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現代化建設 第246節(jié)
“這才花了多長時間,就到了?!?/br> 差不多節(jié)約了二分之一的時間,這還是他們沒有拼命趕路的情況。 趙棣也是眼睛一亮,他也想過,肯定能節(jié)省不少時間,只是沒有想到居然能節(jié)省這么多。 平坦的道路,暢通無阻,太神奇了。 到了臨城,就感覺出來和涼京的差距了。 無論從精神面貌,還是市容市景。 這也是因為涼京發(fā)展實在太快了,周圍城池很難趕上。 若是一般的發(fā)展速度,周圍城池也會逐步同化。 不過,一點也沒有打消眾人的熱情。 臨城的百姓也是歡天喜地,外面的水泥路實在太好了。 不過在看到涼京的隊伍,竟然跑到他們臨城來游玩,也是一愣一愣。 以前,城與城之間的跨越,可不容易。 但以后,怕是要經常如此了。 莫少珩逛了一會,和趙棣找了一個茶樓休息。 趙景澄等倒是精神勁兒十足,完全沒逛夠,約著南一繼續(xù)逛。 莫少珩倒是不怎么擔心,這些府邸的小公子出行,身邊隨時都跟著不少人。 趙景澄他們一邊逛還在一邊道,“都沒有我們涼京干凈?!?/br> “也沒有我們涼京那么多吃的?!?/br> 更別說繁榮程度了。 明明就是相鄰的城池,卻不能同日而語。 不過他們老師說了,因為不能互通,所以各城的同化程度就會變慢,也就說各城都會保留一些自己的特色。 他們主要就是找一找有別于涼京的臨城的特色,這也是游玩的樂趣。 結果,特色還沒有找到,趙景澄他們就遇到事情了。 原來是臨城一家百姓,不愿意送自家孩子去上義務教育,都鬧到縣衙了。 “我這是個女兒啊,我就是不愿意讓她讀書怎么了?” “女子讀書有什么用,你們說說?” “還不如讓她在嫁人前,多給家里干一點活。” “賠錢貨一個?!?/br> 如今義務教育,都免去了學費了,課本費甚至都能通過助學貸·款。 按理,凡北涼子民,差不多都有能力讓自家孩子識數讀點書了。 但有些家長,若自家是個兒子也就罷了,若是個女兒,就有些情況了。 他們就覺得女子不應該讀書。 周圍的百姓也在議論紛紛,有不少還在附和。 “可不是,我們北涼的這個義務教育本也是好的?!?/br> “可偏偏,那公文上寫著,凡我北涼的孩子都必須接受義務教育?!?/br> “它沒有寫清楚是男孩還是女孩啊?!?/br> “所以這個歧義的地方經常發(fā)生問題。” 每個城池的解讀也不一樣,弄得不少鬧上了公堂。 就比如今天這一起。 “女兒讀什么書,我看那公文上寫的凡我北涼孩子,指的就是男孩?!?/br> 那家長更得意了,“道理本來就是如此,這死丫頭見別人家的孩子在讀書,竟然也生了心思,你怎么敢……” 不知好歹。 縣令也皺著眉,這公文的確和平時女子無才便是德相違背的。 但公文上的凡北涼孩子,又讓人無法解讀清楚。 趙景澄等看得一愣一愣的。 他們經常跟在莫少珩身邊,自然明白這公文的意思。 既然說的是北涼的孩子,那就是不分男孩女孩。 什么女子無才便是德?看看他們涼京的女子百人團,個個都是才女,現在涼京的貴族女子,都以此為榮呢。 那家長繼續(xù)道,“我這女兒現在不讀書,以后也不會讀書,今天我就在這里說清楚了?!?/br> 還是趙景澄站了出來。 他是金殿風向官,也算職責所在。 “你這家長好生無禮?!?/br> “我朝廷好不容易克服萬難,才讓我北涼孩子有書可讀,這在繁盛的其他諸國也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br> “你不思感激朝廷也就罷了,竟然還和朝廷對著干?!?/br> 突然的聲音,一時間鴉雀無聲。 那家長也是一愣,嘀咕了一句。,“我的女兒我說了算,平地管別人家閑事?!?/br> 他也不敢大聲,因為見趙景澄等穿著,怕不是一般百姓人家。 趙景澄也懶得理會他,而是掏出一個牌子,對向縣令,“我是金殿風向官?!?/br> “縣令大人,為何有人公然違反我朝律令,你還不依法辦事?” 縣令一時之間都沒有反應過來。 這么年輕的金殿風向官? 趙景澄嘀咕了一句,“果然沒有經過科舉的官員,連北涼律都沒能熟背就來當官了?!?/br> 要是從科舉出來的,北涼律那是讀得滾瓜爛熟,發(fā)生這樣的事情自然知道該怎么做。 趙景澄說了一句,“看來我得將這事稟告給圣人。” 那縣令直接都哆嗦了一下。 在他看來,這本也是尋常事,但若是鬧到了圣人面前,他怎么也得落一個辦事不力的罪名,這烏紗帽是別想保住了。 趕緊道,“依這位……大人之見,該如何處置?” 趙景澄嘴角都抽了一下,“不是依我所見,而是根據北涼律該如何,我說了又不算,得北涼律說了算?!?/br> 那縣令連連稱是。 趙景澄居然還學大人感慨了一句,“我北涼的科舉任重而道遠啊,得讓圣人多用科舉取仕才對?!?/br> 然后道,“依照我北涼律,凡我北涼適齡孩子,都享有義務教育的權力,無人能剝奪他們的這份權力,包括他們的父母。” “所以,這人不讓自家女兒上學,已經觸犯了律法。” “我看他不像是初犯?。俊?/br> 的確不是觸犯,去年的時候就鬧過這么一出了,這女孩去年就沒能入學。 “按照我北涼律,初犯者以罰金銀為處罰。” “再犯者,入獄半月?!?/br> 眾人:“……” 那家長被衙役抓下去的時候還有些懵,他不就是不讓自家女兒上學,竟然……要入獄? 趙景澄拿出一個本子,“得記下來,這情況連離涼京這么近的城池都有發(fā)生,其他城池肯定也有,我得在上朝的時候,讓圣人和百官都知道?!?/br> 不得不說,科舉出來的那些官員,都被派去了邊遠城池,反而是靠近涼京的,依舊是貴族推舉制度。 他們可不像科舉中脫穎而出的官員,對北涼律那么熟悉,都是靠感覺在治理。 那縣令已經一頭冷汗。 趙景澄等見事了,還要去找臨城的特色呢。 那縣令趕緊派人來接待。 趙景澄嘀咕了一句,“平時不熟讀北涼律,拍馬屁倒是熟練。” 將安排來的一堆接待人員打發(fā)走,留下了一個本地的老戶。 趙景澄說道,“臨城有什么比較有特色的東西?” “不需要多珍貴,只要是其他城池沒有就行?!?/br> 老戶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在臨城生活了一輩子,最是了解臨城的情況。 猶豫了一下,“倒真有這么個東西。” 第87章 羊皮筏子和碼頭魚市 莫少珩和趙棣在茶樓喝茶,等了半天,趙景澄等還沒有回來。 正準備讓人去找人,這時,趙景澄等學生已經風風火火地跑了回來。 “老師,我們找到好東西了?!?/br> 一個個的,大冬天的鞋子都沒穿,褲腳也撈得老高。 莫少珩心道,這是怎么了?看把一個個激動得。 下了樓,就看到一人手上提著一個小石頭大小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