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頁
林福和秦峻都低頭看,林福的衣擺上沾染了不少黃色粉末。 “林員外這是怎么了?”秦峻好奇問。 林福掛心條銹病,懶與三皇子解釋太多,最遲后日等京畿一帶的消息回來,此事就會上奏天聽。 于是她隨意敷衍道:“此乃京城最新時尚。” 秦峻:“……” 林福:“魏王,三皇子,下官還有事,先告辭了。” 秦峻:“……” 本皇子被無視了? 第105章 京畿一帶州縣上報的速度很快, 公文下發(fā)第二日,各縣麥田的情形就報了上來,約三成的麥田侵染了條銹病, 嚴重程度不一。 不再等其他州縣的上報, 林福先行向政事堂遞了奏表, 奏明條銹病恐發(fā)展成流行病害,以致冬小麥減產(chǎn),請朝廷應對防范, 并在奏表中寫明了應對措施。 李驥看到奏表,立刻喚來其他幾位執(zhí)宰, 然后火速送到皇帝御案上。 “諸公可還記得, 延興四年那一場麥黃病,那年的麥糧幾乎顆粒無收?!敝袝铧S起憂心忡忡說。 “豈能不記得。”尚書左仆射孔察言:“那時韓賊把持朝政,陛下根基未穩(wěn), 被韓賊以此事逼著下罪己詔?!?/br> 門下侍中戴修遠說:“不說延興四年, 便是八年前一場麥黃病, 也近乎讓田中絕收?!?/br> 執(zhí)宰們憂心, 皇帝看到奏表后亦是憂心不已。 這幾年風調(diào)雨順, 才讓倉廩稍豐, 否則如何支持滅高姜國開疆拓土所需的巨大軍資。 不想,沒有旱澇卻麥黃病又卷土重來。 眾人被皇帝火速召進紫宸殿議事, 林福奏表上的救災事項被謄抄了多份,讓諸位看。 “太醫(yī)署的殺菌液能有用?這不是胡鬧么!”戶部右侍郎龐子友提出質疑。 太常寺太醫(yī)署掌醫(yī)療之法,從未聽說他們還能治療麥黃病。 “太醫(yī)署吳醫(yī)監(jiān)領醫(yī)師醫(yī)工二十人, 專門研究治療植物病蟲草害,”林福淡淡看了戶部右侍郎一眼,“殺菌劑有沒有用,如今也只能死馬當活馬醫(yī)。否則,龐侍郎拿個良方出來?” 龐子友對林福說:“本官只是提出心中所疑罷了,林員外何必激動?!?/br> 林尊冷聲說:“激動的豈是林員外,分明是龐侍郎?!?/br> 秦崧說:“龐侍郎若覺得太醫(yī)署的殺菌液是‘胡鬧’,你就拿出良藥來治麥黃病?!?/br> “魏王說笑了,”龐子友朝秦秦崧拱了拱手,“下官只是提出心中疑惑而已。” 秦崧說:“治理麥黃病時間緊迫,晚一日恐更多麥田被毀,致顆粒無收。龐侍郎既然做不到救災,那就好好配合能做到的人,有什么疑惑都摁在心底,閉嘴?!?/br> 秦峻呵呵一笑:“魏王兄此言有理?!敝灰翘拥娜说姑梗透吲d。 龐子友低頭,與他交好的大臣們亦沉默。 因稅糧案的牽扯,龐子友這個侍郎大概就要做到頭了,他不免行事亂了分寸,盟友們在此時也只能明哲保身。 “細枝末節(jié)不需討論,就按林員外說的辦。”皇帝不悅說道,又喚林福:“林卿,命爾為欽差,各省部衙門無條件配合,全力搶救麥病,降低損失。” “臣遵命。”林福叉手行禮。 領命后,林福立刻組織人手,同時其他州縣的麥田情形也上報過來,有三個州都出現(xiàn)了條銹病,情形比之京畿一帶差不多少。 “既然有不少麥田發(fā)病,為何沒有及時上報?”皇帝在早朝上大發(fā)雷霆,若非救災緊急,一批縣官當廷被擼掉怕是少不了了。 林福交代晏陳代為主持公廨田里的雜交實驗,羅關跟她一同去救條銹病災。 晏陳雖然也想去救災,卻也知道公廨田里的實驗也重要得很,遂拍著胸脯保證定會做好。 幾乎在少府監(jiān)安家的道長們也被林福甩了一大沓資料,全是各類廣譜殺菌劑的制備方法,她也管不了道長們能不能做出來,化學的事情就讓化學大佬來傷腦筋,哪怕制備出一樣也好哇。 太醫(yī)署吳醫(yī)監(jiān)那邊也是甩出了一沓條銹病、赤霉病等病癥和原理的資料。 這些資料都是她熬夜寫出來的,囑咐了一堆注意事項后,她就帶著人出京了。 此時冬小麥正值揚花期,蚜蟲也會逐漸進入始盛期,靈臺郎觀天象,預測近期還有雨。 降雨對小麥條銹病擴展蔓延十分有利,真的是時間不等人。 防止條銹病擴散,發(fā)病中心、病癥重的麥田都要撲滅,此令八百里加急送至各州縣,縣令帶著縣吏們不敢拖延,病態(tài)嚴重的麥田全部砍倒焚燒,田地深翻,根也不能留。 殺菌劑的配方也隨公文一同送至各州縣,縣令采買藥材熬制,有噴桶的噴灑,沒有的就組織人手用布巾沾藥液一株一株擦拭。 便是沒有出現(xiàn)條銹病的州,其麥田也要求噴施殺菌劑,注意好水肥情形。 林福先是坐鎮(zhèn)雍州沛新縣,此處麥田是報上來的條銹病最嚴重的區(qū)域,她看過之后,發(fā)病中心、病癥嚴重無法救的,半數(shù)麥田只能全部撲殺。 “病害如此嚴重,劉縣令竟然都不上報朝廷,是不想要這身官服了?”林福穿著蓑衣帶著斗笠,指揮青壯給開溝排水。 另外有特別嚴重的麥田,又適當灌水,想辦法減少產(chǎn)量損失。 “下官在此任上已八年余,想著今年能調(diào)動一下……”劉縣令苦笑,事已至此,說再多都是狡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