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17
。 當然了,歷代還是有進一步精耕細作的。 比如南北朝時期,江南得到開發(fā),兩宋時期,湖廣成為天下糧倉,到了大明立國,嶺南地區(qū)快速發(fā)展,越來越趕上了中原的程度…… 只是這些開發(fā)相對來說,只是小打小鬧,沒法改變大局,最多只是讓內(nèi)部經(jīng)濟更加平衡,卻沒有什么開天辟地的壯舉! 在職場上混過的人應該都有體會,一個欣欣向榮,不斷擴展市場的后起之秀,和一個已經(jīng)穩(wěn)定成熟,占據(jù)龐大市場的老牌企業(yè),對待員工的態(tài)度完全不同。 躥升期的公司舍得花錢,舍得下血本,不惜重金股本,獎勵員工,招攬人才,不斷開疆拓土,員工們或許起步低一些,但是升職快,加薪多,甚至能拿到股份,每天都有新的變化,都有新進展。 放在一個朝代,那就是在打天下,只要跟對了人,小兵也能做將軍,放牛的能做國公,封妻蔭子,官居極品,穿蟒袍,束玉帶,一步登天。 可是當公司到了成熟穩(wěn)定期,就會把目光由外轉(zhuǎn)向內(nèi)部,會通過加強管理,獲得更多的利潤,說白了,就是少花錢,多做事。員工們的待遇或許還不錯,可是卻很難有快速提升,最多穩(wěn)定維持,內(nèi)部的宮心計,互相斗爭就會多了起來。 和國家也是一樣的道理,把江山都打下來了,再也不需要那么多驕兵悍將了,講人情的會杯酒釋兵權(quán),可是不講情誼的,比如朱元璋,就會舉起屠刀,對準了功臣,殺一個血流成河,尸山血海。 他這么干,其實也是一種節(jié)約成本,至少不用負擔俸祿了。 用經(jīng)濟學的觀點,這就是增量經(jīng)濟和存量經(jīng)濟的差別。 王安石和張居正的變法為什么失敗了,原因都是一樣,他們在一個相對總量不變的經(jīng)濟體里面,無論怎么做手術(shù),怎么下刀子,都會傷到一些人的利益。 人類又有一個毛病,給了他多少好處,只會悶聲發(fā)大財,可是一點受損,就會哇哇亂叫。 由于是一潭死水的狀態(tài),明明是砍向既得利益者的刀,最后都會轉(zhuǎn)嫁到可憐的百姓頭上,真正受害的還是最弱者。 如果不改能行嗎? 當然也不行,因為沒有外來的活水,利益只有那么一點,你多吃一口,我就少吃一口,大家伙肯定拼命爭搶,瘋狂爭奪,什么手段都用上了。 自從成化之后,尤其是到了嘉靖朝,君臣爭斗,臣子之間惡斗,互相傾軋,你爭我奪,互相恨不得置對方于死地,官場上就跟走馬燈一樣,再也不會有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的情況。 從一個側(cè)面也反應出來,經(jīng)過二百來年的發(fā)展,人口膨脹,經(jīng)濟繁榮,土地兼并……種種作用下來,大明的利益分配已經(jīng)到了有你沒我的地步。 為什么隆慶喜歡聽唐毅講東西,因為他的東西從來都是以理服人,冷靜高端,從前所未有的視角,把問題剖析清楚明白。 “難怪言官們要拼命諫阻朕出游呢,是啊,朝廷一年到頭,就是那么多的歲入,朕多花一兩銀子,沒準有人就短了俸祿,有句話怎么說來著,叫擋人財路,如殺人父母。對吧,唐師傅?” 唐毅聽得出來,隆慶心里有些小別扭,他雖然明白自己講得道理,但是紅果果的利益論,把什么仁義綱常都扔在了一起,連帶著他這個君父也不尊貴了,難免會不舒服。 唐毅沒有再多說什么,他相信隆慶還是有足夠智慧想清楚的。 一路走來,到了一處三面環(huán)山,小溪蜿蜒流過的絕佳風水寶地。 “陛下,前面就是天壽山。” 唐毅指了指,這一片龐大的皇家墓地,從朱棣算起,一直到世宗朱厚熜,一共八位皇帝,長眠于此。 隆慶舉目看去,也是格外的感慨。 老朱家的列祖列宗都在這里,他們的英靈在天,一定會保佑著后輩子孫,中興大明,實現(xiàn)歷代前所未有的壯舉! 隆慶的目光突然落到了一段神道旁,漢白玉的瑞獸失去了腦袋。隆慶的心咯噔一下,隨著他前來的李芳變顏變色,急忙湊過來解釋道:“啟稟皇爺,這是去歲俺答入寇,有韃子闖來,無意間傷損的,內(nèi)帑已經(jīng)撥了銀子,不日就會修好。” 他的話絲毫沒有讓隆慶緩和下來,相反,皇帝陛下變得格外猙獰可怖! “哼,被扇了巴掌,揉兩下就不疼了?你們能唾面自干,朕做不到!”隆慶突然跑到了塑像旁邊,用手點指著,“你們聽著,誰也不準修,就這么留著!等到有一天,朕把俺答抓來,讓他跪在我大明列祖列宗的前面,用他的手雕刻石像,替他贖罪!不破俺答,不報大仇,朕沒有臉再見歷代先祖!” 老實人發(fā)起脾氣,還真夠嚇人的。唐毅愣了一下,心頭大喜,看起來隆慶已經(jīng)領(lǐng)會了關(guān)鍵。 什么叫守業(yè)之中要有創(chuàng)業(yè),就是不能死守著一潭無源之水,唯有把內(nèi)外都放在一起,當成一盤大旗,才能走出困局。 又聯(lián)想到之前唐毅提到的北伐草原,經(jīng)略南洋。隆慶徹底融會貫通了,完整的國策已經(jīng)成型。 “唐師傅,你說下一步該怎么辦?” 隆慶顧盼自雄,頗有一種拔劍四顧,天下我有的架勢。 唐毅忙躬身說道:“陛下,此前已經(jīng)重創(chuàng)俺答,臣以為解除北方邊患的時機已經(jīng)成熟,但是僅憑著現(xiàn)有的兵部諸官,還有督撫巡按,遠遠不足以擔負北伐大任。臣斗膽建議,增設(shè)重臣,統(tǒng)籌九邊,總攬各項事務,集中全力,打贏立威之戰(zhàn)!” “唐師傅,朕都依你,只管說,具體要怎么辦!” “臣建議任命譚綸兵部尚書兼右都御史,籌邊大臣,總領(lǐng)九邊人馬,調(diào)楊繼盛兼任兵、工、戶三部侍郎,負責統(tǒng)籌軍餉物資,人員調(diào)配,工事修筑等事務。另外臣還提議,成立一個參議智庫,負責制定作戰(zhàn)計劃,分化瓦解蒙古各部,刺探情報,收集消息,執(zhí)行刺殺,總而言之,凡是有利于取勝的事情,他們?nèi)P負責?!?/br> 隆慶長出了一口氣,看起來唐師傅是早有腹案了。 “這個參議智庫執(zhí)行的任務復雜無比,必須要能臣負責,師傅可有合適人選?” “有!” “是誰!” “原兵部尚書,東南總督胡宗憲,臣懇請陛下啟用胡宗憲,讓他負責運籌全局,另外,再起復原浙江巡撫李天寵,讓他接任遼東巡撫,負責對付土蠻?!?/br> 唐毅從容笑道:“胡宗憲在東南十年,收買敵人,刺探情報,刺殺強敵,分化瓦解,乃至散布謠言,水源投毒,經(jīng)濟封鎖……林林總總,手段無數(shù),無所不用其極,倭寇能夠平定,胡宗憲居功厥偉,他又擔任過大同巡按,熟悉九邊情況,德高望重,是最佳人選!” 第905章 人事布局 “唐師傅,胡宗憲的確是干才,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