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9
漂亮,只是年紀到底還小,寫起字來還缺些勁道。不過整齊就夠了,足以對比出兩種字體的不同之處,比起大篆,隸書字形偏方,筆劃簡單,學起來容易。 兩種字體寫同樣的內(nèi)容,最能比出各自的優(yōu)勢和劣勢。 李斯在嬴政比對完之后也得以一睹信中內(nèi)容。 他同樣越讀神色越鄭重。 隸卒是地方上負責做事的人,他們每年都要將各地的收成、人口、治安等等情況匯總起來,在年底統(tǒng)一將相關(guān)記錄送往咸陽上報,這事叫做“上計”。 可以說隸卒們的才干決定了當?shù)氐闹卫砬闆r,若是能有一套簡單易學的字體供他們使用,往后每年的上計將會省事不少,朝廷處理起地方事務來必然更得心應手。 至于扶蘇所說的授學之地,那反而是小事一樁,在不在嵯峨山下建都一樣。 李斯激動地說道:“大王,這程邈我們該見一見?!?/br> 嬴政收起兩封長信,再次倚坐回坐榻上。他比李斯平靜多了,他們正在謀劃著滅六國之事,老天便送他這么份禮物,可見合該他們大秦一統(tǒng)天下。 既然是理所應當之事,自然沒必要太激動。 倒是扶蘇這孩子,給他的意外更大。 扶蘇去云陽縣之后病確實好了,不過做的事情也有點多,瞧著不像去養(yǎng)病的,反倒像在謀劃著什么??伤o扶蘇找的老師大多還在咸陽,李斯和蒙恬更是絕不可能跟著去給他支招,難道這些事都是扶蘇自己想做的? 嬴政說道:“確實是件好事,我叫蒙恬去把扶蘇接回來幾天,順便捎帶上這程邈?!?/br> 君臣議定,蒙恬立刻被召了過來。 扶蘇本就是蒙恬送去云陽縣的,蒙恬對那邊的事也頗為關(guān)注。聽嬴政要把扶蘇接回來,蒙恬有些憂心,畢竟扶蘇前頭生病不是假的,出城以后情況也的確漸漸好轉(zhuǎn),這說明相沖之說很可能是真的,要是扶蘇被接回來不知會不會再一次病倒。 蒙恬心里這樣猶豫著,嘴里也沒猶豫,直接把自己的疑慮說了出來。 嬴政淡淡道:“馬上年底了,讓他回來陪我這個爹幾天還能要了他的命不成?” 嬴政倒沒懷疑扶蘇自己裝病想出宮玩,只是疑心是不是有人在給扶蘇出主意。 他讓人盯著那么久也沒盯出個所以然來,便想著把人叫回來看看。 至于回來后還讓不讓扶蘇去云陽縣,那就另說了。 蒙恬聽嬴政的話似乎別有深意,沒再多言,領命徑直出了城。 蒙恬到云陽縣時,天已經(jīng)黑了。遠處的村莊入夜后漆黑一片,獨獨別莊里亮著燈,不管是油燈還是蠟燭,都是權(quán)貴之家才用得起的東西,普通百姓大多只能早早入睡,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作息便是這樣來的。 扶蘇聽說蒙恬來了,披著裘衣親自出迎。 “公子?!泵商衩ι锨耙姸Y。 “恬叔。”扶蘇喊了一聲,伸手拉著蒙恬往屋里走,兩個人在燈下相對而坐。 沒別人在,蒙恬放松了不少,先將嬴政的命令告知扶蘇,隨后就在燈前與扶蘇閑談起來。 天色已晚,今天他們是不可能回咸陽的了,蒙恬決定明日一早再去云陽大牢接程邈。 蒙恬沒看扶蘇的信,不由問扶蘇:“那程邈也入獄好些年了,大王怎么突然要見他?是公子和大王提到他了嗎?” 扶蘇自是不會隱瞞,把自己如何見到程邈、如何給嬴政寫信的過程給蒙恬講了。 蒙恬感覺這程邈是在利用扶蘇,不過若是那隸書當真有用,對扶蘇也有好處,算是互利互惠的事。他說道:“倒是個真人才?!?/br> 扶蘇認真點頭。 蒙恬見扶蘇年紀小小,卻做出小大人模樣,不由莞爾。 兩人分別多時,蒙恬提議去前院練練拳腳,他好看看扶蘇有沒有偷懶。 天上的月亮已經(jīng)變成一彎銀勾,前院照不著多少月光,還是懷德機靈地叫人點了燈才亮堂些。 一大一小在空地上比劃起來,明明是大冷天,不久之后他們身上都出了一身薄汗。 “不錯?!泵商褡屩鎏K對練了一會,滿意地贊道,“平時多練練,公子便是到了軍中也不會讓人比下去?!?/br> 扶蘇一本正經(jīng)地說:“全靠恬叔教得好。”他以前的天賦其實是馴養(yǎng)飛禽走獸,天上飛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他都能把它們降服,人一旦有了助力,很多方面便會松懈下來。如今重活一次,他有許多事想做,自然得讓身體好起來。 兩人去洗了個澡,舒舒服服睡了一覺,第二日一早一起去云陽大牢尋程邈。 程邈昨日喝了藥,病已好了大半,再沒有初見時那種隨時會一病不起的孱弱。 見扶蘇與蒙恬一起過來,程邈心中驚訝,更確定自己這一步走對了:扶蘇這位長公子在大王心中果然十分不同,要不然蒙恬不會來得這樣快。 有蒙恬親至,程邈終于如愿走出了云陽大牢。 扶蘇對程邈的態(tài)度一如昨日,親自邀程邈上馬車。 蒙恬見扶蘇精神不錯,一顆心暫且放回原處,騎馬綴在馬車旁護衛(wèi)扶蘇回咸陽。 一路上,扶蘇先是和程邈講述了自己對稷下學宮的向往之情,接著才與程邈提起授學之事,表示程邈若是愿意,可以先在別莊小住,年后他便讓人在嵯峨山下建屋筑臺。 隸書的教習只是開始,日后他會請各方學者前來講學,有名師在,學生自然會聞訊而來,他們必定能建造一個屬于大秦的稷下學宮。 在如今的天下學者心中,稷下學宮是個無比神圣的地方。稷下學宮有七十多位博學之士開班授徒,包括荀子、孟子、尹文子、申不害等等聞名諸國的學者,他們各有各的主張、各有各的見解,無數(shù)新思想在稷下學宮誕生和傳播出去,堪稱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大秦位居西北,一直以來在東方諸國眼中都與蠻族無異,朝中能用的有學之士大多來自東方各國,許多人都暗中譏笑說“大秦無學者”。 事實上連李斯、姚賈等人原本也并非秦國人,他們來秦國只是為了爭取到一展抱負的機會。 扶蘇記得他父王一統(tǒng)天下之后,也曾希望東方學者能效命于朝廷,幫助大秦鞏固在東邊的統(tǒng)治??上|方學者大多瞧不上大秦,明里接受了博士之位,實際上卻沒幾個人真心愿意為大秦效力。 也正因為無法通過東方這些士大夫來融合東方諸國,父王才會屢次東巡,希望能通過展示大秦的強悍武力讓東方百姓真正臣服。 如今離天下一統(tǒng)還有差不多十二年,扶蘇相信這十二年時間里自己可以改變很多東西,打天下他可能幫不上忙,逐步助大秦融合六國卻是有機會做到的。 只有真正讓各國融為一體,天下才能長治久安,免于再遭動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