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精品热爱在线观看视频,国产成人福利资源在线,成年美女黄网色大观看全,狠狠色综合激情丁香五月,777奇米电影网99久久,精品国际久久久久999,成人无码午夜成人无码免费视频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漢貴女在線閱讀 - 第316節(jié)

第316節(jié)

    陳嫣每年給大學者贊助,這筆贊助當然不是直接給的…讀書人的事兒怎么能直接拿錢呢!她都是以學術(shù)的名義,資助這些有辦學或者做研究的學者做相關(guān)工作?,F(xiàn)階段,不少學院都有她的資助,還有一些古籍復(fù)原、經(jīng)典研究工作,也是拿了她的經(jīng)費的!

    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短。當初拿錢的時候沒有拒絕,后面只要陳嫣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道德瑕疵,這些人是不好意思翻臉的。不然他們成什么人了,成一個端起碗來吃rou,放下碗來罵娘的混賬?

    不過如果陳嫣真的有原則上的問題,而且還被外界發(fā)現(xiàn)了,他們是會翻臉的。因為他們也不可能要這樣的人的錢,這種錢誰也不敢拿——這個時代的學術(shù)界雖然沒有發(fā)展到道德潔癖的程度,不少名士還有黑料,但道德始終是不同學派共同的追求。

    一個道德破產(chǎn)的人,學術(shù)圈子都會紛紛與之劃清界限…不然的話,就會有自己也跟著風評被害的風險。

    商人在古代農(nóng)業(yè)社會是得不到好評價的,很多時候也會被攻擊為為富不仁,事實上,古代絕大多數(shù)時候出現(xiàn)在文學作品中的商人也都是不怎么光彩的角色。在這種情況下,陳嫣可以說是帶著原罪的!

    學術(shù)界能對她的所作所為全都視而不見,全面淡化存在感,這已經(jīng)是很了不得的成就了!而陳嫣做到了!

    不只是學術(shù)大佬們得了陳嫣的好處,不好說壞話,就是還沒有出門闖蕩的年輕學生也是一樣——陳嫣在各個學院里設(shè)置了獎學金!學習成績好、且家境差的可以申請。

    家貧學子在這件事上是受益了的,等到將來走出書院也會記得這個好?;蛟S關(guān)鍵的事情上幫不上什么忙,但陳嫣本來也不指望他們幫什么忙,只要不會給她制造麻煩,她就謝天謝地了!

    而且,就算是那些沒有拿過獎學金的學子,也會對陳嫣抱有好感。無他,只因為這些學者是一個群體的,如果自己的同窗能因為獎學金受益,他們是很難對送出這樣好處的人有惡感的。

    這就像是后世的大學,某個富豪給學校設(shè)立獎學金。即使是那些自覺沒有資格競爭這個獎學金的學生,也會對這個富豪有好感。不管怎么說,是學生整體受益了,如果這種人越來越多,對所有學生也是有好處的。

    而且有錢人的錢,人家自己可以決定怎么花。這種情況下,人家愿意支持教育事業(yè),這總是能讓在教育中受益的人本能地高看一眼的。

    這件事做了這些年,效果漸漸就起來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受益,影響也會越來越大。即使是原本不明白陳嫣所作所為,真的以為她是一個心向?qū)W界的人的下屬,這個時候也看出意思來了。

    “撈不到名利也就罷了…”陳嫣滿不在乎地道:“也不圖那點兒名利…該記得我好處的人始終是記得的?!?/br>
    陳嫣在編書工作中做的事情其實很不好形容,籠統(tǒng)地說,她就是一個做雜活兒的,給各位學者行方便。聽起來有點兒像宋飛熊在研究所做的工作,但陳嫣又沒到宋飛熊那個程度,人家那可是‘大管家’!

    一邊,她得想辦法給大家協(xié)調(diào)關(guān)系…正如預(yù)料中的,編書工作中一旦有什么分歧的,持不同意見的人就能給打出豬腦子來!而勸和的,估計會被兩方,甚至三方圍毆。

    當事情發(fā)展到不可收拾的時候,就得陳嫣去調(diào)解了。陳嫣之所以能夠調(diào)解,是因為她確實懂行!另外也是因為她被當作是天子的代言人。前者讓大家信服她,后者讓大家不得不信服她。

    其實陳嫣并不稀罕做這個,她已經(jīng)參與進了這個項目里,想刷的聲望總能刷到,根本不用做這種瑣碎、繁重,且一不小心就會得罪人的工作。但關(guān)鍵是,能做這件事的人本來就少之又少,她本身就是最合適的一個!

    一開始是有人嘗試著找她‘仲裁’,是的,一開始是編書編委會主動找她的,她只是被動接受,后來才變成常態(tài)。劉徹那里知道了,這才補了一個半是過了明路的說法。

    按照這個說法,她也算是編委會的顧問之一,可以參與到編委會的工作中。這并不是官職,實際上,也確實有女子在這個位置上,所以她也不算扎眼——有的名士精心教育子女,女兒并不比兒子差的也有,在傳承稀少的情況下,大家也不好挑剔對方是男是女了。

    陳嫣這個身份和她所做的工作其實并不相符,不過大家都能領(lǐng)會精神。說白了,這就是天子給陳嫣過明路,沒人不懂。

    這個時候看遍整個朝廷,能做劉徹代理人的,要么是天子御用的學者,要么干脆就是官員。

    關(guān)鍵是,即使是天子御用的學者,也有門戶之見,不可能公正客觀地看待各個學派,如此仲裁地合適也幾乎是不可能的了。而官員,雖然能夠淡化自己的學派出身,稍微公正一些,可他們的專業(yè)性又是一個很受懷疑的問題。

    比如公孫弘吧,他剛剛從左內(nèi)史上升職了,如今是御史大夫,這可是三公了!

    他是有名的學而優(yōu)則仕,學者從政,他是最佳代表之一。畢竟當初舉孝廉,他被推薦來長安,可不是只靠他的孝順!然而,即便是他,真正的大學者們都是看不上眼的!

    無他,純粹學術(shù)水平來說,他確實無法在頂尖那一撮站住腳。

    公孫弘有天賦、肯下苦功,當年牧豬讀書的事情外界不知道吹了多少遍了!然而一個事實就是,他讀書發(fā)奮很晚,讀書的時候也不能真的專心于讀書。這種情況下,就算再有天賦、再努力又怎樣?難道其他人就不努力,就沒天賦了?

    事實就是,華夏自古人多,爭到精英那個級別,誰都是極端努力的,拼的就是與生俱來的一點點微乎其微的天賦差別。

    公孫弘的天賦有多高暫且不論,但他基礎(chǔ)差卻是明擺著的。兩個學者,同樣有天賦,同樣努力。然而其中一個從小刻苦打基礎(chǔ),青年時代也能夠?qū)P恼J真讀書。而另一個,少時只當是一個小吏培養(yǎng),好不容易中年發(fā)奮了,卻有生計上的憂慮,不得不一邊謀生一邊讀書。

    不得不說,后者會更有社會上的經(jīng)驗,運用知識做實事的時候或許更有優(yōu)勢,情商也會更高。但就學術(shù)而論學術(shù),肯定是前者水平更高啊!少年時代、青少年時代,這都是學習的最佳年紀,記憶力、反應(yīng)能力等等都在巔峰,之后再學習,總歸不如…更別提積累上的差別了。

    而這樣的公孫弘,已經(jīng)是學術(shù)水平最高的官員之一了。

    相比之下,陳嫣就不同了。她從小在未央宮長大,是劉啟膝頭啟的蒙!后來跟著劉徹蹭這個時代最高的師資力量。后來也因為劉徹的關(guān)系,在不知道多少名士學者學習,這些學者的課有錢都上不到!然而對于陳嫣來說卻是想聽就聽!

    陳嫣又有上輩子的一些余澤,各種因素疊加,她的基礎(chǔ)絕對是頂尖的!再加上她的眼界,她那總能與眾不同而又很有見地的視角,哪怕單純論學術(shù)水平她都是不低的了。更何況,她還不拘于學派!不存在了解儒家卻對法家一竅不通,或者對墨家、道家了解寥寥的情況。

    說實話,在陳嫣之前,也有其他人試圖去做這個仲裁工作,只是總是難以服眾。要么是話語不夠有力量,要么是水平不夠,再不然也可能是因為他們本身就是學界的利益相關(guān)群體,總會讓人懷疑是在為自己的學派謀私利……

    直到找到陳嫣,這件事才算是解決了!

    雖然大家依舊免不了各種不對付,陳嫣的協(xié)調(diào)也不見得每次都有用。但總算是有一個大家大概認可的協(xié)調(diào)方法、協(xié)調(diào)人了,這讓編書這個項目就算是磕磕絆絆,但到底是繼續(xù)下去了。

    其實,陳嫣混在編委會還有另一個重要目的…她是為了最后的成品。陳嫣多多少少有些強迫癥,這個項目是從她而起的,她也是真的想做出一套經(jīng)典叢書來,所以對出版時的很多東西都有自己的想法。

    不過出版單位不是她,而是少府的印刷作坊…她想保證‘自己的項目’最終能夠達到自己的目標,也只能積極涉足其中了。

    好在這會兒還在諸多工作的起始階段,還遠不到付梓印刷的時候!不然陳嫣只會更忙碌!

    而除了編委會的工作,另一方面,陳嫣還有自己集團的工作要做——編委會和集團,隨便一個單獨來,都不可能工作量大到讓陳嫣有‘案牘勞形’這種感慨。畢竟這個時代工作節(jié)奏慢,她自己又是一個善于分配工作的boss,留下來自己親歷親為的工作真的不多!

    平常集團的日常工作其實不多,陳嫣就是一個人形印章而已,負責蓋印同意。除了偶爾‘不同意’,然后給下面的人一點兒指示,她可以說是嘛事兒沒有!

    但真的需要陳嫣認真工作的時候,也是真的需要!

    正經(jīng)來說,現(xiàn)在陳嫣的整個集團其實是對她過于依賴的。說句不好聽的,她要是意外死了,集團不說立刻完蛋,也會陷入到相當大的動蕩中,最終分崩離析一點兒也不奇怪。

    有的時候也不是真的需要她做什么,她就在那里,就是一根主心骨!這個時代的人需要一根主心骨…類似的,就和這個時代的老百姓需要皇帝一樣。如果哪一天有人推翻了現(xiàn)有的王朝,而不自己當皇帝,反而選擇民主選舉,又或者共和執(zhí)政,下面的人首先就是無所適從。

    另外,陳嫣也是真的有用,很多時候做抉擇只能她來。而決定開拓什么業(yè)務(wù),小打小鬧也就算了,等級一旦高起來,就必須有陳嫣來把關(guān),或者這本來就是她推動的業(yè)務(wù)。

    這不是陳嫣抓權(quán)不放,而是站在她的視角,她是后人看古人!在很多事情上她可以避開彎路,甚至帶領(lǐng)集團走捷徑!她知道什么是沒前途的,什么是有前途的……

    她當然可以選擇培養(yǎng)新人,讓大家不僅僅是依賴她,而是能夠自己獨立搞定一切。

    但關(guān)鍵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她的精準判斷力、極高的業(yè)務(wù)水平、神一樣的啟發(fā)能力,這些都是不可復(fù)制的!而且她也知道,即使是天才,也不可能達到她這個程度,她這完全是提前知道了答案,照抄……

    她只能盡量培養(yǎng)人,卻始終沒辦法讓自己的‘能力’退休。

    至于說不用自己的‘能力’,這就不可能了——她總不能明知道某條路是個坑,還眼睜睜看著集團去跳吧?不能明知道又一個辦法多快好省,還揣著明白裝糊涂,就是看大家上馬那個一點兒也不好用的吧?

    只能說,她知道自己下場的壞處。但是相比起這樣做的收益,這樣的壞處就變成不得不承受的了。

    而現(xiàn)階段的集團,就是非常需要陳嫣的時候。一方面,白紙業(yè)務(wù)進入到了全國大布局階段!不同于歷史上的白紙,花了數(shù)百年時間才真正做到掌控了市場。此時的白紙,一出來就技術(shù)成熟,幾乎沒有弱點(相對于舊有的書寫材料來說)。又有權(quán)力(劉徹)和資本(陳嫣)雙方面發(fā)力推廣,推進速度可以說是快的驚人!

    另一方面,海運號的事情更是不能輕視!對于陳嫣來說,海運號一直都是重中之重。

    前些日子,海運號的信件送來之后,她就等著人送來商隊從羅馬得到的‘財寶’了。

    本來她是想回不夜的,反正這個時候也過完冬節(jié)了,她都在長安呆了一年有余了,回大本營看看也是應(yīng)該的。然而,母親劉嫖和jiejie陳嬌極力挽留,再加上編書的項目正是千頭萬緒的時候,劉徹也以這個理由留她(這件事上劉徹有私心,但這個理由本身又是確確實實的)。

    最終她留了下來,也發(fā)急報去了齊地,讓不夜那邊的人把東西給她送過來。

    羅馬那邊得到的書籍,因為來不及翻譯,只送了書目和說明大致內(nèi)容的信件過來。因為不夜那邊有羅馬學者們,所以很快可以做出這個。至于各種特產(chǎn),包括植物種子、幼株之類,則是送了樣品來。

    至于大部分的,都留在了不夜那邊。畢竟農(nóng)家的人就在那邊,拿到這邊來,陳嫣除了看看,判斷一下前景,也沒有太大用處了。

    而和這些東西一起送到的還有另外一封很長很長的書信,書信是裴英親筆寫的!說實話,以他的風格,寫這樣的長信也是極端少見了!

    也正是因為這封書信,陳嫣的工作陡然之間大增!

    第334章 東山(4)

    裴英的信件對陳嫣的影響相當大, 接到信件的時候, 陳嫣連這次送來的羅馬所得也來不及細看了!

    其實羅馬所得十分豐厚!除了一些羅馬特產(chǎn)的香料,以及別的手工產(chǎn)品外。最亮眼的大概是葡萄、蘋果等了…這些東西在后世, 對于華夏人來說都不算陌生, 但在此時,它們都是異族他鄉(xiāng)的特產(chǎn), 華夏人民是完全不知道的。

    葡萄就不用說了,華夏有野生葡萄, 但這種葡萄味道酸澀, 沒人拿來吃,用來釀酒也不行。所以歷史上葡萄還得靠張騫從西域引進, 如果沒有陳嫣插手,估計也不會等太久了。

    不過張騫引進的葡萄是從西域的一些國家來的, 陳嫣則是從羅馬弄來的, 分開培育這么多年了,估計已經(jīng)是有著差異的不同品種了。說不定到時候可以拿來雜交, 弄出更有競爭力的品種。

    這個時候的葡萄基本上都是酒用葡萄,吃是沒有問題的,但皮厚, 且難以和果rou分離,味道上也不出眾(好在這個時候的水果基本上味道都不出眾, 所以葡萄在其中也不顯得難吃), 所以還是釀酒最好!

    這個時候的華夏人民是非常喜歡喝葡萄酒的…偶爾有西域商人帶來葡萄酒, 或者有人去了草原, 品嘗到了西域傳來的葡萄酒,都是贊不絕口的!葡萄酒因為極端的稀缺性,以及普遍的喜愛,成為了傳說中的瓊漿玉露。

    酒類的市場是很大的,葡萄酒如果真的能搞起來,估計又是一個大財源!

    這個東西雖然對社會進步也沒有什么太大的作用,但那些推動社會進步的東西是需要花錢的,沒錢辦不了事…所以引進葡萄確實不錯。而且就算沒有葡萄酒,給華夏人民的食譜上多一樣水果蔬菜也是不錯的??!

    就像前幾年船隊到了安息,也從那里搞到來石榴之類。說起來,石榴更是純粹水果了,連財源都算不上,陳嫣一樣很高興,讓農(nóng)學家們研究如何在華夏種植…

    相比起葡萄,蘋果在財源上的作用或許沒那么強,但它在別的地方也有很大意義。

    蘋果是一種水果,但它更接近水果中的糧食…這個定位。

    計算投入精力、成本,同樣的投入下,蘋果的產(chǎn)出屬于頂豐厚的那一類。而蘋果還具有耐儲存、淀粉含量高等一般水果沒有的特點!華夏原產(chǎn)的蘋果,被稱之為林檎、蘋婆的,在此時就有傳統(tǒng)切片曬干收藏了,稱之為‘蘋婆糧’!有些地方真靠這個彌補糧食不足,功勞大著呢!

    如果將來在鄉(xiāng)間推廣種植蘋果,是非常有利于民生的一件事。

    至于為什么得是羅馬來的蘋果,而不是華夏原產(chǎn)蘋果——雖然大家都是蘋果,但羅馬蘋果更接近于現(xiàn)代人印象中的樣子,雖然以現(xiàn)代蘋果的標準來看,這蘋果還是太小,信里描述的產(chǎn)糧還是太低。

    事實上,后世的蘋果和西方的蘋果關(guān)系比較大,來源上和林檎、蘋婆已經(jīng)沒什么關(guān)系了。

    送來的蘋果樣品,植株太小,還是幼苗,扎根在一個大木桶中,還看不出什么來。至于那幾個蘋果果子,雖然已經(jīng)盡力保鮮了,依舊變得皺巴巴的——然而即使是這樣,大致的大小還是看得出來的。

    書籍之類更不必說,雖然沒有看到翻譯過后的書籍,但根據(jù)描述也知道都是一些好東西。有關(guān)于哲學的、藝術(shù)的,以及陳嫣最在意的,和自然科學相關(guān)的。雖說,這里面有很多在現(xiàn)代人看來錯漏百出的內(nèi)容,但從思路上人家就是理性那一派的!

    陳嫣也不打算硬推什么,就打算翻譯這些書籍,請墨家的人看看,有哪些可以啟發(fā)他們。今后學習墨家技術(shù)的人,凡是陳嫣管的著的,都會推薦他們研究一下這些書籍。不見得得把西方的東西奉為金科玉律,至少想播撒一些種子下去。

    至于這種做法,能多大程度上影響到華夏自然科學的路子,陳嫣自己也不知道,她只能說自己是盡力了。

    畢竟硬去推廣也不見得有效,其一大家可能不買賬!陳嫣也沒辦法說,現(xiàn)在兩者起點差不多,甚至華夏更有成果,但華夏的路子是越走越窄的,而人家的路子越走越寬,甚至在很多很多年后,迎來爆發(fā),徹底將華夏薄弱的自然科學體系打翻在地(如果有形成體系的話)。

    其二,就算大家買賬,也不見得就能有好的結(jié)果。畢竟陳嫣很清楚,現(xiàn)在西方的這一套,思路上比華夏似乎更有前途一些,但錯誤的情況并不比華夏來的少。真的將西方那一套捧的太高,很有可能是沒有學到人家的思路,反而將人家的錯誤給學了過來!

    陳嫣本來的目的就是做一些影響這個世界的事情,她又是一個華夏人,肯定希望自己的國家更好,給國家留下一點兒好的東西。如果費了這老大的勁兒,最后反而情況更差了,那又是何必呢!

    所以陳嫣最終做出的決定是,以西方成果播撒下一些種子,影響到現(xiàn)在的技術(shù)大拿們。然后盡量維持東西方之間的交流…雖然她死之后的事情不好說,但東西方海上通路已經(jīng)打通了,而且她作為前輩已經(jīng)證明這是一條賺錢的路,就不怕后來的人斷絕這條路!

    至少商人會逐利!

    只要存在這樣的交往,思想上的交流就會變得頻繁!這種情況下,西方的成果也能相對沒有障礙地傳播到華夏。不敢說這樣就一定能怎樣,但這已經(jīng)是陳嫣能夠做到的極限了。

    不管怎么說,交流總是能夠促進進步的。

    雖然有不肖子孫閉關(guān)鎖國的可能,但作為一個‘先人’,陳嫣也只能求一個‘盡心盡力’了。至于最后的結(jié)果怎樣,交給時間評判吧——不這樣,她又能如何呢?

    而就在陳嫣因這一趟的豐碩成果而花了眼的時候,一起來的裴英的信件讓她再也顧不上這些!

    這些當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說實話,并不用太過著急在意。從她走上打通東西方海上通道這條路之后,這些東西就是遲早能得到的了,只不過是時間早晚而已。這次沒有得到,下一次也能。

    甚至她不直接和羅馬交流,通過西域商人,也不是不能夠得到想要的…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只要她出的起價錢,自然有的是人搶著幫她把這件事辦的妥妥當當。

    而裴英這封信就不同了…雖然這也是計劃之中的事情,但事情能不能辦到,在真正落實之前,就連陳嫣自己也不知道結(jié)果會如何。

    裴英的性格是在一個地方呆不住的,他最厭煩一成不變的生活!早些年不肯在家族的安排之下走讀書的路子就是一個明證。后來他滿天下亂逛倒是活的開心了不少——或者說自認為開心。

    而因為感興趣上了船、出了海,他就像是找到了一生之中注定的那個位置!反正現(xiàn)在的他已經(jīng)完全沉迷于尋找各種新航路了。這樣的生活,每一個明天都是新的,都是難以預(yù)料的!

    或許會很危險,但對于裴英來說,這種程度的危機感反而很好!這能夠一定程度上讓他‘忘記’自己那巨量的記憶。其實這也不是忘記,只是某種感受太強烈,導(dǎo)致其他被忽略了。

    這就像是普通人緊張之下,就會忽略很多其他的東西一樣。

    之前裴英就負責推進航向,而當航線推進到紅海之后,第一階段其實就已經(jīng)完成了。而讓裴英以后都去走那些已經(jīng)開辟出來的航線?這不可能!大海上確實充滿了意外,但憑良心說,更多時候是日復(fù)一日的海天相接,普通人都有可能煩膩,更不要說裴英這種性格的人了。

    也是陳嫣這個時候終于下定決心了,要立即另外探索一條航道——繞過非洲,北上之后進入地中海,真正通過航海的方式,直接將東西方連接起來!這樣看起來是麻煩,但交流的量級就遠不是原本可比的了!

    而量變是會導(dǎo)致質(zhì)變的。

    裴英知道陳嫣的新計劃之后,幾乎沒有停歇,馬不停蹄地就上了新的探索船,開始了新的不要命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