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108
書迷正在閱讀:總裁的文藝夢、綠網(wǎng)高手、大風(fēng)起兮、御魔靈團、山海異聞錄、我的弟弟啊、打紅傘、難平、光與暗之斷章、度靈人
年,到了呂宋。 他們將攜帶的絲綢販售大半,最后遇到了一個大客戶,竟然將剩下的幾百匹絲綢買了一個干凈,在交易的時候,林阿鳳的袖子里掉出了一卷,他急忙去撿,沒想到卻被對方搶先拿在了手里。 對方見林阿鳳讀過書,盛情邀請,到了他的家中做客。 林阿鳳隨著叔父,到了對方的家門前,才知道這個客人竟然是呂宋的國王,名叫蘇萊曼,他仰慕大明,喜歡大明的絲綢瓷器,物產(chǎn)豐饒,他以仁孝治國,善待百姓,熱情好客。呂宋被他治理得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儼然海外中華。他留林阿鳳在王宮之中,談詩論文,熱情好學(xué),林阿鳳肚子里的學(xué)問很快被榨干,盤桓了三個月,林阿鳳依依不舍,臨行之時,他們還約定,等到下次再來,林阿鳳要帶來更多的書,給國王陛下解惑。 不幸的是,回去的路上,遭遇風(fēng)浪,林阿鳳的叔父失蹤,船只損壞嚴重,流落到了東番島。 林阿鳳被當?shù)氐耐寥司绕?,恢?fù)了身體之后,他只得跟隨土人一起耕田、打獵、采集,靠著聰明的腦袋,林阿鳳贏得了土人的尊重,十五年的時間,他成為了東番島上,最大的土人頭領(lǐng)。 他不忘昔日的約定,重新組建船隊,購買了上百本儒家經(jīng)典,興沖沖,漂洋過海,前往呂宋,去面見蘇萊曼國王。 十五年不見,林阿鳳每天站在船頭,極目遠眺,盼著能和老朋友重逢,終于,皇天不負有心人,他的船隊到了呂宋國的都城,馬尼拉城。 令林阿鳳吃驚的是,城中竟然都是鷹鉤鼻子藍眼睛的西夷,可憐的呂宋人只能在道路兩邊行走,中間的位置要留給西夷。 林阿鳳帶著滿腔的疑惑,找到了昔日的王宮,可是那里已經(jīng)變成了總督府,飄揚著西洋人丑陋的旗幟。 深受百姓擁戴,熱愛儒家經(jīng)典的蘇萊曼國王不見了蹤影。林阿鳳瘋了一般,到處打聽,原來在他離開的五年之后,西夷強盜,漂洋過海,從遙遠的家鄉(xiāng)來到了呂宋,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無所不為。 仁愛的國王被趕走了,善良的國民變成了奴隸,遠方的征服者,肆意搶奪,殺戮,呂宋變成了人間的煉獄,不止當?shù)氐陌傩?,漢人的商旅也被無情殺戮,海面上遍布尸體。 林阿鳳目睹了一切,多年的好友生死不知,昔日的天堂變成了可憐的人間地獄,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卑鄙的西夷。 林阿鳳誓,要替蘇萊曼國王報仇,要替死去的冤魂討回公道。 他知道自己的力量,無法戰(zhàn)勝西夷,林阿鳳毅然決定,將他在東番島的土地全數(shù)抵押給南洋公司,由南洋公司行債券,募集軍費,去消滅可惡的西夷…… 嗚呼,山河不足重,重在一知己。十五年物是人非,身份迥異,林阿鳳不畏艱險,揚帆出海,所為者,信也! 舊友不在,山河破碎,憤而興兵,義也! 毀家紓難,不計一切,可謂勇也! 呂宋本為大明屬國,竟遭西夷染指,生靈涂炭,國破家亡,上國君臣,竟不如一林阿鳳,寧毋愧呼? …… 文章到此,戛然而止。 可是蘊含的意義卻不言而喻,有人被林阿鳳和蘇萊曼的友誼感動;有人心中暗爽,沒想到蠻夷之地,竟是如此仰慕大明,顯然有這種想法的,都是一肚子孔孟教化的讀書人;還有人惱恨西夷無恥,要求大明朝廷,兵為呂宋復(fù)國,嚴懲西夷。 一篇故事,引起的討論,竟然暫時蓋過了蘇州之亂的風(fēng)頭,大家伙都把目光轉(zhuǎn)向了遙遠的海外,記住了一個名字:林阿鳳! “媽的,這小子何德何能,不就是徐海手下的一個海盜頭子嗎,竟然成了堪比關(guān)公的圣賢,過了,太過了!”雷七不停搖頭,顯然,他覺得自己比林阿鳳更有資格,成為大家嘴里的英雄。 唐毅把兩手一攤,“我也沒辦法不是,誰讓士人喜歡這個調(diào)調(diào),沒法辦,只能撒狗血,投其所好耳。”唐毅呵呵一笑,“怎么樣,南洋公司可是打響了第一炮?” “響,響炸了,比雷都響!”雷七夸張地說道,興奮不已。 唐毅精心編造故事,就是為了出兵呂宋制造輿論。 當初他和席慕云談的時候,就已經(jīng)把目光鎖定到了呂宋,還讓席慕云做提前的籌備。眼下東南的亂局,說到底就是內(nèi)部矛盾無法消化,不得不互相針鋒相對。唐毅也不是神仙,能壓住所有的勢力。 相反,幾年的時間過去了,很多人已經(jīng)淡忘了他,或者說開始懷疑他的本事了。對海外用兵,把餅做大,通過利益分配,將東南的所有勢力重新聚集在自己的麾下,這就是唐毅的如意算盤。 只是凡事都講究包裝,越是圖謀深遠,就越要精心打扮,弄得花枝招展,讓人挑不出毛病。 整個事情的核心是借口幫著呂宋復(fù)國,驅(qū)逐西班牙人,牟取呂宋島。 呂宋作為大明的屬國,大明是有保護的義務(wù)。 奈何眼下的大明,自顧不暇,讓朝廷的那幫人同意漂洋過海,去為了別人打仗,根本是做夢。 朝廷的力量指望不上,就只能靠民間。也就是讓士紳商人出錢出力,雇傭人馬,去和西班牙死拼。 唐毅分析過后,又給推翻了。 雖然努力傳播海外的知識,讓大家能睜眼看世界。可奈何大爺當久了,提到呂宋,就是煙瘴之地,蟲蛇之鄉(xiāng),為了那么一塊蠻夷土地費心思出力氣,還要承擔(dān)戰(zhàn)敗的風(fēng)險,實在是不智。 時間充裕,唐毅還可以做大家的功課,可眼下他要盡快把呂宋吃下來,有了成功的范例,讓所有人看到,他的路能走得通。下一步改革東南,才有希望,才能說服那些大家族,跟隨他的腳步。 思前想后,唐毅精心編織了一個故事,一套完美的方案,伴隨著故事,也就出爐了。 先,幫著呂宋復(fù)國,對付西班牙人,是林阿鳳,由他挑頭,就避免了明廷卷入其中。 其次,東南的商人世家,雖然不知道呂宋怎么回事,可東番島的情況他們熟悉啊,尤其是福建等地的商人,更是往來不斷,這幾年,東番島上,有幾十萬的漢民,開墾土地,種植糧食,好不興旺。 東番島上土壤肥沃,水熱條件極好,還適合種植甘蔗,以目前的糖價計算,種植甘蔗的利潤,至少比糧食多一倍,甚至能過桑田。 足足五百萬畝,要是都種上了甘蔗,一年下來,光是這一項,幾百萬兩的利潤,誰看著能不眼紅! 這個方案,同樣對東番島上的人也是好事情。 王直和徐海盤踞在東番島,已經(jīng)十來年,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兩個人的沖突越來越多,特別是王直年紀大了,干兒子毛海峰等人,對徐海十分看不起,雙方一南一北,劍拔弩張。 除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