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364
書迷正在閱讀:總裁的文藝夢、綠網(wǎng)高手、大風(fēng)起兮、御魔靈團、山海異聞錄、我的弟弟啊、打紅傘、難平、光與暗之斷章、度靈人
的意思,從明年開始,要逐步降低田賦,并且將田賦的部分轉(zhuǎn)交給地方衙門?!?/br> “?。 甭c大吃一驚,“先生,田賦交給地方,朝廷又指著什么啊?” “是這樣的,臣以為眼下朝廷稅賦和地方稅收,全都是田賦,鹽賦,商稅,關(guān)稅,互相之間,截留爭奪,推諉扯皮,亂糟糟的官司,內(nèi)閣戶部都不厭其煩,干脆下一步就推行分稅?!?/br> “怎么分?” “以田賦為主,包括地方的土地流轉(zhuǎn),集市貿(mào)易,牲畜屠宰等等,都交給地方。至于朝廷嗎,主要靠著營業(yè)稅,印花稅,關(guān)稅,金融交易稅,鹽稅維持?!?/br> 唐毅提出的地方和中樞分稅,是深思熟慮的結(jié)果,商稅取代農(nóng)業(yè)稅,成為財政的主要來源,這是必然的趨勢,而且兩宋就做成過,大明沒有理由不行,他這些年也推行了一些措施,比如關(guān)稅就完全屬于朝廷。 最關(guān)鍵的是還在延續(xù)的白銀危機極大地震撼了大明的商界,在唐毅的推動之下,陽明學(xué)會大力宣傳,很多人已經(jīng)意識到,要想發(fā)展工商,必須有強有力的朝廷保駕護航,開拓商路,尋找市場原料,這些不是尋常商人能做到的,再強大的商幫也不行。 另外金融安全也必須由朝廷背書,依靠朝廷的信譽,才能安全運轉(zhuǎn)。開征商稅的時機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現(xiàn)在不做,更待何時? 但是動了商稅,必然會遭到士紳集團的瘋狂反撲,阻力之大,絕對還在清丈田畝之上。 故此,唐毅拋出了分稅的構(gòu)想,先給地方一大塊肥rou,使得朝廷上下一心,士紳商人就失去了興風(fēng)作浪的空間。 拉一派打一派,從來都是唐毅的拿手好戲。 “陛下,臣的意思各項稅收都在研擬之中,很難一蹴而就,田賦,鹽賦暫時還要繳納戶部,只是比例可以商榷,比如從今年開始,留給地方一半,上繳一半,隨著商稅逐漸增加,這個比例不斷調(diào)整,在十年之內(nèi),實現(xiàn)中樞和地方分稅。屆時,地方享有穩(wěn)定的田賦和土地稅收,足以應(yīng)付地方運作。而朝廷的商稅應(yīng)該能突破五千萬兩,到時候大明的國力不可同日而語,開疆拓土,建不世之功,豈止隆慶中興,簡直就是第二個盛世大明啊!” 明廷公認洪永仁宣四朝為盛世,隆慶居然有機會超越立國的四位皇帝,開創(chuàng)盛世,不得不說,是一塊巨大的餡餅! “朕能看到那一天嗎?” 隆慶有些迷糊,就在三天前,滕祥從宮外弄來了幾個年輕的婦人,還送來了一些丹藥,隆慶興趣盎然,結(jié)果第二天,頭昏腦漲,渾身無力,足足躺了一整天。 身體發(fā)出了警報,隆慶心知肚明,可是一想到那些嬌羞可人,風(fēng)采萬變的美人,就渾身燥熱,樂此不疲。 “唐師傅,朕,朕怕是撐不到十年了。”隆慶蕭索地說道,顯得意興闌珊。 唐毅急忙正色,“陛下,您春秋鼎盛,身體底子不差,長壽綿延是自然的事情,只是……臣以為關(guān)系不大,您應(yīng)該多出去走走,騎馬打獵,登山看景,舒緩身心,勤加鍛煉,要不了一兩年,身體就會大好?!?/br> “當真?”隆慶驚訝問道。 “陛下您忘了李太醫(yī)可是臣的好朋友啊。” 李時珍的名頭就是有用,隆慶喜悅起來,“朕一定按照先生說的做,只是……”隆慶又為難了,想要出去游逛,哪是那么容易的,別看之前唐毅讓人定了條例。但是皇帝的安全誰敢怠慢,他能去的地方有限不說,每次出去,都要提前三四天做好準備,賣貨的不少都是太監(jiān)和禁軍,走了幾次,隆慶也看出了破綻,自然興趣缺缺。 “陛下,這樣吧,明天咱們君臣一起出去逛逛。” “唐師傅要陪著朕去?” “嗯,臣會囑咐他們,不會干擾陛下的雅興?!?/br> “好??!”隆慶樂得拍手叫好,和孩子相仿。 轉(zhuǎn)過天,唐毅換了一身儒衫,身邊帶著兩個隨從,隆慶身邊只有一個侍衛(wèi),君臣五個人,從宮里溜溜達達走了出來。 春風(fēng)帶著寒意,依舊凜冽,可是市面上已經(jīng)熱鬧非凡。春節(jié)過去了,眼看著又要到了耕種繁忙的時候,老百姓推著家里的存糧,趁著高價,換了銀子,置辦鋤頭鍬鎬,各種農(nóng)具。江南的商人也帶著絲綢布匹,趕到了京城,到處都是叫賣的聲音。 看到自己的江山一片繁華,隆慶心里十分滿足。 “師傅,不是說東南鬧白銀危機,我看著商人還是挺熱鬧的。” “公子,大明儲蓄銀行已經(jīng)籌建了一些日子,加之海外貿(mào)易開拓的還算不錯,有了一絲緩和的跡象,只是距離完全恢復(fù),還要些時日,這樣吧,大明儲蓄銀行的總部就在前門外,挨著琉璃廠不遠,我陪著公子過去看看,順道去琉璃廠,沒準還能淘換一點寶貝回來?!?/br> “寶貝?比宮,呃不,比我家里的還好?” “哈哈哈,哪能和公子家里頭比,不過文玩一路啊,是樂在其中,比如說吧,一個宋代的官窯,放在了您的面前,美則美矣,卻失去了趣味。假如說您在一大堆的東西之中,無數(shù)的贗品,偏偏就慧眼識珠,只花三五兩銀子,就買到了真貨,這叫撿漏!那個感覺,那個滿足,就完全不一樣了!” 隆慶頻頻點頭,笑道:“沒想到師傅還懂得古玩?” “不敢說明白,我啊,就是一雙二五眼,不過吃虧多了,就有點經(jīng)驗。這淘換古玩,非要花錢買教訓(xùn)不可。” “有趣,有趣??!” 隆慶大喜過望,“師傅,干脆咱們先去琉璃廠,然后再去銀行看看。” “這個……”唐毅有些為難,“公子,第一次出來直接就去玩了,好歹裝一裝樣子??!” “我等不及了,家里頭那么多東西,我天天擺弄,天天看,就不信找不著好東西!”隆慶執(zhí)意要去琉璃廠,唐毅也攔不住,只好隨著。 君臣兩個,很快殺到了琉璃廠,結(jié)果到地方,兩個人就傻眼了,天氣冷,出攤的人不多,他們來的時候,已經(jīng)走了好些,剩下的攤位也都懶洋洋的,愛理不理。 走了幾家,也沒啥好東西。 就連隆慶這個白癡都看不上眼,“唉,真是掃興,我還以為能看到點好東西呢!這不白來一趟嗎!” 唐毅也連連苦笑,“在家的時候,光聽說琉璃廠好東西無數(shù),真是聞名不如見面,失望,失望得很!” 他們轉(zhuǎn)身,就要走,沒出來幾步,突然有個穿皮襖的漢子跑了過來,迎著他們陪笑道:“二位,聽口音不像是京城的人?” 唐毅是蘇州來的,隆慶倒是京城長大的,無奈皇家要學(xué),說出來的口音怪怪的,這位也沒聽出來。 “怎么,你是干什么的?”唐毅警惕問道。 “二位爺,別害怕,小的姓賴,就是這琉璃廠的人,聽