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請我當皇帝 第893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惡毒女配,她把將軍撩紅了臉、頂流雙生子的豪門jiejie、重生七零:不慌,我有千億物資!、蕭景千她又A又靚gl、[綜漫] 混蛋,把我的粉毛男友還給我、唐宮、一只駙馬入贅了、夏日午后、女皇只取一瓢、我讓前任高攀不起
“謝過殿下!”那金堉聞言斜欠著坐了,這才開口道,“這一次我國也給殿下備了美女二人,貂皮十張,皆為上品,聊表心意!” 上品? 張順頓時明白了,這廝是在委婉的告訴他,朱常洵那里都是給他挑剩下的。 “本王在這里先行謝過了!”張順嘿嘿一笑,“糖衣吃掉,炮彈打回去”道,“不過,當務之急,還是朝鮮盡快整頓軍隊,隨時配合我軍滅亡東虜!” 張順雖然已經(jīng)知曉黃孫茂的傾向,但是依照自個的身份地位,他也不會如同市井之徒一般,與那金堉討價還價。 對他來說,只需觀其大略,此事便能水到渠成。 “這……朝鮮國貧兵弱,遠比不得天朝上國物資充裕,士卒敢戰(zhàn)……”金堉聞言猶豫了一下,不由討價還價道,“還請殿下奏請陛下,向我國解除硫磺、硝石之禁,賞賜些火器、火藥,這才方有一戰(zhàn)之力!” “呵?”張順聞言笑了,“我聽說貴國王已經(jīng)向東虜稱臣,你們怎么保證這些硫磺呀、硝石呀,還有火藥、火器,不會流入東虜之手?” “現(xiàn)在不是本王求你出兵,而是你們自己要證明對我天朝上國的忠心!” 張順這話一出口,金堉的冷汗就下來了。 他知道張順這一席話是一個借口,然而如今這個借口卻分外好使。 誰讓他朝鮮國前腳向東虜屈服,后腳“明軍”就把如日中天的東虜給收拾了呢? 今天他能大破威名赫赫的東虜,明天自然也能讓朝鮮國變天。 “殿下,所言甚是,此皆我朝鮮之過耳!”金堉連忙認慫道,“可是我國兵無強兵,將無強將,若是貿(mào)然應了殿下,恐誤了上國大事!” 我雖然說不過你,但是我可以耍賴??! “誤事?倒也不怕!”張順笑道,“既然無強將強兵,那本王派遣一員將領過去選練,若是敗了,本王也須怪不得你們!” “這……”金堉一聽張順這話,心道:看了這事兒是躲不過去了! 他便一咬牙應道:“如此,那臣先謝過了!” 張順一看這金堉應了,這才笑道:“怕什么,東虜須沒有三頭六臂。” “當初那洪太領兵一十五萬入關,被我斬殺泰半。好大的名聲,亦不過尋常?!?/br> “今你國出了兵,待到東虜覆滅,先前投胡之事,就算揭過不提。” “???”金堉聞言大喜,連聲致謝。 張順看事情談得差不多了,又繼續(xù)道:“本王今日見你,除了這件事兒以外,其實還有兩件事兒?!?/br> “一曰貿(mào)易,我意專派一使,探查沿途道路,徹底厘定你我兩國海上航道,以免路上折損,你以為如何?” “此乃理所當然耳!”那金堉一聽有這好事兒,連聲應道。 “不過,以微臣淺見,我國船只遠不如上國,還請還歸故登州道為佳,還請殿下參詳。” “哦?此事待探查完畢以后再定,姑且不提!”張順聞言在心中暗暗記了一筆,然后又繼續(xù)道:“二曰通使,吾聞日本國在朝鮮之南,不知可有海路相通?” “有,有,有!”那金堉哪里料得到張順的心思,他見張順發(fā)問,連忙笑著應道,“若從我國石多山出發(fā),可先往漢城,然后再由漢城折往釜山,再由釜山前往九州博多港?!?/br> “哦?原來如此!”張順聞言不由滿意的點了點頭。 你道張順為何有此問? 原來他研究了與朝鮮貿(mào)易的海上航線很久,卻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 那就是他所謂的“環(huán)渤海航線”,其實是一條“斷頭路”,走到朝鮮就不得不折回來。 無論這朝鮮還是遼東,相對來于中原來說,都是物資匱乏之地。 這就意味著中原之地在和遼東、朝鮮做生意的過程中,不見會“出超”,更會有部分運力白白浪費掉。 拋開出超入超不提,單就運力來說,如果想避免這種情況出現(xiàn),那么盡量形成一個閉環(huán)的貿(mào)易航線。 而若想形成一個貿(mào)易閉環(huán),那么這一條貿(mào)易航線就不能止步于朝鮮。 于是,張順又想到了那個“一衣帶水”的國家——日本。 日本是一個島國,和中國海上貿(mào)易也很興盛。比如折扇、日本刀都是有名的日本國貿(mào)易品。 如果義軍能夠開拓出一條從登州至朝鮮,再至日本的航線,就能銜接上日本前往江浙的航線,徹底形成閉環(huán)。 實際上事情正如張順所料那般,在朝鮮通過朝貢和大明貿(mào)易的同時,其實也通過釜山在和日本貿(mào)易。 甚至中國的一些布匹、藥材、瓷器、茶葉等物,更是朝鮮轉手貿(mào)易的大頭。 這條貿(mào)易航線一直存在,只是由于缺乏官府的支持,中國的商人往往航行到朝鮮而止,缺乏進一步探索的動力。 可憐這金堉雖然是朝鮮大儒,對此經(jīng)濟學問并不精通。 被張順三言兩語,便套出了關鍵信息而不自知。 張順聽到此處,頓時心里火熱了起來。 先通航,然后再通商,進一步水師跟進,開通商口岸,再建立租界,進而建立殖民地。 前世列強的手段,一套接一套,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張順也會依葫蘆畫瓢。 第601章 滅虜策 話說隨著張順接見了朝鮮朝天使金堉以后,不多時那黃孫茂也前來述職。 其匯報內(nèi)容,倒與朝天使金堉相差無幾,想必是對過“口供”了。 而就在張順不動聲色之際,那黃孫茂便諫言道:“殿下,東虜之興也,乃以建州為根本?!?/br> “今其主力與我軍相持于遼陽,而建州空虛,犁庭掃xue,正當其時也!” “臣意以朝鮮為主力,賜以火藥、戰(zhàn)馬、鎧甲,并派遣將領進行訓練,然后出義軍,歷寬奠、叆陽、孤山、一堵墻等堡,攻破鴉鶻關,只入赫圖阿拉?!?/br> “那多鐸聽聞赫圖阿拉失守,定然進退失據(jù),一舉為殿下所克!” “此事非同小可,當從長計議!”張順心里冷笑一聲,面上卻不動聲色道。 “對了,此去朝鮮國,你功勞不小。本王聽說臨別之前,朝鮮國國王以萬兩黃金相贈,卻被你斷然拒絕了,果然高風亮節(jié)?!?/br> “這樣吧,本王這一次賞你紋銀百兩,絹布三百匹,以資鼓勵!” “謝殿下恩典!”那黃孫茂還待要說,聽了張順這話,連忙謝過了。 “萬兩黃金,假的吧?”當黃孫茂剛走,周皇后就忍不住從屏風后面跳出來質(zhì)疑道。 開什么玩笑,一萬兩黃金大概合五萬到十萬兩白銀。 這些錢哪怕對大明來說,都是相當一筆巨款,朝鮮國什么時候這么富有了? “當然是假的了,這是傳給我聽呢!”張順笑道。 若是仔細論起來,其實這黃孫茂還算是頗有才干。 只是這一次他私心太重,倒讓張順警惕了起來。 你道為何? 原來這朝鮮國雖然是大明的藩屬國,但是并非沒有自己的心思。 大明開國之初,這朝鮮國便坐擁重兵,對遼東也是虎視眈眈,不過懾于大明的軍威,這才不敢擅動。 待到明朝不斷采用經(jīng)濟手段進行制裁打擊以后,好容易才徹底壓制住了朝鮮的野心,如今張順豈肯再把它放出來? 若是果如黃孫茂所言,自己不但要出錢、出人,還要幫朝鮮訓練一支至少兩萬人以上的精兵,就為了攻入赫圖阿拉,那自己得傻到什么程度? 更不要說,若是真被朝鮮攻入赫圖阿拉。 如果朝鮮國向自己討要建州故地,那這塊地兒你是賞他,還是不賞? 賞則釀成心腹大患,不賞則無以服眾。 既然如此,還不如從一開始就把這點想念給他徹底掐滅才是正經(jīng)。 “殿下,征北將軍到了!”就在這時,高起潛突然高聲喊了一聲。 “哦?我這就去迎他!”張順聞言不由大喜,連忙揮退了周玉鳳等人,三步并作兩步趕到了養(yǎng)心殿外。 “殿下!”那盧象升一見張順親自迎了出來,感動的不能自已,連忙深深一拜道。 “先生辛苦了,快往里面請!”張順哈哈一笑,連忙一把扶起來盧象升,攙著走向殿里道。 “尸位素餐,不敢言苦!”盧象升連忙謙虛道。 兩人進了養(yǎng)心殿,分定主客坐下,張順這才笑道:“先生曾言不肯與大明兵戈相向,本王都依著你。” “殿下仁義!”盧象升連忙捧了一句。 “只是如今我與東虜鏖戰(zhàn)正酣,不知先生何以教我啊?”張順繼續(xù)問道。 “這……”盧象升捻著胡須沉吟了一下,這才開口道,“固所愿也不敢請耳!” “若是遼東局勢尚無變化,以臣之見,當出奇制勝!” “說說你的想法!”張順點了點頭,顯然也想到了這一點。 “夫用兵之法,彼可以來,我可以往!”盧象升肅然道,“昔日彼可以走草原攻我宣大,我如何不能出宣大,攻彼腹背?” “走宣大?太遠了,太遠了!”張順搖了搖頭道,“風險太大,不若趁著遼澤冰凍,走廣寧直驅(qū)沈陽!” 原來張順這一次之所以調(diào)盧象升過來,一則讓他撈點功勞,二則為了完成給后金致命一擊。 其實無論張順、盧象升還是黃孫茂,都看出來后金已經(jīng)不行了,所欠缺的未有一擊。 然而,這一擊從哪打,如何打,卻是個大問題。 黃孫茂認為整頓朝鮮人馬,攻取赫圖阿拉一帶最為有利。 而張順和盧象升卻認為奪取沈陽重鎮(zhèn),遮斷后金和蒙古、索倫部效果更好。 但是,具體到如何行動上,兩人又有分歧。 “可是若走廣寧,吾恐我軍尚未出動,東虜已經(jīng)盡知虛實矣!”盧象升不由擔憂道。 原來明軍和后金對峙于遼西之際,雙方一直處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狀態(tài)。 不僅明軍被后金滲透,其實后金軍中也被明軍滲透嚴重。 那盧象升能保證自己的“奇兵營”中萬無一失,但是卻無法保證錦州廣寧等處不會與后金交通消息。 “哦,原來你是擔心這個??!”張順不由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