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頁
書迷正在閱讀:替身才是白月光、太子妃求生指南、離開薄情王爺后[重生]、穿成未來反派的后娘、在修羅場當萬人迷女配[快穿]、一人食、她超能打的[星際]、趁月色去見你、開局一頭奶牛[末世]、天師九零再就業(yè)
亭內(nèi)安排了樂人吹笛,笛聲悠揚,涼風輕撫。 那荷花在日頭下開的正好,偶爾幾只早熟的蓮蓬怯怯的低了頭,被一雙巧手摘下。 “皇后娘娘,這個時候的蓮子最是清心?!?/br> 魏憐兒笑著說道,親手給皇后剝出兩顆來。 “人家都在賦詩作畫。再不濟的也能彈彈琴,你倒好,在這里吃起來了?!?/br> 皇后輕笑一聲,卻還是從容的接過蓮子。 “不過這的確好吃?!?/br> “臣妾沒什么才藝,與其拿出來獻丑,倒不如乖乖的陪皇后娘娘坐著?!?/br> 魏憐兒抬眸,卻見高貴妃正微微扶著肚子,另外一只手調(diào)試著古琴。 “貴妃娘娘同嫻妃娘娘今日若是能給咱們共奏一曲,那便是姐妹們的幸事了?!?/br> 嘉妃笑著說道。 “我們彈琴,嘉妃meimei起舞可好?” 嫻妃微微一笑,放下了手中茶湯。 嘉妃爽朗開口,“臣妾若是能給各位jiejie伴舞,那便是臣妾的福分了?!?/br> 話音落下,她便施施然從人群中走出來站在船中央。 那劃船的太監(jiān)們也十分有眼色的將船只停下,盡量控制船只平穩(wěn)。 琴聲漸起,二人所彈極為即興。沒有曲譜,沒有事先打好招呼,竟也配合的天衣無縫。 “高貴妃同嫻妃兩個是出了名的五弦雙絕,當初未出閣時便才名遠揚?!?/br> 皇后低聲說道。 “那皇后娘娘的才藝是什么?” 魏憐兒發(fā)現(xiàn)在這后宮中的女子們,沒有一兩手才藝傍身都不好意思說自己皇上的妃嬪。 一個個皆是能人雅士,就算是純妃也有一手極好的棋藝。 皇后卻笑了笑,轉(zhuǎn)眸看向魏憐兒。 “猜猜看?!?/br> 皇后身子虛弱,體量也嬌小,魏憐兒想了想輕聲道。 “大抵也是彈琴之類的吧。” “不是,本宮于琴棋書畫之上并不下功夫?!?/br> 皇后卻搖頭。 “娘娘那一手好字,竟沒下功夫?” 魏憐兒詫異的瞪大雙眸,突然覺得自己就是井底之蛙。 “字是進宮之后無聊練的?!?/br> 皇后垂眸,畢竟在這宮中也沒有什么其他的娛樂了。 “娘娘當初是在圍獵場上一鳴驚人的少年將才呢?!?/br> 綠蟬卻噗嗤一笑,將答案說了出來。 魏憐兒震驚的險些跌了手中團扇,“這是從何說起。” “當初木蘭秋狝之時,富察家的小少爺一天之內(nèi)策馬整個獵場,圍捕數(shù)十只公鹿,一人獵物能抵百人,故而一戰(zhàn)成名。 先帝當下召見這位公子,卻沒料到竟是個女扮男裝的花木蘭?!?/br> 綠蟬說的生動,魏憐兒詫異的盯著皇后,實在無法相信皇后這樣溫柔持重的人在年少時竟是這般的意氣風發(fā)。 “自那次后,娘娘便時常隨著先帝圍獵。當時都笑稱富察家有雙世子,個個都是文才武略,有大將之風呢?!?/br> 皇后娘娘的過往竟是這樣的,魏憐兒不由抿唇,那她進宮這數(shù)十年內(nèi),究竟發(fā)生了什么,將她變成如今的模樣。 “臣妾要是能看看娘娘當年的風姿就好了。” 魏憐兒笑著揚唇,頗為感嘆的說道。 皇后輕輕搖頭,眸中閃過一絲遺憾。 “大約不會再有那樣的時候了?!?/br> 她輕聲說道,再看向撫琴跳舞的諸位妃嬪,看著這精致奢華的紫禁城。心中不由苦澀,若不是做了皇后,她也不至于困在此處數(shù)十載。 “會有的。馬上就又要去圍獵了,到時候娘娘的身子一定保養(yǎng)好了?!?/br> 魏憐兒卻握住皇后的手,輕聲勸慰道。 “希望如此?!?/br> 二人相視一笑,卻聽見高貴妃那傳來弦斷之音,卻又聽得一聲驚呼。 船身不知怎么猛烈的動起來,眾人皆無法站穩(wěn),皇后連忙一把拉住魏憐兒。 卻還是聽到高貴妃撲通一聲落水的動靜,“快去救貴妃娘娘?!?/br> 眾人簇擁著上前,沖散了魏憐兒和皇后。大家撲到船邊去瞧,魏憐兒也被擠去了船邊。 她不知被誰踢了一腳,肚子正巧撞在了船板上。突然一陣劇痛,魏憐兒默默的用手死死扣緊船板。 這個時候說不定有人趁亂作惡,她要保護好自己。 手緊緊握著,期間的確經(jīng)受了不少推搡,可好歹她勉強將自己穩(wěn)在了原地。 隨著一陣慌忙的動靜過后,早有太監(jiān)跳下水將高貴妃救了上來。剩下的嬪妃們嚇得不輕,都被嫻妃請到翊坤宮歇息。 乾隆收到消息立馬趕來,進屋之后率先走到魏憐兒身邊,見她神情痛苦,冷聲道。 “太醫(yī)呢?!?/br> “回稟皇上,太醫(yī)們都在里間診治貴妃娘娘呢。貴妃娘娘十分兇險,恐怕……” 嫻妃連忙上前解釋,卻被乾隆抬手打斷。 “幾十個太醫(yī)莫非還能一起診脈救人不成?叫一個出來先給令嬪看?!?/br> 嬪妃們或多或少露出嫉妒的神色,那些目光落在魏憐兒身上,她自己都紅了臉,頗為局促的扯了扯乾隆的衣袖。 “陛下,臣妾只是撞到肚子而已,并沒有其他的問題。” “這怎么行,你臉都白成這樣了?!?/br> 乾隆卻搖頭,隨即冷聲道。 “還不快將太醫(yī)叫出來,莫非是要朕三催四請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