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功 第921節(jié)
從白日喝到黃昏,嬴政也喝了不少,或許是因為非宴請群臣的原因,難得來到灞上一次,嬴政在明日返回咸陽前,想再看看灞上。 順著一間間房屋,隨后踏上木樓,白衍跟著嬴政,一路來到巨大的關(guān)口上,高高的遙望那漫無邊際的平野,以及遠方那些連綿起伏的山川。 “滅楚之后,天下便唯有齊國!” 寒風之中,黃昏日下,嬴政看著這一幕場景。 “白衍,汝以為,齊國,寡人當以強要,還是……緩圖!” 嬴政開口問道,想知道白衍的看法,如同曾經(jīng)攻打魏國前,嬴政在書房,也是獨自私下詢問白衍。 韓謁者這時候也忍不住看向白衍,嬴政的這個問題,在昔日白衍斬殺昌平君,擊敗楚軍的消息傳到咸陽王宮時,嬴政便數(shù)次詢問過其他大臣,其他將軍。 如今,韓謁者也想看看,白衍是如何回答。 “回王上,臣以為,對齊國,當徐徐圖之!” 白衍看向嬴政。 嬴政聞言,看向遠方的景色,示意白衍繼續(xù)說。 “齊國雖不修兵戈、不固城邑,然數(shù)十年來,齊國無戰(zhàn),人丁興旺,加之六國賊寇,皆聚齊地,此前秦國攻滅韓、趙、魏、燕,乃至白衍先前攻打楚國,皆是因為昔日諸地士族,能逃往齊國茍存享樂,故而心不齊,毫無赴死拒秦之心,故而秦能逐一破之,若秦國強攻齊國,定會逼迫無數(shù)人效力齊國,行困獸之斗!” 白衍對著嬴政說道,隨后把在楚國,看到楚地士族的逃亡之勢,向嬴政說出來。 “王上,臣擔憂,一旦攻齊,到時候就并非是秦國與齊國之間交戰(zhàn),而是除秦齊之外,秦國要再次面對昔日韓趙魏燕楚各地動亂!” 白衍說完,眼中滿是凝重。 齊國或許無法抵抗秦國大軍,但連年征戰(zhàn)的秦國,若是面臨各地再一次爆發(fā)叛亂,想要平亂,別說需要的時間以及精力,就是各地鎮(zhèn)壓叛亂的兵力,單憑關(guān)內(nèi),恐怕都拿不出來。 高聳的關(guān)上。 嬴政感受著寒風,酒意退去不少,聽到白衍的話,神情并沒有意外。 韓謁者聽著白衍的話,一臉贊嘆的看著白衍,白衍之言,與昔日在咸陽王宮書房內(nèi),那諸多大臣說的一樣,絕大多數(shù)大臣,都不贊同出兵攻打齊國。 “齊國!” 嬴政看著遠方的山川。 此前在王宮書房時,其實哪怕有馮去疾、李斯等人之言,嬴政依舊不傾向徐徐圖謀齊國,畢竟誰都不知道要花費多長時間,耗費多少精力。 但方才田鼎的書信,以及白衍要娶田非煙的事情,倒是讓嬴政不再那般抗拒。 齊國朝堂只要沒有田鼎在,齊王建身旁最為倚重的,便是齊相后勝,只要齊相后勝勸說齊王建,而齊王建身旁又沒有田鼎,這希望,要大上數(shù)十倍。 想到這里。 嬴政心中,倒是有些迫不及待讓白衍與田非煙之事,早日落定。 畢竟滅楚后,距離秦國一統(tǒng)天下,便只有齊國,想到先王以及歷代秦國君王的夙愿,都將成真,天下歸秦!嬴政如何不著急。 “楚軍敗,齊妃無需再在齊國,韓默,命人前往齊國,告知齊妃回咸陽,另讓齊妃與司馬興,帶田鼎與其女,一同前來咸陽!” 嬴政說道,隨后下令: 不管是否真的決定徐徐圖之,還是強攻齊國,嬴政都希望田鼎早些來到咸陽,甚至比白衍這個當事人還要迫切。 “諾!” 一直在嬴政身邊的韓謁者,聽到嬴政的話,連忙點頭。 韓謁者說完,與白衍對視一眼,看著白衍微微點頭,示意有勞,韓謁者也笑著微微點頭回禮。 夕陽之下,關(guān)口走道上,在無數(shù)秦軍士卒的跟隨下。 嬴政與白衍二人,在韓謁者以及其他宦官、侍女的陪同下,一邊走一邊聊。 心情十分不錯的嬴政,加之田鼎的舉動,讓嬴政放松之余,不僅僅臉上笑容比平常數(shù)月加起來都多,更是少有的開起不少玩笑。 隨后嬴政詢問白衍,此前領(lǐng)兵南下進攻楚東,突然得知王賁撤兵的消息后,面對楚國數(shù)十萬大軍包圍,孤身面對項燕、景騏、昌平君、昌文君時,心中是什么感受。 當初得到消息時,秦國朝堂中幾乎所有秦國官員都以為,白衍身陷險境定是九死一生,更有不少秦國大臣暗地里都幸災樂禍,這些嬴政都知道。 但嬴政不知道,當初白衍在楚東,又是什么感受。 詢問這一番話的原因,嬴政也是出自關(guān)心、慰問,就如同一個長輩閑聊時,談及晚輩的不易,會讓晚輩能夠感受到關(guān)心。 而這也是只有嬴政與白衍單獨相處的時候,嬴政才會詢問的話,否則其他將軍,或多或少,都難免心中失衡。 這也是為何嬴政單獨讓白衍出來,而不需要屠睢與其他將軍陪同的原因。 “回王上,臣更多的,是想念家鄉(xiāng)!” 聽到嬴政的詢問,白衍想了想,輕聲說道,臉上露出靦腆的笑容。 “家鄉(xiāng)?” 嬴政被白衍的話弄得有些猝不及防,在嬴政心里,想過不少白衍可能會說的答復,但沒想到白衍居然會說想念故鄉(xiāng)。 看著白衍的模樣,看著白衍眼中盡是思念,這時候嬴政方才知曉,這個少年并非不思念故鄉(xiāng)。 回想昔日白衍在遂陽城給公子升與田鼎的答復,嬴政愈發(fā)感受到,白衍那毫不遲疑的拒絕,到底多難得。 “王上,在臣家鄉(xiāng)有句話,富貴不還鄉(xiāng),如錦衣夜行!王上為白衍拜將,白衍還尚未給家人看看,若是戰(zhàn)死,不免有些遺憾!” 白衍給嬴政說到,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原來如此!” 嬴政聽著白衍的話,緩緩點頭,倒也能感受到,那時候在楚地孤立無援之時,白衍心中渴望見到家人。 想到那老婦人,嬴政倒也記得,當初茅焦曾經(jīng)說過,白衍的父母。 “此番可書信一封,讓其家人,一同隨齊妃來到咸陽!” 嬴政看向白衍輕聲說道。 如今白衍的親人在齊國,并非秦國,所以還需要白衍的書信才行,讓白衍的家人相信,并且愿意跟著齊妃離開,否則貿(mào)然把人帶走,很可能會被齊地的士族注意到,甚至引起齊國朝堂的注意,難免徒增意外。 “謝王上!王上,臣得罪士族諸多,今楚、魏士族皆在齊地,昔日田鼎隱瞞臣在齊地家眷一事,故,臣想,待齊地歸秦之時,臣再以官吏之身,親自去迎接家人!眼下,臣想毫無顧忌,一心一意為王上效力,助王上早日一統(tǒng)天下!” 白衍抬起手,對著嬴政打禮道。 嬴政看向白衍,聽著白衍的話,猶豫幾番,倒也同意白衍之言。 察覺到白衍的擔心,以及想要全心全意的為秦國效力,嬴政想了想,也決定先不著急讓白衍的家人來咸陽,見一見那老婦人,以及白衍的父母。 來日方才,只要天下皆為秦土,日后遲早都能見到。 …… 秦國咸陽。 整個咸陽城,都因為白衍的歸來,而人群涌動,以往少有出現(xiàn)在街上的女子,此時也紛紛相聚在街道旁的茶樓上。 此前聽到嬴政要去武關(guān),故而九成以上的人,都打消前去觀看的念頭,而如今有消息傳來,嬴政與白衍今日就回到咸陽。 這讓咸陽內(nèi)的百姓以及諸國士人,紛紛熱鬧起來。 就連諸地士族,也都出現(xiàn)在街道上,如同魏國王室宗親,與白衍曾經(jīng)有過來往的魏高懿、偃漳等人,也帶著年輕族人后輩,與魏國士族聚集在一起,商議著如何去白氏府邸拜訪。 第六百四十章:封君武烈,北疆之將,布詔天下! 白衍回到咸陽,由于是與嬴政同乘,故而當來到咸陽城后,只能聽到外邊喧嚷的聲音,并沒有看到外邊的場景。 嬴政的六馬座駕設(shè)有疑駕,而幾乎所有馬車無一例外,都是不允許打開布簾,其目的,便是防止外人得知嬴政是乘坐哪一輛馬車。 不過就是在馬車內(nèi),聽著外邊的聲音,白衍都能感覺到,外邊的人,一定很多很多,人山人海一般。 嬴政坐在馬車居中主位,白衍則是在側(cè)窗旁,與嬴政交談,六馬之車,空間足夠大。 許久。 當馬車停下之時,聽著外邊的宦官稟報,已經(jīng)來到王宮宮門,白衍便率先走下馬車,隨后護送嬴政走下來。 站在嬴政身旁,看著眼前的咸陽王宮,白衍都感覺有些陌生。 數(shù)月以來的殺戮,見慣尸體與鮮血,游走在生死邊緣,神情終日緊繃著,這些讓白衍需要足夠多的時間,方才能緩慢平復下來。 看著嬴政朝著王宮走去,白衍連忙跟上。 王宮內(nèi),無數(shù)宮衛(wèi)持戈守在兩旁。 空空蕩蕩,遼闊的場地上,白衍跟著嬴政,一路走了許久,方才來到百步階梯,隨后來到王宮大殿。 時隔數(shù)月再一次到來,看著大殿,白衍的神情不由得有些緊張,白衍也不知道為何,明明來過無數(shù)次,可就是很不習慣,很陌生。 身穿王服的嬴政,似乎也察覺到白衍的異常,看向白衍一眼,嬴政面含笑意,隨后率先便走進大殿之中。 白衍見狀,呼吸兩下,這才帶著緊張,跟著走在后面。 此刻大殿內(nèi)。 秦國的文武百官,皆在大殿兩旁,當看到嬴政進入大殿之后,紛紛側(cè)頭看去。 此時,文官之中,左右丞相馮去疾、王綰都在,廷尉李斯,以及其他一眾秦國大臣,一個個面孔不一的看向白衍。 武將之中,尉繚、辛勝、馮劫等眾多武將,也看向白衍。 再次看到白衍。 秦國朝堂內(nèi)的文武百官,思緒紛紛不一,有好有壞,也有十分復雜之人。 在文官行列內(nèi),文官居后的邰敬,見到跟在嬴政身后的白衍,望過來,頓時一臉喜色,與白衍對視一眼,邰敬滿是激動的給白衍一個眼神,看到白衍心領(lǐng)神會的模樣,邰敬那叫一個興奮,看向四周官員時,那叫一個得意,特別是看到以往勾心斗角的樂尚,那羨慕的眼神,邰敬心中那叫一個虛榮心爆棚。 想到白衍歸來,日后少不得一起去酒樓廝混,邰敬臉上滿是期待。 另一邊。 白衍走在大殿內(nèi),自然也看到武將行列之中的白裕,見到白裕贊許的目光,白衍微微點頭回禮。 來到大殿中央前方后,白衍便沒有繼續(xù)往前走,當看著嬴政在韓謁者的陪同下,走上臺階,隨后走到王座上。 白衍與大殿內(nèi)的文武百官,全都跪坐在地上,對著嬴政輯禮。 “拜見王上!” “拜見王上?。?!” 文武百官的齊聲打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