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頁
陂足道人看上去是個有能耐的人,劉翠不敢讓陂足道人進府,恐他發(fā)現(xiàn)了蹊蹺,急忙拿著隨身攜帶的風月寶鑒去門口見那道人。 當時劉翠于慌亂之中見那陂足道人,使出渾身解數(shù)去蒙騙風月寶鑒,也就無多大心思去注意陂足道人的外貌。 如今,在這個時候,作為一個紅樓粉,劉翠終于親眼見到了紅樓世界大名鼎鼎的陂足道人的外貌! 然而,當劉翠借著拱手禮的機會拼命去看陂足道人,然后轉(zhuǎn)頭一回想?yún)s發(fā)現(xiàn)自己記不得他的外貌! 果然如此,劉翠心想,這陂足道人果然法力高強,當下更加恭敬,將風月寶鑒雙手奉上。 那陂足道人拿了寶鑒,上下反轉(zhuǎn),查探一番,心中疑惑,口中叫道:“不對!” 劉翠一驚,莫不是事情泄露了但劉翠畢竟是經(jīng)歷過不少風雨的劉翠,當下改變?yōu)楸砉Ь吹亩匾庾龅奈⑽⑶皟A姿勢為直起腰板,目視陂足道人,努力做出一副什么都不知道的無辜模樣。 陂足道人連忙施法術(shù)查探風月寶鑒,只見并無異常,只是里面存儲的某種東西無緣無故少了些,陂足道人驚疑不定地看向劉翠,只見劉翠一臉淡然,什么都不知道的模樣,甚至看見陂足道人這模樣,還關(guān)切的問道:“道長,怎么了?” 陂足道人心中暗忖,復又悄悄在劉翠身上施法,并無所獲,“難道是風月寶鑒不能用在此等人身上嗎?”陂足道人只能這樣思考。 若把劉翠換作旁人,陂足道人說不定就直接以出家為名騙了出去細細盤查,可劉翠究竟是與凡人不同。 且不說通身洋溢的靈氣昭示其來歷不凡,就是劉翠表面客客氣氣,實則腳穩(wěn)穩(wěn)當當半步?jīng)]邁出大門,表面對陂足道人恭恭敬敬實則連邀請進門喝杯水的想法都沒有,渾然不似別人。 陂足道人無別人邀請無法進門,又無證據(jù)證明是劉翠弄走了里面東西,只得勉強道:“沒事,是貧道看花了眼?!比缓蟛坏葎⒋浠卮穑罅藗€縮地成寸的法訣,一溜煙走遠了。 望著那陂足道人遠去的身影,劉翠這才輕輕的舒了一口氣。真是在鋼絲線上跳舞啊! 但是,收獲也是很豐厚的。她,似乎找到了陂足道人的弱點。 沒錯,站在劉翠的角度來看,陂足道人和癩頭和尚是敵非友,在劉翠看過的《紅樓夢》里,他們兩個先是引誘頑石動凡心導致后面一連串紅樓事,復又去見寶釵弄出所謂的“金玉良緣”,最后更是在“雪落了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注1】之后度寶玉出家。 雖不知其用意如何,但單憑一個警幻仙子親制的“風月寶鑒”劉翠便與這兩人勢不兩立。 劉翠又等了許久,確定陂足道人不會詐反,才又跑到揚州風霽閣處,將智明給的小鏡子取過來小心佩戴在身上。 劉翠摸了摸放在心口的小鏡子,又捏了捏智明贈與的小錦囊,只覺得非常有安全感。 截止到目前為止,劉翠的任務(wù)都還算順利。 如果……不出幺蛾子的話。 作者有話要說: 【注1】原著原句 ps:其實,姥姥的這個鏡子某種程度上相當于風月寶鑒的另一面,而且,智明也不是簡單的人喲~感謝在20200421 20:40:36~20200422 16:53:02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yǎng)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yǎng)液的小天使:基友今天咕咕了嗎 2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xù)努力的! 第39章 劉翠返京 販鹽一事牽連甚廣,連知府大人都進去了,且由于知府是實差,日常需要處理很多事情,揚州也不可一日無知府, 因此,在林如海牽頭,余下眾人齊聲推舉與欽差大人的默認下,丁同知勉為其難卻又順理成章的暫代了知府之職,但丁同知聲稱自己不是貪戀權(quán)位之人,一旦等了皇上新任命的知府下來,他自然還會回到自己同知的位置上。 如此高風亮節(jié),不慕富貴,這一波cao作又使得同僚們紛紛感嘆丁同知的高義,一時間,丁同知風頭無兩。 而且以目前的情況來看,丁同知很有可能在任上轉(zhuǎn)正,實現(xiàn)職業(yè)生涯的巨大跨越,一下子從虛職同知變成擁有實權(quán)的地方大員。 但有些遺憾的是,并不是一下子把人都抓住就算完事,后續(xù)工作還有很多,因此林如海和丁同知每天都要忙到很晚。 劉翠前世只是一個普通的大學生,學的也是從商的知識,實在不懂這些當官的彎彎繞繞,于是只好不甘地在一旁劃水。 “當官可比經(jīng)商難多了。”劉翠仰天長嘆,復而又毫無形象的躺在貴妃椅上眼神渙散,“民生,經(jīng)濟,吏治,哪哪都要會!” 一旁的狗兒看了好笑,順手接過將丫鬟新拿過來的糕點放在一旁桌子上,以便劉翠隨時取用,一邊勸慰道:“娘,俗話說隔行如隔山,那些當官的老爺,除了有祖上庇蔭的,哪個不是寒窗苦讀數(shù)十年才高中的,他們學的啊,可比我們這些經(jīng)商的復雜多了。你又何必摻和” 劉翠狠狠咬了一口紫晶糕,然后又仔細瞅了瞅,綠豆糕就綠豆糕唄,起一個再高大上的名字也掩蓋不了你是一個綠豆糕的事實! 想到這,劉翠沒好生氣的答道:“我倒是想知道,林大人和丁大人,到底是怎么cao作的!”竟然不聲不吭的搞出這么一個大事,劉翠發(fā)誓,在原著中,絕對沒有發(fā)生過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