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徐后傳_分節(jié)閱讀_255
朱橚似懂非懂:“可我們是親兄弟??!今日離別后,不知何時能再見到四哥,我會經(jīng)常思戀你們的?!?/br> 朱棣也舍不得弟弟,他輕輕抱了抱朱橚,拍著他的后背,“我們兄弟情深,在外人看可能是結黨營私、圖謀不軌,你要學著克制自己的感情,不要輕易被人看穿。哥哥遠在北方,鞭長莫及,不能繼續(xù)保護你了,從今以后,你要靠自己?!?/br> 朱橚眼圈一紅,“四哥放心,我也是三十好幾的男人了,不能一直活在四哥的羽翼之下,我知道該怎么做?!?/br> 龍江驛站,這一邊上演著兄弟情深,大官船上,燕王世子朱高熾抱著二舅徐增壽的大腿,狗皮膏藥似的緊緊貼著,馬三保實在撕扯不開,只得求道:“小祖宗,快放手,徐二爺還要去錦衣衛(wèi)當差呢。” 朱高熾已經(jīng)哭成了淚人,“胡說!二舅舅的錦衣衛(wèi)千戶是個閑差,只拿俸祿不干活,平日點個卯就算給毛驤面子了,我要二舅舅陪我嘛!” 朱棣常年在外打仗,二舅徐增壽和朱高熾情同父子,乍一要分開,兩人都舍不得。 徐增壽不像朱棣兄弟那樣克制感情,他抱著外甥一起哭,“說走就走,為了國儲連親情人倫都不顧了!起碼等大meimei出了月子,天氣暖和了,我和熾兒去郊外踏青,放了幾天風箏再走??!” 臥床休養(yǎng)的徐妙儀也心懷惆悵,嘆道:“二哥,你干脆多送我們一程吧,等到了鎮(zhèn)江再回去。” 就這樣,送行的徐增壽跟著燕王府一行人在龍江驛乘船北上,從長江往東,到了鎮(zhèn)江,已經(jīng)是三天后的半夜時分,朱高熾都困得睜不開了眼睛了,還依然死死抱著徐增壽的脖子不放。 徐增壽輕聲哄著外甥,“睡吧,二舅不會走的?!?/br> 到底是小孩子,朱高熾心下一松,沉沉睡去,雙手垂下。朱棣接過酣睡的兒子,低聲道:“辛苦小舅子了?!?/br> 徐增壽長嘆一聲,“我妹子嫁給你,是她的福氣,也是她的劫數(shù),她的火爆脾氣最適合招個聽話的上門女婿,可她偏偏嫁入了皇家。天家無情,而你們兩人有情,注定過的比別人艱難些?;噬现壁s你們走,于家,是無情,于國,其實是有利的,不要怨恨皇上,畢竟你們兩口子將來也要靠著皇上庇佑呢?!?/br> 這個小舅子從來不靠譜,臨別的一席話居然有些見識,朱棣微微吃驚,而后問道:“這是大舅子魏國公要你轉(zhuǎn)告我們的吧?” 魏國公徐輝祖名如其人,繼承了父親徐達的爵位,也完美繼承了徐達的軍事才能,和不學無術的弟弟徐增壽比起來,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徐增壽不好意思的摸摸頭,“呵呵,被你猜中了,不過我的想法和大哥差不多。無論怎么爭,怎么斗,到頭來還要一家人過日子。何況東宮占了一個忠字,皇上占了一個孝字,你縱使不滿,也得忍著。活著就圖開心,那些不開心事情忍忍也就過去了,好好和大meimei過日子,以后得空我就去看你們?nèi)ァ!?/br> 朱棣抱著兒子回臥房,放在了徐妙儀的被窩里,然后親自送了徐增壽下船,徐增壽一步三回頭的踏上碼頭,就當官船快要離岸時,他突然轉(zhuǎn)身踩著踏板跳到了甲板上! 徐增壽站立不穩(wěn),摔倒在船頭,朱棣忙扶起小舅子,“你這是——” 徐增壽說道:“來都來了,干脆送到杭州吧。” 次日,朱高熾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滿船找二舅,見二舅陪著父母一起吃早飯,高興得歡呼雀躍,“我就知道二舅不會騙人的!” 孩子不帶一絲雜質(zhì)、純真的笑聲和情感打動了所有人,沖淡了被倉促趕出京城的郁悶,徐妙儀和朱棣對視一眼,臉上都有了笑容:有你有我有孩子,在那里都是溫暖的家。 徐增壽抱起外甥,訕訕笑了笑,暗自慶幸昨晚選擇了留下。 三天后,杭州港。 朱高熾又抱著二舅的大腿,淚水在眼睛里打著轉(zhuǎn),若不是懼怕親爹朱棣發(fā)脾氣,他早就哭出來了。 徐增壽呵呵笑道:“算了,來都來了,送到揚州吧?!?/br> 揚州驛。 朱高熾騎在徐增壽脖子上,徐增壽無奈說道:“算了,來都來了,送到淮安吧。” 從隋朝開始,修建了貫通南北的大運河,水路暢通,可惜每到末代戰(zhàn)亂,運河無人管理,河段就會淤積堵塞,必須時不時的換馬車在陸地前行,然后再轉(zhuǎn)水路。 從揚州到淮安,徐妙儀從舒適平穩(wěn)的官船轉(zhuǎn)到了顛簸了馬車之上,正在坐月子的她被顛的頭暈,連溫補的藥都吐了出來,頗吃了些苦頭,人家坐月子越來越胖,她反而日漸清瘦了。 朱棣心疼妻子,指著干涸淤積的古運河說道:“我這就寫奏本給父皇,建議重新疏通京杭大運河,倘若打通了河道,從南到北,兩岸百姓都受益無窮,也方便運糧食貨物運到燕地,平抑北方居高不下的糧價?!?/br> 徐妙儀苦中作樂,笑道:“真是好主意,可惜水利一修就是好幾十年,我是享受不上了,留給后人們享用吧?!?/br> 朱棣握著妻子的手,說道:“一輩子很長,肯定能趕上,等修好了京杭大運河,我就請旨出藩地,陪你坐船南下,沿著運河一路游玩?!?/br> 徐妙儀靠著丈夫?qū)掗煹男靥?,顛簸的馬車似乎沒那么難受了,“嗯,那時候熾兒也成家立業(yè)了,守護燕地的責任就交給他吧,我們偷得浮生半日閑,安享晚年便是。” 朱棣吻著妻子的頭發(fā),“所以你要養(yǎng)好身體,我們一起到白頭,看大運河的風光?!?/br> 徐妙儀伸出右手,“好啊,我們擊掌為誓?!?/br> 啪!五指相對,掌心貼掌心,盟誓既成。 若干年后,永樂大帝朱棣以舉國之力疏通了京杭大運河,南北客船如織,猶如一根動脈似的連接南北,一路繁華似錦,大明由此進入了永樂盛世。 永樂大帝力排眾議,將都城遷到北平——他和妙儀相愛相守、風雨同舟的家。御駕順著大運河北上,無限風光。 可是他的皇后終究違背了誓言…… 燕王一行人到了淮安。這一次朱棣堅決不許長子死纏爛打粘著徐增壽了——他親自抱著朱高熾。朱高熾平生最怕的人就是父王,在父親懷里僵直著身體,不敢亂動,也不敢說話,可憐兮兮的看著二舅。 徐增壽心太軟,將行李扔回馬車,“算了,來都來了,就送到徐州吧?!?/br> 徐州驛站。 春雷震震,下起瓢潑大雨。徐增壽笑道:“下雨天道路泥濘,想回也回不去,干脆送到濟寧吧?!?/br> 朱高熾納悶了,“二舅,難道濟寧就不下雨嗎?” 哎喲,我的傻外甥!你這不是拆舅舅的臺嘛。徐增壽人到中年,一如既往的不要臉,眼睛都不眨的說道:“昨晚神仙托夢給我了,說濟寧不下雨?!?/br> 準備送行的朱棣和徐妙儀徹底無語了。 到了濟寧,早已看穿徐增壽心思的朱棣和徐妙儀干脆放棄送行。 舟車勞頓兩個多月,終于到了北平城! 徐妙儀對二哥說道:“你來都來了,在北平住些日子吧?!?/br> 送君千里,不愿離別。徐增壽欣然接受了邀請,“好吧,一切都聽meimei的。我在meimei這里住幾個月,看看北方的風土人情,到了秋天涼爽時就回京。” 連日下雨,道路泥濘,老遠就聽到大象的嘶叫聲。前來迎接燕王車駕的北平城府尹大人忙解釋說道:“殿下,北平城雖是以前元朝的都城,但年久失修,城里的下水井堵了大半,一下雨就積水。這不剛剛連下了三天大雨嗎,城中積水,就連大半城門都泡在水里頭,水壓太大了,連馬匹畜力都拉不開。幸虧以前元朝皇宮里還有幾頭進貢的大象,微臣就要象師驅(qū)趕著大象開城門。” 朱高熾一聽說大象拉城門這等奇事,趕緊爬上徐增壽所騎的駿馬,“二舅,我們?nèi)タ纯??!?/br> 徐增壽雙眼興奮發(fā)光,無比璀璨,立刻拍馬而去,“北平真是太好玩了!” 朱棣憂心忡忡,對徐妙儀說道:“你看看府尹還有當?shù)毓賳T的神色,早已見慣不慣了,估計經(jīng)常請動大象開城門,里頭北平城得破成什么樣子。” 徐妙儀拍了拍朱棣的手,“既來之,則安之,破家值萬貫嘛。再說了,這里畢竟是元朝的都城,爛船都還有三斤釘呢,我們會讓北平城重獲新生的。” 作者有話要說: 明朝北京真有過洪水堵門,大象開道的事情。 這是徐后傳最后一卷“靖難”的第一章,下章就要洪武三十年了。 下面是無獎問答:猜猜壽壽在北平住了幾年? 今天是雙更,看完回來補分 ☆、第261章 不想長大 洪武三十年,春,北平城。 一個面目清雋、身材高大的中年商人行走在北平街頭,從南到北,從東到西,他似乎不知疲倦,每一條大街都印下了他的影子,即將到了黃昏,他終于停下了腳步,在北平城中心前朝元皇宮舊址前停下腳步。 舊皇宮的宮墻猶在,只是不復以前的肅穆華貴,宮墻外頭全是做買賣的商鋪客棧,喧鬧嘈雜。中年商人似乎隨意的選了一家飯館坐定,店小二忙過去招呼,“客官,您想用點什么?” 中年商人生的俊秀,舉止也十分優(yōu)雅,指著掛在墻上的水牌菜名說道:“這北八珍是什么?” 店小二忙解釋道:“北八珍原是前朝元皇室宮廷用的菜肴,是指醍醐、樟子rou、野駝蹄、鹿唇、駝乳糜、烤天鵝rou、紫玉漿、和馬奶酒。這不改朝換代了嘛,民間百姓只要有銀子,也能吃和元朝皇族一樣的飯菜,所以我們就叫這個為北八珍。您一個人吃飯,點一道北八珍就足夠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