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節(jié)
“哦,你是說服裝店呀?!贝髬鸹腥淮笪颍缓笮χ溃骸拔以诳h城倒是逛過服裝店,里面的衣服可漂亮了。不過,我們一般不到服裝店買衣服,那里的衣服太貴了。陽光縣城有一個市場,二樓專門賣衣服鞋子,要便宜得多?!?/br> 曾文芳這才想起,這個年代,鎮(zhèn)里確實很少服裝店。每逢趕集日,會有很多人擺攤賣衣服,就在哪里擺呢? 曾文芳一拍腦袋,這才記起來。街尾有一個市場,平時都是空蕩蕩的。每逢趕集日,就有很多商販把衣服擺出來賣。到了20世紀以后,鎮(zhèn)上才陸續(xù)開起了服裝店、鞋店。這個時候,鎮(zhèn)上確實還沒有服裝店呢。 葉家的房子就對著那個市場,后來擺在外面街上的豬rou檔、rou丸檔、雞檔等轉(zhuǎn)移到了那里,而服裝早就不在那里擺了。所以,在曾文芳的記憶里,才會沒有這一茬。 今天是古山寨鎮(zhèn)的圩日,那些商販都是“三日趕三街”。比如青山鎮(zhèn)是逢農(nóng)歷的三、六、九為圩日,古山鎮(zhèn)則是在農(nóng)歷的一、四、七為圩日,另一個相鄰的彭山鎮(zhèn)的圩日就是逢農(nóng)歷二、五、八了。而在這三天里,商販每天都會去不同的鎮(zhèn)里擺攤。 想通了這件事,曾文芳覺得要重新考慮服裝生意。爸爸經(jīng)營著早餐店,mama一個人到別的鎮(zhèn)擺攤還是會勞累了些。如果只是在青山鎮(zhèn)里擺攤,勤勞慣了的mama肯定會不同意,會覺得不去太可惜。 那要怎么辦呢? “妹仔是想買新衣服過年嗎?”大嬸見曾文芳付了錢之后一直在發(fā)呆,開口問道。 “大嬸開玩笑吧,哪有這么快過年呀。”曾文芳回過神來,覺得自己今天發(fā)愣的時候太多了,這種狀態(tài)可不怎么好。 “過年前,市場上的衣服會更多款式,如果妹仔不著急,不如等年前再來買衣服。”大嬸笑道。 曾文芳心里一動,對大嬸燦然一笑:“謝謝大嬸提醒,確實要在年前買好一些。選擇多,還便宜?!?/br> “是啊,我在街上開店,經(jīng)常到大年三十才去市場買衣服。那個時候,雖然款式?jīng)]那么多,但卻要便宜多了。那些貨不賣出去,就得等明年,積壓著也不劃算,所以,商販們都會低價賣出去。如果你家離街不遠,也可以在年三十晚的時候來買衣服,保你能撿到便宜?!?/br> 這位大嬸說話爽快,還很熱心。曾文芳在這條街上住了大半輩子,卻沒有見過她?;蛟S,等她嫁入葉家之時,這位大嬸已經(jīng)沒有開店了吧。 第三十四章 在市場擺服裝攤? 曾文芳往家里走時,已經(jīng)理順了這些關(guān)系。鎮(zhèn)里的富貴人家不多,自己如果想賣衣服,只能選擇低中檔的貨。如果能選到質(zhì)量好又便宜的貨那就最好了。 如今賣衣服,根本不用租店。只需要去管理市場的工作人員那里登記,租個攤位就可以了。 另外,在鎮(zhèn)里做服裝,不用一年都做,只需要在年前擺賣一個月左右,賺上一筆錢就行了。 不過,具體要去哪里進貨,還得找熟人打聽一下。最好能早點找到貨源,先讓母親在鎮(zhèn)上擺攤,等自己姐弟放寒假后,就可以幫母親一起賣衣服。 如果生意好,也可以去別的鎮(zhèn)趕集。 “唉,如果有一輛自行車就好了?!?/br> 曾文芳想到要去距離青山鎮(zhèn)十多公里的彭山鎮(zhèn),走路去不是不可以,但如果挑著一大堆的衣服走那么遠的路,就有些不切實際了。 曾文芳記得上輩子到過一個初中同學家,她家是萬元戶。家里有兩層的小樓房、有拖拉機,還有自行車。聽說,后來還買了一部紅雞公(就是嘉陵摩托車)。這日子,比21世紀的“有車有房”一族還要幸福得多。 曾文芳覺得,八十年代的萬元戶差不多就相當于21世紀住別墅、開奔馳的億萬富翁了。 1978年許多大城市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現(xiàn)在才1986年,青山鎮(zhèn)只是一個偏僻的鄉(xiāng)鎮(zhèn)。改革開放的春風還吹不到這里,或者是吹到了,但那風還不夠猛烈。曾文芳想,賺錢得順應(yīng)時代潮流,這個時代,一個鄉(xiāng)鎮(zhèn)有幾個萬元戶就了不得了。 鄰村有個做瓦窯的大叔,被鎮(zhèn)里評上了萬元戶,胸前戴著大紅花上臺領(lǐng)獎。記得母親在農(nóng)閑時,還曾去瓦窯做挑泥工。一天累得腰酸背疼,掙不到一元錢。 曾文芳想,過一兩年,自己家賺了錢成了萬元戶,是不是讓爸爸上臺領(lǐng)獎呢。 “先別想這個,還是盤算盤算家里的收入,看看除去進貨,能不能勻出一些錢來買自行車?!?/br> 曾文芳覺得自己想得過于長遠了。前面做了幾樁小生意,賺的錢加起來也只有兩百多元,爸爸的早餐店除去店租,每天賺的也不多。重生幾個月了,自己這段時間是不是過于樂觀、忘記自家的處境了? “不行,如果錢不夠,就去借點本錢,一定要在年前賺一筆本金,年后讓家里人再做點什么生意。如果重生一回,還得過緊巴巴的生活,那不是白活這一遭了嗎?” “要找誰借錢呢?爺奶、大伯、二伯都不可能借錢給自己,舅舅那邊的日子也不好過?!痹姆急P算著應(yīng)該跟誰借這一筆啟動資金。 “文芳?” 一部拖拉機“突突”地從曾文芳身邊開過,曾文芳靠路邊站著,等這車過去。 寨下村離青山中學不遠,離街鎮(zhèn)也不遠,曾文芳走路回家只需要30多分鐘。路不寬,只能通拖拉機或小轎車。如果兩部車迎面而過,就得先找一個寬一點的地方停下,讓另一部車先過。 按說,人只要靠邊走,也不用停下來。只是,上輩子曾文芳活到21世紀,那時候車多呀。她已經(jīng)習慣了人讓車,一般都會讓車過了自己再走。 不過,這拖拉機卻沒有往前開,而是停在不遠的路邊。車上還跳下一位長得黝黑的粗壯漢子,朝曾文芳招手。 “同年爺?”曾文芳抬頭看去,才發(fā)現(xiàn)是與父親結(jié)拜為同年的好友羅明友。 “上街買東西了?”羅明友笑著問。他的眼睛小,這么一笑,眼睛便瞇起剩一條縫。 “同年爺!”曾文芳眼睛一亮,像遇到了財神爺一樣快步向前。 “沒買什么東西,喏,就這個?!痹姆寂e起手里的碗,笑道。 “大碗??!這東西讓你爸買回來不就行了?!?/br> 曾文芳一愣,她上街之前還想著要去爸爸的早餐店呢,結(jié)果見到葉家一群極品,竟然把去看看爸爸這事都忘了。 曾文芳有些懊惱,覺得上輩子真是白活了,還會讓那些極品影響自己的情緒,真是太不應(yīng)該了。以后,一定要把這家人都丟到“爪哇國”去,這些無關(guān)緊要的人,理他們作怎? 曾文芳笑笑,不好意思地說:“我好久沒上街看看了,就去走了一圈。同年爺,我有事情跟您商量?!?/br> “什么事情?去我家說吧,我剛好有空。來,坐車上?!?/br> “好,您家離得近,我就去您家說?!痹姆驾p快地跳上拖拉機,坐在副駕駛的位置上。拖拉機有些吵,所以,曾文芳并沒有在這個時候說。 石階村離街鎮(zhèn)更近些,這是一個古村,上一世開同學會時,黃家誠說的古村開發(fā),就是指這個村子。 這里的房子很古老,有的已經(jīng)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墒?,這些又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客家圍龍屋,而是那種上五下五的大房子。房子很大氣,以前是地主屋,如今分給貧窮百姓住。 屋子與屋子中間的路都是石階路,即使下雨,鄰居們串門也不會弄臟鞋。而“石階村”的村名也由此而起。 “你想在市場里擺服裝攤?”羅明友訝然,沒想到曾文芳跟他談的是這么一件大事。 “你爸媽知道嗎?” 曾文芳搖搖頭,道:“他們還不知道,這是我今天去逛街想到的賺錢法子?!?/br> 羅明友想了想,又問:“你是想只在我們鎮(zhèn)上擺這服裝攤,還是還要到別的鎮(zhèn)上擺這攤?” “我本來想只在鎮(zhèn)上擺,可是,年前無多日,如果只在鎮(zhèn)上擺,衣服銷量不大?!?/br> “可是,到別的鎮(zhèn)去賣衣服,這衣服怎么拿過去、怎么拿回來,你想過這個問題嗎?” “我想過,我覺得要么,就買一輛自行車運貨,要么就找同年爺合伙做這樁生意?!?/br> 曾文芳眼睛發(fā)亮地盯著羅明友,笑得有些狡黠。 “呵呵呵”羅明友聽到曾文芳毫不客氣的回話,呵呵地笑。 “你這女娃,你就算準了同年爺我會同你合伙做這生意?年前我還要幫很多人運沙石、蓋房子的瓦,哪有空跟你去擺攤?” “同年爺,你不用同我們一起擺攤,你只需要早上幫我們把衣服運到鄰鎮(zhèn)的集市,晚上再幫我們把衣服運回來就可以了。擺攤的事有我、還有弟妹呢。同年娘與紅姐也可以同我們一起擺攤?!?/br> “只是,你的衣服要從哪里批發(fā)呢?陽光縣城好像沒有服裝批發(fā)?!?/br> 羅明友是個精明的莊稼人,要不,這日子也不會過得這么紅火了。他考慮問題比起曾國生夫妻要周全多了。 “我記得聽別人說過,服裝批發(fā)有好幾處地方。最便宜的就是興文市的東西,然后是荔園市平山服裝批發(fā)市場,再過來是漁港市東門服裝批發(fā)市場。還有海州的流花批發(fā)、白馬批發(fā)。” “哦?了解得這么清楚?你想做這個很久了吧?!?/br> 沒曾想到曾文芳真能說出這么多地名來,羅明友驚訝不已。他想,國生家這個小女娃著實了不得。上次去縣城批發(fā)文具,也是一副大人模樣與人討價還價。不知道的,還以為她是一個生意老手呢。 第三十五章 賣文具賺了多少錢? “行,我同你爸合計合計,看看這事有沒有做頭。” 羅明友想起上次與好友曾國生聚在一起聊天時,他曾經(jīng)問曾文芳賣文具賣了多少錢,曾國生舉起兩個手指晃了晃。 “20元?”羅明友猜道。 曾國生搖頭。 羅明友笑了:“孩子玩玩而已,能賺兩元錢,又賺到幾個孩子一個學期的文具,已經(jīng)不錯了。再說,文芳又給我家兩孩子兩套文具,那也得不少本錢。我要給她錢,她硬是不接。唉,這孩子,是個懂事的?!?/br> 曾國生見好友說出這一大堆話來,有些哭笑不得。他只好實話實說:“文芳這次進的文具,不是賺了2元,而是賺了200元。” “?。?00元?那不是抵得上一頭豬的價格了嗎?” 羅明友不太相信好友的話,當初他把曾文芳送到文具批發(fā)部,因為與人約好要去裝貨,就沒有陪在曾文芳身邊,而是讓她挑好文具,等他來接。 不就是幾大包文具嗎?能賺這么多錢? “你別小看這些文具,比如那些圓珠筆,不占地,你都不知道那幾包貨物里面有多少支筆?!?/br> “多少?” “那里有500支圓珠筆,1000支鉛筆。單單這筆就賺了將近50元?!?/br> “啊,文芳拿了這么多嗎?” “是啊,當時我與她媽也嚇了一大跳。后來賣得沒剩多少了,才放下心來。后來文芳還去進過貨,這你不是知道嗎?如今還有學生會找他們姐弟買筆呢?!?/br> “這孩子,膽子真大?!绷_明友嘖嘖贊嘆。開學幾天就賺了人家辛苦一年養(yǎng)大的一頭豬,這眼光與做生意的天賦,確實了不得。 羅明友想起這些,不由對曾文芳年前擺攤賣衣服的想法重視起來。 “文芳,告訴你爸,我晚上去你家商量這事。過些天就要農(nóng)忙,我們先商量好這事,待農(nóng)忙結(jié)束,我們好打聽打聽貨源與擺攤手續(xù)的事情?!?/br> 曾文芳見羅明友這般鄭重,知道這事已經(jīng)有了八成把握。爸媽那邊不用擔心,她有把握說服他們。只是這貨源的事情得打聽清楚,這才是那不確定的2成。 曾文芳見事情敲定,就告辭回家。羅明友的妻子與大女兒去地里收花生,還沒回來,他想著干脆去路上接她們一程。就對曾文芳道:“我就不留你了,你同年娘與你紅姐干活去了,還沒回來。那兩個狼仔子也不知道跑哪里瘋玩了?!?/br> 曾文芳知道羅明友兩個兒子很調(diào)皮,讀書也不用功。每次到她家,想要感嘆一番,說曾文芳姐弟是讀書的料,羨慕曾國生養(yǎng)了好兒女。 “如果這事做成了,就能攢下一筆錢,再看看有沒有合適的生意做。可不能每年就開學、春節(jié)前才考慮賺錢這事。致富奔小康,應(yīng)該是頭等大事?!?/br> 曾文芳一邊美滋滋地籌劃著將來,一邊拿著一個碗往家去。 田里的稻子已經(jīng)金黃一片,曾文芳這才想起,班主任說下周三左右,就會開始放農(nóng)忙假,一共三天,讓學生回家?guī)兔κ崭畹咀印?/br> 上次夏收,曾文芳因為摔傷沒有下田,這次秋收,自己肯定要幫忙的了。不過,這不算什么大事,田里地里的事情,曾文芳都做得很順手。 “姐,你怎么才回來?”回到家里,meimei曾文雪迎上前來,埋怨道。 “怎么了?餓了?” 文雪捂著肚子,撒嬌道:“可不是嗎?mama一定要等你回來才肯開飯。我都要餓壞了?!?/br> “不是可以吃‘生心飯’嗎?沒讓mama給你做?” “我忘了,mama也忘了。因為,今天mama去收花生了,姐,等會兒,我們有熟花生吃哦?!?/br> “哦?”曾文芳很驚訝。她記得學校大cao場兩邊的山窩上,都種著花生。那些天,看著葉子還一片綠油油的,這就可以收回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