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科舉文里的反派女配 第26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重生嬌女:回府后她炸了大佬后院、少女心、照金巷、媚禍、成精后我在豪門當(dāng)祖宗、重生嫡女打臉日常
“你是二爺一過來,就在此伺候嗎?以前你是在哪兒伺候的?”妙娘笑問。 海棠忙道:“奴婢以前在二太太跟前伺候,是二太太的三等丫頭,正巧二爺來了,太太便說我手巧,正好過來伺候二爺。” “原來如此,我是見你機(jī)靈,日后你便專門為我梳頭吧。”妙娘笑道。 海棠喜不自勝,這做下人的,被主子分派事情,那才代表有事情可干,才有價值,若是什么事情都不分派你,可能人家都不要你伺候。 程家又不是慈善堂,這些不能伺候主子的人,當(dāng)然分派到別的地方,或者放出去嫁人,到時候身份就降低許多了,和現(xiàn)在可大不一樣。 “奴婢謝二奶奶抬舉,奴婢日后一定會為您好好辦事的?!?/br> “說這個做甚,哎,說起來我還真有事要問你?” 妙娘把秋香打發(fā)出去,特地問海棠:“這等會兒我就要去給老太君請安,依你看我該怎么和大奶奶相處呢?” 這就是在考驗海棠,很簡單,你要做新主子的心腹,可不是隨隨便便的做的,還得拿出些真本事來。 海棠作為羅氏身邊曾經(jīng)服侍過的丫頭,羅氏的很多想法她還算了解,且程晏和程晷關(guān)系頗好,她幾乎脫口而出就想說讓妙娘和大奶奶好生處著,不,若是這么說,那誰都知道。那么二奶奶肯定想了解些不為人知的事情,海棠瞬間就有了主意。 她道:“您就以禮相待就好,既不親近也不要疏遠(yuǎn)?!?/br> “哦,都說大奶奶是個賢良人,怎么你又要我既不親近又不要疏遠(yuǎn),反而這般淡淡的呢?”妙娘故作不知。 只聽海棠道:“說起來大奶奶確實是個好人,也是個賢惠人,這滿府里沒有人說不好的??删褪怯幸稽c,她進(jìn)門三年無子,您知道的,咱們程家的長輩都不似尋常人家的長輩能夠等得起,老太君念茲在茲的就是子嗣二字,她不能生,還不讓大爺進(jìn)別的女人的房,您說老太君會高興嗎?您若是跟她走的太近,恐怕老太君也怕您沾染上她這樣的習(xí)氣,奴婢聽老太君屋里伺候的人稱大奶奶是憨面刁。” “當(dāng)然了,您和她畢竟是妯娌,若是您在面上這般表現(xiàn),那老太君和大太太都會對您有意見,覺得您不恭敬長房?!?/br> 沒想到背后還真有這么些故事,妙娘笑著對海棠道:“我初來,許多事情日后還要勞你們多替我出主意?!?/br> 海棠連說不敢。 “你先下去吧,我要去給太太請安了。” 海棠告退回房,在路上碰到凝眉了,喊了聲“凝眉jiejie”,凝眉嗤笑了一聲:“你呀,還真以為攀了高枝兒了啊,就怕人家到時候是拉著你打別人,到時候看著你們內(nèi)訌呢?!?/br> 海棠笑道:“凝眉jiejie這話我是越發(fā)聽不懂了,二爺前兒還說讓咱們忠心對二奶奶不許生事,jiejie這又來了?!?/br> 如果放在以前,海棠怎么敢這般和凝眉說話,但現(xiàn)在凝眉作為一等丫頭,新主子閑置她,一看就知道她前途渺茫,海棠怎么可能還受她的排揎。 果然,凝眉即便大怒也不敢真的鬧出來,只是冷哼幾聲就走了。 看著凝眉的背影,海棠撇撇嘴。 ** 去羅氏這里會合之后,婆媳二人就去了老太君處請安,吳老太君正房外掛著幾只畫眉,分外伶俐可愛,鳥籠下還有抱貓的丫頭,正喂著貓只rou干兒,見她們過來忙要行禮,被羅氏阻止了。 “老太太這愛這翻雪,你們可得仔細(xì)的喂著?!?/br> “是?!?/br> 妙娘隨羅氏進(jìn)去時,聶氏和韓氏婆媳已經(jīng)在這里了,聶氏正笑著對吳老太君道:“晷哥兒也不知道從哪里弄的這人參,比別的地方的更好,這孩子孝順,說您做膏子時常用到人參,就讓我送到您這里來?!?/br> “晷哥兒從來都是這般孝順。”吳老太君對他是不吝惜夸獎,也笑呵呵的笑納了。 話音剛落,見妙娘和羅氏一齊進(jìn)來,吳老太君又是一樂,還問起妙娘:“如今在府中可慣了?” 妙娘笑道:“多謝老太君關(guān)心,一切都好,很是習(xí)慣?!?/br> “這就好這就好。”吳老太君很是高興。 羅氏也湊趣道:“這孩子哪里都好,我都擔(dān)心晏哥兒那牛脾氣,沒想到這兩人還處的挺好的?!?/br> 妙娘只管作害羞狀,但她也知道程晷確實很會做人,送品相這么好的人參,吳老太君當(dāng)然更欣慰,果然等大范氏來了,大范氏風(fēng)趣爽利,這里羅氏都淪為背景板,更何況是她。 其實程家人少,女眷也不多,更何況聶氏和羅氏包括大范氏年紀(jì)都大了,現(xiàn)在都是盼著兒媳婦早生兒子,因此也波瀾不驚。 到了最后,吳老太君才對聶氏道:“吳家有兩位按輩分算是我的侄孫了,正巧要上京趕考,聽聞他們都學(xué)識極好,來參加文壇大會,就勞煩你替他們安排了?!?/br> “兒媳當(dāng)不得您勞煩,兩位表侄聽聞都是青年才俊,能住近咱們家,和咱們家的哥兒也能相互切磋,相互進(jìn)益也是好事。” 只聽大范氏對羅氏道:“說起文會,咱們晏哥兒是不是也去了?” 羅氏笑道:“是啊,一大早就去了。是雍之先生開的講壇,他老人家二十四歲就被稱為可以道南之人,晏哥兒向來是極喜歡他的?!?/br> 大范氏不免道:“以晏哥兒的學(xué)問,若要奪魁也是不難?!?/br> “這不敢說?!绷_氏雖然知道程晏學(xué)問出眾,但也不敢說大話。 “怎么就不敢說了,若是時哥兒能和你們晏哥兒一樣在學(xué)問上多上點心,我就什么都不愁了?!贝蠓妒峡闯剃谐剃卸际藲q都是舉人了,自己的兒子卻才過了童生試。 雖然她知道,在一般人家而言十八歲過童生試其實已經(jīng)很了不得了,可關(guān)鍵是他們不是一般人家,而是程家啊。 大范氏有些后悔,她當(dāng)時不想嗣子受到原先家中牽絆,故而特意選了外房子弟,事實證明,程時也的確對她非常孝順,又很機(jī)靈,有他在,這家中沒有一個人不樂呵的??蓸泛怯惺裁从?,這男人還是得看前程。 眼前的程家看起來巍峨無比,其實上一輩一旦遭遇不測,如果他自己立不起來,這在科舉世家程家來說就會被殘酷的淘汰。 這也是為何大范氏為程時找來一強(qiáng)援,盡管皇甫家當(dāng)時想和二房說過親,她也不介意。 可到底意難平。 “晏哥兒媳婦,你覺得晏哥兒這次會奪魁嗎?咱們晏哥兒可是曾經(jīng)在文會上連奪十一次魁了?!贝蠓妒闲χ謫柮钅铩?/br> 妙娘知道這個話題是個陷阱,若無林寒哲在,程晏倒是有可能,可林寒哲在京中,那就是個bug的存在,可她若直接否認(rèn)或者說不知道,那就代表她對程晏不信任,她可是程晏的妻子,自己都對自己的丈夫沒信心,別人怎么看她?可若說程晏一定會奪魁,但他如果沒有奪魁,程晏該有多難堪。 本來程晏就因為程晷的話心煩…… 因此,妙娘抬眸看了大范氏一眼,一臉甜蜜:“不管晏郎如何,他在我心里都是當(dāng)之無愧的魁首?!?/br> 第42章 誰為魁首? 雍之先生今年已經(jīng)是知天命的年紀(jì),一身葛袍逶迤在地,廣袖隨著他手底下運筆也跟著落拓不羈,盡管今日有這么多人來參加這個文會,但雍之先生依然是鎮(zhèn)定自若,沒有半分受外界影響。 程晏同身畔的人道:“真不愧是名士風(fēng)范,雍之先生真是安然若素?!?/br> “云浮說的是,先帝曾經(jīng)數(shù)次召雍之先生為官,先生都辭去,那時許多人都以為他是沽名釣譽,如今看來,此為真名士。尤其是經(jīng)世致用,實在乃富國強(qiáng)兵之根本?!?/br> 說話之人乃浙江錢塘人士,其父乃翰林院掌院宋先時,曾是先帝興平二年的榜眼,原本一直在翰林院不大得意,沒曾想寧王繼位,宋先時卻是后來居上,成了翰林院的掌院。 其子宋愷今年二十五歲,乃是舉人出身,也和程晏一樣,準(zhǔn)備三年后參加貢試。 他們年紀(jì)雖然相差七歲,但宋愷和程晏一見如故,關(guān)系很是不錯。 此文會在皇恩寺舉辦,不少小買賣人得了消息,便在四處穿梭賣些吃食,程晏順手丟了一角銀子在桌上,要來幾壺燙好的酒,幾碟上好的點心。 宋愷笑道:“說起來,我還未祝云浮兄新婚之喜呢?!?/br> “唉,也算不得什么大事。”程晏擺擺手,臉上倒是聽人提起妙娘來就極為高興。 吃了一口糕點,他拿出一方帕子出來擦嘴,這帕子是妙娘繡的,上面和時下人繡什么梅蘭竹菊不同,她繡的則是一對黃鸝鳥,翠鳥顏色鮮亮,尤其是眼珠子用黑珍珠縫上,足以見她的巧思。 雖然表面上說不是什么大事,但他生活中可是處處都有妙娘的影子。 宋愷則道:“你也不必謙虛,我聽左先生說了,云浮你實在是娶了一位賢妻啊,還親自下廚給先生師母吃?!?/br> 這宋愷也算是左光伯半個弟子,他在詩詞上拜左光伯為師。 原來是宋愷從左先生那里聽來的,程晏這才道:“她確實是個極其賢惠的女子,不僅如此,待我極好,平日里我老泰山也常常讓她富貴不能貪圖,貧窮時要共患難,且知書達(dá)理,侍奉公婆也至孝,算是我的福氣了?!?/br> 宋愷羨慕道:“有妻如此,夫復(fù)何求?!?/br> 當(dāng)然宋愷羨慕的還不僅僅是程晏之妻賢惠,更聽聞那顧氏有國色,沒想到品德樣樣都好,怎能讓人不羨慕? 這就罷了,宋愷之妻乃是他的表妹,當(dāng)年他爹讀書時仰仗姑父良多,于是從小他就和表妹指腹為婚,只可惜表妹生性善妒,性子又急,二人時常不歡而散。 程晏也大概了解宋愷的家事,不禁為這位師兄鞠一把淚,他們都是博學(xué)之士,娶的妻子目不識丁,性情又太悍了,這樣如何相處?偏生還是親表妹,納妾都不成。 哪里像妙娘啊,那般的好,想起妙娘他耳根一紅,不知道今天有沒有甜頭呢? 不過顯然此時也不是想私事的時候,雖然程晏占據(jù)了好地方,但陸續(xù)也有人過來,如程晷就和林寒哲一道而來,程晏和宋愷起身,又同此二人見禮。 程晷同宋愷介紹道:“宋兄可認(rèn)識這位,這是我的朋友林寒哲?!?/br> 一聽到林寒哲之名,宋愷暗中看了程晏一眼,只見程晏言笑晏晏,無半點不適,因此他才爽聲一笑:“這怎么不認(rèn)識?林公子一首《水調(diào)歌頭》,那詩中寫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實乃千古之句,家父親自寫了一副《水調(diào)歌頭》掛在家中呢?!?/br> 林寒哲又隨即謙虛幾句。 四人才學(xué)都實屬翹楚,聚在一起高談闊論,也算暢快。程晷似乎和林寒哲關(guān)系確實不錯,處處看好他,林寒哲雖然承情,但是還算謙遜。 在林寒哲看來,古人階級分明,即便他有才,在聶家仍然避免不了被輕視一二,多虧程晷在其中周旋,他的這位朋友既有真才實學(xué),又待人至誠,甚至身上沒有那等富貴公子之習(xí)性,堪稱翩翩佳公子。 只是他不知道這樣的人怎么可能會籍籍無名,反而是程晏此人,如此驕矜,卻能留名青史,雖為jian雄,后世對他看法不一,居然還有一大批支持者。 程晏看程晷和林寒哲好成這樣本來有些意興闌珊,但不知怎么突然想起妙娘的話,雖然說子不語怪力亂神,但有些人往往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他背心一陣毛汗陡起。 正在此時,雍之先生讓人掛起字幅來,上面便是他今日想議之題。 論吏治。 本朝吏治已然十分腐敗,無數(shù)讀書人都有話說,但這么直白的掛出題的,還只有雍之先生一人。 想起此題,大家都讓人挪開點心和酒水,紛紛提筆開始寫,林寒哲則在打腹稿,程晷素來文字清新雋永且文才儲備頗深,幾乎和宋愷同時動筆。 程晏略微思索一二,準(zhǔn)備提筆,卻又想了想,只見宋愷已經(jīng)寫完一面了,他才開始動筆,程晏幾乎是動筆時就已經(jīng)聽不見外界的聲音了,這是他多年的習(xí)慣,這大概就是別人書文,他匠文。 但就是程晏提筆時,林寒哲都未動筆,他當(dāng)然也是在思索大臨遇到的問題,吏治只是其中一個問題,最重要的還是變革。 等程晏差不多寫到一半時,林寒哲才開始動筆,他手腕一直未停過。 程晷都一直很有君子之風(fēng),即便自己寫完了,也等其他三人,他眼觀鼻鼻觀心,既不左顧右盼,也不志得意滿,讓周圍的人贊許他不愧為元輔公子。 宋愷差不多和程晏同時完成,林寒哲依舊是心無旁騖的在寫。 程晏心道,自己一向自視甚高,本有奪魁希望,有林寒哲在,自己是不是又要往后退一射之地了? 但此刻,他卻沒有什么不平了,失落是有,但若是技不如人還憤憤不平,那就是涵養(yǎng)不夠了。 況且,今日晷哥特地把他安排到自己這桌來也是十分奇怪,程晷一向崇尚董仲舒天人合一,君權(quán)至上,而雍之先生卻是講經(jīng)世致用之學(xué),觀點是垂拱而治,贊成王與士大夫共天下。道不同,則不以為謀,若是妙娘不提起他是否得罪程晷,他根本不會往那方面想,甚至都不會察覺程晷有問題,只以為他是帶林寒哲游歷,增添些許名聲罷了。 現(xiàn)在看來卻好像是故意落他的面子。 但雖然如此想來,程晏卻依舊覺得自己是想多了,到底他和程晷也不是一兩年相處的兄弟了,不能因為女人的一兩句話就真的懷疑晷哥。但是心中猶自警惕,對今日文會能不能奪魁倒是淡然許多。 待林寒哲寫完,四人才讓人交上去,程晷不由得道:“方才我讓人在寺內(nèi)定了一桌齋菜,不若大家一道去吧?!?/br> 皇恩寺在半山腰,下去再上來,耗費時候多,程晷如此安排倒是很妥當(dāng),況且在今日權(quán)貴云集的地方,能夠特意安排一桌齋菜,這也是程晷的面子。 宋愷笑著道謝:“那就先謝過過之了?!?/br> 程晷擺擺手:“宋兄真是客氣了。” “早就聽聞皇恩寺素齋是一絕,早年倒是來過,只是我不大茹素,晷哥你讓人送點炙rou給我吧?!背剃踢€是和平日一樣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