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頁
書迷正在閱讀:青山不改[綜武俠]、快穿之幸福行動、[韓娛快穿]男主角怎么又TM是你!、[綜漫]要積極!不要喪!、初秋知深冬gl、[綜漫]命犯宿敵 完結+番外、[綜漫]曾是壬生狼 完結+番外、反派消極怠工以后 完結+番外、我在龍族當龍王 完結+番外、法老王的貓癮癥 完結+番外
當年法顯到了喜馬拉雅山脈的另一邊,為了在更短的時間內抄撰更多的經文,法顯在抄的時候并未作翻譯,帶回來的稿件全是梵文。 這時候的梵文還是一門高深的學問,會的人不多,更何況翻譯。 謝知非通過寇謙之有幸見過法顯已翻譯完成的佛經,從那些被翻譯的佛經內容來看,西行的法顯必然接觸過極其嚴格的僧規(guī)戒律。 那些被法顯抄撰回來的經書里,必有謝知非需要的東西。 謝知非不怕梵文! 只是北魏朝廷這里雖然收錄有法顯抄攥回來的經書,然而作為法顯帶回來還未被翻譯的經書稿件,這東西絕對是寶貝,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看。 謝知非要看,有兩條路。 一是成為天下聞名的佛門大德,而禪宗修行方式與當今主流相勃,若要走這條路,謝知非不等個二三十年等到禪宗做大是別想了。 二是拿到拓跋燾的通行證,這才是最快也是最恰當?shù)姆椒?。通過這個方法,謝知非不但可以看到法顯的稿件,還有一定的幾率讓少林在日后的滅佛中僥幸脫身。 抱著這樣的想法,謝知非終于等到了拓跋燾召見的那天。 北魏信佛,連皇宮的建筑業(yè)帶著幾分佛韻。 金頂朱門,莊重肅然。 檐上飛龍,活靈活現(xiàn),幾yù騰飛而去。并蒂蓮雕,天花亂墜,一派安靜祥和。 拓跋燾在書房不遠的一處房間里召見了謝知非。 北魏三代帝王均是在這里召見的高僧大德,金碧相she,錦繡jiāo輝,蓮形香爐,檀煙繚繞。 年輕的拓跋燾龍馬jīng神,見侍衛(wèi)領著一白衣僧人進來,乍一見只覺僧人年輕,再一打量不免想到手下同他講的趣事。 這么一想,拓跋燾話語隱隱有笑:道實大師,請坐。 謝知非回禮坐下:陛下。 平日里召見佛門高德均是上了五十歲的老僧,猛的見到這么一個年輕的佛門高僧,拓跋燾心中先入為主便多了兩分喜歡。 說話的時候雖少敬意,卻更多隨和:我常聽高僧講佛,均說若要修佛,必坐禪觀定、漸進禪法、漸修菩提,不知大師為何不提倡禪坐。 反對禪坐是對禪宗最大的誤解! 若謝知非反對禪坐,怎可能自己一坐便是一個月,只為了等一朵花開花落,見一次河水結冰。 謝知非反對的,是許多人毫無意義的禪坐。 謝知非笑了笑:陛下怕是誤會了,貧僧并非反對禪坐,而是反對常坐。常坐拘身等同掘地望天、緣木求魚一般,雖是苦行,然難成所求,于修佛何益。 血氣方剛、喜動不喜靜的拓跋燾眼睛一亮,只覺這道實和尚頗為對自己的口味。 為了展現(xiàn)自己信佛,拓跋燾偶爾也會修佛,只是他平日里最煩坐禪,苦坐一個時辰口說gān了也沒平心靜氣半分,心里反倒是更煩。 聽到謝知非這么說,拓跋燾頓覺自己之前坐禪那就是受苦,還是沒用的苦:那道實大師以為,我等該如何修佛? 屋中檀香裊裊,屋外風雪依舊。 屋內有爐火溫暖如,站在門口的侍衛(wèi)只自己背面過夏身前過冬。 只聽得白衣僧人清冷的聲音從屋內傳來,分明淡淡的沒有半分感qíng,然而在屋外的人聽了卻覺幾分暖意。 明明是平日里大家都在做的事,偏偏在這人口中說出來的時候,卻不會讓人有疑惑。 這是修行,屬于禪宗的修行! 禪宗修佛不是念經,而是修心。 心在佛在,心閉佛離。 謝知非對拓跋燾淡淡道:方外脫于紅塵,佛自苦中生,修佛需道。 饑則吃飯、困則打眠、寒則向火、熱則乘涼可會禪道,青青翠竹郁郁huáng花可察禪味,行住坐臥日常生活可驗禪悅,生命無常萬物生發(fā)可悟禪境。 自己的日子該怎么過怎么過,若心中有佛,機緣至,頓悟既成佛? 從白衣僧人口中說出的修行方法簡單而復雜,簡單的是將修佛化繁為簡,無需刻意便能修佛;復雜的是佛緣看不見摸不著,或許一生不得見。 這是極其矛盾的修行方法,人人可修卻少有人得,堪稱是革新的修行。 雖然古怪得似乎毫無道理,然而不可否認,對于拓跋燾這樣無法做到時刻禮佛、坐禪去掉半條命的人來說,謝知非說這方法委實吸引人。 而北魏像拓跋燾這樣坐禪做得同要老命的人,還不少 比如說守在門外的侍衛(wèi)們。 聽到這里,拓跋燾覺得自己非常心動,原本只是走個形式的問佛在這一刻,拓跋燾找到興趣繼續(xù)深入:如常人般便可修佛證道? 門外的侍衛(wèi)趕緊打起jīng神,生怕聽漏了道實大師的話。 坐禪真的很無聊啊,不但無聊還特別痛苦,不然他們也不會舍得花那么多的錢捐功德! 片刻的時間,屬于道實大師清冷淡漠的聲音再次響起:世間有兩岸,一處是彼岸一處是此岸,中間隔著無邊苦海。 頓了頓,見拓跋燾聽得興致盎然,謝知非又接著道:此岸自我等出生以來便不存在,入了苦海,世間一言一行,萬般皆苦,然我等不入苦海又如何脫離苦海到達彼岸。 秋風至,青糙枯; 冬風chuī,枯糙折。 待得暉灑人間,翠色青芽遍大地。 所謂輪回,便是如此。 生生不息,有始有終。 見拓跋燾懵懂若明,謝知非對還有疑惑的拓跋燾解釋道:拿起放下,出世入世,首尾相接才是我佛家因果輪回。 拓跋燾瞬間懂。 大師不愧是大師,即便年紀小,能自成一派可見其天資不凡,對佛的理解也很深。 看這話說得,簡直是太有道理了! 因果么,自然要善始善終。 為何要修佛,因為他們苦??! 如果沒體驗到苦,說明他們還不苦,還需要在塵世摸爬滾打。 拓跋燾覺得他現(xiàn)在就是如此,他當真不覺自己苦啊,這說明什么,這說明他還沒感受到苦海,需要在苦海里再泡泡才行。 比如說打隔壁的大夏,踹朝廷不聽話的臣子,再做個幾十年皇帝! 此時的拓跋燾意氣風發(fā),只覺自己在苦海泡個天荒地老也不是問題。 那曾經用來問過寇謙之的話,此時又被拓跋燾用來詢問謝知非:人生短暫天地永恒,道家可練金丹長生不老,佛門可有長生之法? 誰說的道家的金丹長生不老? 九轉金丹吃多了即便不會死翹翹,也脫離不了癱瘓和瘋掉。 謝知非安靜的看著拓跋燾:你當你吃的是太上老君練的不成! 即便謝知非手中有長生不老的藥方,然而煉丹材料是蟠桃、人參果什么的,照著這藥方練,還沒練成就已經灰飛煙滅了。 比實實在在有的藥方,謝知非明知的選擇了虛擬的jīng神世界:佛無時間無空間,成佛便于宇宙恒在。 拓跋燾繼續(xù)追問:如何成佛? 謝知非: 見白衣僧人沉默不語,拓跋燾知曉這事有戲:還請大師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無論大師說什么,朕絕不怪罪。 既然陛下如此想知道,那貧僧便直言以告。 謝知非雙手合十,緩緩道來,有恒常在的大道似蘊含其中:萬物如夢如幻,一切皆為虛妄,忘卻qíngyù、放下執(zhí)念、超脫自我,不在此方、不念紅塵、了無牽掛便得成佛契機。 了無牽掛才得到成佛的契機? 這下,沉默的變成了拓跋燾: 按照大師這個意思,豈不是等他獲得長生不老的時候,除了長生不老什么都不在意了。 皇位不在意,權利不在意,他如今看中的一切都成了過眼云煙。 拓跋燾:那他的人生就算能活億萬萬年又有什么樂趣? 一時間,拓跋燾一腔熱血退得gāngān凈凈。 待從長生不老的渴望中退出來,再來看眼前的白衣僧人,那種無yù無求淡薄世間的縹緲,到是非常像了僧人口中的成佛之韻。 拓跋燾只聽得白衣僧人靜溢無塵的聲音在耳邊飄過,陛下已有放不下的執(zhí)念,若真心能放下便得成佛契機。 一聲嘆息,白衣僧人那雙清澈的眼眸與拓跋燾對撞在一起,里面是dòng察世qíng之后的明了,那是燃燒之后的隱藏生機的凈土,讓人無所遁形。 這便是像 拓跋燾整個人被懾住了,白衣僧人這模樣同他初見寇謙之時一樣,他竟仿佛在這人身上看到了天地之理。 連白衣僧人說出的話,師傅也牽動著四周的大道契機:陛下當真放得下這萬里江山,求證果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