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
書迷正在閱讀:住在墳墓的少女、暫停心動、作精在帶娃綜藝爆紅了、給偏執(zhí)大佬投喂一顆糖、白月光才不稀罕渣男們呢、駙馬是我的朝堂宿敵、無限游戲里瘋狂違規(guī)后、白月光總想無情證道、炮灰幼崽兇又奶[快穿]、反派女配但求一死
陳秀英就可驕傲,那是,她可是村里公認的養(yǎng)豬能手。 第42章 正月十五到了元宵節(jié)了,村里的柳樹開始冒芽發(fā)綠了,青青嫩嫩一片。 大溪村的習俗,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期間,村里家家戶戶都要折了柳樹枝插到大門上,這樣新的一年就會順風順水,平平安安。 元宵節(jié)呢,自然是要吃元宵的,這年頭縣城供銷社的元宵又貴又要票,村里人都吃不起的,大家伙兒就自己在家做。 大溪村算是縣里經(jīng)濟好的,一個青壯勞力一天能賺十工分,農(nóng)忙光景好的時候,能有十幾個,折合下來就是一天五六毛錢,這樣下來也可以了。 家里人多的勞動力也多,賺的也多,生活上就會好過一些。 老話說,天道酬勤,這話是不假的。 一個人勤勞了,至少填飽肚子是沒啥問題的,用許春秀的話說,吃糠咽菜也是能吃飽的嘛。 不過,現(xiàn)在家里日子好過了,讓許春秀吃糠咽菜也不愿意了。 這會兒,老姜家婆媳幾個正忙著包元宵呢。 大溪村吃元宵,種類也挺單一的,有一年元宵節(jié),姜大正好在公社開會,大中午的,趕不上回家吃飯了,就命好的在公社食堂吃了一頓飯,公社食堂吃的就是好啊,rou炒菜、大饅頭的都有,吃的元宵都是白糖豆沙餡兒的。 姜大分了一碗元宵,不舍得吃,裝在鋁飯盒里用毛巾包著,帶回家來給家里人和幾個娃兒打牙祭。 那是黑娃兒幾個頭一次吃到這么好吃的元宵,聽說都是糯米粉做的。 糯米啊,那是啥啊。 黑娃兒幾個只見過大米的。 孩子們這沒見識的樣子,看在姜大心里很不是滋味。 在鄉(xiāng)下長大的孩子,吃不好穿不好,見識也跟井底下的□□一樣,一輩子坐井觀天,沒有出路。 這樣的日子,他已經(jīng)過了一輩子了,實在不想孩子們也想再過這樣的苦日子。 現(xiàn)在還是二月里,雖然天氣暖了些,但還是料峭倒春寒。 外頭冷,村里的娃娃們都不往外跑了。 黑娃兒和大丫領(lǐng)著幾個小的在家里認字學數(shù)數(shù)的,姜大看在眼里,就蠻欣慰,覺得一家子的苦沒白吃。 只要孩子們懂得上進,一輩子總不會差的。 孩子們學習,沈荷就帶著媳婦兒們在灶房里包元宵。 莊戶人家的吃食,材料大多是自家種的,像是今個兒包芝麻餡元宵,芝麻和花生都是自家種的,黑芝麻炒熟了,在村里的磨房磨成粉。 糯米是從縣城買的,用的是姜三寄回來的米票,磨成粉也就一斤多一些,花生米搗碎了,加上豬油跟糯米粉加水和成團,搓成一個個圓子,也就成了。 陳秀英妯娌仨不經(jīng)常包元宵,沈荷更手生,她就是以前看家里的老廚娘包過,步驟都在心里,剛開始包不那么上手,等到包了幾個之后,手上就有規(guī)律了,許春秀搓了一個面團子,在糯米粉里滾了一滾,開心道,“娘,包元宵也怪有意思的?!?/br> 沈荷抓了一把花生米,用石舂搗碎,笑著開口,“一年就吃這一回,可不覺得新鮮?!?/br> 陳秀英和吳鳳也各自說了句話。 婆媳幾個說著說著,話題就歪了。 “大嫂,過年那會兒咱不是剛曬過被子,你咋又曬上了?” 家里元宵包的差不多了,吳鳳拍拍身上的糯米粉,坐在灶膛前拉風箱。 說起這個來,陳秀英就不知道說啥。 “嗨,別說了,還不是黑娃兒那個臭小子,也不知道是咋,自從喝了那豬蹄湯,這臭小子就開始尿炕,童子尿那個sao啊,不好好洗洗曬曬,晚上咋睡覺!” 許春秀笑呱呱,“大嫂,這還不賴你,把剩下的豬蹄湯全都給黑娃兒喝了?!?/br> 陳秀英想想也是,就不那么氣了。 “你說這臭小子,真是有福氣不會享,豬蹄湯多補啊,這小子倒好,喝了全給尿了,還不如我養(yǎng)的豬呢,人家都知道長rou膘。” 這........ 許春秀和吳鳳就瞪著眼。 沈荷不由嗔怪的瞪了她一眼,“哪有你這么當媽的?!?/br> 陳秀英就憨笑成了一朵花,挽著婆婆的手親昵道,“娘,我說錯話了?!?/br> 這老太太還不破功? 遂笑著作罷。 婆媳幾個不多時就把元宵包好了。 吳鳳燒火,許春秀在灶房里刷鍋。 陳秀英屋里還有活兒,大丫的舊棉襖裂開了個口子,黑娃兒臭小子的棉褲不光破得不成樣子了,里頭的棉絮都薄到發(fā)黑了,這眼瞅著倆娃就要開學了,她得趕緊把棉襖補好,跟婆婆道了一聲,就要回屋去。 沈荷曉得,大丫和黑娃兒兩個,算上今年過年新做好的棉襖棉褲,就兩身能換著穿的,就應了一聲,道,“老大家的,你到屋里來一趟?!?/br> “哎,娘知道了?!?/br> 陳秀英跟著婆婆回了堂屋,沒一會兒揣著塊二尺長的新棉布出來了。 許春秀和吳鳳見了也不吃味,前頭娘也沒少貼補她們兩房,再說了大嫂是一家人,一家子還計較啥啊。 她們兩個當嬸嬸的,總不能見著黑娃兒和大丫兩個穿的破破爛爛去學校吧。 等到陳秀英再出門來,許春秀還道,大嫂要是手里棉花不夠,她那里還有幾尺棉花票呢,吳鳳也忙開口,她手里也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