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52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殘疾大佬的白月光仙妻、鬼父(H)、春來湖水綠如藍(lán)、耍詐、大佬們的病弱嬌美人[穿書]、紈绔與平民2、小酥糖、這喵怎么撩我[娛樂圈]、快穿之錦鯉炮灰的逆襲、我家影帝不好養(yǎng)[娛樂圈]
也聽江海說過,但絕對想不到,那鋪?zhàn)右院笫且唤o顧芳秋打理的。江蓮為了照顧張瑤兒和婆婆,只能待在村里整天盯著那一畝三分地,別的事情還沒做過。她絞了絞手指,之前那束花朵被她全部搗碎拿來抹了手和臉,才用幾日,摸起來就比往日要明顯地光滑了些,然而沒了花朵用,她這次和丈夫過來,本就打算去山上上工的,到時候過不了幾天,她的臉和手,又會變得又黑又糙。做面脂和去山上的工錢是不一樣的,做面脂要低二十文,黑點(diǎn)糙點(diǎn)江蓮其實(shí)也無所謂,山上的活計最多兩個月,面脂看著是長期的活計,但鋪?zhàn)舆€未開起來,誰也不知道鋪?zhàn)拥綍r候是個什么經(jīng)營狀況。顧芳秋蓋在她手背上的手還未拿開,感受著那滑嫩的手掌心,江蓮點(diǎn)頭:“好,我?guī)湍恪!?/br>江蓮卻知道,更多的可能不是她幫顧芳秋,是顧芳秋幫她。除了江蓮,顧芳秋還在村里找了五個婦人,都是這段時間她在村里比較熟識,感覺人品沒啥問題的,其中就有村家長的兩個兒媳婦大小高氏、陳大狗的妻子閔玉蓉,以及一對十四五歲的姐妹花,趙紅霞和趙彩云人找齊了,一時半會兒卻還動不了工。做面脂需要的地方不小,要有擺放材料的地方,加工時的各種案臺,還要有熬制、蒸煮的工具。江凡家的場地有限,他選了靠家的那座山,到時候在山腳下理出一塊平地,在上面建一座房子,作為面脂的加工場地。不止這座山,其他兩座山都需要建房子,除了房子,還要留一塊平地,以后采摘下來的果子、染料花瓣,都在這些地方處理。山頭開工之前,江凡特意點(diǎn)了三個人出來,高老叔、江海和陳大狗的父親陳阿四,一座山一個人,不用干活只監(jiān)工指導(dǎo),工錢還比別人多五文。其他人可就羨慕了,這和江凡家交好就是好處多多,別人揮汗的時候他們就可以躲在樹蔭底下,只需要動動嘴皮子就行了,多輕松啊。江凡聽到這些言辭,暗自一笑。高老叔是村長,威信自然不同別人,說話村里人都會聽;江海每年賣藕,也要和一些商人打交道,見識也比村里人多些,在村子里說話也有些分量;至于陳阿四,江凡看中的就是他和陳大狗那有啥說啥的不怕得罪人的性子。安排完這些事,江凡一時半會兒卻還閑不下來。***今天山頭開工,陳阿四一早就起了,他妻子孫秀梅看了看外面天色,都還沒亮呢,“不再睡會兒?”陳阿四搖頭:“睡不著了,我去把菜地里的草拔一拔?!?/br>孫秀梅也睡不著了,便也跟著穿衣起床,準(zhǔn)備做早飯。今天陳阿四和陳大狗都要上工,聽說要弄什么“打卡簽到”,遲到就要扣工錢,可馬虎不得。考慮到兒子要使力氣,孫秀梅額外給他煮了兩個雞蛋。孫秀梅這兩天可高興了,因她家有頭牛的關(guān)系,不忙的時候每天能掙幾個路費(fèi)錢,所以往年這個時候也還過得去。今年江家買了山招工,她丈夫和兒子都去報名了,原先陳阿四是準(zhǔn)備賣苦力的,結(jié)果沒想到會被江少爺點(diǎn)成監(jiān)工,她原本還擔(dān)心丈夫的身體呢,現(xiàn)在是啥也不擔(dān)心了。兒子雖然累點(diǎn),但他人年輕,累就累點(diǎn)能賺錢就行。兒媳婦過幾天也要去江家做面脂,雖然工錢低點(diǎn),但比往年在家?guī)Ш⒆訌?qiáng)多了,風(fēng)不吹雨不淋的。留她一個老婆子在家照顧兩個孫子孫女,剛好給他們準(zhǔn)備午飯,田里就一點(diǎn)鋤雜草的活計,她帶著兩個孩子就搞定了。孫秀梅一邊往灶肚扔柴一邊算著工錢,家里兩個男人的工錢一個是六十文一天,一個是六十五文一天,等兒媳婦也開始做活了后,家里一天就是一百六十五文的收入,一個月下來……一個月下來是多少來著?孫秀梅不太會算數(shù),想了好一會兒想得腦子疼都沒想清楚,正愁著聽到院子里的動靜,出來一看,是兒子陳大狗起來了,忙拉著陳大狗問。陳大狗伸著懶腰打著哈欠,嘴巴翕動一會兒,看著他老娘:“四兩九百五十文?!?/br>孫秀梅捂著胸口,眼睛閃著光:快五兩的銀子,哎喲,他們家一年都未必能攢下來這么多,真是想想心里就火熱不已。吃過早飯,天才亮,村子里已經(jīng)熱鬧起來了,今天大伙兒都起得挺早的,陳家父子吃了飯,陳阿四帶上江凡交給他的名冊和筆墨,便開始往他們負(fù)責(zé)的那座山頭走去。一路有也是在那邊上工的,手里拿著鋤頭、鏟子或者木棍、繩子都跟上來,熱絡(luò)地打著招呼。到了指定的地點(diǎn),居然還有比他們到的還早的,正蹲在那里聊天,見到他們,紛紛走過來,彼此打著招呼,人人臉上都寫著滿滿的干勁兒。等了一會兒,陳阿四看了看時辰,已經(jīng)差不多了,人也差不多到齊,便翻開冊子開始點(diǎn)名。“王富貴?!?/br>“在。”“趙大力?!?/br>“誒!這兒呢!”“張柱子?!?/br>“在,我在!”名冊是江凡托村里會寫字的人寫的,點(diǎn)到名人也在的陳阿四就用毛筆在后面打個勾,沒到的就先不打,如果遲到就打個圓,如果當(dāng)天沒來,就打個叉。點(diǎn)完名后,就開始整理山地,從山腳起,草根拔起來曬干,碎石整理出來,要么壘邊界,要么鋪山路,山上的樹,該砍的砍,該留的留,這些會有監(jiān)工指導(dǎo)具體怎么做。如火如荼地忙了幾天,山腳下的平地都整理出來了,顧長青找來的施工小隊(duì)也到了,青磚、青瓦、泥沙運(yùn)進(jìn)村,晾干的木頭也從村外買回來,請的人多,沒幾天幾座瓦房眼看著就要在山腳下立起來了。而江凡正在和人談生意。面脂做好了,需要裝的東西,江凡覺得顧芳秋先前拿出來的那種小巧玲瓏的白瓷盒子就很好。他需要的量多,與人建立長期的合作最好。于是幾方打聽,江凡還特意去問了種子店的掌柜,才打聽到一家信譽(yù)比較好的私人窯口。窯口在一個村子里,這個村子幾乎所有村民都已燒窯為生,為了保證瓷器在運(yùn)出的途中最大程度的完好,這個村子還自掏腰包,將村子去往鎮(zhèn)上的這條路鋪平,雖達(dá)不到現(xiàn)代柏油路那般,但下雨天是絕對不愁無處下腳的。窯口的負(fù)責(zé)人姓周,江凡稱其周老板。周老板這個窯口,產(chǎn)出的瓷器也不是什么多上等的,面對的就是比較大眾的客戶,原因還是他們窯口的技術(shù)不太行,燒不出好的瓷器。江凡是客戶,周老板接待了他,了解到江凡的需求后,便答應(yīng)和他合作,不過在簽契約付訂金之前,江凡還有個額外的要求。瓷盒為扁圓形,盒身一邊繪制使用說明和注意事項(xiàng),一邊繪制產(chǎn)品名稱,還有售貨地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