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頁
第三年,陽清漣開始暗中扶持寒門清官,還有世家年輕有志者,將他們調(diào)派遠外之地暗中設(shè)下一道道官樁,并且每一年都會在邊區(qū)縣城搞一次肅貪之風(fēng)。 每年都會抓到不少偷吃的小老鼠,這些人都是直接搜刮百姓民脂民膏的地方官,只要抓到,不用經(jīng)過刑部,五品以上可以處理這些芝麻小官。 陽清漣這么大的手筆,卻沒有引起朝廷內(nèi)任何一個大官的不滿,因為她十分有分寸捏的都是一些小螞蟻,而小螞蟻自然撼動不了大象。以至于現(xiàn)在中下層官場,一個個和諧有制度,不敢有多余的念頭。 中下層清廉了,百姓的日子自然過的好,公平了不少,甚至每年各地盡職的小官門口,都會有孩童唱清官之歌。 至于高層貪污,錯根復(fù)雜,陽清漣卻一聲不吭了。 或許有人以為陽清漣不敢得罪扶持她的那些老臣,卻不知道,該拿的罪證,仍舊一絲絲積累著被陽清漣收集著,逐漸地拿捏在自己的手上。 此手段正驗證了一句話:“恥半時難清、英雄雪恥萬里自清高人出氣一世休清。 ” 知道的人,都會認為陽清漣她天生就該生在官場上,她就是為官場而誕生的人。 一間小小的借讀書院,不足五百平,卻堪堪收納了三百多學(xué)子。并且這三百多學(xué)子日后又會有多少有志之士,無論如何,他們在未來都不會惦念借讀書院的存在。 孫立的罪名已經(jīng)敲定,現(xiàn)在沒有人再敢出來求情,或者質(zhì)疑楚月的決定。 下面的人的注意力全都被孫立欺男霸女的罪名給吸引了過去,更有戲班子將孫立寫進了戲本上去了,各種版本,一時間,茶巷子擠滿了看熱鬧的人們。 與這些平民百姓所關(guān)注的地方不同,朝廷上下的官員,如今對楚月半夜焚燒寶典之書的舉動,而由上到下地感到震驚。 連幾位親王都出動了,尤其是以楚族長為首的人,已經(jīng)聚集在金鑾殿附近,等待楚月在早朝出現(xiàn)后,好讓她親自給一個交待。 畢竟那可是先帝,還是太太上皇曾經(jīng)特地視為國寶的煉丹寶典,還有各冊的蓬萊島的上古記載,這些都是絕版的國寶,受過二代君王的重視,不能不讓他們重視起來。 禮王看見楚族長來了。 他道:“皇叔,您也是為了陛下燒寶典一事而來的?” 楚族長道:“陛下的任性已經(jīng)達到了本族長無法容忍的地步,今天,我一定要給她一個教訓(xùn)?!?/br> 封王聽罷,他道:“陛下才不過十七歲,她又是在盛世之下接下的皇位,并非像先帝皇兄那樣處于一個動蕩的時期可以快速得到磨煉?!?/br> “皇叔與皇弟,你們未免將此事看的太嚴重了?!?/br> 楚族長聽見封王現(xiàn)在有站在楚月這邊的傾向,他喝斥道:“陛下不懂事,你難道就要跟她一樣?你身為皇叔有教導(dǎo)之責(zé),為何偏偏說這種話?” “難道你也想嘗嘗族規(guī)?!?/br> 封王只是一個勁的搖頭:“族長息怒,何不等聽陛下親口陳述再作定論。我等在此猜測令人人心惶惶,這樣讓大臣怎么看我們楚氏皇族這些人?” “另外,燒國之寶典之前,陛下是在參加棲王的婚禮,可她回來后為什么會突然想去典書庫呢?族長你何曾想過?” 此話瞬間將風(fēng)向?qū)г诹硪贿?,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br> 尤其是孫太師和棲皇爺。 棲皇爺當場站出來道:“燦兒大婚,陛下身為弟弟自然要為兄長感到高興,陛下多喝幾杯也難免。” “這臭小子想把風(fēng)頭調(diào)轉(zhuǎn)到燦兒身上,真是其心可居?!?/br> 而孫太師則是猶豫地看了下棲皇爺,他不是不想幫楚燦說話,而是比起楚燦,他覺得陛下顯得更重要。現(xiàn)在陛下犯錯了,需要一個理由或者一個人來背負她的過錯,而不是有太多私人感情。 孫太師頓時不說話了。 他在孫立的事情已經(jīng)做到了公正不阿的態(tài)度,那棲皇爺也該擺出跟他同樣的態(tài)度,而不是個人感情傾注的太多。 于是眾人都互相說了起來。 封王道:“陛下喝醉了,一時興起,她哪里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若說是陛下的錯,那陛下身邊的人為何不提醒她?尤其是鄭公公,這個老家伙不是皇爺?shù)娜藛幔俊?/br> 棲皇爺怒道:“鄭公公乃是先帝近身內(nèi)監(jiān)官,他待陛下一向盡職,你何故亂潑水。陛下做錯了事情,就該改正,而不是推卸責(zé)任,或者讓別人幫他承擔(dān)罪責(zé)?!?/br> 禮王則道:“陛下還沒有出現(xiàn),各位能不能稍微理智點? ” 孫太師:........ 這還真是廢話。 楚族長最后道:“我等在此括燥,還不如等陛下出來解釋,如今寶典書已經(jīng)燒了,大家還是想想怎么把寶典給重修回原本?!?/br> 說罷,他看向周圍平常站著的太監(jiān)們,如今一個都沒有。 楚族長奇怪道:“早朝時間快到了,陛下的御駕為何還沒有出現(xiàn)? ” 話音剛落,外面的殿庭瞬間傳來了鋪天蓋地,鬧騰的敲鑼聲,“咚咚咚”的聲音,吸引了不少臣子紛紛走出金鑾殿。很快殿庭之上,一輛輛三輪木車推著一堆堆書籍倒在了石板上,堆積成了座座小山。 再一陣敲鑼打鼓,由趙茂帶著數(shù)十人禁衛(wèi)軍,將一個個油桶給提了出來。 眾臣見此,紛紛眼皮子一跳,暗呼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