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頁
書迷正在閱讀:病美人大佬只想咸魚[異世]、捏個大佬當對象、獵物、Omega教授高冷人設崩了、重生后師尊崩人設、病美人師尊又裝綠茶、全魔域都在說東北話、替身都死一千年了、開局一口鍋、No Romantic(ABO)
“主修課是必考科目,每一次大型考試,都會進行全校排名,然后張貼在學舍的公告欄上,士館畢業(yè)考的成績甚至還關系著你們未來的工作職位安排,所以必須認真對待這六門主課。輔修課也會考試,但不計入排名?!?/br> 聽到這里,在座的學生神情都變得認真嚴肅起來。 王綏驟然繃緊了神經,他知道考試是什么,他的兄長就是因為沒能通過士族考試,才不得已去報名了郡學的經館。 就在七天前,王幸還參加了經館的入學招生考試,回來后同他抱怨,考試真是件極其恐怖的事情。 雖然他兄長最終通過了入學考,但對方在考試前后那幾天焦慮緊張的模樣卻深深地印在了王綏的腦海里。 此時聽到老師提到考試二字,他心里就止不住緊張起來。 還好,魏學禮很快轉到了令人放松的話題:“除了我剛才說的那些課程,每半個月,還會有一堂在技校進行的選修課,選修可以去聽醫(yī)學課,可以跟隨農學的老師嘗試下地耕種糧食,可以跟工學的老師學習制作小手工,膽子大的,也可以去和武學的老師們學習幾個武術招式…… “選修課是為了培養(yǎng)你們的業(yè)余興趣愛好,也是為了給大家繁重的學習生活增加些樂趣,所以放輕松對待就好……” “那么,課程介紹就到這里,接下來我點幾名學生跟我去搬課本?!蔽簩W禮說著,隨意指了指中間的這一列,道:“就你們這一排六個吧,跟我來?!?/br> 魏學禮帶著學生離去后,教室內逐漸開始響起交流聲。 “好多課程啊,我從未聽過有哪座學館分這么多門學科,縱使是太學也比不上吧……” “我方才看到課程表便被嚇著了,一日八堂課,排得滿滿的。” “數(shù)學、地理我倒還可理解,格致課又是什么?” “不知,未曾聽過?!?/br> 王綏聽到身后兩名同學的討論聲,忽然想到可以用這個話題與姜澤搭訕,于是深吸了一口氣后,便鼓起勇氣輕輕拍了拍前面人的肩膀。 幾乎是他手觸到姜澤肩膀的剎那間,對方便轉過身來,一雙靈澈敏銳的眼睛看著他,問:“何事?” 王綏對上他的目光,剛打好的腹稿突然卡住了,最后只干巴巴地問出了一句:“你可知,格致是教什么?” 姜澤目不轉睛地盯著他看了一會兒,那無聲的注視讓王綏覺得自己的目的已徹底被對方看穿了,臉上瞬間泛起紅暈來。 好在沒過多久,姜澤便回答道:“格致課是教我們認識自然,了解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和生理衛(wèi)生知識,前三年通曉常識,后三年,這門學科會細分為物理、化學、生物三門,并稱理科,理科對人類社會文明的發(fā)展極為重要,這是我叔父對我說的?!?/br> 王綏:“……” 雖然得到了答案,但是完全沒明白他在說些什么。 姜澤見他一副懵然的模樣,就笑了笑道:“總之是門重要的課程,你認真學就是了?!?/br> 王綏臉色微紅地點點頭,愣愣地說了一聲“多謝”。 約莫一刻鐘后,魏學禮帶著學生搬著課本返回。 課本就是六門主課的教科書,除此之外,還給每人額外發(fā)了幾本空白頁的筆記本。 待課本發(fā)完后,魏學禮道:“為方便課上做筆記,大家最好都去買支鉛筆,就在學校門口的小賣部有得賣,用你們的學生證,就是刻有名字學號的那枚腰牌去買很便宜的,十錢一大盒。 “說到腰牌,這是個很重要的東西,只要在學校都得佩戴,會有人檢查的,大家注意這點。 “好,接下來可以翻翻課本,熟悉熟悉課程,等會兒會有其他任課老師過來跟你們打招呼?!?/br> 王綏默默將買鉛筆的事記在心里,隨后聽老師的話,翻起了嶄新的書籍。 “課本”此物還是王綏第一次見,這一本本厚厚的、帶著印刷的墨水氣味的書本帶給他極大的新鮮感。 他最先看起了最感興趣的格致書,翻開第一頁,正上方印刷著《大學》的一句話。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br> 再下一頁,便是第一課,奇妙的自然現(xiàn)象。 天為什么會下雨、雨后為什么會有彩虹、晚上為什么會有流星劃過天空…… 郡學竟然還教這些東西嗎? 王綏翻閱著課本,感到很是奇妙。 他發(fā)現(xiàn)書上提到的很多東西都是他以往思考過又想不通的問題,沒想到這里都有解答! 雖然這些解答,他暫時還看不懂。 不過既然是課本上的內容,以后老師教課時定然都會一一講解。 一時間,他對今后的學習生活感到無比的向往起來。 第二百零七章 “這些是所有捐贈的書籍?”姜舒問。 “是,篩去重復的,共五百零八冊。”李憂神色恭敬又略含幾分緊張地回答。 李憂正是之前士族考試中唯一獲得優(yōu)秀的士子,后秦商衡量其能力,將其安排至士館擔任郡學都講,主持士館諸多教學事務,也就相當于教學部的主任。 今日士館開學,姜舒完成工作后,見時間尚早,便臨時起意帶了幾個官吏過來視察,此時正逛到藏書室。 新學校開學忙碌,東西都還未收拾妥當,藏書室的架子凌亂地擺放著,穿過一間間屋子,房屋的地板上、走廊上皆堆滿了各種形式的書籍,其中不乏一看就頗有些年歲的陳舊簡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