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現(xiàn)代化建設 第156節(jié)
“依舊以三年為期,再次脫穎而出的參加洲考?!?/br> “洲考中獲勝者,再聚集涼京,參加最后的京考?!?/br> “如若能在京考中脫穎而出,方才能入仕。” 眾人:“……” 咕嚕。 這何止是苛刻?這簡直是重重險阻,跟過三關斬五將一樣。 能……能順利通過京考的人,那得是怎樣人。 想想都有些不可思議。 對于沒有科舉概念的人來說,的確足夠震驚的。 以前都是推舉,只需要幾個人說你有才能,你就有才能,直接上位就行。 但這科舉制度,一層又一層的篩選,跟過獨木橋一樣。 他們甚至都覺得,莫少珩不是給寒門尋了一條入仕的道路,而是在故意刁難吧。 莫少珩道,“每三年選拔一次,寒門入仕的數(shù)量也由圣人和諸位決定?!?/br> “而且,你們就不想看看,這么選拔出來的人,到底有何過人之處?” 咕嚕。 他們覺得選出來的還是人嗎? “你們就不想看看,從千軍萬馬殺出來的賢才,會將我北涼帶領向何等繁榮昌盛之景?” “北涼,從未見過山頂?shù)娘L光,你們就不想去看看嗎?” 第57章 天子門生 金殿上。 所有人都在看著莫少珩。 包括變法派,他們一心想著官員制度變法,改善貴族推舉制度。 也的確修改了貴族推舉制度,所以才導致貴族反抗那么激烈。 但現(xiàn)在…… 莫少珩說依舊保留原制度,在此基礎上,為寒門添加了一個科舉制度。 北涼施行雙規(guī)制,兩條規(guī)則同時生效,最大程度保證了貴族的利益不受侵害。 關鍵是這個什么科舉制度,從莫少珩嘴里說出來,還有模有樣的,讓人眼前一亮,心神都能沉進去一樣。 說實話,還真有點想看看從科舉之中脫穎而出的寒門子弟,到底是什么樣子的。 莫少珩繼續(xù)道,“以前,涼京的貴族,最怕去遠的地方當官,地方官又苦又累?!?/br> “如果選拔出了寒門子弟,可以直接將他們發(fā)放到地方上,你們不愿意去的,讓寒門子弟去,也算是對他們的一個考驗?!?/br> “等他們在地方上做出了政績,再以政績調(diào)升他們的官職,直到調(diào)他們回京?!?/br> 寒門入仕,的確艱辛,特別是讓貴族放開這個口子,更加艱難。 想要打破階級的壁,注定是要付出比旁人更多的努力才行。 所以,莫少珩往艱難的方向說。 這樣,才有可能讓貴族松口,也算是給他們一個打破階級的途徑。 當然,一但貴族肯放開這個口子,恐怕科舉帶來的影響,是他們也絕對始料未及的。 眾人:“……” 別人千軍萬馬殺出來,結果,莫少珩說,將人放地方上去。 沒有政績,連個回京的機會都沒有? 咕嚕。 也……也太苛刻了。 怎么感覺,不是讓寒門來當官,是讓他們來吃苦,當牛當馬使啊。 像發(fā)配到地方當官,特別是比較偏遠的地方,貴族的確是不怎么愿意的,越偏遠的地方,生活越艱難。 是最吃力不討好的差事。 若是……若是控制寒門子弟入仕的數(shù)量,讓他們?nèi)ジ少F族不愿意干的這些苦差事,也未必不可。 其實,莫少珩卻知道,在他們看來的苦差事,在寒門子弟心中,卻是……可望而不可及。 身在不同的階級,對一件事物的價值的判斷,也是截然不同的。 莫少珩見眾人有些意動,趁熱打鐵的道,“諸位,不若我們今年先嘗試一屆科舉,看看效果如何?” “再說?!蹦夔窨聪驇孜环磳ε傻拇恚霸僬f剛才幾位可是答應,只要寒門的讀書人數(shù)量足夠,你們是不建議引一些寒門子弟入仕的。” 后面一句話,就有些堵人的嘴的意思了。 眾人:“……” 議論紛紛。 若說科舉制度,的確功在北涼。 這種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自然有它的可取之處,對讀書人來說,每三年就是一次“魚躍龍門”的機會,甚至比現(xiàn)代一生直接由一次考試來決定命運,還善意一些。 當然,各有各的優(yōu)缺點,莫少珩不做置評。 眾人:“……” 莫少珩口中的科舉制度,的確震撼住了他們。 其中的智慧,他們也能管中窺豹,看到一二。 按理,是十分復雜的制度,莫少珩居然說得一清二楚,將制度完善得如此徹底。 其實,莫少珩也有點不好意思,這可不是他完善的,而是千百年來,老祖宗慢慢完善出來的。 只是,老祖宗的智慧,最后卻被釘在了恥辱柱子上,被所有人嫌棄,似乎沒有了一點可取之處。 但在莫少珩看來,這種制度,還是十分適合現(xiàn)在的北涼的。 眾人沉默了,現(xiàn)在有一種既能發(fā)展北涼,又能保住貴族權益的制度當前,他們的確很難反駁得了。 還是那句話,只有北涼昌盛了,世家貴族也才能更上一個臺階。 議論停了下來,并沒有人出來反駁。 這時,圣人的聲音傳來,“著六部完善科舉制度,莫少珩從旁協(xié)助?!?/br> “務必在今年,讓我北涼看到此制度的效果。” 六部尚書和莫少珩趕緊出列,領旨。 不過,今年就要看到效果? 看來圣人也有些意動呢。 不對,應該是十分意動。 莫少珩口中的科舉制度,的確需要六部合作,完善成適合北涼,能被真正運轉起來的規(guī)章制度。 需要花的時間可不少。 但現(xiàn)在圣人一句話,他們可能要忙得昏天暗地了。 接下來的時間,在勤政殿中,給莫少珩安排了一個位置。 說實話,勤政殿是三公三師三相三司馬,還有六部尚書辦公的地方,突然臨時多出來莫少珩這么一個不起眼的小官,哪怕只是一個臨時的位置,也挺詭異的。 不過,莫少珩已經(jīng)沒有時間去關注外面的評論了。 他從進入勤政殿的那一刻,就是昏天暗地的開始。 就差直接住進勤政殿了。 除了他,六部也差不多。 北涼的機器,運轉了起來。 一條一條制度的擬定,一條一條的審核。 各地官員得如何配合,等等都得寫進新制度中。 還有,為了防止作弊,為了防止官員互相溝通,防備制度也得完善。 莫少珩整整一個月,沒有看到午時的太陽,整個月都在勤政殿里面,抬起頭看看窗外的景色的時間都很少。 這還是在莫少珩熟悉科舉制度的運作方式的情況下。 可見,要完善一種未知的制度,到底得多難。 莫少珩走出勤政殿的那刻,如同重新活了過來一樣。 外面,春色明媚,樹木綠葉舒展。 “都開春了呢?!蹦夔襦止玖艘痪洌腥舾羰?。 當官,特別是當一個想要有所作為的官,果然不容易。 “簡直不是人干的事情。” 還好,在開春時完善了制度,如果執(zhí)行得當?shù)脑挘髂甑拇禾?,剛好可以進行第一次春闈。 莫少珩向宮外走去。 皇宮的門口,一輛馬車正等在那里。 趕車的正是南一,“少師,這里這里。” 莫少珩走了過去,上了馬車,趙棣居然也在馬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