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65
裴右安一怔,隨即失笑,拍了拍自己的額,將嘉芙抱到腿上,親吻向她賠罪,是夜,屋中溫情無限,身畔慈兒也是乖巧無比,睡在相擁而眠的父母身畔,一夜酣眠,直到天亮。 半個月后,隴西原節(jié)度使卸任而去,裴右安繼領(lǐng)節(jié)度使一職。 消息傳開,整個素葉城的民眾都沸騰了。 須知當(dāng)日戰(zhàn)事完畢,裴右安向唐老大人派來的人交印完畢,攬下一切罪責(zé),出城去了之后,城中民眾,無不為他捏著一把汗,唯恐皇帝治罪于他,今日獲悉如此消息,豈有不高興的道理?只是隴西節(jié)度使的府衙,向來設(shè)于雍州,距離關(guān)內(nèi)更近些,與素葉邊城遙遙相對,民眾歡喜之余,不舍裴右安離開,第二天,便有許多人自發(fā)聚集,人數(shù)多達數(shù)千,一路浩浩蕩蕩敲鑼打鼓地來到了料場。 嘉芙當(dāng)時正在屋里收拾東西,裴右安躺在床上,將慈兒抱到自己胸膛上,逗弄著嬌兒,屋里都是父子倆發(fā)出的笑聲。 在這里住了將近一年半了,現(xiàn)在要搬走,嘉芙心中竟有些不舍。所謂敝帚自珍,連那張被裴右安修過了腿的老床,現(xiàn)在看著,都覺得充滿了溫馨的回憶,正忙碌著,這也舍不得丟下,那也想要帶走,忽然聽到外頭隱隱傳來一陣喧聲,老丁又急匆匆地跑來,遠遠地嚷道:“裴大人,城里來了許多的民眾,要替裴大人和夫人送行呢!” 裴右安坐起身,和嘉芙對望一眼。嘉芙忙將慈兒接了過來,交給檀香,幫裴右安理了理衣衫,兩人到了外頭,見料場大門之外擠滿了民眾,手里有抓著雞的,有提著酒的,還有個小伢兒,懷里抱著只小羊羔,看見裴右安和嘉芙出來,飛快地跑了過來,將小羊羔高高舉了起來,一個老漢磕頭道:“這是我家孫子,這羊羔是他養(yǎng)的,今天抱了過來,請大人和夫人勿嫌,實在是老漢一家人的一點心意!” 他話音落下,其余人也紛紛下跪,爭相要將帶來的東西遞送上來。 裴右安急忙去扶那老漢,又叫人都起來,說東西不收,那些人卻哪里肯聽,扶起這個,那個又跪下,將他團團圍住,一人道:“那日若非有大人護住城池,我們這些人如今都不知如何了,何況這些東西!請大人務(wù)必收下!” 嘉芙心中感動,更為自己有如此一個丈夫而感到驕傲,見那小孩子還舉著羊羔,學(xué)他祖父跪在那里。那小羊雖才幾個月大,卻已被養(yǎng)的圓滾滾的,可見平日照料細心,又想是有些沉,那孩子舉的有些吃力,卻還努力頂著,便過去,將羊羔從他手里抱了下來,笑道:“你很喜歡這小羊吧?抱回去吧,裴大人不會收的。” 那孩子仿佛害羞,卻搖頭不肯。 裴右安露出微微動容之色,抬手,示意眾人安靜下來,說道:“裴某不過盡本分而已,卻得諸多父老如此厚愛,裴某不勝感激,更是慚愧。我在少年之時,曾兩度來過素葉城,對此地,亦懷有別樣之情懷。此城毗鄰邊境,人口眾多,地理更是折沖,不瞞諸位父老,裴某正考慮將節(jié)度使府衙搬遷至此,日后更有利于戍邊衛(wèi)境。諸位父老今日心意,裴某與夫人心領(lǐng)了,只是這些東西,請一概帶回!” 民眾本就是舍不得他走,聽他說要將府衙搬來這里,歡聲雷動,只是那些東西,卻無論如何也不肯帶走,朝著夫婦二人磕頭,將東西紛紛放下,人便要走,無不喜笑顏開。 裴右安便是智計無雙,對著這么多強行放下東西就走的人,一時也是無計可施。 嘉芙便上前一步,對著眾人高聲道:“諸位父老,皇帝曾有嚴令,官員若取百姓之物,視同斂財,即便百姓甘心所贈,亦不可妄取,否則便是觸犯我大魏律法。請父老聽裴大人之言,諸位的心意領(lǐng)了,我夫婦二人萬分感激,但這些東西,請務(wù)必收回!” 裴右安被提醒,忙抱拳。 嘉芙說完,親手將那只小羊羔抱了起來,放回到那孩子的懷里,笑著,將他從地上扶了起來。 民眾相互對望了片刻,這才無可奈何,將自己方才放下的東西紛紛拿了起來,只是心中,對這一雙即將到來的新任節(jié)度使夫婦,更是欽佩敬重,再次下跪叩謝,這才起身,歡歡喜喜地去了。 一個月后,朝廷批覆,準隴西節(jié)度使府衙搬遷至素葉城,府衙設(shè)于原本的都司府內(nèi)。 昭平三年四月底的這一日,在一隊士兵的持護之下,裴右安帶著坐于馬車中的嘉芙和慈兒,在民眾夾道歡迎的鑼鼓聲中,入素葉城,遷入節(jié)度使府。 第102章 東風(fēng)解凍,雨水桃華,蟄蟲鳴振,玄鳥將至,又是一春,循環(huán)復(fù)始。 這一春,本也只是一個尋常的新年伊始,但對于京城百官、在外王府、各文武衙門,乃至大魏的萬萬子民來說,下月廿六,卻是一個舉國大賀的特殊喜慶之日。 這一年是昭平六年,下月廿六,便是皇帝五旬整的萬壽之日。 今上自登基以來,忽忽已然七個年頭過去了,在大臣們的私評里,雖有嚴刑峻法、苛刻不近人情之嫌,但皇帝修生養(yǎng)息,登基多年,從無土木聲色之樂,勤勞政事,夙夜不怠,如今天下太平,民安居樂業(yè),此為有目共睹,故逢他五旬萬壽,不斷有大臣上表,提議大赦天下,由禮部cao辦千秋賀儀,到時天下大慶,萬民同賀,一道為皇帝祈福祝壽。 皇帝對于自己過壽一事,向來興致缺缺,每年逢日,不過在宗廟內(nèi)具禮致祭,百官不賀,年年如此,但今年,或許年紀大了,也或許是逢五旬整壽的緣故,皇帝竟一反常態(tài),并未出聲反對,于是元宵過后,由禮部、宗人府牽頭,下屬太常寺、光祿寺、鴻臚寺協(xié)力,其余五部,朝廷九卿,無不放下別事,全都預(yù)備起了下月廿六的萬壽慶典。眾臣提議的設(shè)壇、建醮、建廟祈壽等項,均被皇帝否決,唯獨去歲,東南沿海亦取得了剿倭戰(zhàn)事的大捷,徹底搗毀倭寇匿于澎湖數(shù)島的老巢,剿殺倭寇近萬人,俘虜數(shù)千,余下如喪家之犬,驚惶逃回倭國,為患多年的沿海倭患,終于得以肅清,軍民歡喜鼓舞,如今翹首只等海禁再開,兵部提議的萬壽之日于皇城午門前舉辦一場獻俘之禮,以此慶賀皇帝萬壽,張揚國威,皇帝照準了,兵部遂cao辦。 深夜,三更將至,李元貴手執(zhí)一表,匆匆入殿,面上帶了微微的喜色,快步到了殿口,看了眼內(nèi)里,見烏沉沉一片,問一值守小太監(jiān):“萬歲歇下了?” 小太監(jiān)低聲道:“萬歲略乏,奏折不多,亥時批完,便歇下了?!?/br> 李元貴捏著手中奏表,又看了眼內(nèi)殿,遲疑著時,忽聽黑漆漆內(nèi)殿的深處,傳出了皇帝的聲音:“是李元貴?”聲音聽起來略帶喑啞。 李元貴忙應(yīng)了一聲,將奏表揣入懷中,入內(nèi),燃了燭火,行至龍床前,將一面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