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請我當皇帝 第37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惡毒女配,她把將軍撩紅了臉、頂流雙生子的豪門jiejie、重生七零:不慌,我有千億物資!、蕭景千她又A又靚gl、[綜漫] 混蛋,把我的粉毛男友還給我、唐宮、一只駙馬入贅了、夏日午后、女皇只取一瓢、我讓前任高攀不起
第82章 勾心斗角 馬英娘聞言大怒,抽出腰里雙刀來,對著那陳金斗比劃比劃。陳金斗頓時嚇了一跳,連忙嬉笑道:“男人嘛,自古以來沒有不喜新厭舊和偷腥好色的。主母何必著急呢?且讓她得意幾日,借給主公練練技藝,等到主公技藝純熟了,左右還是英娘你的。到時候賞她做個通房大丫頭便是?!?/br> 剛才那陳金斗恭維她,她沒有聽清,這會兒聽到陳金斗喊她主母,心中開心的緊,便不計較他們故意氣自己的行為了。便問道:“你這廝jian猾的緊,可有辦法?若是你做的好,回頭我哥哥在外領兵作戰(zhàn),你在朝中大權獨攬,我在枕頭旁吹風助陣,保證你日后榮華富貴!” 陳金斗聞言,不由高看了這馬英娘一眼。本來他以為不過是個十五六歲的小姑娘而已,抽個時間送入主公房間便是,只要不惹怒張三百便是。如今看來,這姑娘自有主見,自己也要謹慎起來,別偷雞不成反蝕把米。 馬英娘壓下剛才憤怒的情緒,反倒冷靜了下來。她便大搖大擺往那主座上一坐,端了盞茶,輕輕啄了一口,已經(jīng)有點涼了。不過她不動聲色,說道:“既然木已成舟,如今也暫時無可奈何!可是坐以待斃,也不是我馬英娘的風格。既然咱們?nèi)艘呀?jīng)守望相助,便需發(fā)揮各自的本事,將此事辦成?!?/br> “不是我馬英娘對自己容貌自信,我以為這次失敗,主要是由于我和主公接觸過少的緣故。我在女營,主公在男營。主公無事不登三寶殿,我如何尋得機會?反倒那李三娘,朝夕相處,竟被她尋得時機,摘了主公的元陽,實在可惡的緊。待我異日得志,必將其削除手腳,做成人彘方出此惡氣?!?/br> 張三百與陳金斗聞言大驚,連忙勸阻道:“此非人之所為,萬萬不可如此也?!贝笠饩褪沁@根本不是人干的事兒,千萬不能這么做。 兩人廢了半天口舌,才勉強說服馬英娘。馬英娘心中欣喜道:“果然這兩人只顧注意這個,無意之間同意了我的其他提議?!?/br> 于是,她便安排道:“從今日起,陳老你且給我打探清楚主公動向,以便給我制造和主公的偶遇的機會。哥哥則需要好好練兵,替我打幾場勝仗。到時候主公離不開你,也就離不開我了。不然我無權無勢,只怕被主公棄若蔽履?!?/br> 這兩人聞言大喜,便得令而出。這才反應過來,他們竟然無意之中聽從了馬英娘的命令。那陳金斗不由感慨道:“張三百兄弟,你可是有了一個好meimei。竟有這般本事,若身為男兒,恐怕也是一世之杰啊。” 張三百聞言也長嘆一聲:“就是不知是福是禍吶!我情愿她像以往一樣,繼續(xù)躲在我的背后,由我保護她照顧她,不要和人爭強好勝?!?/br> “皓月不足與烈日爭輝!米粒不足與日月爭華。此非你張三百所能遮擋也,若天下真有其人,其非主公莫屬無疑!”陳金斗嘆聲道。 且不說這背后諸人如何算計,那張順“新婚燕爾”竟然沉迷女色不可自拔,數(shù)日不理正事。那張慎言見此頗為欣喜,心想:“果然溫柔鄉(xiāng)是英雄冢,這‘擎天柱’我卻是高看他了。左右不過一個土妞,竟然戀戀不舍,真是笑煞我也?!?/br> 且不說諸人如何心思,那“紫金梁”自從“老回回”出走之后,麾下合營頭領竟只剩張順一人,便在韓廷憲惡意中傷之下,對張順也產(chǎn)生了一些警惕。 這一日“紫金梁”正在濟源觀看歌舞,突然聽到有書信到來,“紫金梁”打開一看,竟然是張順新納一婦,終日沉迷女色,不可自拔,其麾下士卒竟有潰散之虞。 “紫金梁”聞言大驚,他本來就張順的心理就非常矛盾。既怕張順發(fā)展壯大,威脅自己的地位;又怕張順太過弱小,不能幫助自己壓制其他勢力。 之前,“紫金梁”聽聞張順又收了數(shù)百賊寇,勢力漸長,生怕他勢大難制。結果如今卻有突然聽聞他士卒將要潰散,哪里還坐得???連忙下令,令張順及其他義軍,合圍懷慶府,給河南巡撫一個下馬威看看。 “紫金梁”在濟源聽取張順情報的時候,張順并沒有像外面想象的那樣沉迷于溫柔鄉(xiāng)之中。他正陰著臉聽取陳經(jīng)之的匯報。短短十幾天,張順麾下的孟津士卒居然逃亡了百人,哪怕張順多次勒令麾下軍官嚴格控制麾下士卒,仍然沒有取得很好效果。士卒接近家鄉(xiāng),個個思鄉(xiāng)心切,張順萬萬沒想到會造成這么嚴重的后果。 這也是張順麾下士卒沒有家屬,所釀造的惡果之一。麾下士卒不攜帶家屬,固然沒有牽掛一身輕松,轉(zhuǎn)移突襲輕便異常??墒且惨驗闆]有了牽掛,非常容易發(fā)生逃亡之事。相對來說,陜西逃難而來的義軍,因為有了家屬的牽掛,反倒凝聚力很強,常常潰散之后能夠輕易凝聚起來。 這幾日張順之所以裝作沉迷女色的假象,一個是暫時不想和孟縣大戶產(chǎn)生沖突,另外一個就是麻痹大意“紫金梁”。那黃河河工和災民之事,初時“紫金梁”不了解情況,還不在意。若是真聽到了那河邊的讖緯之言,再加上黃河河工的異動,張順擔心“紫金梁”會想辦法收拾自己,前來搶奪兵源。 事實證明張順想多了,那“紫金梁”還是那么草包,根本沒有想到發(fā)展壯大之事。只是對張順收編了一些“賊寇”,有些許不悅而已。 結果,這張順自己正頭疼如何早借口離開孟縣,防止士卒逃亡之事發(fā)生的時候,張順正好接到紫金梁的命令,便立刻整頓軍隊,北上合圍懷慶府府城。 本來張順麾下有四員大將,正好組成五行陣,結果陳長梃管理了馬軍。而那蔣禾兵力雖多,因為新近入伙,又不便削其兵權,勉強任命一個先鋒了事。如此,這作戰(zhàn)陣型便不完整了。 正好此處李際遇來投,又攜帶一百多兵馬。于是,張順干脆又給他填補一些人馬,讓他擔任后軍完事。 第83章 王見皇 張順的離開,讓孟縣父老如喪考妣,個個痛哭流涕起來,甚至都有士紳打主意要送張順“萬民傘”來著。幸好還有清醒之輩,連忙提醒道:“他人官兵來此,更兇于賊寇。若是落下把柄,恐怕我等俱不得活!”此事方才作罷。 且說眾人離了孟縣,眾將簡直如同做夢一般。天下做賊寇做到這種地步的簡直是聞所未聞。于是,眾人看著張順心里更加熱騰起來:“此人果然是真命天子,不可以尋常之輩視之,若是我等立下功勞,恐怕子子孫孫受用不盡也?!?/br> 甚至有一些知道“黃河碑”的人物,早已對張順死心塌地,拼死也要做那開國忠臣。甚至那張慎言都隱隱約約聽說了什么“黃河碑”,寫著什么天書之類的“碑文”。 張慎言官至刑部右侍郎,學問是一等一的好,輕輕松松便解出了那所謂的“碑文”。他心中不由既驚又懼,不論此物是張順自己造出,還是天意如此,這都表明了張順對明王朝的巨大威脅。他不由暗暗下定決心,事情不能這么繼續(xù)下去了,一定要設法除去此人。 不過張順本人卻沉穩(wěn)了下來,別人不知道“清”是什么,難道他自己還不知道“清”是什么嗎?現(xiàn)在的滿清還是自稱“大金”,后世史稱“后金”,還沒有改名為“大清”。 只道數(shù)年后,“大金”認為明朝五行屬火,自家五行屬金,才開始改國號為“大清”,取其以水克火之寓意。 張順雖然已經(jīng)開始習慣了自家“天命在身”,這一次也不由陷入了深深的懷疑。他覺得很可能這就是自己穿越過來的使命吧?不然,還真無法解釋為什么會有如此神奇的預言。 這個時候,他一點都不慌了。他看著張慎言詭異的笑了一下,心想:等到他日“大金”改了國號,我且看你如何反應! 從孟縣進攻懷慶府府城需要渡過兩條河流,而那“紫金梁”只需要渡過一條河流,所以濟源雖然到懷慶府府城遠一些,也和張順差不多同時趕到府城。 懷慶府治所在河內(nèi)縣,后世改名為沁陽。顧名思義,正好城池靠著沁水。后世間俗語云:沁陽城墻磚包土,周長九里十三步。意謂城墻堅牢,外磚內(nèi)土,而圍繞一周九里十三步長。 這城池可比那小小竇莊大的多,更何況靠近沁水,早設立了護城河,更是易守難攻。懷慶府城中設有鄭王府和懷慶衛(wèi),雖然衛(wèi)所早已稀爛,但是好歹比裸奔的其他縣城強多了。更何況城中有大明閑散王爺鄭王,懷慶知府哪里敢有所閃失,只得咬著牙下令守城。 這懷慶府共有五個城門,“紫金梁”和張順最先接觸的西側正好有兩個城門。兩部人馬到時,天色已晚,試探進攻了一下,沒有取得什么效果,便在城外安營扎寨,埋鍋造飯。 不多久,“老回回”也趕了過來。雖然此人之前與“紫金梁”有了齟齬,“紫金梁”也暫時拿他沒辦法,他也不敢和“紫金梁”徹底撕破臉皮,大家只好維持了表面的和氣。在生存的壓力下,一副既往不咎的模樣。 吃罷晚飯,營寨已經(jīng)駐扎完畢,張順便帶著悟空、姬蛋前去拜訪“紫金梁”。剛好“紫金梁”也吃罷晚飯,兩人客套了一下離別之情,卻正好聽聞“紫金梁”麾下來報,“闖將”黃來兒已經(jīng)趕到,一會便來拜會。 張順一聽,趕了興趣,這是他加入義軍以來,將要見到的第四個義軍統(tǒng)領。兩人坐了一會兒,只聽見外面一陣喧嘩,卻是進來一人,對“紫金梁”拜了一拜,沙啞著道了聲:“‘二當家’,黃某來也!” 張順抬頭一看,卻見此人人高顴深,鴟目曷鼻,也就是所謂的高鼻深目長相,竟不像中原人氏。 “紫金梁”見此人笑道:“黃來兒來啦,我且與介紹一位新兄弟。此乃‘擎天柱’是也,你別看他年紀輕輕,之前竟然只用千人便大破了山西巡撫宋統(tǒng)殷萬人大陣。世所罕見,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吶!” “‘擎天柱’小兄弟,此人便是大名鼎鼎的‘闖將’黃來兒,雖然年長你幾歲,不過與你一樣。也是驍勇善戰(zhàn)的年輕人,日后你們多親近親近。” 那黃來兒見張順年紀輕輕,居然端坐在“紫金梁”下首,也不由高看他一眼,只是他為人木訥,不善言辭,只是對張順供一拱手,便不知所措了。 張順見此人還算老實,頓生好感,連忙站起來拍著他肩膀道:“老哥兒好,久聞‘闖將’大名,今日有緣相見,心中喜歡?;仡^有機會你我好好喝上兩杯,多多走動走動?!?/br> 那黃來兒聞言,只是訥訥道好。張順暗樂,這魚目混雜的義軍之中,竟然有如此老實之人,也算罕見,可是張順卻沒注意到此人便是從孟縣人人談之色變的修武縣方向趕了過來。三人在“紫金梁”營中聊了一會兒,那黃來兒實在接不上話茬,便訕訕告退了。見此,張順也不便久留,也告辭回營了。 至此,四部人馬全部聚齊,“紫金梁”圍困北門和西邊靠北一門,張順人少只圍困西邊靠南那一門,南門由“老回回”負責,東門由“闖將”負責。 且說張順回了營中,顧不上休息,又巡查了一番營地,安排諸將夜間警戒,小心懷慶府夜襲方才回營休息。 是夜果然懷慶府進行了夜襲,不過襲擊方向卻在城東。那“闖將”黃來兒還是有幾分本事,不但防住了官兵的襲擊,據(jù)說還殺傷不少官兵,差點趁機攻入城內(nèi)。至此,懷慶府官兵再也不敢出城,只是龜縮在城中,任義軍如何叫罵,就是不再出城作戰(zhàn)。 無奈之下,“紫金梁”還得采取老辦法,請張順出馬,用火炮轟擊懷慶府城池??墒沁@火炮對方小小的竇莊都沒有起到想象中的效果,更何況這更為龐大的懷慶府城呢? 張順轟了半日,表示實在愛莫能助。這攻城之法,偷不得懶,還得堆人命才行。結果這時候“老回回”和那“闖將”黃來兒竟然均提出驅(qū)趕百姓,前去填平護城河。 第84章 順守逆取 張順聞言大驚,這護城河連著水流湍急的沁河,需要填多少人命進去,才能取得效果?他連忙表示反對,結果反而被其他三人笑作“怯弱軟弱”。 張順無奈,既然不能阻止他們,也只好獨善其身而已。那陳金斗規(guī)勸道:“自古帝王之業(yè)逆取順守而已,若是婦人之仁,不造殺死,如何逆取天下?前些日子主公教誨兵法曰:將有五危:必死,可殺也;必生,可虜也;忿速,可侮也;廉潔,可辱也;愛民,可煩也。如今主公愛民如子,可謂煩不勝煩也?!?/br> “我聽說男子愛護子女,不能像女子那樣溺愛。應當為之計深遠才是。如今主公自身尚不得保,如何保護天下子民也?若是因小失大,主公既無力于天下大事,上不能應天命,下不能保臣民,則生死俱cao縱于他人之手。若是如此,這自身與天下百姓俱不得保?更何論成就一番大業(yè)呢?” 張順聽聞了此言,大為驚訝,不由笑道:“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不曾想老陳亦有如此見識!你們以為如何?” 那趙魚頭、陳經(jīng)之以及新來的徐子淵都不由點頭稱是,對陳金斗刮目相看。那陳金斗聞言不由得意洋洋,心想:“那小姑娘果然厲害的緊,之前張三百將主公講解的兵法口述給她,她居然片刻便想出了這番言論,正是對準了主公的口味?!?/br> 張順哪里知道此話并非陳金斗所想,只道是自己教授麾下文臣武將《孫子兵法》起了效果,不由歡喜異常,笑道:“既然大家認為我失之過仁,那我給自己取一個字,請大家點評一下。雖然我名字帶一個順字,但是咱們的行為怎么也稱不上‘順’了,不如我字逆取可好?” “善!”眾人聽了,紛紛夸贊道,“自古以來,奪取天下之人,皆是‘逆取而以順守之’,此字正好以剛補柔,以殺伐補仁義也。” 張順見諸位拍馬拍的好,也很是高興,哈哈一笑,便下令進攻懷慶府西門。這一次,張順也經(jīng)過竇莊攻城戰(zhàn),總結出了一些經(jīng)驗出來。這攻城之法,真是“為不得已”,除去對方不防備的情況下,偷襲、詐城之外,要想打下防守嚴密的城池,只能一步一步磨。 第一步便是清除外圍敵人,圍困城池;第二步便是壓制敵人遠程力量,清除城外設施;第三部 則是設法攻破一點,攻上城墻或攻入城內(nèi),然后才有破城的機會。 因為此城有了護城河,張順沒有辦法,只得設法找了些木板做成車子,當做攻城器具。由于懷慶府大多數(shù)是平原地形,不像山西那樣山林起伏,樹木眾多,張順只得使士卒像周邊“百姓”借點門板、桌椅之類的用品。 幸好懷慶府百姓“熱情”,不但將自己本人借給“老回回”“闖將”做起填壕溝、護城河等炮灰事宜,還將門板、桌椅等物留在家中,專等張順士卒來取。 張順雖然覺得此事兒頗為缺德,不過和“老回回”“闖將”等人一比,反倒成了“圣人”一般。這真是不是張順太仁義,全靠同行襯托的好。說實話,張順自己都哭笑不得,他都不得不感慨道:這真是一個碧藍的社會吶! 張順命令士卒將這些木材做成簡易推車,前面釘上木板,蓋上黃泥,用車子裝上黃土,推著前去攻城。到了城池跟前,城上頓時一陣箭雨槍炮。 奈何槍彈箭支根本打不穿張順推車是的覆土和擋板,只有火炮還有點威脅,結果這時代滑膛炮的“隨緣彈”基本打不中人,偶爾有個別運氣不好者,死了一個半個也不甚打緊。反正這時代,人命也不值錢,甚至他們自己也經(jīng)常不把自己的命當回事兒。 結果,張順這邊悠悠哉哉的搞起了填土工程,那邊“老回回”、“闖將”搞得到處哭爹喊娘。結果那懷慶府防守官兵也是稀爛,不敢殺賊寇,反倒殺其百姓來,殺的快活。一時間不知道到底死了多少無辜百姓,結果那“老回回”和“闖將”也沒能取得多少進展。反倒最大的進展是部分尸體跌入護城河之中,竟是比土石填補的還要多。 兩人落了如此罵名和擔了這么多因果,卻沒有取得應有的效果,也不由有些垂頭喪氣。結果四人一碰頭,居然發(fā)現(xiàn)張順這小子反倒進展最大。三人詢問之下,倒是學了個乖,連忙派遣士卒到周圍去搜尋門板、桌床之物。結果才發(fā)現(xiàn),竟然被張順這廝收羅個干凈,氣的紛紛直罵張慎言的“老婆”! 張慎言無辜躺槍不提,那三人沒有辦法,只得向遠處搜尋木材,再次加緊填充護城河。如此四人圍了城池三四天,才勉強將護城河上填出一個通道出來。 這時候,張順也不管其他人,自顧將大炮推了上去,對準懷慶府府城的城門一頓炮轟,將城門轟了個稀爛。不過,這一次張順學了個乖,根本不派大量人馬前去攻城,只是拍了兩三個勇士,身披重甲,偷偷靠近觀察一番,果然這懷慶府也在城門處設立甕城。 那“紫金梁”“老回回”“闖將”都是打習慣一呼即破的城池,以為這懷慶府一旦被打開了城門,也是這樣。一時間麻痹大意,被城中一頓箭支槍炮,打死打傷了不少本就該死的賊寇。 就在這三人紛紛罵娘之時,卻有一個老者急馬趕回到張順營中。這老人雖然年近六十,卻龍行虎步,氣度不凡。他快馬加鞭趕了幾十里路,也不見氣喘吁吁,只是跳下馬來報告道:“主公,我前番回了家鄉(xiāng)。正好遇到了孟縣的鄉(xiāng)親,他們請我告訴您:河南巡撫樊尚燝已經(jīng)點起人馬,正在孟津渡河,準備襲擊我們。” 原來這懷慶府為藩封重地,農(nóng)民軍進入懷慶府以后,崇禎皇帝知道之后大怒,責令河南巡撫樊尚燝殺賊自贖。那河南巡撫樊尚燝哪里敢耽擱,連忙點齊兵馬,殺將過來。 第85章 撤退(上) 這報信老者不是別人,正是李際遇的朋友蔣發(fā)。這老者年近六十,卻有一身好武藝,自稱乃是太極宗師王宗岳的衣缽傳人,據(jù)聞李際遇一身本事也學自此人。 他本是溫縣人氏,由于在李際遇家搏殺了少林武僧,受了牽扯也便落草為寇,跟著李際遇干起了無本的買賣。這讓張順都不由感嘆道:“真是老當益壯,年近六十的人了,還不知道安分下來!” 且說這李際遇投靠了張順以后,老者蔣發(fā)思量著左右做了賊寇,若是跟著“擎天柱”這么一走,不知道何日能歸。人這老了,總是擱輩兒親,他心中總是舍不下家中孫子,便特意請假數(shù)日,趕往溫縣偷偷與兒孫一聚。 正是這陰差陽錯,反倒使他無意中遇到了孟縣史氏家中史文煥的遠親,那人特意告訴他河南巡撫樊尚燝出兵之事。蔣發(fā)和李際遇落草這么久,好歹知道軍情緊急,于是連忙和別人借了一匹馬,連忙趕回來報告。 張順聽到如此消息,心中一驚,表面卻不動聲色,打發(fā)了蔣發(fā)下去。連忙問詢麾下文臣武將此事理當如何處理?大家爭論一番,無非是戰(zhàn)逃兩策。若是戰(zhàn),便只有聯(lián)合其他義軍,徹底消滅樊尚燝所部;若是逃,便轉(zhuǎn)進如風,依舊逃回山西完事兒。 張順思量了一下,覺得大家提出的方法基本沒什么問題,只是這事兒并非自己一個人能夠做主。于是,他立刻帶著悟空、姬蛋連忙趕往“紫金梁”大營,去拜見那“紫金梁”。 彼時,天色將晚,“紫金梁”正在營中吃晚飯。他見到張順過了,連忙招呼張順一起過來吃。張順也不客氣,自顧招呼悟空、姬蛋一起坐下吃飯?!白辖鹆骸笔侄伪葟堩樅诙嗔耍院茸∮枚挤浅I莩?,那晚飯也是有葷有素,有酒有rou。 張順順手抓了半只雞,一邊啃一邊告訴“紫金梁”自己剛剛得到的情報?!白辖鹆骸币粫r間有點拿不定主意,便問道:“‘擎天柱’老弟,你足智多謀,依你之見如何?” 張順倒也痛快,嚼了兩嚼,吞咽了一大口雞rou后說道:“不過戰(zhàn)撤兩策而已,我聽說河南久不聞刀兵。我們四人合起伙來做一把大的,弄死個巡撫玩玩,也是要的。” “這……”“紫金梁”聞言倒是踟躕起來,他本意還是做個宋江,走老一套“要想做高官,殺人放火受招安”的路子。若是他陣斬了河南巡撫,豈不是徹底和官家撕破了臉皮?這如何使得! 張順見他不是個爽利的,知他仍有顧慮。雖然無奈,但是也知道僅憑自己手下兩千人馬,是拿那河南巡撫樊尚燝沒有辦法。不過,這也使張順避免了一頭撞在墻上的惡果。 原來這河南巡撫從原巡撫范景文調(diào)離以來,兩年四任,如同走馬燈一般。那樊尚燝也是剛剛接任不久,政務未及通曉,軍務未及熟悉。所以,才在孟津洪災之時反應遲鈍,進退失措。 只是那范景文卻是厲害,崇禎二年發(fā)生了己巳之變?;侍珮O率軍號稱十萬,避開寧遠、錦州、山海關等戰(zhàn)略城關。共分兵三路分別從龍井關、洪山口、大安口突入關內(nèi),攻占遵化,直逼京師。 崇禎皇帝大驚,連忙急令各地兵馬馳援。但是由于明朝稀爛的組織程度,導致勤王的兵馬常常遇到?jīng)]有任何后勤補助的情況。于是,有一些勤王軍就地嘩變,有些勤王軍直接劫掠自己的城池村鎮(zhèn)。僅僅那河南巡撫范景文帶領的八千河南兵,兵餉自理,所到之處秋毫無犯,穩(wěn)定了京師的形勢。 于是,第二年崇禎皇帝便將其調(diào)入兵部擔任左侍郎一職。這河南巡撫范景文走后,那只他訓練的軍隊卻是留了下來。雖然并不見這只軍隊的戰(zhàn)斗力如何出色,但是僅僅看這后勤保障的組織程度,也不是義軍這些烏合之眾能一鼓而破的。若是兩軍糾纏過久,山西巡撫宋統(tǒng)殷越過太行山夾擊義軍,他們四人皆死無葬身之地矣。 那張順見風使舵,立刻向“紫金梁”推薦撤離之法。那“紫金梁”也是個小肚雞腸的貨色,聽了張順撤往山西的建議后,眼睛一亮,卻是想到了一個報復“老回回”的辦法。于是,兩人計議一定,便各自回營不提。 那“老回回”折騰了一天,也是又饑又餓,便停了攻城,下令埋鍋造飯。等到吃飯完畢,本待休息,卻聽到“紫金梁”命令,要求大伙夜攻一場。“老回回”沒有辦法,只得忍著困乏,又驅(qū)趕百姓“送了一波”性命,才算完畢。 這時候夜色已深,“老回回”便下令回營休息。只是那被擄掠過來的百姓一個個哭哭泣泣,實在糟心的很,鬧騰的“老回回”翻來覆去睡不著。沒得辦法,他只好起床,拿起鋼刀,跑出去砍了幾個,方消了心頭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