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66
侯王是一個待遇的,在自己的封國內(nèi)稱孤道寡,除了地位沒有皇帝高以外,諸侯王在自己的封國之內(nèi)基本上就等同于皇帝,官吏多是諸侯王自己任命的,財賦多半也都入的是諸侯王自己的庫房,說得夸張一點,就和當(dāng)初孫權(quán)尚未稱帝自立的時候名義上是曹丕的臣子,但是實際上,在江東那地方,他就是無冕之王是一樣的情況。說得更明白一點,就是曹叡拆了曹魏的一部分土地,將那里變成了曹紹的地盤。作為曹叡的獨子,曹紹不能成為皇帝,卻也能成為宗室諸王中有著獨特地位的無冕之王。曹叡這樣的舉動是對剛被封為太子的齊王曹芳的不信任,但是沒辦法,臨死前有些人會愈發(fā)清醒,但有些人往往會在臨死前做出清醒狀態(tài)的時候悔之莫及的決定。曹叡在諸葛亮等大敵皆死后就放松了自己,在他看來,曹魏一統(tǒng)天下只是時間問題。若不是曹叡后來大肆地修建宮殿,并納了無數(shù)的美女入宮,怕是天下一統(tǒng)的時間還能再早一點。在放飛自我、為了生孩子——當(dāng)然,有很大的原因也是他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而不顧民力廣納美女的曹叡看來,曹紹的地位自然是很重要的。養(yǎng)子再親,有自己的親生兒子親嗎?在這里,就不得不提一句曹叡這種思想的來源——魏文帝曹丕同學(xué)了。眾所周知,曹cao好人妻,收了不少的寡婦,許多寡婦都是帶著拖油瓶嫁給曹cao的,比較典型的就是被曹丕、曹叡父子倆深深厭惡的何晏,還有為人謹慎的秦朗。雖然曹叡對祖父的一些養(yǎng)子觀感不錯,但是對另外一些,還是非常認同他爹曹丕的觀點的,祖父的養(yǎng)子并不是他們曹魏的宗室,只不過是“假子”罷了。“假子”是曹丕對何晏的蔑稱,曹丕時代,曹cao的養(yǎng)子幾乎都沒有受到重用,曹叡自然也會受到父親部分觀點的影響。這就導(dǎo)致了在被立為太子的養(yǎng)子和身為他的親子卻只能作為藩王的曹紹之間,曹叡的心毫無疑問地偏向了曹紹。托孤完畢的第二天曹叡就駕崩了,曹芳登基繼位,但是朝中卻并不太平。曹叡臨死前做的選擇讓相當(dāng)一部分人不滿意曹芳這個新帝,養(yǎng)育曹紹的司馬家一點都不太平。司馬家兩父子是曹叡分別選擇托孤人,可以說曹叡是相當(dāng)信任他們了,但是很快,顧命大臣們?nèi)纫?,青壯派代表的曹爽、秦朗和的曹肇三比一,把司馬懿這個老臣給排擠出了權(quán)力中心。輔政大臣之間勾心斗角,太后很淡定,她是晉王的生母,先帝名正言順扶正的皇后,誰敢不尊她?曹芳就比較苦逼了,年紀(jì)尚小,對朝政根本沾不了手,輔政大臣們還在那里勾心斗角。司馬懿被排擠出局以后,下一個被排擠的是曹爽。但是在正始年間大權(quán)在握的曹爽好不容易把握住了曹叡托孤的機會,當(dāng)然不會拱手讓給之前就頗受曹叡寵信的秦朗和曹肇。曹肇是曹休的兒子,曹爽是曹真的兒子,他們兩個分別代表著曹□□后唯二的兩支曹魏的宗室力量對朝堂的影響。光論父親的功績和影響力,作為曹真之子的曹爽其實比曹休之子曹肇有影響力,可是誰讓人家曹肇相貌俊美,和皇帝的關(guān)系不是一般的好呢?體態(tài)肥胖的曹爽表示自己很苦逼。同樣作為曹叡眼前紅人的秦朗是個謹慎的人,也不輕易得罪人,但是他和曹肇的關(guān)系更為親近,這就注定了曹爽的劣勢。曹爽:仲達叔叔你快回來,我一個人承受不來,這個游戲還是需要我們一起來玩QAQ!司馬懿:肥拒。司馬懿表示他有這個閑心,還不如看顧一下自己的小孫子和晉王殿下呢!曹紹和司馬家的孩子們養(yǎng)在一起,看起來活力十足,身上穿的也不是曹魏服制中的王爵服,而是用料較好的常服,要是司馬家的人不說,不親近的人,只怕要把他也當(dāng)成司馬家的孩子了。升作太后的郭氏并不能常出宮看望兒子,只是常托人帶一些東西出來給曹紹,曹芳作為兄長也略表了心意。不得不說,曹芳同學(xué)的心性還是很不錯的,他知道自己是養(yǎng)子,曹叡臨死前又心心念念地記掛著曹紹,便常去太后宮中探望,以舒解她思子之情。還有傳言說曹芳這個天子,小小年紀(jì),在讀春秋三傳中的——的傳揚在這個時候沒有公羊和谷梁廣,但正是因為這樣,曹芳在其余二傳之余先看左傳也沒人說什么——的時候,言道自己愿仿效魯隱公,日后等到晉王曹紹長成,就退位于他。魯隱公是魯惠公的長子,魯桓公的兄長,以嫡長子繼承制來看,桓公因為母親的緣故地位比兄長隱公要尊貴。惠公去世的時候,桓公尚且年幼,而年長的隱公有著賢德的名聲,因此大臣們紛紛推舉隱公為魯國的國君。等到桓公長成之后,隱公開始給自己修建宮殿,有大臣建議隱公獨攬大權(quán),殺死桓公以絕后患,想不到隱公反而說自己已經(jīng)做好了退位的準(zhǔn)備,正在修建的宮殿就是退位后準(zhǔn)備去居住的。提出建議的大臣害怕自己的話傳出去被桓公知曉,反而向桓公惡人先告狀,說隱公有害死他的企圖,于是當(dāng)時尚是國君、準(zhǔn)備退位的魯隱公被自己準(zhǔn)備讓位的異母弟害死,桓公繼位之后,心虛不已,另找了替罪羊,但是國人依舊很為魯隱公悲傷。曹芳用魯隱公這個例子,不少人認為天子的本意雖好,卻失之不祥。這個時候,最先不干的是先帝留給曹芳的輔政大臣。雖然曹肇是曹叡的心腹,但是他也是有自己的野心和想法的,從親近程度上來看,本來他更應(yīng)該親近于曹叡的親子曹紹,但是誰讓曹叡命他當(dāng)了曹芳的輔政大臣呢?只有曹芳是皇帝,他們這些先帝托孤的大臣才顯得地位重要,尤其是對曹肇這種在朝中不占優(yōu)勢的青壯派來說。要是皇帝換成了曹紹,無論如何,得勢的都會是司馬師以及他的父親司馬懿。光是為了自己的地位,曹肇就得保證曹芳在皇位上安穩(wěn)地坐著。在一群人或明或暗地使力之下,正始元年,齊王曹芳登基一年后,晉王曹紹就藩。作為先帝親自指定的晉王太傅,司馬師拖家?guī)Э诘貛е迌弘x開了洛陽,只留下了長子司馬琛,由司馬懿進行教養(yǎng)。曹紹這個晉王基本上就是自立一方的土皇帝,洛陽那邊的人再怎么樣,也不能輕易地把火燒到曹紹身上來,作為晉王太傅全權(quán)代理曹紹的各項事務(wù)的司馬師權(quán)力反而比司馬懿還要大。但是司馬師也不僅僅是達到這種程度就滿足了。他現(xiàn)在看上去烈火烹油一般的鮮亮,但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