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0
大漢朝臣們紛紛表示,這么一位天子,比起前面兩代的天子來,簡直就是暖心的小天使??!要是劉辯的父皇是高皇帝劉邦,或許他會被比成渣,但是誰讓他的父皇是不靠譜的惠帝,在父皇的對比下,劉辯簡直就是上天派給大漢的救星,簡直小天使有木有!具體的例子,可以參照明朝的明成祖朱棣和他的兒子明仁宗朱高熾。朱高熾一個在位時間連一年都沒有滿的皇帝,因為登基之后一反其父對文人士大夫的嚴苛,竟然被謚為仁宗,明人比較明朝的明君的時候,還將明孝宗這位公認的中興之主的廟號與之相比,表示要不是仁宗這個廟號已經(jīng)被朱高熾用了,明孝宗朱佑樘其實也能用仁宗這個廟號的,由此可見仁宗廟號有多難得。在個人品性方面表現(xiàn)出眾的劉辯還給予了不少名士以高位。這個時代基本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魏晉時期對世家名士的追捧,再加上許多有才有名的人品性一直為人所敬重,任其為高官,不僅不會有人說劉辯壞話,反而那些世家大族會稱頌劉辯的英明。朝中那些名士的職位,許多人本身就不低,何進也不能說什么。就算何進是武夫,他也是追慕文士的呀,粗人總是崇拜文化人的嘛!剩下的一些名士,是辭官歸隱又看劉辯表現(xiàn)不錯而受詔的,也就是說,他們原先的人脈基礎肯定不能和現(xiàn)在的何進比,知道這些人不能威脅自己,只是面上擺著好看,何進更不會阻止劉辯了。一時之間,朝中居然也出現(xiàn)了黨錮之禍之前“眾正盈朝”——當然,這里的眾正盈朝并非諷刺明末黨爭時期東林黨全面得勝后的情況,而是真正的贊頌——的情況,仿佛大漢馬上就要再次中興一樣。這個時候,朝臣們倒覺得天圣這個年號取得很好了。當然了,中平這個年號劉辯沒有改,而是選擇在次年進行改元,也就是說,雖然他的年號已經(jīng)取好了,但是還沒有開始正式使用。要是他這輩子還像前世一樣在位不逾年而被廢,那就真的沒什么存在感了。劉辯登基八個月后,開始正式使用天圣年號。天圣元年,新君改元后,就是長達七日的年假,年假過后的望日大朝,劉辯正式提出,要各地諸侯入京朝覲。這一條針對的不是大漢的皇親國戚,而是手掌兵權的州牧、將軍。上輩子的何進為了誅除宦官,也曾經(jīng)這么干過,但是劉辯的命令和何進之令不同的地方在于劉辯是天子,他讓那些人入京朝覲,就代表著他們不能帶兵前來,否則就是有謀逆之嫌,而何進召四方邊將入京,諸如董卓等人可沒少帶人來。這是一條看起來很不錯、對鞏固朝廷權威很有幫助的詔令,然而,最先提出反對的居然是劉辯的親舅舅何進。不知何人向何進獻策進言,道是天子對他不信任,反而更加倚重車騎將軍何苗,如今又要宣各處列侯入京,怕是看不慣那些手握兵權的人,要動手,仔細想來,天下掌兵馬最多、對天子的威脅最大的人是誰?而何太后身邊,那一群依然活躍的宦官似乎又是另一個佐證。劉辯被坑得一臉血。他都不惜和何家再度聯(lián)姻,承諾娶何進的親女兒為后了,居然還被坑?!他留下那群宦官與何進相互對峙,現(xiàn)在看起來形勢都還在掌握之中,何進怎么就突然掀桌子了呢?何進以許多列侯、關內(nèi)侯——譬如董卓、皇甫嵩等有軍功又領軍之人——乃至宗室都要抗衡黃巾余孽,若是貿(mào)然上雒,黃巾再起,又當如何為理由,阻止劉辯詔人入京。劉辯:舅舅啊,你為什么是我舅舅?作者有話要說: 蠢作者今天和小伙伴一起出去浪了,于是整個白天都沒碼字,最近又沒存稿了,于是乎,今天的更新就拖到了現(xiàn)在Orz這一章多碼了點字和小天使們賠罪Orz第75章集郵何進作為位高權重的大將軍,地位不是劉辯這個連皇后都沒有迎娶、不能說真正親政了的皇帝可以輕易撼動的。但是,他自己持之以恒地作死,那就真的沒人能救得了他了。不要以為弄死一個位高權重的大臣很難,歷史往往比更玄幻。上輩子,劉辯的這個舅舅就死得令人猝不及防,而這輩子,飛揚跋扈的何大將軍也沒能逃掉陰溝里翻船的命運。其實劉辯一直很好奇,一直都只是用來維護禁省的內(nèi)衛(wèi)們,是怎么大批出宮,逃過執(zhí)金吾對京城的巡查,然后跑到何進府上去大開殺戒的?值得注意的是,當天晚上何家宴席,除了何苗、曹cao這些要么與何進關系并不似明面上那么好、要么就是所謂的中立派的人,何進的心腹都在。換而言之,可以把何家的宴席看成是何進心腹大集會。雖然雒陽城中時時刻刻有人巡查,但是不是每一個地方都會被時刻保護起來的,現(xiàn)在又不是后世,沒有監(jiān)控器之類的東西。何進居住在雒陽城中的“貴族聚居區(qū)”,邊上住的都是些位高權重的人,雒陽城中,除了本身就有禁衛(wèi)巡查的皇宮以外,就屬這地方附近的巡邏密度最高。而且,何進府上的家丁都是壯漢,放在軍中,也都是些難得的人才。就是這樣的條件,人人都以為何進府上不說固若金湯,也稱得上是安全周密了,但是,何進和他的心腹手下們偏偏就被一鍋端了。大舅和他的手下們突然一同拿便當退場了,劉辯有些懵。十常侍們的膽子什么時候變得這樣大了?讓他們在皇宮之內(nèi)做手腳,劉辯相信他們是會做得出來的,但是,命令禁衛(wèi)出宮攻擊大將軍府邸,不僅將皇宮的安全、守衛(wèi)工作棄之不顧,居然還把大將軍一系的人全部弄死了?事情發(fā)生以后,士林震動,劉辯也怒不可遏。當然,劉辯不是說自己的舅舅有多無辜,死得有多慘,他只是想著,那些宦官到底哪里來的膽量和人手,居然敢這么做,而且還讓他們做成功了?士人們紛紛要求嚴懲,仿佛“這一刻,我們都是何家人”,權傾一時的中常侍們像下餃子一樣被下獄論罪,只有兩個幸免。主要是中常侍們雖然抱團,但是他們總得要履行他們的本職工作吧?劉辯前段時間“突發(fā)奇想”,打發(fā)了畢嵐和宋典兩個人去西京長安重修宮城,坊間隱隱有傳言,道是天子要遷都。當年光武帝劉秀再興大漢,群臣為在雒陽還是在長安定都爭論不休,后來長安惜敗,不知多少人為之扼腕,但是這么些年下來,雒陽作為大漢的都城,地位已經(jīng)深入人心,劉辯好端端的又要把都城遷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