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78
,溫畢華就覺得自己好羨慕好嫉妒!說到這個,葉君書也很好奇,他發(fā)現(xiàn),自己認(rèn)識的朋友,基本上在這個時代來說,都是大齡未婚的,仿佛自己混的是個假古代。不是都說古代的人成親得都很早的嗎?基本上哥兒十六歲左右就結(jié)契了,漢子最晚不過二十,很多漢子到二十歲這個年紀(jì),娃兒都能滿地爬了。但是看看他身邊的這些,余茂林都二十有二了,還沒成親,而且家里也沒有侍寵,溫畢華只比余茂林小一歲,但同樣未結(jié)契,還有昊子哥也是。就連秦師兄,二十歲的時候才成功脫單和洛哥兒結(jié)了契。葉君書忍不住懷疑,難道是物以類聚?他們都是古代大齡剩男團的一員?溫畢華托著下巴苦巴巴嘆氣道:“唉,我也想被大家哥兒看重捉回去結(jié)契,我可不想回去結(jié)契那只母老虎,好不容易才脫離虎口逃到京城?!?/br>深深思考了會兒,溫畢華兩條眉毛皺得緊緊的,一臉的認(rèn)命,再次嘆氣:“算了,那只母老虎兇巴巴的,我不要的話肯定結(jié)契不出去,我還是勉為其難收了吧?!?/br>真是愁人,不過看在兩家世交的份上,他還是不抗?fàn)幜税伞?/br>葉君書:“……”等等,溫畢華是不是暴露了什么不得了的信息?葉君書想到偶爾溫畢華抱怨式提起好多次的小幾歲的竹馬,還三番兩次為了躲人經(jīng)常跑來他們家的,那位傳說中的恐怖小哥兒竹馬?葉君書看他表情,也不是真的討厭嘛!得,這個是遲早會脫單的,不算剩男團成員。然后余茂林就皺眉道:“我有未婚夫郎了。”所以榜下捉夫這個約定俗成的風(fēng)俗,輪不到他身上。然后兩人的目光落到唯一一個真、單身狗身上。葉君書:“……”溫畢華一臉的艷羨:“說不定子舟還會被賜婚啊!”戲文里都是這樣演的。說真的,你們這樣的態(tài)度是很容易失去我的!原來到頭來,只有他一人才是真的單身狗嗎摔!余茂林什么時候冒出個未婚夫郎了?他怎么不知道?……也對,他也沒問過。葉君書重重咳嗽一聲,強調(diào)道:“我有喜歡的人了?!?/br>兩人一聽,眸光更是閃亮,余茂林直接肯定地說道:“元宵那天那個哥兒?!?/br>溫畢華連連問道:“真的嗎真的嗎!茂林你見過?長得怎么樣?和子舟相配嗎?”余茂林點頭,不過不予評價,他覺得自己沒資格對一個只見過一次還是好友心上人的哥兒評頭論足,不過他對他的印象很好就是了。溫畢華見從余茂林嘴里問不出什么,轉(zhuǎn)身又纏著葉君書問去,兩眼直發(fā)亮,充滿了對八卦的熱愛。葉君書被纏得直接沒了脾氣,但是絲毫不說出阿玙的丁點兒信息,迅速轉(zhuǎn)移話題,“不知道這次的金榜會是什么結(jié)果?!睖禺吶A想也不想就道:“肯定能得前面名次,最不濟也在二甲榜上!”葉君書嘆氣,“突然對自己的試卷沒什么把握?!弊屑?xì)一想,自己似乎回答得沒什么亮點?想到自己的考卷正在被讀卷官們評審,葉君書就一陣忐忑,萬一名次不好怎么辦?如果排名不在前面,官途說不定就沒那么順利了。“怎么會呢?你的名次肯定在前面!”溫畢華斬釘截鐵道,然后完全忘了自己之前想八卦的內(nèi)容,全部心神都在給好友加油打氣上。葉君書一邊認(rèn)真傾聽狀,心里悄悄松口氣,總算沒被纏著不放了。而此時,皇宮內(nèi)的一處封閉的宮殿里,讀卷官們正在改卷子。因著殿試不需謄錄,考官們直接讀閱原卷,而且只有二百五十八份卷子,但是每個閱卷官都需要給所有卷子評點打分,所以速度不算太快。閱卷官共有八名,他們要在三天內(nèi)選出最優(yōu)秀的十份試卷進呈給皇帝,由皇帝欽點前三名,即狀元、榜眼、探花。時間上比較緊張,但是進展井然有序。第四天下午的時候,十份共同評選出來的試卷送到泰安帝的案首。泰安帝還未打開來看,就對身旁微微躬身站立的頭發(fā)花白的高官笑道:“今年的考生都很年輕??!朕依稀記得,上一次最終進殿試的貢士,大部分都是年紀(jì)偏大的,這次朕看,考上貢士的年輕學(xué)子就有三分之二?!?/br>明相隨即誠懇地道:“全靠陛下治理有方,我朝各地方能大力地培養(yǎng)出更多年輕優(yōu)秀之人?!?/br>“哈哈哈……”泰安帝龍心大悅,他隨手拿起其中一份試卷,細(xì)細(xì)。“朕記得,元宵那晚出了兩對至今無人能解答出來的對聯(lián)的那兩個學(xué)子也在這其中,是叫葉君書和余茂林?還考了第一名和第二名?”泰安帝詢問身旁的人。泰安帝在殿試上,看到兩張他印象深刻的面孔,頓時十分感興趣,他已經(jīng)看過一點他們的答題內(nèi)容了,如果不是在考場上,他當(dāng)場就要撫掌擊嘆,兩人寫的內(nèi)容都十分精彩,而且并非天馬行空,可cao作性很強。另一邊面白無須的大總管隨即躬身笑道:“陛下沒記錯,那兩位學(xué)子是叫這兩個名字,奴才還記得,陛下和那位叫葉君書的相談甚歡?!?/br>下方的八名閱卷官心中一緊,馬上就猜到泰安帝接下來的意圖,心抽得直想這兩名考生的試卷應(yīng)該在這里面吧?余茂林和葉君書能考到前面的名次,殿試上的成績自然不會太差。果然,泰安帝就在前面幾份卷子里找出他想看的。因為此時已經(jīng)到泰安帝面前確定前三名,這會兒他可以看到每個考生的名字和對應(yīng)的試卷。泰安帝總算看到完整的策論,他率先看了葉君書的卷子,看到精彩處,直接拍掌叫好,而后余茂林的答卷更讓他眼前一亮。不管是葉君書的貿(mào)易經(jīng)濟論,還是余茂林的教化論,同樣精彩,細(xì)思下來,兩個辦法都有可cao作性,并不是紙上談兵。尤其還敏銳的分析了對策的優(yōu)劣和該如何防范,該怎么實施,經(jīng)過他們精妙絕倫的文筆構(gòu)造,組成一篇無懈可擊的策論。再翻閱一看,還有一篇文章同樣出彩,他一看,是會試第三名鄧鴻遠(yuǎn)的答卷。泰安帝愉悅地大笑,朝廷又迎來了三個可塑之才,不知道他們能為朝廷的格局帶來什么變化,泰安帝表示十分期待。他提筆圈下這三個名字。底下幾名閱卷官對視一眼,看來,這一屆科舉的前三名,出來了。第106章第一百零六章放榜的那一天,葉君書和余茂林等二百五十八名貢士一個不落的早早進宮。他們穿上朝廷統(tǒng)一發(fā)放的貢士服,正按照會試的名次分兩排在兩側(cè)站著。葉君書和余茂林分別站在兩列的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