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9
體對抗的能力。我的腳下技術不錯,可那當然遠遠不夠。成年隊里腳法比我好的會有很多。但是我的百米沖刺速度不錯,有球狀態(tài)下的跑動速度比無球狀態(tài)下的還能更快。所以,我想練出一個強項。如果我能夠很快很快,快到在對方還沒碰到我的時候就已經成功突破,甚至破門得分,那我一定能夠在球隊找到屬于我的位置?!?/br>第38章職業(yè)與業(yè)余的岔路口在晉級到了丙級聯賽之后,梅特奧的所有球員都能感受得到與以往的不同。事實上,在上個賽季的下半段,他們的財政狀況就有了明顯的改善。只是那時候俱樂部內的運作還沒有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因此他們只是覺得自己在球隊踢球訓練的日子似乎沒有以前那么艱苦了,他們可以把更多地專注在足球本身。并且,由他們的主帥伊蕾所引入的,與聯賽中的表現直接掛鉤的獎金政策更是極大地刺激了他們。而在新賽季的伊始,俱樂部就添了很多東西,甚至是人員。在梅特奧晉級到了丙級之后,伊蕾不僅一口氣將他們的廣告費用提升了400%,還給俱樂部寫了報告,向克里克斯女士要求了許多。這些有軟件上的,也有硬件上的。除了多聘請一名主教練的助理、體能教練、靠譜的守門員教練、以及擴充隊醫(yī)的隊伍之外,她還增加了俱樂部內健身房的訓練器材、簡易的醫(yī)療器材,她甚至向克里克斯女士要求了一個俱樂部內的小型餐廳,以及配套的廚師。伊蕾堅信這些一次帶來的變化會讓球員們在新賽季之后進入俱樂部的時候清晰明了地感受到他們現在已經與一年前的那支頂級聯賽俱樂部不同了。這會讓他們有更強的緊迫感,讓這些球員們更努力地向成為一名職業(yè)球員而努力。伊蕾花了一整個夏天的時間為這些做出努力,并為了球員們而向俱樂部施加壓力,并思考這些俱樂部設施上的變化會對球員本人的變化帶來怎樣的催化作用。可她沒能想到科維爾的到來。這個男孩對于她來說,簡直就是一份讓她欣喜若狂的意外禮物。科維爾從來的第一天起就為梅特奧注入了新的活力。這是一名由捷克的頂級豪門球隊,布拉格斯巴達隊的青訓營培養(yǎng)出來的球員。從他十二歲起,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職業(yè)球員,并且以足球為生就已經是他的人生目標了。盡管他現在才只有十七歲,并且才被自己在乙級的母隊青年隊拒絕提供一份續(xù)約合同,但他并沒有因為遭到這一打擊而一蹶不振。相反,他在參加訓練的時候變得更為認真努力,并且他對待足球的態(tài)度已經完全符合了一名職業(yè)球員的標準。他習慣在教練所要求的時間以前來到俱樂部對自己進行加訓,他習慣在和隊友們合訓的時候全神貫注。他的觀察力極強,不需要任何人提醒,就自己在梅特奧的球員們打開更衣室的大門時發(fā)現了門背后的五條禁令,并十分自覺地在訓練時將自己的手機交給伊蕾的助理杜歷卡。他總是會在訓練的間隙主動詢問教練,他剛才的表現怎么樣,是否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應該怎樣改進。并就此和伊蕾交換他的想法,告訴對方他在訓練中的感受。僅在這個看起來有些太瘦了的男孩來到梅特奧試訓的第一天,他就極大地震撼了梅特奧的正式球員們,皮什切克更是在更衣室里一遍又一遍地問他的隊友們“他是誰!”“他怎么會這樣!”“他到底是魔頭從哪里找來的親衛(wèi)隊成員!”“天啊他都這樣了還讓我們怎么活!”“我只是想在俱樂部輕松愉快地踢球,能滿足我卑微的愿望嗎!”而比起梅特奧隊的其他球員,科維爾的到來所給希羅科夫帶去的震撼或許是最直擊內心的。這個俄羅斯人有著和科維爾相似的經歷。他們一個出身捷克甲級聯賽的豪門球隊,布拉格斯巴達隊的青訓營,另一個則從小就在俄羅斯超級聯賽的頂級強隊莫斯科中央陸軍的青訓營接受訓練,希羅科夫甚至比科維爾還要早了兩年進入青訓營學習。只不過,科維爾是在十七歲的這年被俱樂部在乙級聯賽的青年隊拒絕提供續(xù)約合同。而希羅科夫則是連青年隊的比賽都沒能踢上這就直接被青訓營內的教練十分委婉地告知他并不適合以足球為生。可同樣是被自己的母隊所放棄,他們兩人所選擇的道路卻是截然不同的。科維爾選擇了抗爭,而希羅科夫則選擇了妥協。無論是哪一種選擇都值得尊敬,無論是哪一種選擇都讓他們積極地面對自己的人生以及未來。但是現在,他們在同一支俱樂部,這讓俄羅斯人在看到科維爾之后久久無法平靜。他會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在少年時代所為之奮斗了多年的夢。僅在兩天后,伊蕾就宣布她已經決定為俱樂部簽下科維爾,讓這名年僅十七歲的球員成為梅特奧的一員,他們得在更衣室給科維爾安排一個位置了。而就是在又一個星期后,希羅科夫告訴伊蕾,他已經辭去了自己在高檔旅店的工作,從現在起,他將再不會因為隔三差五的夜班而影響到體能,在梅特奧踢球將成為他唯一的工作。他將盡其所能地幫助球隊盡快升至乙級聯賽,并成為一名真正的職業(yè)球員。這成為了一個信號,這個信號讓球員們考慮他們究竟是在該丙級聯賽中就辭去自己的另外一份工作全身心地投入足球、投入梅特奧,還是繼續(xù)一邊工作一邊踢球的兼職生涯。可以想到的是,當希羅科夫在一個看起來沒什么特別的日子里突然在更衣室宣布他已經辭去自己在旅店的工作,打算成為一名“職業(yè)”球員的時候,他的隊友們一定會在為他的這一決定送上掌聲并祝賀他的時候思考起了很多東西。這對于伊蕾來說是一個十分關鍵的結點。當她從海因茨那里得知了這一消息的時候,她就知道自己必須得在這個時候做些什么了。自私一些地說,她希望球隊里能夠有更多“職業(yè)”踢球的球員。并且,她也很討厭球員們被別的東西分去心神的感覺。那種感覺十分糟糕,就好像她明明知道這名球員可以在比賽中有更好的表現,明明知道這名球員應該可以進步得再更快一些,可就是有那么多的東西阻礙了他,絆住了他前進的腳步。在一刻不停地快速前進時,她無法也沒可能有余力去為每一名球員都仔細思考好退路。她所考慮的,只能是如何在保持隊內穩(wěn)定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