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宴 第122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權(quán)寵天下:神醫(yī)小毒妃、情難自禁(h腦洞合集)、權(quán)寵天下之神醫(yī)小毒妃、被lun番艸哭的清冷美人、當瑪麗蘇文里的男主被炮灰男配掰彎后、傷如玉、偷偷喜歡(1v1 重生)、你居然還是水果味(1v1)、青梅竹馬(高H)、請君入夢
一晃又過了五日,待到二月初,汴京已經(jīng)回暖。 即便早晚都還有些寒涼,但白日尤其是午時,只要天上太陽閃耀,那人間便不會寒冷。 這一日鋪席剛開張,沈如意便努力揚了揚嗓子:“各位客官,各位客官,請聽我一言。” 沈憐雪本就站在推車后,食客們都自覺在鍋灶前排隊,沈憐雪聲音確實不夠洪亮,但她一開嗓,等候在棚架里的男女老少便都安靜了下來。 沈憐雪臉上掛著早起被風吹過的薄紅,此刻金烏未升,銀月高掛,暗沉沉的天色卻并不能打散她眼眸里的星光。 她臉上帶著讓人無法忽視的朝氣和自信。 “感謝各位客官這幾個月的支持,咱們團團煎餅生意越來越好,我跟團團跟麗姐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變化,”沈憐雪說到這里,輕輕一頓,隨即又笑了,“好了,這些便不多說,我要說的是,我們團團煎餅要開食肆了。” 有不少食客已經(jīng)知道她們在籌備店鋪開張的事,這些時候花樣繁多的新菜品就能說明一切,但也有的人只不過買了煎餅就走,并未多關(guān)注攤位是什么模樣。 這會兒一聽,都有些驚愕。 “哇,老板,厲害啊?!?/br> “恭喜團團啊,也恭喜老板?!?/br> “麗姐,我可是你從余老板那里帶過來的食客呢。” 客人們七嘴八舌,有的恭喜,有的玩笑,有的是真心替她們高興。 雖說不過是萍水相逢,但看著這幾個娘子越過越好,即便只是路過行人,也會為春日里逐漸盛開的花兒停住腳步。 由衷在內(nèi)心稱贊一聲:真美。 棚架里一瞬間便熱鬧起來,每個人都說著笑著,似乎也跟著她們一起歡喜。 沈憐雪看著眼前的一張張小臉,心里有暖意流淌,她又伸了伸手,示意自己話還沒說完。 “為了感謝大家的支持,我們特地做了一些禮券,在開張前來我們這里買吃食,只要超過十五文,都會送一張?!?/br> “每張禮券值一文,到時我們的食肆開張,大家可以拿著禮券過來抵扣餐費,每十文可抵用一文?!?/br> 這是沈憐雪跟沈如意在家算來算去,又同裴明昉仔細研討出來的兌換方法。 沈憐雪他們賣的吃食,煎餅兩張十五文,rou夾饃一個十五文,因此,只要買兩張煎餅或者rou夾饃一個,便可以得一張禮券。 用的時候也很簡單,十文用一張,無論是坐桌還是買了帶走,都可,即便只是路邊買煎餅,買兩套煎餅也能用一張,是很劃算的。 當然,劃算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這種方式食客們從未見過,也從未聽過,一時間都有些愣神。 旁的大店似也發(fā)過禮券,但大多都是贈菜或者吉祥話,不過討個好彩頭罷了。 “禮券我們準備了兩千張,暫時先發(fā),若是不夠還會補做,若是有人不懂,可以詢問白娘子,她會給你們解答?!?/br> 沈憐雪聲音平穩(wěn)又有力量,食客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下一刻,便都異口同聲:“給我來兩套煎餅?!?/br> 沈憐雪幾人對視一眼,沈如意的小嗓子吆喝道:“好嘞,煎餅兩套?!?/br> 于是,這個小的團團煎餅攤位前,更是熱鬧非凡,排隊的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 食客們你給我講,我給你解釋,說得不亦樂乎,似乎都想給別人講講這一樁新鮮事。 什么禮券,什么兌換,說得人心潮澎湃,恨不能明日就拿著這禮券去新開的食肆,狠狠花上一大筆錢。 甚至還有食客問:“老板,若我攢了十張禮券呢?” 沈憐雪正忙著做煎餅,沈如意替她回答:“阿叔,你有多少,都能換多少,就看你吃不吃得完。” 食客們哄堂大笑:“好吃,就一定吃的完?!?/br> 沈如意語氣里有著讓人開心的輕快:“那,團團煎餅提前謝謝阿叔惠顧哦?!?/br> ———— 一開始在商議的時候,裴明昉就道:“先同食客說,你就準備了兩千張,先到先得?!?/br> “但也要同他們說清楚,晚來的不一定沒有,為了讓所有食客都能領(lǐng)到,要額外加做?!?/br> 裴明昉聲音透著笑意:“這樣一來,食客就會知道你生意火爆,到時候食肆開張,他們會先去登門兌換,不會拖著不兌,因為他們都覺得會有很多客人,去晚了不一定還能兌上。” “一開始能引得大批客人,這些客人又會一傳十十傳百,口碑和客流自然而然便會帶起,等到禮券都兌換完,客人也不會變少太多?!?/br> 沈憐雪的手藝到底如何,裴明昉大抵都嘗過,能叫他那挑嘴的母親和侄子贊不絕口,想來一定能吸引回頭客。 物美價廉,美味干凈,即便只是販夫走卒也吃得起,生意自然不會差。 裴明昉對沈憐雪是很有信心的,因此,在沈如意同他商量禮券之事后,他還能舉一反三,給了后面一系列的發(fā)放方式。 就連看過《菜譜》的沈如意也自愧弗如,她爹真不愧是宰執(zhí),在指定規(guī)章時真是信手拈來,連想都不用深想。 裴明昉看女兒一臉崇敬,不由摸了摸她的頭:“爹爹整日都同那些老宰執(zhí)打交道,每日做的就是這樣的差事,自然熟悉?!?/br> 他制定和議論的都是國家大事,牽扯到萬萬人之身家性命,每一個新的政令頒布,背后都經(jīng)歷過短則數(shù)月長則數(shù)年的評議。 因此而言,這間小小的食肆,即便沒有沈如意的這個奇思妙想,裴明昉不用動用裴家都能讓賓客盈門。 最主要的還是味美價廉,東西是一頂一的好。 沈如意想了個成語:“大材小用?” 裴明昉跟沈憐雪不由一起笑出聲。 兩個人對視一眼,沈憐雪道:“多謝大人費心,如此便按大人所言來辦?!?/br> 裴明昉擺手:“不,倒是我要謝過團團和沈娘子,倒是給了我些許深思?!?/br> 沈憐雪有些驚詫:“團團這奇思妙想,還能給大人深思?” 沈如意咧嘴笑了,特別得意:“娘,說明團團很厲害!” 裴明昉眼睛里的笑意流淌出來,他溫言解釋:“治大國如烹小鮮,治理一個國家同開設一間食肆,其實也是有些相仿佛的,本質(zhì)上來講,國家也需要賺錢,賺來的錢,讓國家里的所有人都生活幸福,即便是庶民也能生活下去,不會被逼迫流離失所,無以為系?!?/br> “團團這個禮券的主意其實不錯,若是收商稅時可試行,比如商稅實交則發(fā)放禮券用以兌換各路票引,這種優(yōu)惠,相信許多大商賈都會心動?!?/br> “畢竟,也不是人人都愿意偷稅漏稅,這畢竟要承擔風險?!?/br> 裴明昉說得就有些深奧了,但沈如意卻奇異地聽懂了:“爹爹,可他們還是要多交稅,愿意交的一定會交,不愿意的即便優(yōu)惠也不會交,還不如給早交稅的人多發(fā)禮券,然后逐日或者逐月減少,這樣,一直積極交稅的人會更積極。” 聽到女兒的話,裴明昉眼睛都亮了。 他比剛才的沈憐雪還要驚訝,簡直是不可置信地看著小女兒,似乎在看什么稀世珍寶。 “團團,你是怎么想出來?真是叫我頗為震驚。” 裴明昉看著女兒問,他的震驚是藏都藏不住的。 沈如意沖父親笑笑,很是理直氣壯:“畢竟要賞罰分明,照功行賞,且嘉言懿行,只有后來者看到前人之裨益,才會效仿?!?/br> 這話說得比裴明昉還咬文嚼字,落在沈如意身上,卻一點都不顯得突兀,反而有種返璞歸真。 這些自然不是沈如意小小人兒能深思之言,其實是她的師父前世所教導。 師父一心向善,總是說嘉言懿行,沈如意小小年紀便也記在心里。 裴明昉贊嘆道:“吾兒聰慧,堪比當世大儒。” 這夸獎實在有些厚重,沈如意栽倒在母親懷里,臉上笑容不落,終于還是有些羞赧。 裴明昉同沈憐雪對視一眼,沈憐雪沖他抿了抿嘴,一句話都未多言,但裴明昉卻看懂了沈憐雪的意思。 他只是低聲笑著說:“我女兒就應該聰明?!?/br> 一晃幾日過去,禮券也已發(fā)出過半,當每一日生意都更上一層樓時,沈憐雪便跟沈如意感嘆:“你們父女,真是厲害?!?/br> 或許都被那兩千張的定量激勵,過來買麻醬饅頭和糖三角的食客都增多了,沈憐雪和白柔兒每天都要揉更多的面,明日次從十幾蒸籠幾乎要賣過二十。 且不提娘幾個累卻也快樂,臨近甜水巷一帶,甚至蔓延至南牌坊街,百姓閑聊時也會問:“你有禮券嗎?” 甚至有以前沒聽過團團煎餅的食客,也會因為禮券慕名而來,想要看看光憑鋪席兩月開起食肆的食物到底有多美味。 可以說,煎餅帶來了附近的食客,而禮券卻把未聽過煎餅的食客吸引而來。 就連提出這個“促銷手段”的沈如意都沒想到,不過為了宣傳食肆而發(fā)放的禮券,反過來把煎餅帶火了。 沈如意看著眼前絡繹不絕的食客,同母親感嘆道:“也是美味佳肴太少,咱們這么花樣繁多的美食,一定可以征服汴京百姓?!?/br> 沈憐雪好笑地用手肘敲了敲她肩膀:“莫要胡說?!?/br> 沈如意嘿嘿一笑,便又跟眼前的食客捧起笸籮:“嬸娘好,盛惠十五文,這是您的禮券,請收好?!?/br> 她一邊收錢,一邊從自己身上的小圍裙口袋里取出一張細長的白布。 白布上有些隱約的暗紋,上面寫著團團煎餅,一文字樣,下面是沈如意的花押和東汴河大街街道司的花押。 翻過背面,則是小字,寫的是每十文抵扣一文。 這張禮券很簡單,也不大,即便有十來張都可一起放入荷包,還有些綽綽有余。 那面生的食客接過禮券,下意識摸了摸,然后便低著頭匆匆走了。 沈憐雪正忙著攤煎餅,沈如意在數(shù)錢,誰都沒注意這個并不顯得奇怪的客人。 之后一連三日,慕名而來的食客太多,以至于禮券發(fā)放很快,到了二月初七,這兩千張便全部發(fā)放完了。 沈憐雪站在攤位后,同食客們說了這個好消息:“之前承諾的兩千張已經(jīng)發(fā)完,我們已經(jīng)提前趕制了新的禮券,從今日開始發(fā)放,這一次大約有一千張,同樣先到先得?!?/br> 正在等著取煎餅的食客很驚喜,后面也有人問:“還有一千張啊,那我明兒還來!” 沈憐雪學著女兒的話語,笑著向面前的食客解釋:“承諾要發(fā),便一定會如數(shù)發(fā)放,絕不會敷衍。” 食客們就道:“好嘞,老板明日多準備些rou夾饃,來晚就買不到了。” 沈憐雪點頭,沈如意就道:“好,一定一定,明天見哦?!?/br> 今日忙完,依舊是天擦黑。 不過此時已過了立春,傍晚天色越發(fā)明亮,能忙到這個時候,也說明生意比平日里要好得多。 四人推著空空蕩蕩的推車往家走,路過臨街的樓屋時,沈憐雪便往上喊:“大姐,大姐。” 孫九娘推開窗戶,低頭往下看來:“我就來?!?/br> 今日他們要吃火鍋,特地叫了孫九娘和鄭欣年,大家一起熱鬧熱鬧。 火鍋好準備,高湯都是提前熬好的,沈憐雪調(diào)試了兩重口味,一種是排骨湯,另一種是略微有些味重的辣雞湯,這兩種到時候都會放在店鋪里,給食客選擇。 今日他們要吃的就是辣雞湯。 雞湯里放了蔥姜芥子和麻椒,味道是又麻又辣,卻很驅(qū)寒,冬日里先喝一碗湯,渾身的寒氣都被逼出,舒坦得很。 孫九娘領(lǐng)著鄭欣年上門時,廚房里已經(jīng)擺好了新定做的銅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