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功 第615節(jié)
“回王上!妾妃覺得,湛盧或是首選!” 齊妃說道。 “湛盧?” 羋王妃聽到齊妃的話,滿是意外,隨后目光也看向眾多寶劍之中,通體黝黑的那把寶劍,她知道,此前嬴政說過,那把寶劍是李牧佩劍,李牧死后,郭開命人送來咸陽。 相傳當初那把湛盧是由歐冶子攜妻女于高山所鑄造,清澈澄明為湛,夷人謂黑曰盧,比喻一個人的眼睛,故而傳言湛盧寶劍可以辨良君,識忠臣,君有道,劍在側(cè),國興旺,君無道,劍飛棄,國破敗。 在湛盧那把黝黑的寶劍上,有著太多的傳說。 最有名的,莫過于當初越王得到湛盧后,視為國寶,然越國被吳國攻伐,越王允常把湛盧寶劍獻給了吳王僚,而闔閭殺王僚奪王位,湛盧就到了闔閭手中,素來收藏無數(shù)名劍的闔閭見到湛盧,十分喜愛,整日帶在身邊,不離其左右。 后闔閭殘暴無道,相傳突然有一日湛盧便自己離開闔閭身邊,去到楚王哪里,湛盧仁道之劍,便傳遍天下。 不過最后,卻是吳王闔閭聽說湛盧劍在楚國時,一時大為惱怒,發(fā)動了一場戰(zhàn)爭,從楚國奪回了寶劍。 在這數(shù)百年間,湛盧歷經(jīng)輾轉(zhuǎn),聽聞由周王室所持,后大名鼎鼎的張子張儀,也曾持有過,不過秦武王繼位,張儀回魏國終了,魏國忌憚趙國武安君李牧,便把湛盧送去趙國,交給李牧,而一向固執(zhí)的李牧見到湛盧后,無比喜愛,難拒,湛盧便成為趙國武安君李牧的佩劍。 李牧死后,由郭開送到咸陽,奉送嬴政。 “湛盧!” 嬴政聽到齊妃的話,也是有些意外的看向那把寶劍湛盧,的確,論底蘊,湛盧乃是歐冶子所鑄,諸多傳說都與這把寶劍相關(guān),更因為要奪回這把寶劍,吳楚交戰(zhàn)。 若是一開始嬴政還有些疑惑,齊妃為何要說這把寶劍給白衍最合適,直到回想?yún)浅畱?zhàn),才突然明白,曾經(jīng)因為這把劍,楚國與吳國交戰(zhàn)過,更因為這把劍,叫仁道之劍。 想到白衍,想到齊妃的用意。 “彩!” 嬴政笑著說道,看著那把湛盧點點頭。 湛盧,可結(jié)結(jié)實實是一把寶劍,當初就是他看到湛盧之時,都愛不釋手,若非泰阿為秦王劍,在眾多寶劍之中,他定會選擇湛盧來佩戴。 想到此前大名鼎鼎的秦相張儀,也曾經(jīng)持有過,嬴政倒也釋懷,畢竟他何嘗不希望,日后白衍終也能成為一個秦國丞相。 “來人,留下湛盧,其余寶劍皆放回原位!” 嬴政下令道。 “諾!” “諾??!” 一直畢恭畢敬等候著的宦官,紛紛點頭接令,隨后再次小心翼翼的搬動劍座。 韓謁者、羋王妃二人此刻看著一動不動,放在書房內(nèi)的那把通體黝黑的湛盧,從嬴政打算把湛盧贈與白衍的事情上,他們哪里還看不出,嬴政對白衍的期盼。 書房內(nèi)。 隨著一把把佩劍由宦官抬著離開,時間緩緩過去,得知李斯、隗狀等一眾大臣已經(jīng)來到王宮后,齊妃與羋王妃自然不敢再打擾嬴政,后宮不參政,這是嬴政親口說過的。 “王上!” “王上?。 ?/br> 李斯、隗狀、王綰、尉繚等人,相繼來到書房中。 不過站在空曠的書房內(nèi),站在巨大的地圖旁,李斯等人除了看到書房最里面木桌后處理竹帛的嬴政,也注意到,拜訪在地上的那個單獨劍座,劍座上,是一把通體黝黑,卻十分精美的佩劍。 “通體黝黑,劍如人眼……湛盧!” 尉繚最先猜出那把佩劍,隨后看向李斯。 李斯與王綰等人聽到尉繚的話,也是點點頭,臉頰上,露出一臉吃驚的模樣,此前他們就聽說湛盧在咸陽王宮,還惋惜沒機會見到那把傳說中的名劍,沒想到眼下,能親眼終是親眼見到。 “聞鬼谷弟子,秦相張子曾擁有此劍!可惜,唉……” 李斯老臉上,眼神盯著那把放置在木桌上的寶劍,目不轉(zhuǎn)睛,最終深吸一口氣,似乎有些惋惜,不過當望向嬴政時,眼神之中,少有的露出一絲渴望。 尉繚、隗狀等人見到李斯罕有露出的眼神,倒也沒有意外。 湛盧本就諸多傳說,更別說聞名天下的秦相張儀,便持有過湛盧。 世人無論權(quán)貴商販,皆喜佩劍,素以配劍為榮,流傳至今的寶劍中,即使王侯權(quán)貴,都難求一把由大名鼎鼎的歐冶子,親手所鑄的寶劍。 別說李斯,天下多少名士賢臣,畢生都夢寐以求,能得到這把劍。 “免禮!” 嬴政見到李斯等人已經(jīng)來到書房,放下竹帛,緩緩起身繞過木桌,來到幾個大臣之中,看著地圖,指著雁門。 “方才雁門傳來消息!” 嬴政說道這里,目光看向身旁的這幾個大臣。 李斯、尉繚等人聽到是雁門消息,紛紛面露嚴肅的看向嬴政,但不知為何,李斯等人卻驀然發(fā)現(xiàn),提及雁門時,嬴政似乎,帶著少許笑意。 這是怎么回事? 就在李斯等人疑惑的目光中,嬴政看著眾人。 “匈奴已經(jīng)退去,白衍率領(lǐng)邊騎,于云中山脈,斬殺匈奴兩萬六千余人,其匈奴首領(lǐng)頭曼單于重傷北遁,生死不知。” 嬴政說道。 一句話落下,頃刻間。 李斯、蔚繚、王綰等人,全都瞬間抬起頭,睜著眼睛,一臉不可置信的看向嬴政。 第四百四十七章:李斯的勸告 匈奴敗退,首領(lǐng)生死不知! 安靜的書房內(nèi),隨著嬴政的話,李斯、尉繚、王綰等人,全都心神一稟,萬萬沒想到,會聽到這樣一個消息。 此前誰能想象,匈奴大軍南下,最終落得如此下場。 “王上!此消息可確定是雁門送來?” 李斯沉吟絲許,對著嬴政拱手輯禮。 嬴政聽到李斯的詢問,吩咐韓謁者端著竹簡過來,交給李斯等人觀看。 片刻后。 隨著看完雁門送來的竹簡,李斯、尉繚等人紛紛對視一眼,依舊能看到對方眼里的吃驚,除去月氏大亂外,他們都沒想到,此戰(zhàn)中,雁門邊騎,在白衍手中如此悍勇。 此時回過神,眾位大臣不經(jīng)意間,再看到書房內(nèi)不遠處放在劍座上的湛盧,哪里還不清楚它為何在哪里。 顯然是王上準備賞賜給白衍的! “如今匈奴與月氏大傷元氣,三五年內(nèi)定然無力再南下!” 隗狀此刻看著面前鋪在地上的巨大地圖,轉(zhuǎn)頭看向嬴政,抬手打禮。 “王上,滅魏指日可待!” 隗狀簡短的話語中,直接把日后滅魏的想法,說出來。 嬴政聽到隗狀的話點點頭,看著地圖。 “今日寡人召爾等入殿,便是想說此事!” 嬴政也沒有瞞著李斯、隗狀等人,直接說出自己的野心,滅魏! 嬴政伸手指著地圖魏國以北的邯鄲郡、魏國以西的潁川郡,再有便是雁門以北的匈奴疆域。 “如今最重要的,便是打探清楚,月氏與匈奴的情況,待時機成熟,寡人可令潁川、雁門出兵,由西、北攻滅魏國。” 嬴政說道。 提及滅魏之時,嬴政眼神之中,流露出激動、亢奮。 短短不到三年,先韓后趙,如今滅燕在即,若是再能早日滅魏,這天下便僅剩楚、齊二國在秦國面前。 齊國不休兵戈城墻,楚國如今爭王奪權(quán)! 秦統(tǒng)天下,歷代秦王畢生之夙愿,眼看著就要在他嬴政手中實現(xiàn)。 “王上!” 李斯、王綰等人回過神后,看著嬴政的模樣,李斯想了想,拱手打禮。 在嬴政的目光中,李斯想了想,搖搖頭。 “王上,如今我秦國官吏,已經(jīng)不夠,就連滅燕,恐都難以填補官員空缺!” 李斯說道。 隨著李斯的話,尉繚、王綰紛紛面露憂慮,如今在秦國,最缺的不是勇猛的士卒,攻城奪地的將軍,而是一方官員。 秦國已經(jīng)調(diào)不出官員前往方才攻奪下來的地方,能在秦國擔任官員的,除去有能力把一城(縣)管理得井井有條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便是要深知一條條秦律。 查案定罪需要秦律,伐木采葉亦需要秦律。 身為法家的李斯,很清楚一個沒有秦國官吏、沒有秦律的地方,是不穩(wěn)定的。 而身為廷尉的李斯,也更清楚,如今秦國能調(diào)用的官員,已經(jīng)遠遠不夠,這兩年多以來,秦國吞并天下的速度實在太快,快到即使是同參與制定滅六國計劃的李斯,都沒料到。 “如果繼續(xù)任用原有官員,斯恐彭宜、郭誼之事,日后定還會出現(xiàn)在其他地方。” 李斯說到這里,看向身旁巨大的地圖,看著上面一個個繪制的圖案文字。 “更甚者,若秦滅燕、魏,而無吏駐守,于齊、楚而言,唾手可得!” 李斯望著齊國與楚國,兩息后,看向嬴政。 書房內(nèi),因為李斯的話,再度安靜下來。 嬴政原本激動亢奮的神情,此刻也不復(fù)存在,難得臉上露出喜悅,此時也再度皺眉。 官吏空缺,這一直都是嬴政的心病。 嬴政看著眼前的地圖,當目光放在齊國的疆域時,目光浮現(xiàn)一股溫怒,天下士人何其之多,然卻無人愿意效力秦國,而他們的多長之地,絕大多數(shù),都在齊國。 回想此前茅焦提過齊國士人數(shù)量…… “寡人可否先滅齊?” 嬴政看著齊國的疆域,輕聲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