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焚香祭酒 完結(jié)+番外_分節(jié)閱讀_18
書迷正在閱讀:最佳情人 完結(jié)+番外、暗渡、滿級綠茶三歲半、荒野求生直播間[美食]、怎么那么壞、攀金枝、合歡宗的女修絕不認(rèn)輸[穿書]、溫柔縱我、錦鯉小嬌夫[八零]、又是努力投喂老婆的一天
“曲已罷,季珪可聽出了什么?” 崔琰:…… 如果崔琰是現(xiàn)代人,他當(dāng)前的心音絕對會被“你TM是在逗我?”“這什么鬼”“是我少看了一個季度的美劇嗎剛剛到底發(fā)生了什么”刷屏。 可惜他不是,因而他完全形容不出心中那股子糾纏在一起的詭異感覺,一時間失去了言語能力。 等到崔琰終于反應(yīng)過來,正要質(zhì)疑的時候,崔頌摸著琴腹陰刻的隸書文字,及時加了一句。 “此曲,名為‘問心’?!?/br> 問心? 再次思索之前的對話,以及讓他閉眼卻不演奏的用意,崔琰似乎明白了什么。 “叔父……是想讓我拋卻一切雜音,聆聽自己的心聲?” 崔頌笑而不語。 崔琰再度閉上眼睛,神態(tài)肅穆而安詳。 暖陽,鳥語,和風(fēng),花香。 因匆匆走過花廊而被忽視的一景一物,活靈活現(xiàn)地涌入耳中。 崔琰睜眼,喟然長嘆:“琰懂了。” 這段日子,朝中的局勢愈來愈亂,連帶他的心也躁動不平。 如今靜下來,倒似飲了一口涼水,浮華褪盡,神清氣明。 …… 崔頌知道崔琰又多想了,但這正合他意。 他一直堅(jiān)信——最有效的忽悠,不是千方百計(jì)地說服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diǎn),而在于無形地引導(dǎo)。根據(jù)不同的目的,從不同的角度入手,引導(dǎo)對方去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 畢竟比起別人的觀點(diǎn),人總是更愿意相信自己的想法,甚至對自己的判斷有著謎之自信。 在此,崔頌還要感謝約翰·凱奇的《4分33秒》[3],感謝琴腹上刻著的“問心”二字。多虧了二者帶來的靈感,才叫他在倉促中想到這個方案。 雖然冒險(xiǎn)而破綻重重,好歹算是混過去了。 為了不讓崔琰回過味,看出自己純粹是在瞎扯淡,崔頌果斷轉(zhuǎn)移話題。 “今欲何往?” 崔頌的意思是:你現(xiàn)在準(zhǔn)備做什么? 后面還有一句隨時可接的下文:如果沒什么事就趕緊走吧,哥頂不住了。 然而崔琰理解成了另一個意思。 “叔父世事洞察,竟已看出琰的去意。”遂拱手表示嘆服,“琰欲前往北海,拜鄭公為師。這幾日叨擾叔父,還望琰離去后,叔父多加保重身體?!?/br> 顯然,因?yàn)椤敖瘛弊衷诠叛灾袚碛卸嘀睾x,崔琰把他的話理解成了——“你今后打算去哪里”。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美妙的誤會…… 崔頌反應(yīng)極快,以瓊漿代酒,遙敬對方一杯:“何時啟程?” 幸福來得太突然……他本該為自己不用再應(yīng)付難纏的“侄子”而高興,結(jié)果事到臨頭,他反而有點(diǎn)舍不得這正氣凜然又魯直端方的“侄子”了。 “且等十日。”崔琰接過侍女遞上的玉斗,將斗中的瓊露一飲而盡,“三日后便是洛陽文會,名士仕子云集。叔父月韻霞姿,驚才風(fēng)逸,必能在會上大綻其光。琰總要留下湊個熱鬧,以不負(fù)這千載之機(jī)?!?/br> …… 收回前言。 崔頌面上風(fēng)輕云淡,實(shí)際上后槽牙都磨圓了。 講真。 崔季珪,你還是快些走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