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明人不說暗戀、變成偶像弟弟的貓[穿書]、延禧攻略、ABO頭號芋圓、你有糖果,我有乳牙、穿成女a(chǎn)lpha后的荒謬生活、穿成反派的貓、村支部來了個小jiejie、帶著鬼兒子們重生、重回十年前
本來是揣著肚子來炫耀自己好生活的,結(jié)果一個個都被懟回來了,還當場打了臉。 說人家沒人要?人家馬上就有人說媒了,你說氣不氣。 而且還不是在瞅著有糧有票的年底,這個時候找人來說項,說明男方那頭是真看上了人家姑娘,想趕緊定下來,年底都等不及了。 高云梅想到她認為的這茬,自以為被在場的其他人聯(lián)合欺負了,干不過怎么辦,只能灰溜溜地逃走。 只是吧,人倒霉了喝涼水都塞牙縫。 高云梅剛走到門外,就在養(yǎng)殖處門口來了一場現(xiàn)實版的平地摔,一時沒注意,左腳絆右腳,摔了個屁股蹲。 “啊啊啊,俺哩肚子,俺哩孩子啊……”殺豬般的慘叫頓時響起,嚇得院里的嬸子們直哆嗦。 幾個人面面相覷一秒鐘,立馬扔了南瓜子,跑出去幫忙找人,看高云梅那慘叫的熊樣兒,八成又動胎氣了。 柳蘭花聽到動靜,出來一看,當機立斷套了驢車,一邊罵高云梅沒事找事,一邊送人去村里衛(wèi)生站,先讓赤腳醫(yī)生看看,要真嚴重就趕緊送縣醫(yī)院去。 江秋月鎖了院門,本打算跟著去看看情況,畢竟是在養(yǎng)殖處門外出的事,即使是高云梅自己作死,她也不能一點不管。 但是大隊長家門口恰好來了一群人,幾個身穿中山裝的大平頭,外加帶著一隊士兵護衛(wèi)的彭敬業(yè)。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套路。 有看到的村民立馬喊江秋月,說她未婚夫來了,讓她趕緊去看看,別管高云梅了,出了啥事也是高云梅自己作天作地作的惡果,跟養(yǎng)殖處沒關(guān)系。 有了他們這句論斷,江秋月就不擔心過后高云梅反咬一口了,于是順著眾人的小心思,去給他們打聽消息去。 其實不用打聽,江秋月早已知道那些人是來干嘛的,只是不該說的話暫時一點都不能透露出去。 中山裝的人已經(jīng)被柳建國迎進青磚院里,大門外護衛(wèi)著士兵,彭敬業(yè)特意站在了門口,沒跟著進去。 江秋月抿唇笑了笑,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下跑過去跟他說話。 院外沒了中山裝們,又都是老熟人,自家地盤,彭敬業(yè)不像在鋼鐵廠那樣只是跟江秋月眼神交流了。 雖說他仍然嚴肅著一張臉,看著像是在認真執(zhí)勤,但是身旁手下的兵蛋子們可都聽清了他和嫂子之間的你問我答。 “師傅他被接回去是不是要平反了?”江秋月站在他身旁,看了看大門小聲問道。 “嗯,不用擔心,他現(xiàn)在很好?!迸砭礃I(yè)安撫地回道。 江秋月點點頭,既然得到了確認,那她就不擔心了。 現(xiàn)在這個時候得到平反的人一般都是國家需要的有才之士,那待遇杠杠的絕對不一般,老教授以后的生活不會差。 江秋月本來還想問彭敬業(yè)是不是在給京都來的人做護衛(wèi)的任務(wù),那他會不會跟著他們一起回去,但是想到他的任務(wù)都有保密的要求,不該說的打死都不能往外吐露半句。 最后嘆口氣沒問出口,不想他為難。 彭敬業(yè)看了看她,讓她別管其他的,按部就班地做自己的事就好,他稍后幾天會過來看她,到時候打幾只野物送來給她補補。 這算是間接告訴江秋月,他這個任務(wù)需要花上幾天時間,完后就回來了,讓她安心工作學習。 江秋月哪能聽不出他的畫外音呢,只覺心頭泛上甜蜜的滋味,勾著頭不好意思地連連點頭應(yīng)好,保證會聽他的話。 說罷,院里有了動靜,彭敬業(yè)一個眼色使過來,江秋月笑了笑,轉(zhuǎn)身跑回看熱鬧的人群中了。 大家伙還沒來得及問她打聽出了什么,大隊長家的大門打開,穿中山裝的那些人從里面走出來,由柳建國陪著向牛棚的方向而去。 彭敬業(yè)大手一擺,士兵們列隊迅速跟上了。 剩下看熱鬧的村民們一時面面相覷,不知道又是來哪一出。 平時牛棚那位置地處偏僻,臨河村又不養(yǎng)牛,很少有人去那里晃悠,更不會特意去接觸住在里面的臭老九們。 今兒個大隊長卻領(lǐng)著疑似大官兒的人去牛棚,這是要出啥事了? 圍觀的人紛紛如此想道。 江秋月趁機溜回去了,不想留下被他們拉住問這問那的。 既然平反工作剛開始進行,而且是低調(diào)開始,不打算先公布的樣子,那么消息就不能從她嘴里傳出去。 等第一批有學識之士被帶走,上頭總會公開這件事,以后平反會更多,到時候就見怪不怪了。 江秋月回去簡單做了點午飯,一邊吃飯一邊打開收音機,收聽京都廣播電臺的新聞消息,密切注意著以后的政策變動。 下午劉愛英過來養(yǎng)殖處喂豬時,告訴江秋月那些住牛棚的老教授們?nèi)恢猩窖b給接走了,村里對這事議論紛紛的,大隊長不讓大家討論,說等著上頭指示。 江秋月第二天去上班,先銷了假,然后被告知要去食堂開會,到地方才知道所有做臨時工活的知青都來了,當初負責安排他們的領(lǐng)導要給他們開會說事。 一群人坐在那兒心中忐忑,大致能猜到說的是以后他們的工作問題,畢竟師傅們走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學徒要怎么安排,是走是留,這個問題要解決。 留下的話,就要有那個能挑起師傅留下的攤子的能力,把工作做好了,廠里會給轉(zhuǎn)成正式職工,戶口遷到鋼鐵廠,從此以后就是吃商品糧的人,為鋼鐵廠的建設(shè)發(fā)光發(fā)熱做貢獻。 不想挑擔子或者沒能力挑起來,要么等廠里找到了接替原來師傅的人手,知青繼續(xù)給人打下手,要么直接不要臨時工這份工作了,回村里好好當知青去。 領(lǐng)導們下達了這樣的解決辦法,給知青們一天的考慮時間,說完就散會了。 江秋月稍后回到狹小的辦公室,坐在那兒,看著老教授原來的座位發(fā)起了呆。 第126章 江秋月放棄了在鋼鐵廠轉(zhuǎn)成正式職工的機會,暫時做著臨時工的工作,準備把王文杉老教授留下的書稿整理翻譯完畢,再放棄臨時工的身份,回去專心備考。 其實將要恢復(fù)高考的小道消息已經(jīng)在耳朵靈通的人中流傳開了,不然陳中華林文清他們怎么會突然像打了雞血似的跟著她一起學習。 上頭有點風吹草動,下邊留心觀察著的人很快能反應(yīng)過來,高考即將恢復(fù)的事早已在縣領(lǐng)導層那里傳開,有點門路的人或早或晚都能打聽到。 所以,鋼鐵廠開出的那個轉(zhuǎn)為正式職工、解決戶口問題的優(yōu)厚條件,看似很誘人,實際上是想把人才留在廠里。 首先,只有具有真材實料的人才能轉(zhuǎn)正,其他人想當正式職工都沒機會,鋼鐵廠的領(lǐng)導們不會接收光占位置不干活的。 其次,那些留下的人才,鋼鐵廠只是先付出一些東西,將來就極有可能收獲一群光鮮亮麗的大學生呢,保賺不賠的買賣。 只要成了鋼鐵廠的正式職工,戶口落在了那里,等知青們一旦考上了,就相當于以鋼鐵廠的名義去進修,畢業(yè)后要乖乖回去給廠里當牛做馬的,不然廠里領(lǐng)導會輕易放人? 江秋月正是擔心這一點,萬一轉(zhuǎn)為正式職工后,鋼鐵廠拿捏著他們的職工身份,到時候考試卡著各種需要的證明,要求他們畢業(yè)后回來繼續(xù)為廠里賣力就不好了。 她是想考回京都,順利回城去的,不能上了大學開了眼界后,還要回來窩在這個小地方吧。 陳中華和林文清他們兩個也沒想著轉(zhuǎn)正,都先繼續(xù)干著臨時工的活,他們兩個的師傅本就是廠里的工程師級別的人物,如今還壓在他們頭上呢。 即使他們想急著轉(zhuǎn)為正式職工,也要看他們的師傅愿不愿意放行。 好在他們的目光本就不在一個小小的縣鋼鐵廠里面,他們向往著回到大城市,希望能到更廣闊的天地去施展抱負。 如今,即將有一個現(xiàn)成的機會等著他們憑自身實力去抓住。 像他們這種繼續(xù)做臨時工的不少,也有比較務(wù)實的知青,只想抓牢眼前看得到的機會,達到合格標準后轉(zhuǎn)成了正式職工,搖身一變成為吃商品糧的城里人。 更多的是上頭沒了師傅,想轉(zhuǎn)正式職工又沒那個能力,只能占著臨時工的名頭混一天是一天。 有的好運氣,在失去價值之前重新找到師傅保住位置,有的在沒什么用處之后就被鋼鐵廠辭退了,只能回村里繼續(xù)參加農(nóng)村建設(shè)。 江秋月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把老教授留下的攤子收收尾,在七月底離開了鋼鐵廠,回到臨河村繼續(xù)當她的知青。 從有工作的半個城里人回退到當知青的農(nóng)民身份,落在旁人眼里那是越活越倒回去了,難免有人說閑話,說江秋月是被鋼鐵廠攆回來的,定是在廠里的活沒干好。 江秋月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回來就埋頭加緊復(fù)習了,根本不管外人說什么。 她提前跟彭敬業(yè)說過自己的打算,有他的支持,再加上自己再努力努力,不怕沒有后路可走,別人說就讓他們說去吧。 期間,劉愛英基本除了晚上回去睡覺,其他時間都耗在養(yǎng)殖處了,她發(fā)現(xiàn)江同志的知識量比知青院所有人都高上許多,完全可以當她的小老師了。 有這么一位近水樓臺的學霸在,有那抓耳撓腮尋思解題路子的時間,還不如請教一下江同志來的快。 這時候,那個想給劉愛英說媒的嬸子會過來串串門,看上去還沒放棄撮合的念頭。 劉愛英在恢復(fù)高考的消息傳開后就跟對方說明了,她要考大學回城去,不會留下結(jié)婚的,那嬸子不信,以為是姑娘家的推托之詞,隔三岔五來勸幾句。 直到八月初,大隊的廣播里提到恢復(fù)考試教學等領(lǐng)導的國策提議,江秋月開始光明正大的翻書看,說媒的嬸子才相信了劉愛英的說辭,不再來打擾她們。 將要恢復(fù)高考的消息從廣播中傳遞開后,知青們開始sao動起來。 雖然不知道具體哪一天會來臨,但總算有了往上走的希望和機會。 這個時候,課本和復(fù)習資料成了緊俏貨。 想?yún)⒓痈呖嫉娜?,無論是知青還是村里上過學的年輕人,都在想法設(shè)法弄來幾本書學學。 有想法的人紛紛積極準備著,萬一到時候考上了就能吃商品糧,甚至一飛沖天了呢。 江秋月這里的一套課本和練習題資料成了臨河村知青們的救命稻草,讓他們不必像其他村的知青那樣,跟個無頭蒼蠅似的到處借書找書。 而且,他們提早就開始復(fù)習了,這就成了優(yōu)勢所在,即使現(xiàn)在就要考試了,他們心里也不怯場,至少能考上一個城里的學校吧。 農(nóng)歷九月份,陽歷十月二十一那天,各大廣播中正式公布了恢復(fù)高考的消息,并且透露第一場高考考試將在一個月后在全國范圍內(nèi)進行。 按照以往的慣例,高考一般在夏天,但看這次上頭把考試時間選在冬天進行,想必選拔人才之心多么急切。 國家急需人才搞建設(shè),刻不容緩。 這下,還在鄉(xiāng)下艱難求存的知青們徹底沸騰了,寫信回家求爺爺告奶奶找書本找練習題,農(nóng)活都不干了,夏收夏種不管了,白天黑夜都能聽到村里村外的讀書聲。 不光是知青,村子里以前上過學,想上大學的人也不閑著,想法子搞來書本,下工后緊趕慢趕地學習學習。 像高云梅,不知道從哪兒弄來幾本高中的課本,也想著學一學去考大學。 但是她婆婆王大妮不樂意,以她懷孕為由,把書本沒收了給柳和平,讓兒子學好了考大學給家里增光,至于媳婦只要養(yǎng)好胎生個大孫子就行了。 可惜柳和平只念過小學,背誦了幾首詩詞,初中都沒上過,講大道理他懂,讓他看物化生,那真是兩眼都抓瞎。 書本上的那些字認識他,他可不認識人家。 江秋月這邊把知青們聚集到一起,組成學習小組,開啟互幫互助學習模式,大家白天先自己學習自己的,晚上抽出三四個小時一起過難題答疑,學習進度上去很多。 林文清在高考消息公布后,把王曉紅拉來了,想讓江秋月緊急給她補一補基礎(chǔ)。 江秋月有自個兒的學習計劃,不可能整天給別人當輔導老師,索性提出大家一起組成學習小組吧。 稍后,她跟據(jù)大家的學習情況整理出一個學習方案,每天學什么掌握多少都在上面列好,只要在考試前這個月真正跟著學進去,不怕考試時肚里沒貨。 其實就相當于辦了個考前突擊班,臨時抱佛腳,魔鬼訓練一個月加大考上的幾率。 村民們慢慢都知道了,有想法的人家想通過大隊長家把自家孩子塞進來,王大妮也想讓柳和平跟著學一學。 在此緊要關(guān)頭,知青們根本不想讓外人進來添亂子,但是考試的證明什么的還要依靠隊上解決,得罪了村里人,萬一政審那里不通過,即使考上了也上不了。 學習小組里的人商量過后,把想要進來一起學習的人篩選一番,基礎(chǔ)好的就跟著知青一塊,基礎(chǔ)差的另外組成一個小組,按照不同的學習計劃來。 這樣安排之后,村里人很滿意,知青們也沒被打擾太多時間,養(yǎng)殖處的日子繼續(xù)恢復(fù)到緊鑼密鼓的復(fù)習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