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頁
不過有一大堆人事先關注這事,把危險摁滅在苗苗,倒也沒起什么風浪。 總之俞雅再沒見過那病人。 * 大冬天的,楊禾溪被俞雅趕去運動房健身了。 有些人天天見就難發(fā)現(xiàn)變化。她是在某天早晨猛然發(fā)現(xiàn)某人的羊毛衫小了的:你最近是不是有點放飛?rdquo;居然又圓了! 老楊同志無比哀怨。有俞雅這么個吃不胖的參照物是一件何其痛苦的事啊。更何況,長得本來就不好看了,再一胖就更糟糕了,本來嚷嚷著明年春天就要跑出去科研,一出差絕對會瘦,但看看在自己的映襯下越發(fā)貌美如花的老婆,想想還是乖乖跑去健身。 雖然老婆看人不看臉,但是他也不能太墮落,就算沒法變成養(yǎng)眼的存在,至少不要太傷眼嘛。而在某天俞雅跑運動房遛了圈查查房看看他狀態(tài)如何之后,老楊同志首先覺醒的不是虛榮心而是危機感mdash;mdash;雖然一點不擔心老婆會移情別戀,但被所有男性私教圍著老婆團團轉的體驗還是夠糟糕的。 于是一個月瘦了至少十五斤。整個人縮水一圈。不過隨即讓楊禾溪本人欲哭無淚的就不是中年發(fā)福,而是脫發(fā)了。胖子不好看,地中海更難看??! 俞雅一邊笑一邊給配藥。老楊同志捧著熬煮好的中藥惴惴不安,吃了不會有事吧? 沒想到吃了一段時間之后真發(fā)現(xiàn)掉頭發(fā)少了。 楊禾溪十分哀怨,他覺得自家老婆肯定也能開給他減肥的方子,喝藥就好了不用運動,但是老婆不肯給他開,怎么辦?結婚那么多年,他單知道老婆在婦產(chǎn)科方面醫(yī)術卓絕,尤其是治不孕不育,不知道她手上還攢著不少實用的方子啊,而且貌似男女通用,不局限在女性。 楊禾溪其實也好奇:怎么不見你用啊?rdquo; 俞雅笑:你怎么知道我沒用?rdquo; 楊禾溪想想就明白了:對了你師兄的醫(yī)藥公司?rdquo; 是啊。有些配方我提供給他們實驗的,不然你以為我那么多的分紅哪來的。rdquo; 楊禾溪也只能感慨了:你老師留給你的財富真的很多啊。rdquo;忽然想到,過年再去看看他們吧,掃掃墓擦擦碑什么的。rdquo; 第122章 婦科圣手16 年前俞雅跟楊禾溪找了個溫暖濕潤的海島跑出去度假了。 老楊同志天天蹲當?shù)氐暮ur市場, 魚蝦蟹貝一盆一盆地往廚房般,可算是讓兩人吃到膩為止。雖說宅在家的人生也十分美妙,但一旦放飛自我過,就難免讓人對上班這種事犯個懶,在外不但樂不思蜀,還會順便展望一下將來退休后的美好生活。 楊禾溪有寒假, 俞雅每次到年底又總是早早停診, 兩人的時間不少。度完假回來離年關也沒幾天了。一整年俞雅也只有這段時間最忙, 雖然親戚沒有好友有限, 但師長沒辦法避過去啊。兩人盤算了下今年要轉幾個地方, 哪些必須夫妻一道, 哪些可以兵分兩路, 索性今年大姑家鬧離婚鬧得厲害不愿丟人現(xiàn)眼過年沒待客,二姑家說是全家出國游年前很早就訂酒店待完客而俞雅兩人沒趕上, 沒有雜七雜八的事今年就輕松得多。 先去了趟海城。南北兩個經(jīng)濟文化中心, 楊禾溪的親朋多在沿海一線, 俞雅的師長多在首都圈, 海城只有俞雅的師兄需要親自登門。畢竟醫(yī)藥公司年終尾牙沒參加,年后一群高層組織的旅游她也拒絕了, 師嫂發(fā)話今年她倆必須去家里做客,俞雅無可無不可, 盤算好日子抽空就跑去了。 然后一路北上,在繡城參加了老楊同志的同學會。楊禾溪當年大學同寢八人,關系特別鐵, 年年聚在一起喝酒吹牛發(fā)牢sao,別說身在天南地北了,早先有個哥們出車禍,兩腿打石膏,坐著輪椅來也不肯缺席,這么多年了還能維持這樣的友情不容易,因此這伙人也特別珍惜聚會的時間。 在白陵約的是俞雅兩個小朋友。 當年離開福利院后她再未回去,有些記憶雖不抵觸,但畢竟不是什么令人愉悅的玩意兒,堆放在腦海深處隨著時間灰敗才是最好的結果。她跟那頭唯一的聯(lián)系也就是早年看到新聞,那個把福利院當成斂財工具的黑心院長被抓了,當時她的經(jīng)濟也挺寬裕了,于是寄了兩筆錢,數(shù)額不是很大,但也足以償還對她的養(yǎng)育之恩了。 這倆小朋友其實同樣是那個福利院中的孩子,比俞雅要小幾歲。不是打小被拋棄的,屬于家中意外事故喪失監(jiān)護人,也不愿意在遠房親戚家寄人籬下,于是被送進福利院。新的院長mama是個很溫柔且博愛的女性。俞雅寄錢的時候并沒匿名,而且特意寫清了自己的聯(lián)系方式,意思就是如果困難,她還是愿意幫助的,但是院長mama查到她留在院中的檔案之后,只是把這個地址跟電話號碼記下了,卻一直沒有打擾她。直到后來為了這兩個孩子,才咬咬牙向她尋求幫助。 兩人都是老老實實腳踏實地的性子,但是對于小型機械與電子方面很有天賦。出福利院后,兩人大學畢業(yè)自主創(chuàng)業(yè),開了個涉及智能玩具的工作室,有個很好的項目缺少資金,兩人是標準的書呆子型,跟人合作怕被坑,又找不到天使投資人,院長mama在了解他們的難處后也舍不得他們放棄自己的理想,只好翻出俞雅的聯(lián)系方式試探性詢問。俞雅認真審核了他們的項目,了解清楚工作室的規(guī)劃與目標之后,資助了他們。她的眼光向來很好。不到兩年,小工作室已經(jīng)發(fā)展成公司,俞雅幫他們聘請到一位極有能力的職業(yè)總裁,讓他們能做起甩手掌柜專心于研究,自己拿著分紅功成身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