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羽拂華枝 第13節(jié)
書迷正在閱讀:獵物哪里逃、我靠算命爆紅網(wǎng)絡(luò)、你對機械貓耳有什么意見嗎、我,人魚,鮫族團寵、反派夫妻今天也在明算賬、嘴甜、喪尸來了,我在家里躺平了、太后萬安、我用夢境泡神君、溺玫瑰
就此無言,只默默將紙條收進了隨身的香囊中,也不知是何緣故。 晚間郁華枝回到家中,斜靠在湘妃榻上,暗自回想畫舫之事,實在覺得不真實。 突然想起那枚玉佩,從袖中掏出來就著燭火細看,見是枚成色極好、帶紫的白玉,下方刻著一個小小的“羽”字。 不覺喃喃道:“玉羽拂華枝……” 郁華枝忽的坐起身來一拍腦門,“怪哉,怎的就這么巧,難怪他聽到詩句時面色有些奇怪。他知曉了我的名字,還要贈這玉佩給我……” 郁華枝托著略紅的雙頰,不愿回想當時的場面,忽的又對這玉佩自語:“他這是不是想戲弄于我呢,不然他也不會非把這玉給我吧?!?/br> 想了須臾,自覺無趣,便撂開手來,“人生在世,難得糊涂。更何況,這樣好看的郎子,見著了倒也不算虧。” 郁華枝說罷便起身上了臥榻,閉眼安寢。 明月爬上樹梢,既已入夜,平陽侯府中便不再聞人聲,一片靜謐。 郁晏歡一襲雪青色衣裙臨窗而坐,桌案上置著數(shù)盞燈,照得屋內(nèi)格外明亮,不成想夜間她仍在刺繡,眼神無波,像是沒有任何事值得她上心,只專心繡著這幅清潭竹影圖。 一陣腳步聲由遠及近,聽外間侍女行禮之聲,郁晏歡便停了針線,略轉(zhuǎn)過頭望向門口,見洛玄進屋方才下榻,聲音似古井無波。 “熱水已備好,夫君進去沐浴吧?!?/br> 說罷走進側(cè)間,用手試了試水溫,自覺溫度正好便朝外走去,傳侍女進屋伺候洛玄沐浴。洛玄冷眼瞧著她的一舉一動,突然抓著她的手腕往側(cè)間里去,揮退了侍女。 一旁的浴桶冒著熱氣,屋內(nèi)便只剩兩人,“我向來不喜侍女近身,夫人忘記了?” 郁晏歡本就已洗漱好,現(xiàn)下隨意梳了個發(fā)髻,清麗溫婉,熱氣一熏,更顯柔和,聞言便道,“那妾伺候夫君沐浴便是?!?/br> 說罷便替洛玄寬衣,洛玄嘴角帶著幾分笑意,入了浴池,便由著郁晏歡給自己擦拭。 “不知這幅刺繡何時繡好,待繡好我便得送給太子殿下了。雖說太子并未討要,只是上次他便對你的繡功贊不絕口,自然也不能少了太子的這一份。” 郁晏歡只輕聲道,“再過五日便能繡好了,夫君再等幾日吧?!?/br> 洛玄看著郁晏歡面無表情的臉,頓時有些來氣,一手將郁晏歡拉入水中,雙臂將她緊緊禁錮于懷中。 二人相對,呼吸都能落到對方臉上,“晏歡,我最煩看見你波瀾不驚的臉,毫無生氣。我喜歡看你哭、看你笑,看你求我憐惜。我這么喜歡你,你怎么就不聽話呢?” 這樣的場面已不是第一次,郁晏歡知道若是自己不順著洛玄,還有得苦頭吃,她眼神中便漫上幾分懼色,似有似無閃著淚光,小聲開口,“求夫君憐惜,夫君快別生氣了?!?/br> 洛玄捏著郁晏歡的小巧的耳垂,輕聲耳語,“這般……才是我的好娘子?!?/br> 待水都有些涼了,洛玄才抱著脫力的郁晏歡起身,替她擦干身上的水珠,換了身干凈衣袍。 回到床榻上,郁晏歡已沉沉睡去,洛玄指尖撫過她光潔的面容,仿佛在看價值連城的寶貝一般。 “晏歡,你只能是我的。” 作者有話說: 赫連羽:把我賠給你好不好? 郁華枝:聽說你好龍陽? 赫連羽:我不是,我沒有……我刀呢? 第19章 假亦真時 蕭國如今也有了幾分春意,雖不比元貞國暖和,但樹葉抽了新芽,頗有生機盎然之感。慕寒之遠在元貞國,又因楚筠不愛熱鬧,故而東宮之內(nèi)整日也沒什么大動靜。 如今楚筠有孕已有五月,已經(jīng)頗為顯懷,太醫(yī)診斷此胎必定是位小殿下,一時間帝后更是重視,畢竟是東宮第一個嫡子,眾人更是小心伺候,不錯眼地守著太子妃,尤其現(xiàn)下太子不在國中,生怕出什么意外,那可是誅九族的大罪。 楚筠正在院中散步消食,見一旁的秋千已不復(fù)去年嶄新的模樣,不覺嗤笑,“果然什么都留不住啊?!?/br> 正出神之際,便聽聞外間傳來陛下駕到的動靜,楚筠在侍女的攙扶下來到院子門口接駕,明淵帝體諒她行禮不便,索性免了。 待進了院子侍女奉上茶后便退下,陛下看望太子妃時不喜人打擾,這也是歷來的規(guī)矩,一時侍女大監(jiān)盡退到園外。 “勞煩父皇前來探望,兒臣感激莫名?!?/br> 倒是明淵帝笑著說,“這些虛言便不必說了,近日太子可有書信送來?” 楚筠飛快地抬眼看了明淵帝一眼,并垂眸恭敬地回話,“回稟父皇,昨日剛有一封書信,太子特意尋人為父皇繡了一幅失傳已久的雙面繡,恭祝父皇萬壽無疆?!?/br> 明淵帝皮笑rou不笑,“太子有心了,遠在元貞國也不忘孝道?!?/br> “除此之外呢,太子就沒有提旁的事情?” 楚筠便繼續(xù)回道,“太子近日在處理元貞國修筑堤壩一事,想必太子也上了折子給父皇,需蕭國國庫出五十萬兩之數(shù)?!?/br> 明淵帝提起這個就來氣,若非赫連嘯一直勸著,只怕明淵帝斷不肯為元貞國出這些銀子。 “這個太子,如今是越來越有自己的主張了,如此大筆的國庫支出竟也先斬后奏,日后眼里可還有朕?” 楚筠知曉明淵帝對慕寒之早有猜忌,便思忖著開口,“父皇息怒,太子如今威勢日盛,不可不防,但國中人人皆知太子賢明,如今又遠在元貞國,也不好貿(mào)然對太子動手?!?/br> 明淵帝轉(zhuǎn)頭看著楚筠,心下思量,要說這太子妃出身世家,父親忠心輔佐明淵帝數(shù)十載,官至宰輔,授太子少傅尊銜,自是與明淵帝同一立場。 當時太子顯然鐘情于楚筠,明淵帝出于制衡太子的目的,對兩人的婚事自然樂見其成。楚筠遵父命嫁入東宮,便也是明淵帝一方之人。若說真心么,只怕沒有幾分。 “太子妃,你乃楚家之人,自幼父親教誨,自是知道何為忠君。你大可放心,若日后東宮有變,你腹中的孩子便是日后蕭國的儲君,你在國中他總有顧忌,所以你只管使盡渾身解數(shù)籠住太子的心便是?!?/br> 楚筠乖覺稱是,“父皇放心,我楚氏一族歷來效忠陛下,父親當年如何盡忠于陛下,兒臣也便如何忠于父皇。兒臣素來不是耽于情愛之輩,分得清孰輕孰重,定替父皇盯好太子?!?/br> 明淵帝聽到此言,終是滿意離開。不消一個時辰,流水似的首飾補品便又送入東宮,楚筠隨意翻看著,不覺喃喃。 “父皇倒是不必擔憂,區(qū)區(qū)一個慕寒之,還不至于讓我傾心以待?!?/br> 第二日上朝時,便有大臣提出夏日將至,加固堤壩之事便該提上日程。 慕寒之便開口問道,“元貞國如今大大小小不下兩百處堤壩,若沒有上百萬的銀兩可修不下來,不知元貞國國庫可能承受?” 宰相便出列回話,“太子既然對元貞國的堤壩如此了解,不知太子有何對策?” 慕寒之面含笑意,緩緩開口,“元貞國雖有兩百處堤壩,但大小不一,所耗銀兩也有不同,自不能一以概之,應(yīng)實地勘察,因地而異?!?/br> “本宮手下的溫大人在國中主管工部,修筑堤壩也頗有經(jīng)驗,便讓他主理此事,再派各處州府官員呈報堤壩受損情況。至于銀錢上,本宮也知道如今元貞國國庫短缺,蕭國愿出五十萬兩銀子幫襯一二?!?/br> 宰相自聽見慕寒之出言時便知道,他欲插手此事,沒想到竟想讓蕭國的大臣主理修筑堤壩一事,本來欲出言反對,卻復(fù)又提出蕭國愿以銀兩接濟,五十萬兩銀子已抵得過一季賦稅,心下有了成算,便壓下不提。 玄奕帝見無人反對,便道,“太子有心了,便待朕考慮幾日吧?!?/br> 各臣又奏了些瑣事,簡單商議過便罷了,待散朝之后,宰相、兵部尚書、郁文亭等人便又入了乾瑞宮議事,見人來齊,玄奕帝便審視著開口。 “眾卿方才并未出言反對,這是為何?” 宰相與姜維對視一眼,方才回道,“陛下,此事擺明就是慕寒之想介入國中政事,雖有奪權(quán)之嫌,但如今國庫空虛也是事實,倒不如借勢解決眼下的為難之事,讓慕寒之以為自己得了極大的好處。此舉乃順勢而為,暫且蟄伏,方有后話?!?/br> 散朝后慕寒之同赫連羽一起走出宮門,一旁的大臣忍不住出言,“殿下,五十萬兩之數(shù),可會太多,平白養(yǎng)得元貞國以為自己占了便宜,豈不是滋生反抗之心?” 慕寒之微微一笑,“他們?nèi)绱讼?,不是很好么??/br> 見大臣還是不解,便接著解釋,“他們?nèi)粲X得占了便宜,便會放松警惕,更何況此舉是為了得民心,修筑堤壩如此重要的民生,竟需要蕭國的幫助才能完成,難道百姓不對元貞國失望嗎?待我國日后兼并元貞國,百姓也不易生出逆反之心,此乃放長線,釣大魚?!?/br> 大臣這才恍然大悟,恭謹退朝一邊。在慕寒之看來,元貞國日后乃囊中之物,自然不想吞并之時民生凋敝。此舉有益于民生,易得民心,他深諳此道,也并不擔憂元貞國朝臣察覺他的心思。 他們解決不了的難題,自然需要別人替自己解決,所以慕寒之料想元貞國并不會反對。既已插手元貞國政事,便不必顧及許多,以陽謀之,若此時拿喬,反而是司馬昭之心,甚是無趣了。 路上他見赫連羽垂眸,不發(fā)一語,常年戴著的玉佩竟沒了,便開口詢問,“你家傳的玉佩怎么不見了?” 赫連羽聞言回過神來,看了眼腰間才笑著道,“殿下倒是細致入微,不過玉佩有人好好保管著,微臣不著急?!?/br> 慕寒之一挑眉,“你不自己好生保管,竟放心旁人?仔細弄丟了你父親收拾你?!?/br> 赫連羽只得無奈,“弄壞了別人的東西,自是該賠的?!?/br> 慕寒之此時更疑惑了,見赫連羽的神情也與往日不同,“什么東西如此貴重,竟非要玉佩賠才行?!?/br> 赫連羽只說是件極為緊要的東西,便輕笑著走出宮門,借故先行一步,留下慕寒之若有所思。 不遠處的郁文亭望著慕寒之乘車離去,心下也有了思量,馬車在街上隨意繞了兩圈便沿著僻靜的小路行至慕寒之府邸的后門。 府里的小廝也極有眼力見,將郁文亭先引入府中方才詢問來人身份,待郁文亭遞了帖子便在廊下等候,直到小廝折返,將郁文亭請進花園。 慕寒之所居府邸極為寬敞,院落高低錯落,景致雅致,他此刻正在花園中煮茶,行云流水間自帶悠然之感。郁文亭走近便看見此狀,只覺得這慕寒之本就應(yīng)似閑云野鶴一般,不問俗事。 正神游天外時,便遇上慕寒之抬起的眼光,只一瞬的冷漠,下一秒便已是滿目春風(fēng),竟像是幻覺。 他笑著開口,“郁大人,請坐吧,今日怎的有空光臨寒舍?” 郁文亭自然不敢托大,躬身向慕寒之行禮,“微臣參見太子殿下,今日請見未曾事先通傳,還望殿下恕罪?!?/br> 慕寒之半起身給他也倒了杯茶,“怎會,郁大人整日忙于政事,得空前來本宮自然歡迎?!?/br> 郁文亭并未推辭,側(cè)身坐下,拿起茶盞細品了一番,直道“太子殿下茶藝了得,這煮茶如做人,須得平心靜氣、不受俗世煩擾,自得天人之境,方得古人真?zhèn)?,微臣嘆服?!?/br> 慕寒之聽了這一番恭維之言并無太大反應(yīng),只盯著爐子,一時間庭中只聞水沸之聲,郁文亭見狀也明白,太子并不欲花功夫應(yīng)對這些恭維奉承之言,便說明了來意。 “殿下,今以識時務(wù)者為俊杰,微臣雖愚鈍,但也知道元貞國只怕氣數(shù)已盡,蕭國吞并元貞國如探囊取物,僅是時間早晚罷了,故微臣前來向殿下表明忠心,日后單憑殿下驅(qū)遣,鞍前馬后,只求他日蕭國一統(tǒng)天下之時殿下能稍稍念及微臣的忠心?!?/br> 慕寒之見他表露忠心,便和顏悅色地開口,“郁大人知道審時度勢,果然是聰明人,只是此話終是浮于表面,不知郁大人真正的誠意在哪?” 慕寒之并不是能輕易糊弄過去的,如果沒有實際行動,難保郁文亭為自己留有余地,將來或許是禍患也未可知。 郁文亭便正色道,“殿下,前幾日于乾瑞宮議事時,依稀聽聞陛下在軍隊上有所動作,欲提拔年輕將校以壯大元貞國軍隊實力,緩解眼下青黃不接之困,但具體如何施行卻并未詳說。還有……” 慕寒之見他欲言又止,便道,“郁大人有話不妨直說。” 郁文亭思忖一番才復(fù)又開口,“殿下可記得當日北疆五萬駐軍被調(diào)回京中一事?” 慕寒之點頭,“自然記得,若沒有遇此良機,只怕拿下北疆也不會如此順利?!?/br> 郁文亭諂媚著應(yīng)聲,“殿下可能不知,當日調(diào)遣北疆駐軍回京一事正是由微臣向陛下提議的。” 慕寒之抿了口茶,垂著眸子看不清情緒,“竟是如此,那郁大人可是于蕭國有功之人了。今日大人的來意本宮已知曉,自然明白大人的立場,日后若陛下又何動作,郁大人可定要前來告知,本宮也不會忘記大人之功。” 見慕寒之已有倦色,郁文亭便不再多留,辭了出來,趁著日薄西山之前回了府。 赫連羽待郁文亭離去之后,才走進院中,“殿下,不知那位大人是誰?” 慕寒之斜靠在椅子上,翻著爐子里的炭火回道,“那是郁文亭,如今乃元貞國金紫光祿大夫?!?/br> 赫連羽聽此人姓郁,便開口問道,“郁文亭?他家可是有個女兒叫華枝的?” 慕寒之難得聽見這人打聽姑娘,面上自然浮上好奇之色。 “今日倒是奇了,你竟打聽起姑娘家的事了,難不成是聽見了京城中的傳聞?” 作者有話說: 人就是有很多面,人類本質(zhì)就是雙標的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