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261
不可避免了……” 許多年過去,王悅影回憶起那個晚上,還心有余悸,小臉煞白,唐毅滿嘴嚇死人的鬼話,偏偏說的又那么真切,他們這一代人或許看不到,但是平安和平凡,或者是他們的兒孫,一定會遇到,生靈涂炭,神州陸沉,幾百年無邊的黑暗…… 人們在反思明朝滅亡的原因之時,總結了很多條,比如朝政腐朽、軍隊無能、官吏貪婪、皇帝飯桶、閹豎猖獗、八旗崛起,還有氣候因素,財政枯竭等等因素。 其實在唐毅看來,這些原因放在歷朝歷代,稍微調(diào)整一下,都能用得上,是地地道道的萬金油,千古痼疾。 解決起來都是困難重重,又難以很快見效,不是破解帝國滅亡的真正關鍵。 唐毅經(jīng)過長期的觀察,集合兩世的智慧,他認為毛病其實出在開海貿(mào)易上面,當然開海不是錯,同海外通商貿(mào)易,互通有無,吸納白銀,解決財政困局,緩解通貨緊縮,好處多多,可問題是涌入的財富沒有掌控好,又或者,白銀供應突然中斷了,就好像供應養(yǎng)分的血管斷裂,沒有應對的辦法,肌體死亡是必然的。 歷史上隆慶開關,東南經(jīng)歷了幾十年的貿(mào)易繁榮,情況和唐毅的開海差不多,只是唐毅干的更早,動靜也更大,效果更好而已。 接下來卻是西班牙方面認為和大明的貿(mào)易逆差嚴重,他們好不容易挖出來的白銀,都送給了大明。故此西班牙對明朝展開了貿(mào)易制裁,在呂宋等地大量屠殺中國商人。 同時他們還利用大明銀貴金賤的現(xiàn)象,瘋狂套取黃金,擾亂大明的金融秩序。造成財賦重地的東南百業(yè)蕭條,民不聊生,哀鴻遍野。各大世家商賈在失去了海外市場之后,工商作坊的利潤暴跌,甚至賠本,又沒有朝廷幫忙解決問題。不得不轉而更瘋狂地兼并土地,百姓大量破產(chǎn),使得朝廷稅收田賦繼續(xù)銳減。 又趕上了北方災害不斷,戰(zhàn)事頻發(fā),明廷加大征收力度,搜刮民財,去填補北方的漏洞,結果就是北方的邊患沒有解決,反而使得南方的士紳離心離德…… 而且在士紳和朝廷的雙重壓力之下,農(nóng)民加速破產(chǎn),流民遍地。 崇禎吊死的時候,身邊只有一個王承恩,并不奇怪。有人把問題怪罪到以東林黨為首的士紳集團,也對,可是也不對! 他們的確沒有大局觀,甚至滿清來了投敵賣國,當了可恥的漢jian。 可問題是士紳同樣是大明的一份子,他們的利益和訴求朝廷也要去了解,想辦法解決,不能把士紳單純當成蛀蟲,當成敵人,當成禍害,瘋狂打壓,殘酷對待。 他們手上有特權,不用納糧,就要逼著拿出糧食,士紳也要說你老朱家的子孫,不但不納糧,還每年肥吃肥喝,浪費朝廷無數(shù)錢糧祿米呢! 單純的橫征暴斂,剝奪搶掠,不教而誅,虐民的結果顯然會引來強烈的反彈。這就是張居正變法失敗的主要原因,他把目標放在了士紳集團上面,用左手砍右手,就注定了失敗的下場,只是代價太過慘重了。 皇室和士紳,顯然在大明滅亡的問題上,要各打五十大板,都是罪人。 只是以唐毅如今的高度,他看問題更廣闊,想得也更深遠,其實明朝滅亡的真正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大明的精英集團保守了,故步自封了,沒有跟得上時代的發(fā)展……一個百病纏身,又不合時宜的帝國,崩潰是必然的。 唐毅已經(jīng)嗅到了衰亡的氣息,西班牙針對大明的貿(mào)易制裁不遠了,原本舒暢的海上商路會充滿無數(shù)變數(shù)。 要想破解困局,唯有一個辦法,就是放眼海外,用自己的力量去搶奪金銀,去發(fā)掘市場,去擺脫完全依賴西洋人的貿(mào)易模式。 不能只做勤勞的工人,還要掌握巷道,控制金融,全方位武裝大明,才能夠適應激烈的國際競爭,不然空有巨大的體量,卻只能眼看著別人瓜分世家。 唐毅將發(fā)行貨幣的權力交給晉商,絕對不只是要坑他們一把,報一箭之仇。 僅僅是這樣,一國宰輔也太小了。 唐毅又更深的謀算,他要提前引爆危機,迫使明朝上下重新審視世界,徹底扭轉帝國發(fā)展的軌道。 緊緊盯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是根本行不通的,你不去搶劫別人,不去霸占航路,開拓市場,你的活路就會被別人斷了。 你死我活,叢林法則,就是這么殘酷,沒有一絲道理可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根本是一句話騙人的話。 應該是我所欲,必施于人才對! 當然了,在全力對外之前,需要解決掉后顧之憂,也就是要解除俺答的威脅,才能安心放手南下。 這是一個龐大到了驚人地步的局,可以說,除了唐毅之外,沒有第二個人能夠把握得住。 周沁筠以為唐毅只是要對付晉商,被嚇得趕快跑了。 唐毅也不以為意,局先慢慢布著,等到水到渠成的時候,自然見分曉。 倒是該如何對俺答下手,成了最為緊要的任務。 唐毅正準備召集人手,好好商量一下,看看各方都進展如何了,突然胡宗憲風風火火趕來,老臉上滿是得意的笑容。 一見面,胡宗憲就拍著桌子,大笑道:“成了!” “默林兄,你又干了什么大事情?”唐毅好奇道。 胡宗憲拉過一把太師椅,翹著二郎腿,伸出兩根手指頭。 “行之,很快有一批馬奴和牧民要逃回大明了,不算多,這些。”他晃著兩根手指頭。 之前唐毅就和他提到過,要趁著俺答虛弱的時候,吸引奴隸歸順大明,別看奴隸不能直接參戰(zhàn),但是沒有了他們的伺候,俺答能動用的力量就大打折扣了。 沒想到胡宗憲的效率還真高,一下子就弄來了兩萬人,值得嘉獎! “默林兄,暫時把人安頓到天津吧,你看如何?” “天津?天津能住得下二十萬人嗎?” “多少!” 唐毅只覺得耳朵壞了,沒有聽錯吧,竟然是二十萬?草原加起來有多少人啊? 見唐毅不敢置信的夸張模樣,胡宗憲得意笑道:“行之,老哥哥琢磨了這么長時間,要是就弄回來兩萬人,不是給你打臉嗎?告訴你,二十萬,只多不少!怎么樣,老哥寶刀不老吧?” 第937章 有些棘手 胡宗憲的本事唐毅從來都是贊賞的,這家伙在東南的時候,身邊甚至同時聚集十幾伙倭寇的使者,老胡和他們勾肩搭背,歡飲美酒,合縱連橫,愣是逼得徐海和王直先后投降。這份交際的本事,唐毅拍馬也趕不上。 凡是和胡宗憲打過交道的人都有感覺,你明知道他是別有用心,是想打你的主意,可是就忍不住被胡宗憲感動,甚至被他給算計了,都生不出怨恨之心,還要體諒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