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功 第319節(jié)
“我們二人,皆不看好秦國!” 陳則收起笑容,對著荀朔說道。 若是呂不韋依舊執(zhí)政,若是嬴政不那么崇尚法家,他們或許還會考慮去秦國。 然而眼下的情況是,不提秦國內(nèi)部楚系根深蒂固,王妃、昌平君、昌文君、李斯等一眾大臣,皆是楚系。 就連在雍城,秦國王室宗親之中,與楚系聯(lián)姻者,占據(jù)十之五六。 另外嬴政崇尚法家,數(shù)年前貶呂不韋之后,恢復斬首授爵制,六國民怨沸騰,人人畏秦如虎,如此秦國,日后就是平定天下,也會如商,有滅國之危。 “秦國!” 荀朔聽著兩位好友的話,轉頭看向涼亭外,炎熱的烈日。 荀朔哪里不明白秦國如今是內(nèi)憂外患。 此前秦將楊端和被困在潁川,便能知曉秦國看似滅國,然實則之滅其名,未滅其勢。 “走一步看一步吧!” 荀朔轉回頭,看向兩位好友。 眼下若想救趙國百姓,王翦不行,李牧不行,公子嘉與趙王遷,都不行。 只有身為白氏子弟的白衍!有一絲機會。 …… 在另一邊王翦的書房中。 白衍與王翦、王賁二人,在書房內(nèi)看著地圖,商量著部署。 直到這時候。 王翦方才猶豫片刻,想開口詢問,白衍是否真有什么謀劃。 畢竟回閼與都已經(jīng)過去一個月,不管是糧粟還是士氣,將士們都越來越浮躁,越早決定越好。 而就在這時候。 突然一名秦卒急匆匆的來到書房。 “報,將軍,邯鄲傳來消息密保!” 秦卒來到書房內(nèi),雙手捧著竹簡,交給王翦。 聽到秦卒的話,不管是白衍還是王賁,皆是一震,他們自然知曉邯鄲傳來消息,意味著什么。 看著王翦打開竹簡,白衍與王賁耐心的等著。 然而王翦常年領兵,見識的世面與場合數(shù)不勝數(shù),早已經(jīng)喜怒不形于色,單看臉上的表情根本看不出什么。 片刻后。 王翦看完竹簡內(nèi)的內(nèi)容,方才交給白衍,沒有交給王賁。 畢竟在這里,白衍是副將軍。 白衍從王翦手中,接過竹簡,方才打開,就看到第一行字寫著。 “郭開投秦!趙王遷已經(jīng)命人去召回李牧!” 第二百六十八章:背水一戰(zhàn),王翦的感慨。 在書信之中。 姚賈詳細告知因為井陘位置,往北是雁門代地,南下是邯鄲,趙王遷一直都想下令讓李牧放棄井陘,回防邯鄲。 并且趙王遷甚至拿糧粟之事為由,逼迫李牧與司馬尚同意。 事情原本僵持著。 然而數(shù)月前,公子嘉與諸多士族購糧,其中一個徐氏的士族,更是拿出五萬石。 如今公子嘉偷遣糧粟為三個部分,五千石奉獻趙王遷,三萬糧粟送去代地,剩下的,全都偷偷交給李牧。 趙王遷怒。 加之郭開勸說,趙王遷已經(jīng)下令,讓李牧與司馬尚立即回邯鄲,不得拖延! 統(tǒng)兵之事,原本是準備給趙蔥以及春平君接手。然后面下令之時,則變成顏聚與趙蔥二人去井陘。 “按照書信送來的時間,趙王遷的命令,已經(jīng)抵達井陘趙軍之中。” 白衍把竹簡交給王賁,對著王翦開口說道。 算算時間。 趙王的命令定是比姚賈的消息快。 對于趙蔥頂替春平君,白衍這倒是大致猜出,定是為安撫公子嘉,畢竟顏聚是齊人,與公子嘉關系十分要好。 “但李牧一定不會束手就擒!” 王翦聽著白衍的話,輕聲開口說道。 李牧清楚代北軍與趙邊騎是趙國僅存的希望,故而一定不會乖乖聽令。 書房內(nèi)。 白衍聽到王翦的話,想了想。 “重金收買趙蔥身邊的親信,不惜任何代價,挑撥趙蔥與李牧的關系!” 白衍開口說道。 話音落下,王翦詫異的看向白衍一眼,點點頭。 這的確是個好主意。 在這如今炎熱的天氣下,人心浮躁,或許的確可以試試。 “彩!” 王賁這時候也看完竹簡,當看到姚賈離間成功之后,心中簡直是欣喜若狂,昔日他、白衍二人,與李牧交手。 差一點點,就被李牧圍剿,身死趙國。 故而對于李牧,王賁心中一直有陰影,不愿與這樣的對手交戰(zhàn)。 “若能處理掉李牧,井陘……” 王賁收起竹簡,本來十分興奮,然而回想井陘的地勢,又忍不住皺眉起來。 “父親,以如今我們的兵力,井陘依舊易守難攻,除非楊端和將軍,圍攻邯鄲,或者趙蔥與顏聚率領趙國大軍回邯鄲!” 王賁看向父親王翦。 王翦眉頭微皺。 另一旁的白衍,這時候卻站出來。 在王翦與王賁的注視下,白衍看著地圖。 “若趙蔥、顏聚率領趙國大軍回邯鄲,日后吾等攻打邯鄲之時,少之一年半載,方才有希望攻下,變數(shù)太大?!?/br> 白衍說道:“既然王上希望我等此番趁勢滅趙,或可井陘與趙軍決戰(zhàn)!” 白衍指著地圖,對著王翦與王賁說道。 這時候有邯鄲哪里的消息,白衍也不藏著掖著,當著王翦父子的面,把背水一戰(zhàn)的想發(fā),說出來。 書房內(nèi)。 王翦與王賁父子二人,一邊聽著白衍的計劃,一邊仔仔細細的看著地圖。 王賁越聽目光越亮,驚喜連連。 就連老將軍王翦,雖然感覺白衍的計劃無比兇險,但卻是完全可行的舉動。 對于趙國大將顏聚與趙蔥,父子二人當然有過了解,知道白衍的謀劃,若是趙蔥為主將,勝算不少。 “彩!” 王賁聽白衍說完,神色已經(jīng)激動無比,似乎看到破趙軍在即。 倒是王翦,雖然撫著長須,也有些激動,但卻沒有著急表態(tài),而是面露思索。 “若是趙蔥不殺李牧,如何?” 王翦有些擔憂。 身為老將軍的王翦,自然一眼看出白衍的謀劃,是讓人眼前一亮,讓人喝彩,但同樣的,這份謀劃也過于兇險,容不得半分失誤,否則后果便是全軍覆沒。 身為主將,王翦在心動之時,卻不得不得慎之又慎,不敢輕易開口。 在王翦心中,滅趙在即,若是沒有把握,他寧愿與趙軍耗著,也不進攻。 不管是一年還是兩年,或者三年五載。 “在此之前,只要李牧不在趙軍大營,不管李牧是死是活,白衍都有把握!” 白衍看著地圖。 而王翦與王賁,此刻聽到白衍的話,都滿是意外,安靜的看著白衍。 想知道白衍有何辦法! “代北軍與趙邊騎,都是李牧一手帶出來的,只要李牧不在,兩軍皆是沒有主心骨?!?/br> 白衍說完,看向王翦:“只需要把足夠多的壞消息,傳入趙軍以及邯鄲之中,那些消息可以是妄言、謠言,甚至是陰謀,但只要通過五間,影響到趙軍的輿論,到時候趙軍不相信自己的主將,也不知道相信什么,我們就贏了!” 白衍說道。 后世有一個國家就憑這個辦法,影響了不知道多少個國家。 更被說眼下趙國原本就有分歧! 而五間,是指:因間者、內(nèi)間者、反間者、死間者、生間者。 因間者,是指收買敵國的鄉(xiāng)野百姓,當眼線,散布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