能吃了,村里好幾戶硬是吃霉糧躺進了衛(wèi)生站,鬧得村民們都不敢再多吃發(fā)霉的糧食。 但是剩下的干凈口糧不多,又是大冬天的,糧食十分緊缺,眾人勒緊褲腰帶度日,頓頓清湯寡水,比起去年冬天受大罪了。 柳建國作為大隊長,不能眼睜睜地看著手下的隊員們天天吃不飽,餓肚子餓的再回到面黃肌瘦一層皮的樣子。 他天天轉(zhuǎn)悠著想法子,時不時往縣里跑,可惜受災救濟糧仍然遙遙無期。 與此同時,村里的知青們由于有知青補助,還是高等級的,口糧發(fā)霉不能吃了后,光是每月的補助用去買糧食的話,都能填飽肚子,讓他們不必為糧食而憂心。 特別是在鋼鐵廠里做工的三個人,發(fā)大水引起的缺糧對他們沒什么影響。 江秋月是提前把糧食放在了空間里,過后拿出來照樣吃,對彭敬業(yè)說是提前防范的好,糧食壓大缸里沒進水,不缺糧有工資又有未婚夫的津貼在手,她的日子最悠哉。 彭敬業(yè)還說了,如果她沒了糧食就跟他說,他去縣城里搞點回來,總能裹住兩人吃喝,再不濟還有老營長在,餓不著自己人。 而陳中華和林文清兩人有他們的過法,中午可以花糧票在廠里食堂吃頓飽的,早晚吃換購的口糧,精打細算一些,補助加上班的工資,足夠他們應付了。 剩下的劉愛英幾個有補助的老知青,手上都多少攢了點,在糧食發(fā)霉不能吃了后就悄悄找路子換購了。 那些沒被水淹的地方,總有村子有余糧的,再說快到了年底,紅白喜事的用票和錢的地方多。 人家愿意拿糧食換,方衛(wèi)東瞅著機會,揣著老知青們攢的糧票鈔票來回幾趟,買回來不少的口糧過冬。 發(fā)霉的糧食也舍不得扔掉,喂給家兔了,反正冬天沒啥東西喂它們,都快餓死了,先喂喂看,能活就行,多少還能有點rou。 至于手頭只有點錢沒多少糧票的王蓮和孫紅日,劉愛英本著他們近來老老實實的份上,賣他們一點,有糧票給糧票,沒糧票只能高價買了。 本來方衛(wèi)東不想給那兩個之前不安分的家伙,但是劉愛英勸他知青院的和諧最重要,再說又不是白送給那兩人的,按原價買,份量也有限,保證兩個人冬天喝稀的能熬過去。 不然,光讓王蓮孫紅日看著他們吃,讓他倆餓肚子,估計到時候不鬧也得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