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 第375節(jié)
聽到這些人錯漏百出的“傳說故事”后,他們按捺不住,湊上去為同鄉(xiāng)們說起真正的“史書故事”。 雖然他們說的大部分是“野史”,“史”的部分不太多,故事足夠“野”,但他們對災民們說,大漢的“文景之治”“漢武盛世”“孝宣之治”“光武中興”“明章之治”“永元之隆”,都是真的。 災民們瞠目結舌。 居然有這么長的王朝?居然有這么多好皇帝?居然有這么多官府會賑濟而不是趁著天災更加橫征暴斂的“治世”? 大漢統(tǒng)治下的祖宗們日子也太好過了! 寒門庶士很想說,其實在大漢也有橫征暴斂,比如漢武帝晚年,百業(yè)凋敝,天下戶口逃亡過半。只是漢武帝晚年醒悟,且有個好孫子漢宣帝,大漢又重新變得強盛。 話到嘴邊,他們卻說不出口。 災民們肯定會說,那也是有盼頭的好日子。哪像現在遇到一個壞皇帝,接下來的肯定是亂世,而不是期待下一個皇帝是好皇帝。 能堅信王朝不會覆滅,亂世不會到來,只需要等到下一個好皇帝,這是多么難以想象的事? “那這樣的漢朝,怎么就滅亡了呢?”災民們很疑惑。 “因為大漢皇帝也以為自己天命所歸,肆意虐民,不再好好對待百姓,百姓就揭竿起義,如現在反了大隋一樣,反了大漢?!币晃豢谝羯杂行┕殴值娜迨看虬绲闹心耆说?,“誰對百姓好,百姓就愿意支持他,一直讓他當皇帝;他對百姓不好,在王朝統(tǒng)治下和亂世差不多,那么不如進入亂世,百姓和皇帝都別想活?!?/br> 災民們笑道:“這話可不興說,小心被砍腦袋?!?/br> 不過他們只是笑一笑,沒有在意。 旁邊的小吏搖搖頭,背著手離開,也沒在意。 畢竟現在亂世余波未平,這里的百姓和小吏,說不定都當過“民賊”。 只是天下重歸和平,百姓不當賊也能活得下去了,他們才從“民賊”變回了“百姓”。 “王夫子,你怎么在這?”一位武將打扮的人找來,“殿下召見你,我找了你好久。” 災民們嚇了一跳。我們中混入了一個大官?! 剛才滿口反言的儒士起身理了理衣袖衣擺,抬手將發(fā)冠扶正,跟隨武將離開。 待他離開后,災民們才再次竊竊私語,尤其是寒門庶士討論最為激烈,連小吏都參與進來。 “剛才那人是誰??!” “是我們村的夫子。不對,也不算我們村的人,他說他四海為家,到處收學生。” “四處開書院?!這不就是漢末的大儒嗎!他叫什么名字!” “聽說叫王云,字守義?!?/br> “難道是太原王氏的大儒?!” “不是,聽聞是南邊的?!?/br> “那就是瑯琊王氏!是瑯琊王啊!” 居然親眼見到了一位世家大儒,好像是史書中的人從泛黃的書頁中走了出來,士子們激動不已。 農人們撓撓頭,好像也有點激動。 那可是話本中的人物呢!是能舉起城門的大儒! “王夫子,我都提前通知你了,你居然還讓我好等?!弊跇湎驴磿睦钚允掌饡?,開玩笑道,“不愧是世家大儒,這腔調你真是拿捏準了。” 王云苦笑:“晉王殿下,難道不是因為你提前到了一日,我才沒有在住所等你嗎!” 李玄霸眨了眨眼:“是這樣嗎?” 一位布裙荊釵,笑容溫婉的女子粗聲粗氣道:“殿下,你怎么還和以前一樣,老欺負我男人。” 李玄霸將書卷插入腰間,笑道:“我可不敢欺負瑯琊王氏的大儒,天下士人都會唾棄我。許久不見,真是認不出你了?!?/br> 王云作揖,淺笑不語。 王云,字守義,自北魏起就已經居住在京兆郡的瑯琊王氏子弟,知世郎王薄的新身份。 王云的再塑造,李玄霸的老師們都有參與。 他們雖罵李玄霸是狂士,但參與此事的熱情非常高。李玄霸堅信,老師們腦后都有反骨。 當然,高颎等人只是在好奇,只短短幾年,能不能把一介鐵匠賊帥培養(yǎng)成世人交口稱贊的大儒? 如果大儒真的能像李玄霸所計劃的那樣造勢造出來,他們這群有大儒之名的人,心情會很復雜。 一邊,他們很厭惡“大儒是造勢造出來”這個說法;另一邊,如果一個鐵匠短短幾年就能成為大儒,那儒家先賢教化萬民的理想就不是空談,而是路途雖然艱險遙遠,但能夠達到的終點。 王云雖是鐵匠,也識得字,讀得幾本書,不然也成不了“知世郎”。他十分聰明,幾乎過目不忘,理解能力也很強,只在西京待了一年,就被李玄霸那些真正的大儒老師“外放”去游學了。 現在李世民即將登基,登基之初就要廣召天下有名望的隱士入朝為官,王云就正在征召列表內。 正好路過王云隱居的地方,李玄霸便和故人小聚一番,聊聊近況。 王云很好奇:“洛陽可是晉王殿下的計謀?” 李玄霸黑著臉道:“不是。我覺得是二哥做了什么!” 王云失笑:“那就是百姓自發(fā)請求秦王殿下登基了。恭喜兩位殿下,這就是民心。” 李玄霸道:“是民心,也是懸在皇座上的利劍。二哥能被百姓簇擁登基,那么百姓也能把他屁股底下的椅子翻了,再簇擁一個人登基。王夫子,這層紙,就由你給百姓點破了?!?/br> 王云收斂神色,再次沉默作揖。 孫宣雅摸了摸鼻子:“每次聽你這么說,我都懷疑你是不是瘋了?!?/br> 李玄霸道:“狂士就是這樣。老師們都說我有魏晉遺風?!?/br> 孫宣雅笑得把優(yōu)雅仕女的皮都笑破了,重新變成了齜牙咧嘴的農婦大笑:“我這些年也讀了好多書,殿下你別誆我,魏晉遺風可不是這樣?!?/br> 李玄霸攤手:“我說是就是。我現在也是文壇領袖,我說了就算?!?/br> 孫宣雅笑得直不起腰,王云的大儒面具也繃不住了,忍俊不禁道:“三郎君所言極是?!?/br> 李玄霸與兩位故舊隨意聊了幾句,沒有留他們用飯,親自把他們送了出去。 這不過是晉王殿下聽到了王夫子夫妻二人的名聲,好奇地召見他們,然后心生敬佩地親自將他們送到回家而已。 王云得了晉王殿下的賞賜,將賞賜捐贈給官府賑濟百姓后,繼續(xù)過著以往清貧的教書夫子生活。 只是這一次,他不需要再出外尋訪學生,只要開壇講學,臺下便學生如云。 孫宣雅的女學也終于辦了起來。稍稍富裕一點的寒門庶士,都愿意請孫宣雅來教導他們的妻女讀書習字。 李玄霸與他們匆匆相逢,又匆匆離去,繼續(xù)做著各自的事。 洛陽中,百姓都把隋朝皇帝的衣服翻出來了。 李世民看著百姓們進獻的“從犄角旮旯里找出的隋朝皇帝丟掉的皇袍”,扶額嘆氣不止。 “當我傻嗎!這明明是新繡的!”李世民咬牙切齒,“洛陽百姓把我堵著不準離開或許是他們自發(fā)的行為,但這皇袍絕對是阿玄的準備!” 長孫無忌面無表情道:“是啊,然后呢?你還能定他私自縫制皇袍的罪?” 裴行儼起哄:“快定罪,我早就看不慣……嗯?李二,你怎么突然從椅子上彈了起來?” 李世民拔腿往外跑:“阿玄來了!他催命似的讓我開門!” 長孫無忌和裴行儼面面相覷。 李世民沒有住在還未修繕好的皇宮中,而是住在了一直有打理的他和李玄霸曾經居住的小院子里。 李玄霸隔著門就聽見李世民和長孫無忌、裴行儼說他壞話的聲音,試探性地在心里喊了一聲,果然把二哥喊了出來。 李世民一開門,就飛起一腳踹向李玄霸,嚇得宇文珠花容失色。 兄公的武力值多可怕,這一腳踢中了,我家郎君豈不是要斷好幾根骨頭。 但李玄霸卻面無懼色,連躲都懶得躲,李世民果然停到了他面前,然后抬腳輕輕在他衣服下擺踹了個腳印。 李玄霸抬腳踹了回來。 長孫無忌和裴行儼倚著門嘆氣,就像是門神。 誰家兄弟是用互踹打招呼?! 裴行儼:“我弟弟才剛出生。你和你家兄弟……哦,你和你同父異母的兄弟關系都一般?!?/br> 長孫無忌雖然不和兄弟互踹,但他開始和裴行儼互踹。 宇文珠看得分外無語。這群男人為何如此幼稚?大街上還有百姓偷看呢?你們不要臉面嗎? 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李世民和李玄霸都不在乎臉面,長孫無忌和裴行儼等下屬的臉面也被李二郎和李三郎吃了。 李世民和李玄霸打過招呼后,摟著李玄霸的肩膀道:“小五呢?我被堵在洛陽,他居然不過來救我?” 李玄霸道:“我離開了長安,他得坐鎮(zhèn)宮中協(xié)助母親賑災?!?/br> 李世民臉上笑容消失:“很嚴重?” 李玄霸點頭。 李世民把手臂從李玄霸肩膀上放下來,自嘲道:“就算我登基,也阻止不了天災。” 李玄霸道:“但你可以成為一個會賑災的皇帝?!?/br> 李玄霸停下腳步。 李世民往前走了幾步,見弟弟沒跟過來,狐疑地轉身。 裴行儼和長孫無忌疑惑地看著李玄霸。 李玄霸撩起袍子,俯身跪下:“如今亂世未平,天災又至,民不聊生,急需一個好皇帝。請?zhí)拥钕碌腔?,救世濟民!?/br> 李世民面色大變,他一把把李玄霸拉起來,訓斥道:“我說過,無論現在還是以后,你都不可跪我!若你都將我當皇帝,我就真的是孤家寡人了!” 李玄霸道:“我就替天下百姓跪這一次,以后不跪了?!?/br> 李世民嘴唇翕動,想說的話堵在喉嚨,卻半晌沒說出話來。 李玄霸道:“二哥,登基吧。” 李世民道:“如果我現在趁著民勢登基,百姓反噬可能就是一代而亡?!?/br> 李玄霸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不是二哥早就知曉的道理?” 李世民道:“但水本不會這么湍急?!?/br> 李玄霸道:“我承認,我在其中做了微不足道的一點貢獻?!?/br> 李世民雙手按在李玄霸的肩膀上,手指不由收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